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片段摘錄(帶反思)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片段摘錄(帶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天遊峯的掃路人》的教學結束了,但老人那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留在孩子們的心裏,留在孩子們的眉宇間。這豁達開朗的笑聲也許會陪伴孩子走過一生,從此改變孩子的生活。也許這只是我們做教師的期待文本賦予學生,留給學生的。在教學時我緊緊抓住描寫天遊峯的“險”來進行教學,爲體會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作好鋪墊 。現將教學有關教學片斷摘錄如下:

《天遊峯的掃路人》教學片段摘錄(帶反思)

師:爬“天遊峯”到底累不累呢?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畫,畫出有關句子和詞語。

生:累!因爲天遊峯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臺階常常使遊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師:聽了你朗讀感覺爬天遊峯挺輕鬆自在的。

生:(臉紅)又讀了一遍。

師:有進步,自己評價一下你兩次朗讀。

生:我比第一次認真了,感覺爬天遊峯有些累了。

師:僅僅是有些累嗎?同學們再讀讀這些話,那些詞最終吸引了你的眼球。

生:大聲讀。

生: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師:找得真準!你能讀好這些詞嗎?

生:讀詞,師指導(有些詞演一演)。

師:把這些詞放在句子中再讀讀看有什麼不同?

生1:我覺得爬天遊峯太累了。

生2:我覺得天遊峯石階太多了。

師:有沒注意我校的教學樓有幾層臺階?

生:(議論開了)。

生:我覺得這位老人真令人佩服,因爲我們爬七十二級臺階教學樓就氣喘吁吁了,何況老人弓着腰一級一級地掃下來呢?

生3:我覺得遊人退縮了,而老人每天都堅持下來了,真了不起!

……..

師:你們真會讀書!把你們這些感受放在語言文字中,讀出來好嗎?

生:聲情並茂地讀。

[說明] .以讀爲主是當今拇指教育教學的主旋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大力提倡“以讀爲主 ,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

師:爬天遊峯這麼累,想不想見識一下。師出示投影,學生描述畫面。

師:我們來看看作者眼中筆下的天遊峯是怎樣的?

生:“天遊峯—武夷山的第一險鋒…..彷彿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師:對你的眼力真準,再讀讀,這麼優美的文字只有細細讀才能品出滋味來,只有細細地想,腦中才會出現天遊峯。

生讀:(很熱烈)

生1:讀,我從“飄飄悠悠”中體會到天遊峯的路很窄、很險、很陡。

生2:讀,我從“一根銀絲”中體會路窄得像絲一樣而且很高。

師:你讀得是險峯嗎?(生再讀)你讀得不像“銀絲”,像一根鐵棍。(生再讀)讀得像風箏在眼前飄,不夠遠。師:(拿出一根細線,打開門讓細長的線隨風飄動) 師範讀,生再讀。

生3:讀(突出了數字),我從數字“九百多級”中知道天遊峯很高。

生4;得意地讀,我從“好不得意”體會到我登上天遊峯的喜悅之情。

…….

師:天遊峯真險、真陡、真高、真美!能讀出來嗎?

生:練讀這一段。

[說明] 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

  反思:

一、抓住關鍵的句子、詞語作爲教學的突破口。

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天遊峯的“險”進行教學。通過“氣喘吁吁”“飄飄悠悠”“一根銀絲”“拋”等一些詞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品味、感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激揚的想象浸透他們的思維;當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的時候,學生的感悟,對於閱讀的期待,對於閱讀的思考,對於閱讀個性化的解讀,就會顯得格外生動。

二、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聽一位教師上《春》一課,僅僅理清了文章脈絡後,她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還說:“春天的景色這麼美,請大家美美地讀出來。”爲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課後,我問學生:“景色美在哪兒腦中有畫面嗎?”“哪些詞句寫出了景色美?”學生茫然不知所措。誠然,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瞎弄裏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爲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三、與學生的生活接軌,品位語言,領悟情感。

在教學中,通過“一根銀絲”這個比喻,“九百多級”、“一千八百多級”這個比喻進行演示、數字與校內同學們掃四層樓梯相比較,從而體會天遊峯的高、險、陡,對於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是一份很累的工作來體會老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做好鋪墊。通過這樣的比喻、比較,讓學生處於一種驚歎、激動的氛圍中,深深地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這樣學生探究的熱情就變得高漲,和文本對話興趣就高了。

四、在閱讀教學中,品詞析句是對語言的局部把握。

要通過感情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以讀促講,以講促讀把兩者融合在一起,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悟、去思,這時學生眼裏不僅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從而使學生很好地感受語言的神奇,與作者心靈相通,感悟美、體驗美,這樣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纔不僅僅浮於表面,而是情感體驗的表現、心靈碰撞的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