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寫作方法。

2、讀讀記記文中出現的新詞語。感受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學習重點:

對照畫面瞭解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寫作方法。

學習時間: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中珍藏着三件寶,其中一件就是《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祕的微笑!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探訪蒙娜麗莎!

2、(出示)課題:蒙娜麗莎之約

來,請大家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預設:之約,彷彿是在跟朋友約會,感覺好浪漫;作者沒有把它當成一幅畫,而是當成一個人,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幅畫的喜愛。)

二、初讀課文,感受名畫。

1、這是一篇課內閱讀課文,我們首先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課文中一些詞語和生字容易出錯,請大家看課件。課件出示:

有朝一日 赴約 交涉 臉頰 頸項微抿的雙脣微挑的嘴角

矜持悄然流露轉瞬即逝 蜿蜒隱去璀璨的明珠難以捉摸

2、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觀世界名畫《蒙娜麗莎》,並對這幅畫的藝術魅力進行了讚賞。)

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

(找到5——7自然段)

2、請大家自由閱讀5——7自然段,並根據學習要求讀懂課文。請看課件:

用心讀5——7自然段,你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到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作者看到這幅畫產生了怎樣的想象,請用波浪線批畫出來。

3、學後交流:

⑴課件出示:她的臉頰泛着紅光,一頭黑髮輕鬆地垂落雙肩。她的眼神是那樣柔和與明亮,嘴脣看來不像是塗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細看她的頸項,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 (預設:她不像是畫中的人物,而跟真的一般,太神奇了;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美麗端莊的女子,真美;作者看到這幅畫就如同跟真人面對面,可見這幅名畫的魅力。)

⑵ 出示:蒙娜麗莎那微抿的雙脣,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話要跟你說。在那極富個性的嘴角和眼神裏,悄然流露出恬靜、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預設: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產生無數的想象,很難想象這只是一幅畫;這幾句話是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的具體描寫,作者把看到的跟自己的想象結合起來,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她神祕的微笑一樣。)

達芬奇憑着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及他那神奇的畫筆,使蒙娜麗莎轉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恆的美的象徵。想不想看看?(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什麼,想象到什麼?

引入資料:(課件出示)500多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爲她的雙眼與嘴脣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顯的界線,因此纔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祕的微笑”。

看了這則資料,你有什麼想法?(體會達芬奇的精湛技藝和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⑶過度:達芬奇精湛的藝術,這幅畫獨特的魅力除了體現在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上,還體現在哪裏?(引出第七自然段)

課件出示第七段(達芬奇不僅把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畫得耐人尋味,還注重她的身姿、服飾的搭配以及他身後背景的襯托,可見達芬奇的藝術高超。

⑷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細緻地向我們描述了蒙娜麗莎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彷彿就在我們眼前。回顧這三段話,想想作者是如何來介紹的?課件出示:尺寸大小、色彩、整體外形,面部表情、神祕的微笑,身姿、服飾、身後背景。描寫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過渡: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我們感受到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除了這些,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蒙娜麗莎的無窮魅力?請大家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看看會有什麼發現?

4、學生讀課文1——4段,思考回答:(抓住兩個“慢慢”體會;抓住“隊伍之長”體會)

四、總結昇華。

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能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畫的神奇,還能夠從人們的等待中看出蒙娜麗莎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後說:(出示示最後一段)

1、齊讀這段話。

2、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相機板書:明珠 靈魂的一部分)

引讀:我相信蒙娜麗莎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心中,已經成爲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請大家讀:

讀到這裏,讓我們不得不對這幅世界名畫的作者無比讚佩,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請看課件: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 “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

五、課外延伸。

《最後的晚餐》也是達芬奇的名畫,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閱有關的資料,也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來描述一下這幅名畫。

板書:

蒙娜麗莎之約

明珠 靈魂的一部分

《蒙娜麗莎之約》背景知識

達·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讚譽他都當之無愧。《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 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 公頃,爲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 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 多個,藏有36.5 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臺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準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 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裏,令人歎爲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 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 萬件。

我國的蘇州園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 年9 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十分吸引觀衆,不時聽到遊客問:“中國花園在哪裏?”爲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樑。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一些美國遊客坐在涼亭裏閉目養神,宛如中國的墨客騷人,甚至搖頭晃腦的姿勢也帶上了“中國味”,十分有趣。

早期創作

當他在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時,就表現出非凡的繪畫天才。約1470 年他在協助韋羅基奧繪製《基督受洗》時,雖然只畫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態。表情和柔和的色調,已明顯地超過了韋羅基奧。現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構圖雖沒有創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繪卻已注意到了空氣氛圍的表現。這表明他一開始就致力於解決寫實與典型加工的辯證關係。稍後創作的《吉內夫拉· 德本奇像》,一反15 世紀藝術追求線條分明的傳統,以逆光夕照的色調渲染他所倡導的透視效果.1481 年創作的《博士來拜》(又譯《三王來拜》),是標誌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

盛期創作

1482 年達·芬奇來到米蘭,應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請繪製祭壇畫《巖間聖母》。這幅現藏於巴黎的作品,雖仍然是傳統題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巖窟幽深的刻畫及山岩間花草逼真的描繪,證明他使用的煙霧狀筆法已使其在傳真寫實和藝術加工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最後的晚餐》是他在這一時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這幅表現基督被捕前和門徒最後會餐訣別場面的溼壁畫,繪製在米蘭聖瑪麗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巧妙的構圖和獨具匠心的經營佈局,使畫面上的廳堂與生活中的飯廳建築結構緊密聯結在一起,使觀者感覺畫中的情景似乎就發生在眼前。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隨着共和制度的恢復,文化氣氛一度活躍,畫壇上也先後出現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傑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經過精心構思的《聖母子與聖安娜》素描草圖,立即引起轟動,其構圖原理和畫法對藝術界有極大影響,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人也從中得到啓發.1503 年他一面着手爲市政廳大會議廳繪製壁畫(因再次去米蘭而始終未完成),一面創作《蒙娜麗莎》和《聖母子與聖安娜》。這是兩幅他極爲珍愛的作品,始終帶在身邊,晚年移居法國也不離左右,最後遺存巴黎。

在達·芬奇的藝術遺產中,大量的素描習作也頗值得重視,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樣,同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譽爲素描藝術的典範。其特點是:觀察入微,線條剛柔相濟,尤善於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的微妙變化,他的每一件作品以素描作基礎。其藝術理論散見於他的5000 多件筆記和未完稿的《畫論》中,也是文藝復興時代理論研究的重大成果。

生平簡介

1452 年4 月15 日意大利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文西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 年進入維落琪奧的工作室成爲入門弟子(13 ~14 歲)

1473 年創作《聖告圖》

1476 年被告密與維落琪奧的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 歲)

1482 年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 歲)

1483 年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1 歲)

1495 年開始繪製《最後的晚餐》(43 歲)

1502 ~1503 年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製《蒙娜麗莎》(50 歲)

1516 年應法王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4 歲)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關鍵性的話語展開思考、討論。

教學難點:弄懂寓言的寓意,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入,揭題設問

1、分兩組比賽說成語,要求必須來自寓言故事。

2、說說寓言有什麼特點。(假託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代寓言兩則》中的其中一個寓言故事《矛與盾》。(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矛與盾”三個字)

4、說說讀了課題,讓你產生了哪些疑問?(矛與盾各是什麼樣的,分別用來幹什麼?這則寓言故事講了件什麼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自主學文,釋疑懂理

(一)解題(解決第一個問題)

課件出示插圖及註釋,引導學生了解矛與盾各自的作用。

(二)讀通

1、教師範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斷句停頓。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

3、指名2-3名學生讀課文,由學生糾正朗讀中出現的問題。

4、齊讀全文。

(三)讀懂(解決第二個問題)

1、自讀課文,結合課後註釋,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語句,就在書上標出來。

2、將自學所得及疑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出示重點句子。

句子一: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A:學生嘗試說句意,教師引導學生用現代語言說明白,說通順。板書“堅”

B:想一想,“譽之曰”的“之”指的是什麼?

C:這個人是怎樣誇讚的呢?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二: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A:提示:於,對於。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嘗試說句意。板書“利”

B: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學生嘗試說句意。引導將“穿透”換一種說法。板書“何如”

B:想一想,問話的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問這句話的?應該怎樣說好這句話?(引導學生以年輕人和老年人這兩種不同的身份來說好這句話。)

3、練習把整個寓言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講。

(四)明理(解決第三個問題)

1、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練習把這個故事演出來。(提示:根據你們小組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課文的原話,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豐富故事中的情節,表演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

2、選擇兩個小組上臺表演,學生評議。

3、看了這樣一個故事,你有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其人弗能應也”?)學生通過討論可得出:這個人不論怎樣回答,都會和自己剛剛說過的話相牴觸。進而教師乘機揭示成語“自相矛盾”)

4、進一步討論:你覺得這個人可笑嗎?可笑在哪裏?

5、情景延伸:這個人被這麼一問,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裏,他長吁短嘆,非常懊喪,這時,他的一位好友來到他家中,瞭解了情況後,就熱心地開導他。就請你扮演他的朋友來開導他,好嗎?(教師扮演賣矛與盾的人,請學生在稍作準備後上臺表演,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明確寓意。)

6、現在,我們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語言和行動不一致,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與同學交流一下。

三、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基礎性作業: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實踐性作業:排練課本劇《矛與盾》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瞭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瞭解故事內容,並懂得成語背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鷸蚌的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閱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彙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課文,並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擺脫趙國燕國罷兵懶洋洋勸說夾住

鷸蚌相爭毫不示弱魚翁佔便宜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7、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爲他讀得怎麼樣。

三、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同桌說詞,看誰說的多。

3、學生識記生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寫這些字纔好看呢?

4、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範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書寫評價。

作業:

1、讀課文。

2、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

2、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二、聽故事,瞭解課文內容

1、聽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指名回答。

2、自由讀課文,看看通過讀你又有什麼收穫。

3、提出你心中的疑問,全班交流。

三、朗讀感悟

1、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出示插圖: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

(3)找一找,課文的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副圖的情景呢?指名讀一讀。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動詞,畫上“—”。

(5)出示小黑板:

河灘上有一隻蚌,它舒服地()了蚌殼……結果把鷸的長嘴()了。

(6)哪一個詞寫出了蚌收攏蚌殼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連忙”說一句話嗎?

(7)指導朗讀。

(8)學生自由讀4、5自然段,想想該用什麼樣的語氣的讀呢?

(9)同桌間互相朗讀,讀後全班彙報朗讀,分男女比賽讀課文。

(10)鷸蚌相爭誰輸誰贏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魚翁十分輕鬆的抓住它們倆呢?

(毫不費力)

分組討論:魚翁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呢?鷸蚌它們聽後又會說些什麼呢?

全班反饋。

(11)齊讀課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分組說說故事。

4、指名說故事。

5、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

6、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講解。

7、學習課文1、2、7、8自然段。

8、默讀這一部分,從這裏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反饋。

四、拓展

你現在明白了“鷸蚌相爭,魚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學生自由回答。

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

齊讀課文。

作業:

1、讀課文。

2、把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板書設計: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3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小黑板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你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作者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2、揭示課題:山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醒學生需注意的字音,並理解這個詞。啼(tí)囀(zhūàn)

2、引導談話

3、啓發學生思考: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組織交流答案(先是聽見山雨的聲音,接着看到山雨改變了山林的顏色。)

2、組織學生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引導學生找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②小結。作者通過大膽而又奇特的想象,寫出了山雨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引導理解山雨的色彩美。

4、引導思考: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後)

5、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引導背誦,積累語言

1、聽教師導入語

2、齊讀課題

3、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4、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

5、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觀察到了什麼?傾聽到了什麼?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6、勾畫並思考:作者聽到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請用課文裏的話回答。

7、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①讀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聽教師小結

8、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9、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10、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板書:雨前、雨中、雨後)

11、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1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熟讀成誦。

13、向學生推薦相關寫雨的課外美文,豐富積累。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圍繞中心、多角度選取材料及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明確爲什麼以“標籤”爲題,學習科學家的精神;樹立對科學的信念與追求;

3、品讀文中巧妙的細節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小黑板抄寫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交流預習收穫。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情況

師:老師昨天佈置大家去預習並收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現在,大家就來交流你們的預習收穫。

生答。

4、交流預習收穫的同時,教師適時讓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的預習收穫可真多,說明你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那麼現在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想想還有那些問題不懂,題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二、默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交流預習課文遇到的問題。

(預設問題有:標籤上寫的是什麼?爲什麼把標籤貼在牀頭上?標籤起了什麼樣的作用?爲什麼以標籤爲題?……)

2、老師歸納剛纔學生預習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

3、學生默讀後,帶領學生解決問題,簡單地問題在交流中解決,解決後擦去。

4、剩下的問題需要學生研讀課文解決。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難

1、小組合作研讀課文,解決黑板上的問題。

2、小組交流

3、在交流問題時適時出示句子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1)他( )呼吸,( )地閱讀,讀完( )。

請學生填空,然後抓住填上的詞語說會所自己的感受,想象李比希此刻會想些什麼,學習通過動作描寫展現人物心情的寫作方法。

(2)問:李比希的“更認真”“更嚴謹”表現在哪?你們能畫出有關的句子嗎?

四、總結

從李比希的一成一敗兩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麼?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樣的科學精神?

五、作業設計

1、課後題。

2、收集一些你感觸深刻的標語或者諺語作爲激勵自己的話。(聯繫綜合活動開展)

3、拓展閱讀葉永烈的《逝世前的科學記錄》。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5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鎮牯嶺、大天池等處的雲霧形態、顏色的描寫,讚美了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能劃出課文中的過渡句,並說出它們的作用。

2、學會10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瞭解的特點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誦第2、4自然段。

4、感受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風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憑藉本課語言特色,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句子內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四、教學設計意圖:

1、在大語文思想的指導下,從小問題入手,進行研究性學習,並在研究互動中實現師生之間的及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的碰撞。

2、以體驗感悟、交流等語言實踐活動貫穿教學,充分挖掘句子內涵,以讀悟情,激活學生思維,全體參與,充分體驗,爲語言實踐增添情趣,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覺到了的美麗神奇,那麼最能反映特點的句子是哪一個過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確,,瞬息萬變,趣味無窮。”齊讀。

二、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課文第2段錄音,圍繞“的確,……”這句話,作者筆下的給你留下怎樣的感受?

2、小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選擇其中一段進行研究。

(1)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你最想學哪些句子,爲什麼?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4、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隨機填表,感受的美麗神奇。

三、細讀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古往今來,令人心醉,那麼古人是怎樣讚美它的呢?學習課文第一段。

2、出示蘇軾的詩,理解意思。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體會清代學者的言行,感悟的令人心醉。

4、指導朗讀,感受的美麗神奇。

四、擴展活動:贊。

假如你是一位廬山小導遊,根據你的體會,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詩、寫片段、畫畫、唱歌)來讚一讚的美麗神奇。

五、佈置作業。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愛、自強的健康心理和珍愛生命、正確對待平凡職業的積極人生態度。

2、在概括段意和層意的基礎上,能夠自行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學習多方設喻,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

1、學生的感悟和體驗。

2、文章總體思路的把握。

3、學習多方設喻,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

體會和理解個體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方法:

1、小組研討法

2、質疑點撥法

3、辯論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思考:在學習新課以前,請同學們思考:“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呢?”

2、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當代作家畢淑敏女士就這一長期無人敢公開談論的話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她從人的兩重性,即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上深刻剖析了個體生命的價值,得出了“我很重要”的結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撼人心靈的女作家畢淑敏。

二、檢查預習

1、字詞檢測

戰慄(lì)菽粟(sù)單薄(bó)回溯(sù)

霧靄(ǎi)混淆(xiáo)微蹙(cù)一沓(dá)

生死攸(yōu)關一模(mú)一樣

這一題目的設置旨在幫助學生重視字詞的積累。可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

2、文章體裁

本文並不是一篇空洞說教的議論文,而是將“理”與“情”融會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明確本文的體裁,對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有重要作用。

三、理清思路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明確:本文以“我很重要”爲線索,從長期以來人們認爲的“我不重要”的思想出發,引出了“我很重要”的觀點,最後又勇敢地宣佈了這一主張。

2、全文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提出“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的問題。

第二部分(第8自然段至第29自然段):分析爲什麼“我很重要”?

第一層(第8自然段至第15自然段):從人的自然屬性進行論證。

第二層(第16自然段至第26自然段):從人的社會屬性進行論證。

第三部分(第30自然段至結束),發出了“我很重要”的吶喊,充分肯定了個體的價值。

學生討論回答。在此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

四、初步體會文章主旨

1、文章開篇爲什麼寫“我不重要”?

明確: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筆法。“當我說出‘我很重要’這句話的時候,頸項後面掠過一陣戰慄。”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說出這四個字就會有大禍臨頭的感覺?這一懸念很快調動了讀者的好奇心。

2、人們爲什麼不敢說“我很重要”?

明確:首先從文化心理上加以追溯。“許多年來,沒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謙虛是做人的美德”,因此,比之於國家、集體、他人,因此個人顯得“不重要”。作者列舉多年來“我不重要”的例證:士兵與勝利相比、個體與集體相比、女性與家庭相比、衆生與物質相比,都是“我”處於次要位置,闡發了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內容,理解主旨。

這一環節的處理可以採用搶答的方式。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第一題、第三題。作業爲第二課時做準備。

2、班級分成兩個小組,請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查找資料爲下節課的辯論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辯論“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

教師指導:“我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這需要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感悟和體驗。無論持怎樣的觀點,都要懂得珍愛生命,欣賞生命,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展現生命的光輝。

二、主旨探討

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揭示出“我很重要”?

1、從人的自然屬性進行論證。首先從人體的物質構成進行論證,每個人都是億萬粒菽粟、億萬滴甘露濡養的萬物之靈。其次從人類的宏觀發展歷史進行論證,我們是人類進化最精緻的一環,擔負着傳承人類文明的神聖使命。最後從每個自我的個體誕生進行論證,每一個“自我”的誕生都充滿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概率如同“壘就的金字塔的頂端”一樣微乎其微,每一個“自我”都是造物主“鬼斧神工”的傑作。我們的降臨是如此的偶然和神聖,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說自己不重要。

2、從人的社會屬性進行論證。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文章着重從社會關係的五個方面論證了主旨。其一、父母。仰對父母,我們是“孤本”,承載着父母的關愛。此處,連續三段用假設關係的複句,以其強烈的語氣,充沛的情感,寫出了父母對我們情的傾注和愛的奉獻。其二、伴侶。以色彩的調和爲喻,說明終身的伴侶是雙方感情的高度吻合。連用兩個比喻句,寫出了失去愛人的悽楚。失去了另一半,愛人的精神就會變得孤苦無依。其三、後代。我們有撫養後代的責任,失去了父母,孩子就永失淳厚無雙的父愛、母愛,而且永遠無法彌補。這裏作者運用誇張和想象,“天傾西北,地陷東南,萬劫不復。”、“傷口流血了,沒有母親的手爲他包紮。面臨抉擇,沒有父親的智慧爲他謀略……”道出了孩子失去雙親的痛苦,也從另一個角度闡明每個“自我”應負的責任。其四、朋友。“千金難買是朋友”,作者用計算機中“不曾複製的文件”、“沙漠中的古陶”作喻,抒寫了知音的珍貴。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將永失可以暢談的知己,逢年過節,只好在風口默默地將我們祭奠。其五、事業。每個“自我”在各自的事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沒有人能夠替代。運用排比句式,說明每個“自我”在自己的事業中都是一道亮麗的獨特風景。

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恰當的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學生揣摩文章關鍵文句的能力。

作者在文章最後發出了怎樣的宣言?

參考:從“身份和地位”,“從成就事業的角度”,對“我很重要”的命題作了進一步補充。“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着我們不重要。”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的偉大。如一片葉子對於一株新生的樹苗、一段染色體碎片對於一個孕育中的胚胎、一個油封橡皮圈對於馳騁寰宇的航天飛機,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我們在時刻努力着,爲光明在奮鬥着,”就是實現了人生的自我價值。

三、寫作特點

1、本文並不是一篇空洞說教的議論文,而是將“理”與“情”融會在一起,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某些語句、語段富有哲理,催人思考,令人深受啓迪。如“人類的精神之火,是連綿不斷的鏈條,作爲精緻的一環,我們否認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種神聖的承諾。”是說人類的文明是代代相傳的,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前人無可比擬的程度。作爲人類精神文明的傳承者,我們有責任推動人類的進步。再如“重要並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說明只要我們時刻努力了,即使不能做出巨大的成就,也會無愧於自己,無愧於人生。

2、文辭優美,比喻、排比、反問、誇張、反覆、設問等多種修辭格運用得恰切得體,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生動形象的比喻,如:“我們是一株億萬年蒼老樹幹上最新萌發的綠葉,不單屬於自身,更屬於土地。”用綠葉來作比喻,突出新生生命的旺盛。“我們的生命端坐於概率壘就的金字塔的頂端”,用金字塔的頂端體現了生命的來之不易。“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中“孤本”一詞比喻我們是父母中無可替代的最獨特的一個。“假如我生了病,父母的心就會皺縮成石塊。”一句中“皺縮成石塊”生動而具體地把沉重的程度體現出來。“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古陶亦碎而珍貴,比喻朋友失去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了。

排比的運用增強了語勢和情感力度。如開頭列舉四個“我不重要”的排比段,使人感到壓抑、沉悶的同時,又有一種想要大聲吶喊以證明自己價值的衝動。“我的獨出心裁的創意,像鴿羣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線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線消失的遠方……”形象地說明了我在事業中“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的獨特作用。

反問句語氣強烈,起了突出強調的作用。如“難道可以對億萬粒菽粟億萬滴甘露濡養的萬物之靈,掉以絲毫的輕心嗎?”“面對這無法承載的親情,我們還敢說我不重要嗎?”、“面對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們忍心說我不重要嗎?”等等,突出強調了“我”的個體價值。

誇張的運用增強了感染力。如“假如我們先他們而去,他們的白髮會從日出垂到日暮,他們的淚水會使太平洋爲之漲潮。”烘托了父母失去子女後的悲傷心情。

運用整句形式整齊,音節和諧,氣勢連貫,意義鮮明。如文章中闡述生命的誕生時,運用了三個連續的假設關係的複句,抒寫了個體生命誕生的不可確定性。

四、作業

1、課後第二題、第四題。

2、預習《我的四季》。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 能聽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記住要點。

2. 會圍繞中心列出說話提綱,按要點把事情說清楚。

3. 感受先人後已、關心他人的好思想。

重難點

重點:聽清錄音,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說得有條理。

難點:講清自己的觀點,圍繞中心組織好語句,講得有條有理

1.揭示課題。

2.學生自學“聽說要求”和“聽說提示”,明確本次聽說訓練重點。

自學課文1-2部分,討論兩個問題:

(1)這次聽說訓練的要求是什麼?

(2)這次聽說訓練的方法和步驟。

3.指導聽說訓練。

(1)聽錄音,邊聽邊記要點,聽完後說說發電影票爲什麼會引起爭論?爭論中有幾種發電影票的方法?

(2)同桌互說。指名向全班同學說。評議說的內容是否正確,語言是否通順。

4.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1)教師提出要求:你認爲應該怎樣發電影票?並說說你的理由。

(2)學生列提綱,準備發表自己的看法。

(3)分小組講述,評議是否說得有理,語句是否通順。

(4)指名發表自己的意見:電影票應該這樣發?全班同學評議。對於學生意見中反映出來的好思想,教師適時進行鼓勵和表揚。同時教師要學會寬容,允許孩子有多樣性的做法,不要輕易給學生的做法加上“覺悟不高”等帽子。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個新詞。

2、能說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順序,說出哪幾句是圍繞同一方面的內容寫的。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課文的最後兩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況,不要灰心;別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鞏固本單元訓練點,按要求讀懂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段。

2、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積極意義,從中受到教育。

三、教學準備

《安徒生童話》、安徒生畫像、磁帶、錄音機、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訓練找反義詞

2、讀通課文,瞭解大致意思。

3、學習第1、2段,朗讀訓練。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安徒生畫像及《安徒生童話》,簡介安徒生。

二、揭題,讀題

三、初讀課文,思考

1、醜小鴨的醜什麼意思?

2、醜小鴨長大以後成了什麼?

四、學習第1段

1、自學該段生字

2、自讀課文

A、說說醜小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B、劃出說明醜小鴨長得難看的句子

3、朗讀指導

4、填空

嘴(大大的) 腿( 的) 樣子( 的)

五、學習第2段

1、自讀,思考:你覺得醜小鴨怎麼樣?

2、填空:()的醜小鴨

3、朗讀指導:孤獨、可憐

六、作業

1、齊讀1、2段

2、給多音字注音

等待() 待()會兒

模()樣 模()糊

3、課作2、3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3—6段,能按問題找到對應的課文段落。

2、能按要求讀懂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段。

3、能區分倒影和倒映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學習3—4段

1、自讀3—6,思考:哪幾段是寫醜小鴨離家後的不幸遭遇。

2、自讀3、4段,先自學生字,再填表

來到哪裏遇到什麼不幸

水草地野鴨()

()裏小鳥()獵狗()

()叢中天氣()

3、再讀課文3、4段,繼續填表(接上表右邊)

醜小鴨怎樣做

離開了水草地

白天()晚上()

()在蘆葦叢中

4、朗讀指導

4、醜小鴨離開家之後有哪些不幸遭遇?

三、學習5、6段

1、哪幾段是寫醜小鴨發現自己變成了天鵝,很快樂?

2、自讀,學習生字

3、學習第5段,鞏固單元學習提示

A、齊讀,思考:這一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B、回顧按事情發展寫的段,應該怎樣讀?

C、自讀,思考:這段話共有幾句?哪幾句說同一方面的內容?這段話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最後說什麼?

4、學習第6段

A、默讀,用~~~劃出說明醜小鴨快樂的句子。

B、訓練有表情地朗讀。

5、醜小鴨發現自己長成了美麗的天鵝,爲什麼那麼快樂?

四、作業

1、課作5

2、齊讀3—6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默寫5、6段

2、懂得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學會正確對待現實生活中的醜小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課作1、2、3

五、理解、學用“極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9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給短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 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裏的韻母有什麼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 鈔(鈔票) 板(木板) 淘(淘氣) 句(句子)

治(治療) 幕(幕布) 抄(抄寫)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煉) 愧(慚愧) 昂(高昂) 擔 (挑擔)

漸(逐漸) 沸(沸騰) 灑(灑落) 魂(靈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嶄(嶄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說說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於交待結果,“因爲”用於說明原因。第1句應填“因爲”,第2句應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填“危險”,第2句應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後說說它們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後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說說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①陳毅和其他幾個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③聯繫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麼也沒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

⑤聽了陳毅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併,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後,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麼?(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麼?他是怎麼說的?

結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鐵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爲。“蹂躪”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誌。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表言論支援。

氣節: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爲什麼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爲什麼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瞭解事情的大概,接着根據事情的發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後反覆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爲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着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①內容範圍“讓你感動的事”,應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爲旁觀者,或是作爲與所寫事情有關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數量範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①先想後寫。

②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指導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彙報。

三、指導寫清事情經過

1.以《苦柚》爲例談如何把事情經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彙報。

四、彙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說說這件事的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範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八、作後講評

(其中指導、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啓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爲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懷疑與學問》印發下來或做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一說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銳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出來。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麼,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說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後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現了真理,最後指出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說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爲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啓發,作出標註。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啓發的語句,說明從中受到的啓示,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二、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1.默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說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於我們經常閱讀的記敘文。

  三、拓展閱讀,隨文練筆

1.下面我們再來閱讀一篇論說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我們對於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爲它“是是”;不信它,因爲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爲螢”,也要問問:死。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關於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資料:

①關於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曆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融入了無限的留戀、回味和憧憬。中國的春節,是最具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②關於春節的習俗:祭竈掃塵 貼春聯 守歲 鬧元宵等

③關於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麼?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⒈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爲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⒉小組研讀。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課時

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體會年前的忙碌。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重點交流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些日子裏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態。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悅和希望: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④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⑤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在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幹些什麼呢?

2.體會過節的熱鬧①交流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過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十五這三個日子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抓住文中關鍵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體會,教師相機引導:除夕:喜慶、團圓;初一:悠閒、快樂;十五:紅火、美麗。

④再讀一讀,討論、交流:這些感受你們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⑤交流反饋“除夕”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喜慶、團圓。

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

抓“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⑥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除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筆下的除夕爲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人們主要的活動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鏈接”短文二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怎麼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情景。

⑦交流反饋“初一”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初一的悠閒、快樂。

重點指導朗讀“逛廟會”時人們的表現來體會悠閒與快樂。

⑧交流反饋十五一段,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想象:還會有哪些花燈呢?除了燈,還有什麼?

出示老舍的原文,創設情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十五的紅火、美麗。

⑨總結: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卻被作家僅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個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爲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春節畫卷。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比較閱讀,領悟寫法。

1.先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①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②再讀臘八一段,思考:臘八的活動很多,爲什麼單寫臘八粥、臘八蒜,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種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文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一例嗎?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3.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談,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夾敘夾議等。

三.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爲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3.精彩再現:摘抄自己認爲描寫好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或優美片段。

4.春節建議:春節怎麼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5.節日集錦:除了春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把你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從品味語言入手,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對喝粥產生的各種情感。

(2)通過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世情所折射出來的滄桑,從而理解文旨。

分析學生:

學生學習過張抗抗的作品《故鄉在何方》,對作者的有關生平情況已有所瞭解,爲本課堂中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學生對“喝粥”這一生活現象比較熟悉,但是缺乏思考與認識,更不善於對生活現象作生動描述。

課文的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內朗讀。因此,在接觸文本探究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必須作一定預習工作。

學習類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與程序性知識學習相結合。

課的類型:新授課。

教時安排:兩教時。

授課班級:東門中學初二7班。

教學方法:探究質疑,合作學習,學導結合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

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課題。

▲教師讓學生回憶作者張抗抗的生平資料。

▲教師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並出示預習要求:

一、讀課文,清除文字障礙

要求給下列字詞注音:粥、粳、黏、翹、芍、舔、罄、炮製、豌、楂、獷、熬、舀、 煲、燜、舂、匱、掰、迭

二、思考與探究:

1、 你認爲文中哪些段落寫得特別精彩?哪些句子描寫得生動形象?哪些字詞寫得極富有表現力?(請作圈劃)

2、 作者寫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歷,各有些什麼感受?最終得出什麼啓示?

3、 結合課文的內容質疑,提出你最想提的問題。

▲要求學生做自讀筆記。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出示課題並要求齊讀。

詢問:“稀粥”這東西同學們喜不喜歡喝?

作家張抗抗可以說是喝稀粥長大的,在她的《稀粥南北味》中, “南北”指的是什麼?作者記敘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歷?她喜不喜歡喝粥?她對喝粥有些什麼感受?

大家化五六分鐘時間對這些問題作些思考,並作好回答這些問題的準備。

二、 指導探究文本

層次梳理:

引導學生關注課文22段。

作者記載了自己兩個階段三個時期的喝粥經歷:

①童年與少年時代,在家鄉浙江杭州喝大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②青年時期時代,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小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③偶爾回祖籍廣東訪親時喝魚生粥、煲粥等(稀粥高級階段)

留意文中的兩個過渡段:9段、17段。(它們作了怎樣的過渡?)

品讀揣摩:

你認爲文中哪些段落寫得?說說自己的理由。(啓示探究文本)

1、 關注課文③—⑧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喝(吃)粥;飄起香氣;一搶而空……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 竈上鍋裏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樣……

◆ 滾燙的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 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是見鍋見底,一搶而空。

◆ 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乾淨。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有些單調、別無選擇、出於習慣、某種需要……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探究:母親愛粥如命,祖母舔淨粥湯碗底,作者爲什麼卻時常不滿?……飢餓使然)

2、 關注課文10—16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涌入;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詞:

◆ 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燦,一派輝煌,盛在碗裏,如捧着個金碗,很新奇也很莊嚴。

◆ 它的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餷子裏熬出的粘稠漿汁,散發着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莊稼的'氣息,洋溢着北方漢子的那種粗曠和力量。

◆ 五彩的豆子在鍋裏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湯裏,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

◆ 小米粥比之大餷子粥,喝起來感覺要溫柔些細膩些

◆ 每天每天,幾乎每一餐每一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裏,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着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熱粥一滴滴溫熱我的身體烤乾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探究: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大米粥居然食之無味無趣,獨自在外,屢嘗人生艱苦,小米粥卻食之津津有味,爲什麼?……化作自己闖蕩世界的精氣。)

3、 關注課文18—23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別具風味的種類,呈現在我面前

◆ 魚生粥其味鮮美無比。其粥人口便化,回味無窮,其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它求

◆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圓才肯作罷,而且內容豐富,色澤鮮豔——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白而黃的稀粥“初級階段”,躍入五彩繽紛的“中級階段”。稀粥的功能也從一般聊以餬口、解決溫飽的實用性,開始邁向對稀粥的審美、欣賞、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探究:作者如何突出魚生粥的鮮美無比?……與“燒鵝乳豬蛇羹野味”對比)

4、 探討文旨

作者從喝粥的經歷體驗,談到了自己對喝粥的認識。她從中得到了哪些啓示呢?

(2)稀粥這玩藝,歷經歲月滄桑朝代更疊而始終長盛不衰的種種魁力。……對於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有順便喝出來許多陳規和積習。

(25)節:“……貧窮。糧食的匾乏加之人口衆多,結果就產生稀粥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物……”

(26)節“如今……喝粥是因爲祖先遺傳的粥的基因……”

(27)節“……粥是貧窮的產物,也是時間的產物……”

——告訴人們:要懂得生活的甘與苦,要珍惜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多一種人生經歷,多一份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反而充實。

三、課堂小結:

作者述說了她人生道路上與喝粥有關的一段經歷,她深切地體驗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喝粥有着不一樣的意義,人們對它的感受也會不完全一樣,內中折身着世情與滄桑真是:少年不識“粥”滋味……而今識盡“粥”滋味;只有經歷風雨,才能喜見彩虹啊。

四、作業:

親自實踐一次喝粥經歷,並記錄所觀察到的粥形及自己喝粥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稀粥的“初級階段” 稀粥的“中級階段”

少年時代/杭州 青年時代/北大荒 多年之後/廣東老家

〔大米粥(白)→大楂子粥、小米粥(黃)〕 〔魚生粥(街頭)→煲粥(親戚家中)

白而黃 五彩繽紛

清爽可口∝ 奇妙 過癮、細膩溫柔∝新奇莊嚴 鮮美無比、回味無窮∝舒暢

(南方) (北方) (南方)

是貧窮的產物,是時間的產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要求

1、學習童第周勤奮學習,爲祖國爲人民爭氣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發憤”、“資助”、“耐心”、“嘗試”、“鑽研”等詞語的意思,並會用“耐心”和“鑽研”造句。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領會童第周是在什麼情況下,怎麼勤奮學習的。

2、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簡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實驗胚胎學家。曾任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研究員,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者。

今天我們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看看寫了童第周在學生時代時的幾件事,從中我們受到什麼教育。

二、學習新課

(一)藉助漢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二)指名讀書,訂正讀音。

“僻”讀pì,不要讀bì。“績”讀jì,不讀jī。

(三)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基礎、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退學、發憤、努力、瞧不起、實驗、需要、耐心、鑽研。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發憤:下決心,努力。課文是指童第周下決心努力學習

資助:用錢幫助。

耐心:心裏不急躁,不厭煩。

嘗試:做一做,試一試。

鑽研:深入地進行研究。

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交通不便。

震動:本課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歐洲生物學界感到驚訝。

(五)讀書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

2、寫了童第周的哪兩件事,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刻苦鑽研,做出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的成績。

(六)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鞏固練習

(一)讀書。

(二)讀詞語。

(三)預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

二、學習新課

(一)指名六人讀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後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講童第周家裏很窮,小時候沒有受到學校的正規教育。

第2自然段,講童第週上中學晚,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

第3自然段,講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第4自然段,講童第周受親友資助出國留學,在中國留學生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下決心要爲中國人爭氣。

第5自然段,講童第周刻苦鑽研,做成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功的實驗。

第6自然段,講童第周實驗成功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爲中國人爭了氣。

(二)從課文中找到童第周兩次“一定要爭氣”的句子讀一讀,帶着童第周在怎樣的情況下,怎樣爭氣的問題繼續學習。

(三)學習1~3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①讀,②知道有幾句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知道這段與下面內容的關係。

2、學習第2自然段。①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童第周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②找出帶有“才”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才”字的意思。③讀句子回答問題。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讀一個學期。“再三”是什麼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態度非常懇切。)“再三請求”說明了什麼?(渴望學習。)

3、學習第3自然段。①第二學期童第周是怎麼做的?(發憤學習。)②“發憤”的意思是什麼?(是振作精神,努力學習。)③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一是他每天天沒亮,就悄悄起牀,在學校園的路燈下讀外語,二是他夜裏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現,把路燈關了,就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概括起來,就是講童第周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在發憤學習。)④經過半年的努力,結果怎樣?(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還考了100分。)⑤爲什麼在半年之內童第周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學習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讀,體會意思。(一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⑥指導朗讀。

4、總結學習1~3自然段的學習思路,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是誰爭氣—→他爲什麼要爭氣—→他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體會“一定要爭氣”句子的含義。

(四)學習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爲什麼要爭氣—→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的思路學習4~6自然段。(讓學生自學。)

2、討論發言。

3、讀句子回答問題: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鑽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麼?(勇於實踐,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個“一定要爭氣”。這裏所講的“一定要爭氣”指的是爲誰爭氣?(爲中國人爭氣。)

(五)課文中兩次寫到“一定要爭氣”有什麼不同?(第二個“爭氣”比第一個更可貴,這是爲中國人爭氣,這是民族自信心的體現。)

(六)課文中幾次寫到窮?(兩次、家窮、國窮)“窮”和“爭氣”有關係嗎?(人窮志不窮,把壓力變成動力。)

(七)讀書。

三、總結

(一)看板書總結課文內容。

(二)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麼啓發?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複習

(一)檢查讀書。

(二)認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記憶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筆橫比第一筆橫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寫成“”。

(三)“試”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在斜鉤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結構,“灬”在“隹”的下面。

(五)區分“憤”、“奮”的字義。

(六)區分“需”、“須”的字義。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後作業

(一)指導造句:

耐心——

鑽研——

(二)聽寫詞語。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作者圍繞缺水描述的幾件事情,進一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南沙衛士的艱苦生活,體會他們艱苦奮鬥、熱愛生活、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弄懂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放映南沙羣島圖片)在祖國領土的最南端,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裏煙波浩淼、一片汪洋,有豐富的漁業資源,蘊藏着豐富的石油等礦藏,這片神奇的國土就是祖國的南疆——南沙羣島。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裏以前沒有土壤也沒有生命,是日夜守衛的人民解放軍在這裏創造了奇蹟,是他們捍衛國家海洋權益,這節課我們就走進他們的生活,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南沙衛士。

二、合作交流,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南沙羣島缺水的?

海軍在駐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難,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戰士們具有哪些精神品質,結合課文的內容談一談。再有感情的讀一讀課文,看怎樣讀才能更好的體現戰士們的精神品質。最後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所得。

2、學生自主讀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並表揚表現優秀的小組。

3、小結:大家學得很認真,在文中留下了你們閱讀的痕跡,還與同學進行了討論交流,現在請向全班同學展示你們的學習成果吧!

三、學生彙報。

1、缺淡水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彙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體會你勾畫的表現缺淡水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

(2)洗衣難,戰士幹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

(3)洗澡難,戰士們用雨水洗澡。(體現戰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士們帶來的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炎、惟一”等詞語。)知道了這些,你想怎樣讚美戰士們嗎?請說出來。學生概括並板書。

(4)自己蓄水

過渡:南沙羣島地處赤道邊緣,高鹽、高溼、高溫,放在地上的溫度計,一兩分鐘便會曬爆。連以海爲生的漁民都視其爲生命的禁區。而勇敢的戰士們卻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戰士們不畏艱難的精神不正詮釋了英雄的真諦嗎?

2、缺蔬菜

出示:戰士們把切得不能再薄的黃瓜片放在嘴裏,品味着它的清涼,半天捨不得嚥下去。從“半天、切得不能再薄、捨不得”體會戰士們對蔬菜的珍惜,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當。你有什麼話要對他們說?

3、生活單調

出示: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海島的生活是單調和寂寞的。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體會。

四、欣賞錄像,激情朗讀。

1、播放《南沙掠影》觀看戰士生活狀況。環境惡劣,生活艱難,戰士們對祖國親人卻如此慷慨,祖國親人說——齊讀“媽祖救助漁民……懷抱中航行。”

2、戰士們的付出祖國親人看在眼裏記在心中,六歲小女孩的畫中有多少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呀!帶着對戰士的敬佩朗讀最後一段。

3、這些戰士甘願吃苦受累爲的是什麼?讀“我們甘願奉獻每一滴水,每一滴血。我們渴,我們熱,就是爲了你們永遠幸福!”

五、總結延伸。

1、總結:爲了祖國人民的幸福。爲了捍衛國家海洋權益。這種無私奉獻、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鑄造了戰士們的英雄本色,他們不愧是祖國的英雄,不愧是南沙衛士!

2、作業: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南沙衛士的生存條件今非昔比,請同學們課下蒐集有關南沙現狀的資料與同學分享。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15

一、教材簡析

《南沙衛士》是六年制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12冊第六單元的拓展課閱讀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英雄”,學生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一是要在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啓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爲國爭光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本文講述了駐守在南沙羣島的解放軍官兵在島上遭受的種種困難:高鹽、高溼、高溫,嚴重缺乏淡水資源,使人的生理機能面臨嚴峻的挑戰,與世隔絕的孤獨使他們飽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衛士卻勇敢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做鬥爭,讚揚了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奮鬥,追求作爲、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

1、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確定本課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如下: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進一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教學設計

本次高年級組的獻課研究專題是“長文短教”,這篇文章不僅篇幅很長,而且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設計和教學時,我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以讀促悟。

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歸納,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後,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悟:

1、圍繞缺水,課文具體講述了哪幾個事例?

2、缺水該給戰士們帶來了哪些困難?

3、面對這些難題,戰士們想了哪些辦法?

體現了戰士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接着以小組爲單位,讓學生充分地去閱讀、研究、探討,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巡視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完成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七個事例學生找得非常準確,描述也比較完整精練,準確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通過找重點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反覆感情朗讀體會,深刻感悟了戰士們高尚的品質。

在此基礎上,我又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面對何正會的遺體,大家爲什麼流眼淚?又爲什麼用熱水給他擦洗身子?

2、爲什麼把太陽花定爲南沙的礁花?圍繞這幾個“爲什麼”,引導孩子們再次快速閱讀全文,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句子和關鍵詞語反覆朗讀感悟,然後和同桌認真交流討論,並邊理解邊做批註,同時教師給予適時指導,要求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來準確回答,談自己的理解、感受,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最後,我讓孩子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來給“英雄”下定義,或者說你心目中認爲的英雄,孩子們都認真地寫了下來,有的孩子寫得非常好,理解非常準確深刻,重新定義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義,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課後反思

這是根據教研組研究專題設計和教學的一堂課,長長的一篇課文,豐富的課文內容和思想內涵,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這是一次挑戰。但課堂效果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是值得嘗試的,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了教師是引導他們學習的領路人。這種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引領他們理解、分析課文。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應該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學生是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刻感悟戰士們的高尚品質之後,纔可能用那麼精彩的語言給“英雄”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