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文言文《岳陽樓記》考點歸納

文言文《岳陽樓記》考點歸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岳陽樓記》考點歸納

文言文《岳陽樓記》考點歸納

  (一)詞類活用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後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後)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動詞作形容詞,被貶謫的)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9、或異二者之爲(動詞活用作名詞,這裏指心理活動)

 (二)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 古義:事態; 今義:天氣變化

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 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 古:衝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 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於“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 古:詳盡 今:準備

8、增其舊制 古:規模 今:制度

9、作文 古:寫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 古:國都;今:國家

12、則有去國懷鄉 古:離開;今:前往

1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經;今:品嚐

14、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過

15、寵辱偕忘 古:榮耀;今:恩寵

16、沙鷗翔集 古:羣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17、進亦憂 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18、退亦憂 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後退

  (三)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託)

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

  (四)特殊句式

1、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爲“吾與誰歸”。)

2、判斷句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3、省略句

例:屬予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4、狀語後置

例: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5、定語後置

  (五)課文理解

1、原文填空

(1)寫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寫作記緣由的句子:屬予作文以記之。

(3)設定下文寫景範圍的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4)寫岳陽樓大觀|洞庭湖美好景色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從空間上寫洞庭湖勝狀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

(6)從時間上概說洞庭湖的陰晴變化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7)極言水波壯闊的句子: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8)承上啓下,照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的句子:前人之述備矣。

(9)引起遷客騷人悲喜感情的句子(引起覽物之情)的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0)抒發遷客騷人悲的感情的句子: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11)遷客騷人悲的感情用八個字來概括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1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月光的句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13)抒發遷客騷人喜的感情的句子: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4)遷客騷人喜的感情用八個字來概括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15)“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怎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6)表現了做人最高理想境界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點名全文主旨,表現作者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概括第一段的內容?

答: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敘)

3、首段交待了什麼內容?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寫滕子京的政績,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緣由,爲下文做鋪墊。

4、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麼?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努力處理政事,表現他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5、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麼?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銜、吞

6、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

7、“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答:承上啓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8、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答: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9、第一、二段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係?(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麼?)

答: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10、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麼?

答:以物喜,以已悲。

11、“進”“退”分別照應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12、文段中中“或異二者之爲”中“二者”指的是什麼?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爲”持什麼態度?

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否定。

13、作者讚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麼?

答: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

14、“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裏?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5、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爲什麼會產生一悲一喜的結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纔會“感極而悲”,天氣美好纔會“心曠神怡”。

16、本文句式駢散結合的作用:本文以單行散句爲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駢散交替,敘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7、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的寫法的作用:

使內容充實,感情豐富,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有又惆悵悲沉的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