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小男孩》教學設計

九年級語文《小男孩》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九年級語文《小男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九年級語文《小男孩》教學設計

1.瞭解當今社會父母離異給孩子心靈上帶來的傷害和生活上帶來的困苦;

2.學會分析小男孩及其父母的形象;

3.理解課文細節描寫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和題目解說

本文作者魏志遠,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以爲你不在乎》等,本文就是選自這部集子。

小男孩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一個天真善良、聰明細心而又寂寞、孤獨、無助的兒童形象。本文以小男孩的行蹤爲線索,清晰詳細地小男孩在媽媽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費的全過程,反映了當今社會父母離異給孩子心靈上帶來的傷害和生活上的困苦。

二、掃除字詞障礙(給畫線字注音)

油漬( )  癢 ( )

濡溼( )  吮吸( )

瞟 ( )  黏 ( )

摁 ( )   噝 ( )

三、理解詞義

油漬:粘在衣服等上的油垢。

吮:把嘴脣聚攏在物體上吸東西。

拂動:輕輕吹動。

瞟:斜着眼睛看。

濡溼:沾溼。

四、溫故知新

小說的三要素是:(典型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具體的環境描寫)。

本文的'主人公是:(小男孩)。他是一個:(天真善良、聰明細心)而又(寂寞孤獨無助)的兒童形象。本文以(小男孩的行蹤)爲線索,敘述(小男孩在媽媽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費的)全過程。反映了(當今社會父母離異給孩子心靈帶來的傷害)和(生活上的困苦)。

五、理清情節結構

(1)劃分本文層次,並概括大意。

本文共21個自然段,可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起因,寫小男孩在媽媽的逼迫下,不得不去向爸爸索要生活費。

第二部分(2-11):故事的發展。寫小男孩去找爸爸的路上的情景。

第三部分(12-20):故事的高潮。寫小男孩在二幢四單元九號樓找爸爸的情形。

第四部分(21):故事結局。寫小男孩因沒有要到生活費而不能回家,晚上只能露宿菜市場涼棚。

(2)結構圖表:

┏起因――媽逼孩向爸要錢┓

┃發展――找爸路上的經歷┃ 無所依靠

小男孩 ┫高潮――樓上樓下找爸爸┣ 近似孤兒

┗結局――不能回家住涼棚┛

六、複述故事

七、結合全文,分析小男孩及其父母的形象。

八、合作探究

1、《小男孩》反映了什麼問題?

2、在小男孩去找爸爸的路上,多次寫到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媽媽,這對錶現小男孩有什麼作用?

九、寫法分析

(1)選取恰當的敘述角度。

(2)注重細節描寫

十、總結

十一、課外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後,假如你遇到了這個“小男孩”你會對他說什麼?

2、小男孩決定運用法律手段要回生活費,使自己的權益得到保障。他希望你當他的律師,你如何才能幫他打贏這場官司?

十二、作業佈置

1、熟讀課文。

2、完成細解中的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