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飛紅滴翠記黃山》同步習題

《飛紅滴翠記黃山》同步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自主探究】

《飛紅滴翠記黃山》同步習題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寶( )萬壑( )地( )逾越( )陰( )起( )首( )高( )魚( )蒼( )住(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A、不計其數B、登峯造極C、若即若離D、如願以償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A、它獨出於羣峯之上,彷彿是枝含苞欲放的新蓮。( )B、一隻石猴蹲在獅子峯頂,也真難爲它有這麼好的耐心,千萬年來一動不動的觀望着眼前飄逝的煙雲。( )C、如果從遠處遙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個接着一個,連綿不斷,魚貫而上,如同一條懸空的綵帶,飄動在萬綠叢中。( )D、一下擁進腦海之中,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峯”啊!( )4、作者側重介紹了黃山的哪些景觀?各有什麼特點?

5、課文中描寫了黃山的那些奇峯?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規律方法】

〖理清結構〗本文在整體組合上,設置了三條線索:其一是時間線,從古至今。其二是空間線,從上山到出山。其三是邏輯分類線,如體現黃山的特點景物:奇峯、古鬆、怪石、雲海、日出和溫泉,是逐一帶出的,彼此間相對獨立。這些線索並非貫串全篇,如黃山的歷史狀況只是開頭提一下,接下去就將黃山現貌,而不是去講黃山的開發史;再如空間線,也是若隱若現,並不是有人行經路線的再現。正是作者的精心組合,雖然所寫的內容相當複雜,但是把握起來並不困難。文章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3段):總寫黃山。

第二部分(4--17段):分別介紹了黃山的各種景物,可分爲五層:

黃山奇峯(4--6)黃山古鬆(7--8)黃山怪石(9--14)黃山煙雲(15)黃山日出(16--17)第三部分(18段)介紹黃山溫泉。

〖語言特色〗本文是一篇解說詞,是爲電視旅遊風光篇《話說長江》中黃山部分而寫的。它有別於一般的遊記,因爲它是藉助於電視鏡頭展示畫面來介紹自然風光的,使用了現代影視的表現手段,所以,第一,它能自由的變換角度來表現,或環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寫,或俯視,或仰視,或平視;第二,它要配合畫面,要着眼於解釋畫面,講出畫面中不爲人注意的或隱含的東西,不宜過分發揮;第三,它應該口語化,要使觀衆一聽就懂。本文對這三個特點體現得比較充分。電視解說詞是拍攝電視的依據,攝像者要從完成整個電視片出發去選角度和鏡頭;鏡頭組接好以後,解說詞的作者有要根據已成的片子,對解說詞作適當的修改,使兩者相吻合。本文雖然是案頭文字,但是,你可以從文字中想象出畫面,一點也不走形。在某種意義上,看電視也是一種閱讀行爲,電視腳本,包括電視解說詞,也要適應讀者心理,就是要有序,有條理,自然也要體現電視藝術的特點:跳脫、遙接,不必像散文那樣銜接得很緊。電視片的解說詞,着眼於闡明片中景物不易爲觀衆領略或覺察的地方,解說者可以直接傾吐,多少有點煽情的話語也未嘗不可以運用。如本文靠近結尾的描寫黃山日出的部分,倘若放在遊記中,就會顯得很搶眼。

〖把握重點〗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變換角度多方面描寫景物是本文的重點。

本文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的特點,激發讀者對自祖國山河熱愛的感情;認識大自然的偉大的創造力和人類的審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從而珍惜和愛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課文全面堤、堵角度地表現壯闊的景色。黃山是一個大題材,它的特點是多方面的,如果僅僅寫其中的一兩點,是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的。作者揮灑開來些,用多幅畫面組接連綴,從各個方面寫出了黃山的特點。在寫景是一句觀察和表現的需要,自由的變換角度。

本文中和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開頭關於黃山地質史的部分是比較嚴格的科學說明,主體部分--介紹黃山風光和特點的,主要是運用了敘述和描寫的手法,表現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話語方式的選擇是服從於所表現的內容和寫作目的的,作者選擇恰當,轉換也比較自然。

〖攻克難點〗1、本文是旅遊風光篇的解說詞,它與一般的遊記散文不同的地方有三個方面:第一,有機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見聞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現,要在作品中指點評說。有些遊記散文是以作者的行蹤貫穿全文的,即所謂“移步換景”;旅遊風光片是客觀的記錄、介紹自然風景、風俗民情的,解說詞的任務是闡述畫面,作者是隱去的。第二,有機散文詩文學體裁,是着眼於表現外在事物和珊瑚法自我感情的;旅遊風光片的解說詞是文藝性的說明文,它的基本特點是說明性,就是着眼使人有所“知”--瞭解,即要有知識性、科學性;文藝手法是一種輔助手段。第三,遊記散文可以對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只表現作者感興趣或是縮減到那部分;旅遊篇解說詞則要求全面反映。

2、難句解析①黃山的峯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生趣。這是黃山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高度結合。

句中“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是指人們爲這些峯石所起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又是審美觀照的結果,其中凝聚了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人們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頭有了人的精魂。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峯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創造,是屬於內在的,就是內在美。這句話是着重講人的審美創造的偉大作用。

②如果說泰山的旭日東昇是莊嚴神聖的話,那麼黃沙日出則是無比的瑰麗、壯觀、輝煌!

注意這句話的開頭“如果說”三字,這是一種假設,是虛擬性的,是作者個人的審美感受。自然這種感受也是有其現實基礎的,泰山給人的印象是凝重的,《詩經》上有“泰山嚴嚴”(意思就是泰山積石很有氣勢),看看空孔子說過“登泰山而小天下”,它被尊爲“五嶽之首”,屹立在齊魯大地上,雄奇俊秀,氣勢磅礴。在泰山上觀日出的感受說是莊嚴神聖,評價並非不當。黃山引起臺灣書的地理環境,在這裏觀日出,會有一種夢幻感,正像第十七段所寫的,“使人彷彿置身於神奇的仙山瓊閣”。瑰麗、壯觀、輝煌,是一種概括性的評價。

〖質詢疑點〗本文內容在分體銜接上,有斷有接的原因:這是因爲電視藝術中鏡頭的處理,除了化入、化出的手法以外,還運用了切入、切出的手法,“切”就是割斷。使用“切”的手法,就既會使人乍然一驚,又顯得層次分明。如本文從歷史寫到現實,就是一下子來了個全景呈現的。讓觀衆把黃山看個淋漓盡致。作爲電視藝術片的腳本,既要體現電視組接自如、可以靈活轉換鏡頭的特點,又要尊重大多數觀衆的閱讀心理、閱讀習慣。文中又跳脫,但是基本上還是連得上去的。但有的地方針線很密,如從天都峯到玉屏樓,從蓮花峯而下仰視鰲魚峯等,都是依據行經路線。

  【語言基礎知識】

1.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A.地殼(ké) 澎湃(pài) 萬壑藏雲(hè)B.陰晦(huì) 溫馨(xīn) 犀牛望月(xī)C.山巒(luán) 嬌嬈(náo) 浮想聯翩(piān)D.崛起(qū) 蒼穹(qióng) 仙山瓊閣(qióng)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千峯競秀(爭、比) 萬壑藏雲(山谷) 望而生畏(懼怕)B.曲乾枝虯(彎曲) 魚貫而上(連貫) 浮想聯翩(鳥飛的`樣子)C.心往神馳(嚮往) 心驚膽戰(害怕) 若即若離(好像)D.登峯造極(極點) 昂首蒼穹(天空) 瀾翻絮涌(波浪)【語言表達訓練】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

A.號稱方圓500裏的黃山,是祖國大地上的一塊瑰寶。 ( )B.如果說泰山的日出是莊嚴神聖的話,那麼黃山的日出則是無比的瑰麗、壯觀、輝煌。 ( )C.它們的形狀千變萬化,有立有臥,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側掛。 ( )D.它守衛在天幕上,也守衛在人們的心目中,爲迎接明天更美麗的日出,給那些勇於在困難中奮鬥的人們以新的啓迪。(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達方式。

A.黃山是長江與錢塘江的分水嶺,位於安徽省南部,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B.在一片山水相間的萬綠叢中,千峯競秀,萬壑藏雲,鬱鬱蔥蔥,飛紅滴翠。 ( )C.啊,太陽!人們對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的。( )D.大概就是由於這些原因,人們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讚美火和光明中誕生的一 切吧。( )5.仿照例句,寫兩個具有因果關係的句子。

天空收容每一朵雲彩,不論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邊。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論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涯。

  【課內同步閱讀】

當那遙遠的天際,微明的東方出現魚肚白時,人們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當太陽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輝時,人羣中就響起了一陣歡呼。這呼聲中充滿了興奮,但又帶有節制,因爲大家都不願破壞這黎明前的肅穆。也許是由於大地塵埃和光線折射的物理因素吧,衝破北海雲霧,噴薄而出的太陽是暗紅色。但是,在一剎那間,太陽好像經過了一次淨化,變成了純淨的橘黃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變得燦爛奪目,五光十色。蔚藍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羣峯山鬆,五彩繽紛的雲海霞光,在高空氣流的影響下變幻無窮,使人彷彿置身於神奇的仙山瓊閣。這景緻真是難以用筆墨形容。啊,太陽!人們對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的。不論是初生的紅日還是即將消失的落日,都是紅彤彤的巨大火輪,披着五光十色,一瞬萬變的彩霞,給天下萬物以無限生機和柔美的撫愛。即使落日給我們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沒有什麼可怕,那閃光的星星,彷彿是太陽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種。它守衛在天幕上,也守衛在人們的心目中,爲迎接明天更美麗的日出,給那些勇於在困難中奮鬥的人們以新的啓迪。大概就是由於這些原因,人們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讚美火和光明中誕生的一切吧。

6.黃山日出時,人們的心情、神態怎樣?

7.作者對日出的描寫,寫了其顏色變化的哪幾個過程?有什麼作用?

8.日出初照黃山時的景緻怎樣?寫日出爲什麼要寫黃山的景緻?

9.最後一大段抒情長白有何作用?這與一般的遊記散文的寫法有什麼不同?

語言賞析:

1、“萬綠叢中,千峯競秀,萬壑藏雲,鬱鬱蔥蔥,飛紅滴萃”。

總寫黃山的美景,四字詞排列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語言簡潔而景象萬千。

2、“兩側斧劈刀削般的懸崖峭壁……登山的男女老少,一個接着一個,如同一條懸空的綵帶,飄動在萬綠絲中。”

“斧劈刀削”形象地表現了石階的陡,幾乎是垂直的了,“如同飄動的綵帶”雖然給人美感,但也給人搖搖欲墜的感覺。這兩句很準確地表達出黃山石階又陡又險的特點,看後有使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3、“放眼望去,羣峯起伏,雲海翻涌,山峯若隱若現,就像航船、島嶼飄浮在汪洋大海上。”

作者把靜態的山峯寫動起來了。起伏的羣峯,就像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島嶼。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破石而出,壽逾千年,一根長枝低垂伸展,彷彿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遠方來客,招手致意。”

這段文字把黃山鬆描寫得神形兼備,“殷勤”,“招手致意”擬人手法運用得很貼切。使人看後對千年老鬆頓生親切之感。

5、“不少就長在峭壁巖縫之中,針葉短粗稠密,頂平如削,幹曲枝虯,蒼翠奇特,形狀千變萬化,有立有臥,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側掛。顯示萬古長青的生命力,不怕風吹雨打,冰雪欺壓,屹立於懸巖危石之上,昂首蒼穹。”

寥寥數語把黃山鬆的形態、氣質全都展示了出來,令人頓生敬佩之情,好一個黃山鬆!

6、“‘猴子觀海’是一隻石猴蹲在獅子峯頂,也真難爲它有這麼好的耐心,千萬年來一動不動地觀望着眼前飄逝的煙雲。”

“真難爲它”“一動不動”寫出了作者的憐愛之心,寫出了石的巧、趣。

7、第15自然段寫了黃山煙雲的柔美:“輕盈”、“皎潔”、“飄舞”寫出了煙雲與山峯的關係,“戀人”“難捨難分”,寫出了煙雲使黃山成了夢幼的藝術之宮,成了人間仙境。

8、“啊,太陽!人們對它的情感,在自然界中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比擬的。……”

這段作者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高聲讚美這“給萬物以無限生機和柔美的太陽”,即使是落日也“給人們留下新的啓示”。黃山觀日給出了作者無窮無盡的遐想。如果把整篇課文比作一首樂曲的話,黃山日出應該是最高亢、最輝煌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