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必修課文《項鍊》教學設計

高一必修課文《項鍊》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項鍊》教學設計

高一必修課文《項鍊》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把握小說情節結構,感受小說情節構設藝術特色。

2、把握小說從心理、語言、行動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學會從情節、人物的分析中歸納主題。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探討、交流、辯論等步驟,深入把握巧妙構思對錶現人物主題主題的作用。

2、 通過從不同的描寫的角度分析人物,感受塑人物的鮮明的個性,提升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探討瑪蒂爾德形象,引導學生對物質、對人生作一次理性思考。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提高道德修養。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把握小說情節特點、人物形象,領悟巧妙構思對深化主題的作用。抓住人物心理、動作、語言進行分析。

難點:突破文本形象,學會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人物,以自己的頭腦思考事件,探討主題的多元性。

 三、教學方法與課時預設:

 教學方法:

1、本節課主要以學生討論爲主,思、析、辯結合。學生上課前須預習,完成預習題、爲討論交流作準備。

2、考慮到情節特點學生容易掌握,不作詳細討論。

3、 人物形象的複雜性、多面性則需要教師爲主導,激疑、設疑,誘導學生角度思考。(目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獲取新知)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對聯導入。

  二、預習檢查,歸納情節內容和感受藝術技巧。

  三、人物形象探討。

A、原性賞析,領會創作原意。

心理描寫:

語言、動作描寫:

B、 創造性賞析:突破文本筐架,進行再創造,獲取新知。{根據時間確定:}四、關於主題的探討:

 總結:

  一、導入新課:由對聯導入。

今天,能和七中的同學一起上一節課,我想起了一句老話:同船過渡,五百年所修。我和大家至少修煉了一千年,纔有了這個緣分。

有個人讀了《項鍊》這篇課文後,感嘆作者構設故事情節的高超技巧,寫了一幅對聯,劉老師不才,對了半天,仍不很滿意,請大家幫我對下聯,上聯是:“一夜風頭出盡,項鍊成鎖鏈”。看誰對得又快又好!(投影)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研讀這篇課文。

 二、預習檢查,歸納情節內容和感受藝術技巧。

1、課文圍繞項鍊寫了哪些故事,哪位同學能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越精練越好。——主要有借項鍊、戴項鍊、失項鍊、賠項鍊、識項鍊(項鍊是贗品)等情節。

小說《項鍊》的情節構設可以說是“波瀾起伏,跌宕曲折,引人入勝”,小小的項鍊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牽動所有讀者的心靈。

3、有人認爲,小說結尾不夠完美,沒有說出主人公瑪蒂爾德得知真相後的情況。你認爲作者這樣處理好不好?說說理由。(1—2個同學回答後)——作者將故事敘述到高潮後就戛然而止,並非不完美。文學欣賞上有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假如作者再寫下去,就剝奪了我們的思考權利了,讓我們接受他唯一的結局,一千個讀者就只有一個哈姆萊特了。這樣處理正好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設想故事的結局,產生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正如《米洛斯的維納斯》除了雙臂可失,其他都失不得,因爲“手”是千變萬化的交涉手段。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創造了懸念之美。

4、也有人認爲結尾太突然,不合情理,是故作驚人之筆,缺乏前文的鋪墊,你同意這個說法嗎?請具體說說理由?

(學生代表三到四人發言,補充。教師傾聽。)最後統一認識:

明確:作者沒有故作驚人之筆,沒有欺騙讀者,聯繫全文看,我們發現前面有幾處伏筆,暗示了項鍊是假的:(出示投影)

一處:借項鍊時,佛來斯節夫人顯得相當大方,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叮囑。貴重的東西借給他人時,總要叮囑一番,此乃人之常情;

二處:當瑪蒂爾德拿着空盒去買項鍊時,珠寶店老闆“查看了許多帳簿”以後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這說明丟失的項鍊與盒子不是原配。

三處:當瑪蒂爾德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鍊時,佛來斯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驗明正身。所以,結尾才說出項鍊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卻又在情理之中。作者並沒有故作驚人,相反,倒顯出作者匠心獨運,構思巧妙。

活躍氣氛

——想不想知道老師的下聯?出示。

“一夜風頭出盡,項鍊成鎖鏈 十年辛酸熬完,飾品是贗品” 酸澀嘗透

過渡:情節的設置都是爲 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 而服務的。那麼我們在這跌宕起伏的情節中又看到了怎樣的主人公形象呢?

  三、人物形象探討:

A、 還原性賞析,領會創作原意。

(一) 心理描寫:

1.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有一定的道理,請同學們想一想瑪蒂爾德的悲劇結局是由她的哪些性格決定的?

——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思想。

2、說話講求證據,課文哪些地方揭示了她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思想?

——①課文開頭整個部分都是證據。②要求做新衣,傷心沒有飾品也是,③舞會上的陶醉也是……等等

3、開頭部分的文字是從哪個角度着重介紹瑪蒂爾德性格的?——心理描寫。

4、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哪一個?(夢想)

5、“夢想”一詞有兩個義項 ①妄想、空想;②渴望。作者爲什麼用“夢想”二字,而不是用“聯想”、“想象”、或者“嚮往”等詞。

——瑪蒂爾德“夢想”的詞義既是“空想”又是“渴望”,首先她在妄想、空想,從她的出生、地位、和家庭環境來看,想象的事情不可能實現;其次,雖然不可能實現,但她“渴望”實現。

6、用“夢想”一詞爲什麼反覆使用?

——“夢想”使用達7次之多,反覆使用,表明她不切實際,愛白日做夢,充分地展示了她卑俗的靈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她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思想。預示了悲劇的必然性!

過渡:除了從心理描寫的角度表現瑪蒂爾德的性格特點之外,課文還從 哪 些 角 度 反映了她的這一性格?——(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二) 語言、動作描寫:

1、要讓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最好讓人物走到前臺,直接面對觀衆。所以小說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最能直接地反映人物性格。同學們,讓我們以“欣喜借項鍊”這一情節爲例,來分析人物的言行,體察人物的性格。

2、三個同學分角色演讀這一部分,(課代表指定 旁白、瑪、佛)(形式多樣化,好)

3、莫泊桑的老師福樓拜在指導莫泊桑寫作的時候說:“無論你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達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借項鍊”一節,作者描寫得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最準確”的句子,“最準確”的動詞和形容詞,請同學們找出來,仔細品味,看看他們是如何準確傳神地表現瑪蒂爾德的心態和性格的,然後向大家介紹你的體會。

1. ——給學生2-3分鐘的時間思考品味, 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學生髮言談體會。

(1)、瑪蒂爾德在試這些首飾的時候,“不知道該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還不斷地問着:“再沒有別的了嗎?”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一個貧窮卻又對珠寶情有獨鍾的婦女見到日思夜想的珠寶首飾時特有的激動、驚喜。

(2)、當她忽然發現青緞盒子裏的一掛精美鑽石項鍊時,高興得“心也跳起來了”,雙手拿着那掛項鍊“發抖”。表現她的又激動又緊張的心情。激動,是因爲她發現這裏竟有如此精美的項鍊;緊張,是她很想借到卻又擔心對方不借給她。

(3)、她把這串項鍊掛在脖子上,對着鏡子“出神好半天”——她發現自己配上這副項鍊太美了,美得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鏡中這位高雅迷人的貴婦人竟然就是自己,這不正是自己日夜夢想中的富貴形象嗎?展示了她空虛愛做夢的內心世界

(4)、可是要開口借了,卻又顯得“遲疑而焦急”——擔心借不到,所以“遲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這種心情只有瑪蒂爾德自己才能真切地體會到。

(5)、她的問話也特別講究:“你能借我這件嗎?我只借這一件。”這裏“這件”、“只”、“這”,三個詞必須重讀,才能體現她此時的心情。“這件”、“這”,強調自己對這串項鍊情有獨鍾;“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別無他求。她問得如此遲疑而焦急,如此講究問話“藝術”,是擔心對方不借給她。

(6)、對方卻爽爽快快四個字:“當然可以!”她興奮得簡直要發瘋了,“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着就帶着這件寶物“跑”了。這可太意外了,得到首飾的極度興奮的心情毫不掩飾地表露出來。總結: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師真傳的語言高手,場景不大,着墨不多,卻把一個愛慕虛榮的小資產階級婦女描繪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根據時間確定:}

創造性賞析:突破文本筐架,進行再創造,獲取新收穫。

1、小事改變了瑪蒂爾德的命運,其性格有無改變發展?她還有其它性格缺陷嗎?她有沒有其它值得肯定的品格呢?

——學生數人發言,亮出許多觀點,力求自圓其說。

 四、關於主題的探討:

1.人應不應該追求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瑪蒂爾德的追求錯誤嗎?你怎樣看待她的追求?

2.那麼作者創作這個人物的意圖是什麼呢?小說的主題怎麼歸納?——學生回答。 有其他不同意見嗎?

3.小說中有沒有對這件事的評價或議論?它代不代表作者的創作意圖?

閱讀者總是在領會作品原意的同時,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理解,你有什麼新觀點,你認爲作品的主題還可以作哪些方面的理解。

如果 學生回答思路不夠寬闊,可提供關於小說的主題有很多中不同的看法:你認爲是哪一個?(出示投影)

A、有人認爲小說批判了小資產階級追求虛榮,貪圖享樂的腐朽思想,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主宰一切的醜惡現實。

B、有人認爲:作品想要告訴我們:在金錢至上社會中,小人物追求被人尊敬,受人豔羨的人格尊嚴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人們面對物質金錢無可奈何,但對人格尊嚴應該有不懈的追求精神。

C、有人認爲表現的是:路瓦栽夫婦接受教訓,面對挫折和打擊相互支撐、真誠相愛、共同擔負起家庭重擔,讚揚他們愛情的誠摯。

D、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的原意應是人生無常,命運往往會作弄人)

E、人生是悲劇。

討論結束:

我有個學生在探討《裝在套子裏的人》這篇課文的主題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孤僻膽小、因循守舊,套子埋葬別里科夫,可憎可憐。”我一聽,這也是一副好對聯的上聯,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了下聯。期待你們精彩的下聯。

——學生對下聯。

氣氛活躍至高潮。(學生如果說出誠實、誠信、堅韌、勇敢等詞語,可讓他稍作解釋。)

老師擠幹了腦汁,想了個下聯(出示):

“虛榮卑俗、誠信堅強,項鍊改變瑪蒂爾德,當鄙當嘆”

  最後總結:

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既要深入領會作者的用意,同時又要敢於超越作者,衝破框框,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文學欣賞課,應該是浪漫而富有創造性的,讓我們共同朝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