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再別康橋》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說課)

《再別康橋》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說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再別康橋》說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說課)
《再別康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的課題是《再別康橋》,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二首詩歌,是一首現代詩歌,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主要學習現代新詩,要求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着重分析詩歌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於作品的真情。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品味詩的意象美,體悟詩人的真情;
2、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主動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反覆朗讀,品味現代新詩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這三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是把握詩歌意象,體味詩歌情感。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3配樂朗讀法——反覆朗讀,深入體會。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體會詩歌感情已經成爲這節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法、朗讀法、聯想法,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四、教學程序:
這首詩歌我準備用一課時的時間處理完,內容不多,但是重點得突出。具體分爲四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上課之前,我會給大家播放電視劇《人間四月天》裏一首歌曲,詞是徐志摩的詩歌《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曲是專門爲這首詩歌以及徐志摩本人而作,感情舒緩,意境朦朧,這首詩很能代表徐志摩,可以說是他的“標籤”之作。通過歌唱更添上幾分詩歌的"夢"態.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於這段羅曼史的影子。徐志摩是個追求愛、自由和美得多情才子,通過這首歌曲將學生帶入詩人豐富的感情世界。
導入語:“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是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被胡適稱爲“情聖”和“詩聖”的詩人徐志摩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這節課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追求愛、自由和美得詩意的內心。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給一段音樂,讓學生自讀詩歌,在讀的過程中分析詩歌基本感情,然後討論交流,說出詩歌感情基調以及朗讀時應保持怎樣的語調和節奏。
首段三個“輕輕地”顯出旋律輕快柔和,即抒發了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捨,又奠定了全詩哀而不傷的基調。
感情:離而不傷,別而不愁
總體語調:舒緩 低沉
節奏:輕柔 和諧
(三)研析結構,分析意象,精讀感悟
閱讀教學中應該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從分析意象出發,指導學生邊讀邊悟情。
1、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說在表情達意時,往往要選擇典型景物來表達特定感受,這些典型的寄託了作者感情的景物,我們稱它爲意象。那麼這首詩選擇了哪些意象來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品味詩歌意象上的繪畫美,詩的語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詞語: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波光裏的豔影、軟泥上的青荇、彩虹似的夢、青草、星輝斑斕;這些意象清新飄逸,寄託了作者依依惜別的深情。
對比: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離別的對象不同: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感情“離而不傷,別而不愁”。
2、詩人既要“在星輝斑斕裏放歌”,又“不能放歌”,爲什麼如此的矛盾呢?
介紹詩歌創作背景: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正是康河的水,開啓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因此,可從徐志摩故地重遊百感交集,無從說起:六年來的情感經歷生活感受縈繞腦海,欲說還休——語言在複雜的情感面請意境失去了力量,只能是彈奏深幽低迴的心曲。
3、朗讀詩歌首尾兩節,比較作者在煉字上的不同,並品味詩歌語言的音樂美(押韻;音節和諧,節奏感強;迴環復沓)
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了詩人許多美好的印象,如今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用上心頭。明明是那麼濃烈的惜別之情,詩人卻把它化作一片西天的雲彩,輕輕地招一招手,悄悄地揮一揮衣袖,悄悄地走了,就像輕輕地來一樣。多麼的灑脫、飄逸!在這種人情、景緻兩心相知的境界中,我們感悟到一種悠遠淡泊但是又執着堅定的意念,人世總有別離,但情致性靈卻天長地久。
詩人最後是“悄悄地”走了,從第一節“輕輕地”變爲最後“悄悄地”,在原來的輕柔惜別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層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又顯得比“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更爲灑脫。進一步體會詩歌哀而不傷的感情。
4、綜觀全詩,發掘詩歌的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並聽配樂朗誦,觀看康橋美景。
(四)、作業佈置: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朗誦並背誦徐志摩詩歌《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這一聲珍重裏有密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