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哨遍·高祖還鄉》同步練習

高中語文《哨遍·高祖還鄉》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導語:做練習可以有利於同學們溫習、鞏固課堂知識,掌握更多課內外知識,豐富自身語文知識,下面是《哨遍·高祖還鄉》同步練習,敬請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高中語文《哨遍·高祖還鄉》同步練習

一.填空題:

1.《[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選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散曲家_________,“般涉調”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名,“哨遍”是__________名,與下面七支曲子同屬______________。

2.元曲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小令是____________中的一種,套曲也是________中的一種,它少則兩曲或三曲,多則二三十曲,沒有定數。

3.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還鄉並賦《大風歌》,其歌辭是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

1.下列加線字注音有兩處錯誤的一項是(  )

A.差(chāi)夫 拽(zhuài)壩 揪捽(zuó) 供給(gěi)

B.糨(qiàng)  錚(zhēng) 斧鉞(yuè) 鑾(luán)輿

C.蹬(dēng)  (dèng)  小覷(xū) 耽(dān)酒

D.強秤(chēng)了麻三秤(chèng) 偷量(liáng)了豆幾斛(hú)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鑾輿 馬  妝梳 挪身    B.施禮 耽酒 胸脯 祥細

C.禮數 器仗 發跡 慷慨     D.貫酒 沽酒 恢諧 揪捽

3.對本文構思巧妙的理解,評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前五支曲子寫“我”在高祖還鄉時所見,後三支曲子寫“我”所想。

B.作品通過一位熟知劉邦底細的鄉民來揭劉邦的老底,正表現了這種揭露是真實可信的,從而有力地表現了主題。

C.本曲採用漫畫化的誇張手法來描繪鄉里鄭重其事地準備迎駕的景象,高祖還鄉的莊嚴盛大場面和劉邦的倨傲作態,正是爲了使這個封建帝王毫無神聖可言。

D.這套曲子中的“我”,是作者實現作品立意和施展諷刺技巧的憑藉,是作品藝術構思的關鍵。

三.判斷題(正確的打“Ö”,錯誤的打“×”)

1.無曲指的是元代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兩種形式。《高祖還鄉》即是以“般涉調”爲宮調,以“哨遍”爲曲牌的套曲。(  )

2.小令與套曲沒有賓白科範(科介),這是與元雜劇的區別,但在宮調和一韻到底方面與雜劇是完全一樣的。(  )

3.在語言方面,散曲與詩詞各具特色:詩詞語言典雅,較多使用書面語;散曲語言樸實,較多使用民間口語。(  )

4.元代儀仗中有馬鼓隊和金鼓隊。皇帝出巡時,馬鼓隊、金鼓隊和旗隊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兵器隊,後面纔是皇帝的車子;車前是導駕官隊伍,車後跟着扈從官,隨行的還有嬪妃等,文中的儀仗隊伍,就是按元代皇帝出巡的情況寫的。(  )

 四.簡答題:

1.作者是怎樣寫漢高祖及鄉民們對高祖還鄉的態度的?這樣描寫一個皇帝的社會裏有什麼積極意義?作品中什麼地方反映了作者思想的侷限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幾個喬人物,拿着些不曾見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這句話在語言運用上有什麼特點?它傳達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曲是通過一個農民的眼睛來寫劉邦還鄉這件事的,從文中的描述,這個農民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曲對皇帝的諷刺與世界著名童話家安徒生哪篇作品相似?它們表現了什麼樣的共同主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題:

[三]那大漢下的車,衆人施禮數。那大漢覷得人如無物。衆鄉老展腳舒腰拜,那大漢挪身着手扶。猛可裏擡頭覷,覷多時認得,險氣破我胸脯。

[二]你須身好劉,你妻須姓呂。把你兩家兒根腳從頭數。你本身做亭長,耽幾盞酒;你丈人教村學,讀幾卷書。曾在俺莊東住,也曾與我喂牛切草,拽壩扶鋤。

[一]春採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秤;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有甚胡突處?明標着冊歷,見放着文書!

[尾]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準除。只道劉三,誰肯把你揪 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1.簡要概括這幾支曲子的大意(不超過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幾支曲子中,對劉邦的稱謂有三次變化,請分別指出,並簡要說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這幾曲中運用誇張、對比等手法的分析理解,正確的有(  )

A.[三]中有兩組重要對比:一是鄉民們的必恭必敬和劉邦的倨傲無禮而故作姿態;二是鄉民們的恭候恭迎和“我”對劉邦的極端輕蔑。

B.在揭劉邦老底時,作者極盡漫畫式的誇張手法,揭露了劉邦原不過是個好酒貪杯、明借暗偷、敲詐勒索樣樣都乾的流氓。

C.[尾]中,“我”轉向劉邦索起債來,說“差發內旋撥還”,“稅糧中私準除”,這裏也通過對比表現了“我”貪圖小利的農民意識

D.[二][一][尾]三支曲子寫了“我”之所想,與課文前五支曲子寫的“我”之所見形成巨大反差,構成強烈對比,極富諷刺意味。

4.在“我”看來,劉邦改姓更名爲“漢高祖”的原因是什麼?這裏有何荒唐之處?這樣寫有何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對本曲中“漢高祖”形象的分析,正確的項有(  )

A.本曲中的漢高祖,是一個威嚴尊貴而倨傲無禮、虛僞作態,如今神聖尊嚴面“根腳”卑劣無賴的醜惡形象。

B.本曲中的漢高祖,是一個貴爲天子卻不忘鄉里,顧念鄉親的好皇帝,他回鄉時表現較爲傲慢,主要是爲了維護皇帝的威儀。

C.本曲中的漢高祖,雖威嚴尊貴、虛僞作態,但他出身貧寒,和鄉親們關係融和,比其他皇帝更易親近。

D.本曲中的漢高祖是一個藝術形象,與歷史記載中的漢高祖不能相提並論。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出現不同的形象特點,往往在於體裁、立意和寫法的不同。

 參考答案

一.1.《全元散曲》  元  睢景臣  宮調  本套曲中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般涉調

2.散曲  雜劇  散曲  散曲

3.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二.1.C  2.C  3.B

三.1.×  2.×  3.Ö  4.Ö

(1.元曲應指元雜劇和散曲兩大類。2.散曲是一種詩歌形式,無需賓白、科介。而雜劇的組成部分是賓白、唱詞、科介。雜劇中的唱詞在音樂上採用聯套方式,由同一宮調的數支曲子組成,一折一套。)

四.1.作者用諷刺的手法寫漢高祖和鄉民們對漢高祖還鄉的態度,是極盡嘲諷之能事。在作者所處社會裏,能對皇帝這般蔑視,流露一種對最高統治者的反抗情緒,這是難能可貴的。但作品在揭露劉邦的根底時,也流露出一種輕視勞動人民的意識,反映出作者思想的侷限性。

2.這句話以民間口語入曲,它傳達了“我”瞧不起皇帝的儀仗隊,進而也蔑視封建最高統治者權威的思想感情。

3.本曲通過一個農民對這件事的觀察、解釋,刻畫出一個性格豪爽、潑辣、奔放、粗獷樸直,無所畏懼的農民形象。

4.與《皇帝的新衣》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毫不留情地撕下了最高統治者高貴的假面具,還他們的醜惡的真面目。

五.1.此四曲寫  見駕、罵駕,揭露了流氓皇帝的老底。

2.“我”未認出劉邦時,一連三次稱這位皇帝爲“那大漢”;面對面揭露時,一連五次,句句直稱“你”,討還欠債時,徑呼其俗名劉三

。句句逼進,輕蔑之意,憤怒之情,隨着稱謂的變化傾瀉而出。

4.在“我”看來,劉邦是爲了賴賬才改姓更名的。尤其漢高祖是劉邦死後的諡號,並不是他活着時的稱謂。這樣寫,顯得出奇,幽默,富有諷刺意味,使感情抒發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