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人教版高二語文《燈》教案設計大綱

人教版高二語文《燈》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燈》是現代文學家巴金於1942年在桂林寫的一篇散文。文章以“燈光”爲情感線索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有現實的觀察,有歷史的回顧,也有傳說故事的引證,表明了作者的一個信念:“燈光是不會滅的”。作者運用象徵的手法,以某一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描寫和讚揚“燈光”,意在謳歌光明、迎接勝利。文章取材廣泛,立意集中,開闔自如,奇正相生;全文語言簡約、明快、莊重、雋永。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人教版高二語文《燈》教案設計,歡迎閱讀。

人教版高二語文《燈》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象徵手法的運用,理解“燈”“燈光”的象徵意義。

2.學習本文作者展開聯想,逐層深入地剖析事物內涵的寫法。

3.學習運用象徵手法託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法及文章“形散神聚”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燈”“燈光”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運用象徵手法託物抒懷、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背景知識介紹:

1.請學生於課文結束處看到本文寫作時間: 1942.3

2.你知道此時的中國是怎樣的狀況嗎?學生分析這段時期的'國內形勢。

3.教師補充。

4.學生回憶學過的巴金的作品,簡介巴金。

巴金的經歷需簡介,着重點在於他背叛家庭,走向革命的勇氣與熱情,引導學生品讀文字蘊含的力量。

  二、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形式:學生依次逐段朗讀課文。聽讀者注意讀者的情況,並思考如下問題:

要求:(1)讀罷全文,你能發現作者的感情變化嗎?請用具體詞語例證,是什麼力量令其感情變化。

(2)全文哪些段落寫燈光?

討論明示:

(1)作者情緒由低落悲觀轉爲樂觀高潮。第一段的“窒悶”,尾段的“微笑”,可以顯示燈光令其感情變化。

(2)3-12段寫燈光。

難點:2段到底有沒有寫燈光?應該說涉及了燈光,或說暗寫側寫燈光,作者對於燈光已感覺到了。“漆黑一片”到“黑色逐漸談”以至“終於分辨出來了”,這過程變化靠得是燈光,第3段的內容也恰恰是這一結論的註腳。

  三、討論課文結構內容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式在於其線索。本文線索是燈光。引導學生依課文內容總結出本文的內容脈絡。

明確:眼前/現實燈光回憶燈光聯想燈光眼前/現實燈光

2.如果我們寫這篇文章,多會從回憶燈光後,便以議論抒情性的語言來剖析挖掘燈的內涵,可是作者卻聯想三個故事,繼續實寫燈,目的何在?

導析:

(1)請爲三個小故事添加標題,概括其內容。

(2)兩個神話故事可否去掉一個?爲什麼?寫第三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

(3)聯想燈光的目的何在?

明確:

(1)

a哈里希島的故事:長明燈,盼歸之燈,姐姐點燈照亮漁人歸途,長夜孤燈。

b愛之光、希洛與利安得爾的故事

c友人投江被救

(2)不能去掉。

因爲第一個故事中的燈是指路的燈,第二個故事中的燈是精神的燈,燈中蘊含着勇氣與希望。二燈光內涵不同,第二個故事中的燈不僅指路,更是精神依託,文意更加深入了。

寫第三個故事目的在於顯示燈的力量是巨大的。友人投江,心已冷盡,但就是這垂死之人的心竟被燈光照亮,燈光爲他帶來了人間的溫暖和美好的情誼,帶來了生活的希望與信念,燈的內涵在這個故事中進一步被挖掘展示。

(3)聯想燈光,作者是藉此來剖析挖掘燈的內涵,讓人們在豐富的感性材料中認識燈的作用,這自然比用議論抒情的方式來講燈的內涵更形象,更能開闊人的思維。而且這幾個故事很具有代表性,現實與理想,古代與現代,中國與外國,人們對於燈的感情都是一樣的,燈的意義更明瞭了。

  四、小結

思想內容的小結:

歸納燈包含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感情傾向。

藝術手法的小結:

象徵手法的運用。

善於運用聯想來感性地揭示文章內涵的寫法。

  五、作業:

以“燈”爲題,用象徵手法寫一篇揭示“燈”燃燒自己,造福人類的品質的文章,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