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學會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4.朗讀課文,並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

2.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12個生字及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層次。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區、滾、著、狀”的字形。

2、查字典、觀察圖畫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著名的遊覽聖地,你們也許去過“五嶽獨尊”的泰山,也許去過“天下奇秀”的廬山,但不知你們去沒去過“人間仙境”的黃山。從今天起,老師要和同學們一齊遊覽黃山奇景,你們願意嗎?

二、初讀課文,畫出生字。

三、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方法:四人爲一小組,先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寫錯的字找出來,一齊學習。找出最巧妙的識記方法。

四、彙報學習情況。

請一組同學彙報,彙報後,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區:共4畫,筆順是:區。

滾:右邊中間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區別字形。

狀:要和“壯”區分形、義。

五、理解詞義。

1.觀察圖畫、查字典理解詞義。

2.哪些詞義不懂提出來,同學一齊解決。

重點理解: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

秀麗:清秀美麗。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雲等上下滾動。

六、指導書寫。

翻:左右結構,“番”寫在豎中線以左,“羽”寫在豎中線右邊。左高右低。

滾:左右結構,左小右大。

省:上下結構,“少”在橫中線以上,“目”在橫中線稍靠上起筆。

其:上橫短,下橫長。裏面第二橫在橫中線上,避免“其”寫得下墜。

七、作業。

蒐集有關黃山景色的圖片或介紹的文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2、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黃山,激發興趣。(出示第一圖)

黃山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風景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幾百年來,遊過黃山的人,無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黃山列爲羣山之首。奇鬆、雲海、怪石、溫泉這黃山“四絕”名揚天下。下邊我們就到黃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學習。

1.第1自然段:

默讀再結合第一圖說一說黃山風景怎麼樣?抓住“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談理解。(板書:秀麗神奇、奇石有趣)

齊讀這一段。

2.指名讀第2~5自然段。

(1)課文具體介紹了哪幾種奇石?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圖上的岩石像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看書上是怎麼介紹的。

指名讀第2自然段。結合插圖說一說哪些地方像仙桃?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盤(觀察石頭的形狀、觀察周圍景象。)

再讀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圖。圖上的岩石像什麼?

默讀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翻滾的雲海”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可以這樣解決:①同學們,誰坐過飛機,談談你在雲層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於黃山的山峯高聳入雲,從黃山上往下看,雲彩在腳下,又濃又厚,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非常壯觀。

讀這一段,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出示第四幅圖,閱讀第4自然段。

小組討論學習:

①先觀察圖中的石頭像什麼?怎麼看出來的?

②讀課文,看課文中怎麼說的?

③從哪兒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解決。

指名一組同學彙報討論情況。

(5)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師生共同解決。

重點理解:石頭怎麼會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聯繫上下文閱讀思考)

山峯上幾塊巨石的形狀很像只雄雞,太陽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閃閃,就更像是一隻美麗的“金雞”了。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睜開眼睛,把你想到的說出來。

黃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們精心雕琢的一樣,有的像巨大無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仙人指路,還有的像金雞叫天都。是不是就有這些呢?

(6)齊讀第6自然段。

指名說說還有什麼奇石?板書: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分小組學習,任選一種展開想象,說說奇石的樣子。

請三組同學分別說一說。

三、老師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黃山石的奇妙,領略了黃山秀麗的景色。希望同學們長大後,能親自去目睹黃山奇景,看一看那裏的奇鬆、雲海、溫泉是一番什麼景象。

四、作業

寫一寫心目中的黃山石。

板書:黃山奇石

仙桃石:像個大桃子

猴子觀海:蹲在山頭,望翻滾的雲海

奇特、有趣 仙人指路: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金雞叫天都:伸着脖子,不住地啼叫

天狗望月 仙女彈琴 獅子搶球……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課題

我是什麼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認識“曬、極”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會寫“變、極”等10個字,會寫“天空、 傍晚”等10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簡單說說水的變化過程。體會“落、打、飄”用詞的準確,並能仿照說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冰雹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

教學重點

藉助圖片、關鍵句、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說清楚“我”是什麼,“我”會變成什麼。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生字詞卡片,蒐集水的相關資料。(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謎語激趣,簡潔導入(用時:3分鐘)

1.教師出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

2.引導學生猜出謎底,相機板書課文題目。

1.聽謎語,思考謎底。

2.猜出謎底,齊讀課文題目。

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徵,猜出謎底。

二、自由朗讀,學習字詞(用時:20分鐘)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提出自讀要求:自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藉助書上的拼音。

(2)提出再讀要求: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圈出生字,並與同桌互相認讀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組織學生認讀。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朗讀課文,說說“我”是什麼,“我”會變成什麼。

1.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生字詞。

(1)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話,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快速讀文邊標出自然段序號;圈畫出本課生字,和同桌交流認讀生字。

(2)在教師的引領下,認讀生字詞,並說說自己記住生字的好方法。

①藉助圖片識記“曬、滴、溪、洋、屋”;理解“淹沒、沖毀”的意思,識記“淹、沒、衝、毀”四個生字。②結合語境識記“極、傍、越、奔、壞、猜”。

(3) 學習多音字“沒”。

(4) 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分組比賽讀;男女生開火車讀。

2.朗讀課文,交流“我”是什麼,“我”會變成什麼。

1.學習字詞環節,教師應強調“曬、衝”是翹舌音;“猜”是平舌音;“沒”是多音字,在“淹沒”一詞中讀mò。

2.讀文中要注意“散”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àn,不讀sǎn。

3.在交流課文內容時,要引導抓住“我會變”,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圈畫答案。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要寫的字:極、傍、海、洋、作、壞、給。

2.引導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3.課件演示重點指導的字“極、海”的筆畫筆順。4.教師範寫這兩個字,引導學生書空。

5.指導學生書寫其餘的字,先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

6.師生評議。

1.同桌交流,認讀生字並組詞。

2.認真觀察生字的特點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3.觀看書寫動漫演示,掌握“極、海”的筆畫筆順。“極”字,共7畫,第6筆橫折折撇一筆寫成;“海”字,共10畫,第8筆是點,第9筆是橫,且左右出頭。

4.觀看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5.先描紅再臨寫。

6.小組內展評,然後在班上交流。

1.引導學生先觀察再書 寫,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2.引導學生養成分析字形的習慣,爲寫好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3.“極”字的第4筆是點不是捺,第5筆的撇起筆比左側的橫稍高,收筆穿插在點的下方,第6筆橫折折撇要一筆寫成。“給”字右側的短橫不要丟掉。

四、快樂遊戲,鞏固識字(用時:7分鐘)

1.隨機點名讀會認字中的字。

2.引導學生開展識字競賽遊戲,鞏固會認字中的字。

1.認真聽讀和準確接讀會認字中的字。

2.小組內賽讀、同桌賽讀、班內開火車賽讀會認字中的字。

教師可以製作字卡幫助學生鞏固識字。對於出現錯誤較多的生字,教師要帶領學生反覆認讀。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導入新課,複習舊知(用時:5分鐘)

1.出示課文題目,齊讀課題。

2.課件出示上節課所學生字詞,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強調平舌音、輕聲。3.指名分段接讀課文,師生評議。

1.齊讀課文題目,明確學習任務。

2.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3.認真聽讀,準確接讀,回顧課文內容。

本課中易讀錯的字較多,教師要反覆強調。

二、合作探究,讀中感悟(用時:17分鐘)

1.啓發思考,自主學習。

(1)課件出示自學探究問題。

①自由讀課文,思考:水是怎樣變化的都變成了什麼呢

②小組交流:你從課文中除了知道水會變化,還知道哪些有關水的知識?

(2)朗讀課文,積累相關詞語。

2.展示自學成果。

3.指導朗讀課文。

(1)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讀得神祕些。

(2)第3自然段要讀得有變化。

(3)第4自然段採用對比的方法,指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語氣、語調來突出好與壞、是與非。

4.引導學生演一演水的變化。教師安排六名同學扮演“水、汽、雲、雨、冰雹、雪”上臺表演讀。

1.自讀要求。

(1)①認真讀課文,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②積極參加組內研討,在文中尋找答案。

(2)小組內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

2.彙報學習成果:

(1)朗讀文中圈畫的相關語句。

(2)用畫畫或表格的形式展示水的變化過程。

(3)用查資料反饋的形式瞭解水的特點。

3.積極參加朗讀挑戰賽。在老師的指導下重點讀好第4自然段。如,“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卻很暴躁”,用舒緩的語速、溫順 和氣的語氣讀“溫和”,用短促的語速、煩躁粗暴的語氣讀“暴躁”;“我”講自己做的好事,會特別高興、自豪,講自己做的壞事,會特別慚愧、自責。

4.以組爲單位,每組六個人,分別扮演“水、汽、雲、雨、冰雹、雪”。

1.在探究交流環節,教師要深入各小組,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確保自主學習的效果。

2.教師應充分利用課件演示水的不同形態,展示水的變化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在班級開展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我”,介紹“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和麻煩,還可以讓學生們討論一下怎樣解決這些麻煩。

4.在演一演環節,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三、鞏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要寫的字:變、片、帶。

2.引導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字 的特點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課件演示這三個字的書寫動漫。

4.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5.指導學生先描紅再臨寫,教師巡視,及時指導。

6.師生評議。

1.認讀生字並組詞。

2.認真觀察生字的特點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變、帶”是上下結構的字;“片”是獨體字。)

3.觀看書寫動漫演示,掌握這三個字的筆畫筆順。“變”字8畫,上下兩部分的大小相當;“片”字4畫;“帶”字9畫,禿寶蓋最寬。

4.觀看教師範寫。

5.先描紅再臨寫。

6.小組內展評,然後在班上交流。

1.引導學生先觀察後書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重點指導“帶”的組成。個別學生可能把“常”和“帶”錯寫成“常”無“口”,而“帶”多“口”。可指導學生先記清“帶”,再把“常”和“帶”放在一起比較異同。

3.注重書寫評價,引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端正。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用時:8分鐘)

1.仔細觀察,想一想生活中的水還能變成什麼。

2.引導學生課外畫一畫水的變化的連環畫。

1.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小組交流生活中的水還能變成什麼。

2.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水變化的不同樣子,並分別配上詞語或一句話。

可以開展曬一曬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展語言爲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化的基礎。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於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後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爲後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藉語言——融情。

語言作爲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衆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藉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爲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覆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遊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着思維的過程,語言內化、錘鍊、發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設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夥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展。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爲什麼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要求: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曹衝稱象的辦法

3,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4,通過讀讀比比,初步領會在句子中恰當地加上一些詞語,可以把話說得更加具體、明確、有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通過讀、思、述、議、演示、觀察等學習活動,感悟曹衝稱象辦法的巧妙。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模擬稱象的演示道具,如裝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蓋、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塊等。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課題,質疑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都用什麼稱呀?(出示秤稱實物畫面)那,大家見過有人稱大象嗎?(出示大象畫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樣稱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們學習一個古代故事《曹衝稱象》(板書課題),看看人們是怎樣稱大象的。

2,圍繞課題質疑

看到這個課題,大家想知道什麼呢?(學生可能會提出“曹衝爲什麼要稱象”“曹衝想用什麼方法稱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問題對於學生的質疑,教師在肯定之後,要告訴學生“曹衝中想用什麼方法稱象”是我們要讀懂的重要問題)

二、自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提醒學生把句子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指名不同層次的學生朗讀,檢查自讀效果如果有的學生還沒有讀順,再提醒他們自讀相應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學生能把課文讀通讀順。3,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然後按“誰做了什麼事”的思路口頭填空。

課文講了——的故事

(學生填“曹>中稱象”正確,填“曹>中想出好辦法稱象”更好,應給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識字,有針對性地指導

1,給課文中要求會認的11個生字畫上圓圈,自己讀讀字音,想辦法記憶字形。

2,學生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3,在學生自主識字的基礎上,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

4,教師出示生字組成詞語的卡片,讓學生認讀詞語,鞏固識字。

5,學生再次自讀課文,強化識字效果。

第二課時

一、分步細讀,讀懂各段意思,重點感悟曹衝稱象辦法的巧妙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讀。

(2)學生畫出寫大象又高又大的語句,互相交流再出示“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牆,腿像四根柱子”這個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大象“又高又大”。

(3)激發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牆)

大象的身子還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還像()

(4)指導朗讀,提示學生讀出驚奇、疑問的語氣。

3,學習第三自然段,瞭解官員們的稱象辦法。

(1)四個同學一組,分角色練習朗讀,再互換角色朗讀。

(2)思考、討論:官員們提出了什麼稱象辦法?他們的辦法好嗎?爲什麼?

板書:官員們

造大秤

宰大象

4,學習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稱象辦法的巧妙。

(1)自由朗讀,要求讀熟。

(2)教師出示“先……再……然後……”等表示承接關係的詞語,讓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曹衝稱象的辦法再指名學生說,師生共同評價,看是否把曹衝稱象的辦法說清楚了。

(3)實驗演示指名學生上講臺,一邊說一邊通過道具實驗演示曹衝的稱象辦法教師提醒全班學生認真觀察。

板書:曹衝趕象上船畫一條線。

趕象上岸裝上石頭。

稱石頭

(4)思考、討論:曹衝的稱象辦法好嗎?爲什麼?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大象,解決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塊一塊稱的問題,從而認識到曹衝稱象辦法的巧妙)5,指導朗讀最後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這兩侖詞的語氣。

二、昇華認識,拓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

1,一頭大象,官員們想不出好辦法稱它的重量,小曹衝怎麼會想出這麼個好辦法呢?

(絕大多數學生會說曹衝善於觀察、肯動腦筋,這也正確深層次探究曹衝怎麼會想出這麼個好辦法,則緣於他善於聯想秤提不動大象,曹衝想到船載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麼,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衝又聯想到石頭,石頭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曹衝善於聯想的特點)

2,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司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學了曹衝想出好辦法稱象的故事,有的同學還知道比利時的小英雄撒尿澆滅導火索的故事那麼在生活中,你們遇到過什麼難題,想了什麼辦法解決呢?還有什麼難題,現在沒有想到解決的辦法,說出來吧,大家幫你想辦法,好嗎?

三、完成課後第3題

1,自由朗讀句子,再指名朗讀,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正確的語氣。

2,說說每組的後一個句子好在哪裏。

四、指導書寫8個字

1,仔細觀察要求會寫的8個字看看左右結構的5個字、上下結構的2個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想想“造”字怎樣寫才美觀。

2,學生在課本上描描寫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佈置課外作業

1,把《曹衝稱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二年級下冊)中的《找駱駝》和《蜜蜂引路》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讀準多音字“覺”“當”。

2.學習課文,明白小松鼠尾巴的用處。

3.能用“覺得”口頭說句子。

教學重點:用“覺得”口頭說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句子明白松鼠尾巴的作用。

教具準備: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生字

卡片出示、認讀生字詞

二、學習課文

1.激趣

出示動物頭飾:哪位小朋友上課最愛動腦,發言最積極就把這些頭飾送給他。

2.過渡引入:出示松鼠圖片問: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小松鼠嗎?教師簡介松鼠的一些生活習性。

過渡:連小松鼠的好朋友小白兔都覺得很奇怪,松鼠的尾巴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就一起和小白兔去揭開這個謎底吧!

3.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問:這個句子共有幾句話?第一句寫什麼?

板書“覺得”。指導學生念準多音字“覺”。

(2)出示小黑板:(口頭說話練習)

我看見小白兔長着白白的毛,覺得________________。

丁丁今天讓老師表揚了,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覺得很傷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覺得____________。

(3)第一段的第二句是什麼句?應該怎麼讀?

指名讀,齊讀

(4)自由讀第一段。

4.學習2、3兩段

(1)學生自由讀二、三兩段,思考:小松鼠的尾巴有什麼用處,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松鼠尾巴的作用,找一找,用波浪線畫出。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小黑板

那條又輕又軟的大尾巴就像一頂降落傘。

a.指名讀句子,你見過降落傘嗎?教師簡筆畫。

b.那麼松鼠的大尾巴和降落傘有什麼相同之處嗎?(又輕又軟)

c.指導朗讀句子。

(3)教師小結:對了,松鼠的大尾巴就像降落傘,當小松鼠從很高的樹上跳下來,也不會摔傷。小朋友們現在知道松鼠尾巴的作用了吧!

板書:往下跳當降落傘

(4)小朋友知道了大尾巴的作用,小白兔知道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板書:原來)

(5)指導朗讀小白兔的話。

5.學習四、五兩段

(1)學生自由讀這兩段,思考:大尾巴除了往下跳的時候當降落傘,還有什麼用處?

(2)小黑板出示:

原來松鼠睡覺的時候,把大尾巴當做又軟又暖的被子呢!

A.指導讀準多音字“當”

B.指導讀句子

(3) 小結:松鼠的尾巴用處可真大啊!不但可以當降落傘,還可以當被子呢!

板書:睡覺時被子

6.自由讀全文,齊讀。

三、完成課堂作業

課後可以從電視或課外書中去看看:別的動物尾巴有什麼用處,看哪個小朋友知道得最多,他就是“動物小博士”

板書設計:

往下跳降落傘

32、松鼠的尾巴當睡覺時被子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字,會寫10個字。重點會寫“季、忙、苦”等漢字。

2、準確、熟練地朗讀課文,讀出節奏感,背誦課文。

3、認識農作物,瞭解農事,培養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7個字,會寫10個字。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認識農作物,瞭解農事,尊重勞動人民。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農事圖片,欣賞。

2、也許你領略過農家的清新風光,也許你見過農家的辛勤勞作,但是,你知道農家一年四季的農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田家四季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聽範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把畫出來的生字,小組研究一下。

三、讀認生字

1、出示詞語,檢查朗讀情況。共分兩組。自讀,輪讀。

2、小組學習。

(1)組長檢查生字讀音。

(2)交流識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等識字方法的運用。

(3)接讀課文。

3、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語。

四季蝴蝶麥苗

桑葉化肥農民

迴歸穿戴穀子

米粒雖然辛苦

去掉拼音朗讀、齊讀、開火車讀。

4、以生字“季、粒”爲例,分別說一說漢字的結構,說一說它們的組成部分。給它們組詞。

四、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出示題目:

1、課文中提到了哪些農作物?

2、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作物的?

學生分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五、理解表達

1、認識農作物。

(1)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農作物?課文怎樣描寫的?

春季裏,春風吹,

花開草長蝴蝶飛。

麥苗兒多嫩,桑葉兒正肥。

想象畫面,感受美好的春光。

(2)課件出示圖片:

預設:什麼農作物?課文怎樣描寫的?

夏季裏,農事忙,

採了蠶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歸來戴月光。

用四字詞語概括這句話。披星戴月:是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3)課件出示圖片:

秋季裏,稻上場,

谷像黃金粒粒香,

身上雖辛苦,心裏喜洋洋。

你還知道ABB式的詞語嗎?

預設:笑呵呵、美滋滋、樂呵呵、喜盈盈等。

(4)課件出示:

冬季裏,雪初晴,

新制棉衣暖又輕,

一年農事了,大家笑盈盈。

“了”怎麼讀?什麼意思?學習多音字“了”。

2、比一比。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比賽,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六、學寫生字

1、課件出示“季、吹、肥……”等9個生字。

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認字,說說哪些字是自己已經認識的,是從什麼渠道或通過什麼方法認識的。

2、打開“優教學生字”,逐個學習,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

3、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季、吹、肥……”等生字。

(2)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範寫,引導學生再次邊觀察邊書空,注意筆順。重點講解“季”上面是禾,不是木,“吹”左窄右寬,“辛”“丨”佔中線,“苦”橫佔中線等。

(4)學生在田字格里仿寫,教師提醒寫字姿勢。

4、鞏固生字:抄寫今天學的10個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讀一讀,記一記。

播種插秧耕田採桑

除草割麥打穀積肥

2、播放音樂《四季童謠》,一年四季,你最喜歡什麼季節?爲什麼?你能仿

照課文的格式寫一寫嗎?

八、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田家四季歌》”,一起來闖關吧!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灘、椰”等9個生字,結合生活經歷,藉助想象,感受四組詞語所呈現的不同地貌和相應的自然風光。(重點)

2.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獨體字;積累描寫天氣的8個四字詞語,結合生活體會詞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一兩個詞語;從語言、動作中感受霧、風的頑皮、淘氣,體會句子的有趣。(重點)

3.認真觀察圖片,瞭解圖意,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幾句話把故事寫完整。(重點)

4.展示交流改正錯別字的方法,複習鞏固易錯字和易混字。

5.背誦民謠《數九歌》,讀懂其中蘊含的氣候知識,感受民俗文化。

6.閱讀繞口令《分不清是鴨還是霞》,感受說繞口令的情趣,激發閱讀繞口令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字典和自己平時積累的容易寫錯的字的彙總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展示魔法城堡圖片,播放輕鬆愉快的音樂。)同學們,語文王國是一個豐富多彩、趣味多多的世界。那裏有一座語文魔法城堡,裏邊有很多神祕、有趣的內容。讓我們快快走進這座魔法城堡,去探究語文的奧祕吧!

二、多種方法,趣味識字

1.過渡:(課件出示魔法城堡牆上的四幅畫:海灘、沙漠、高原、懸崖)同學們,魔法城堡牆上的這四幅畫中有一些詞語寶貝,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2.學生自由讀“識字加油站”中的詞語,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拼一拼。

3.請小老師領大家讀。

4.同桌合作識記生字。

5.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喜歡哪幅畫,依據學生意見,相機出示有關那裏風光的視頻。

(1)播放有關海灘風光的視頻。

①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②出示椰樹、貝殼的圖片及詞卡,識記生字“灘、椰、殼”。

(2)播放沙漠風光的視頻,請學生觀看。

①出示胡楊樹圖片,認識胡楊樹。

②出示駱駝圖片,識記生字“漠、駱、駝”。

③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還在哪裏見過駱駝。

(3)播放有關高原風光的視頻。

①出示雪蓮、駿馬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這兩種事物。

②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生字“駿”:俊—駿。

(4)展示懸崖、青松、雄鷹的圖片。

①出示詞語“懸崖”,指名讀。

②識記生字。給“懸”“崖”組詞。

6.趣味練習,鞏固生字。

(1)詞語圖片對對碰。讀詞語,把詞語貼在相應的圖片下。

(2)抽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卡片,開火車輪讀。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答。

三、情感體驗,字詞句運用

過渡:(課件出示詞典小精靈)同學們,我們現在來到魔法城堡的第二層裏,這裏住着詞典小精靈,它可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現在,詞典小精靈想要考一考我們,過了這一關,我們才能繼續向上探索喲!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出示題目)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1.指名說一說如何運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課件播放查字典查“虧、申、丹”的動畫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方法:先看看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然後找到部首所在的頁碼,數一數這個字除去部首有幾畫,在相應的筆畫下找到這個字,根據這個字後面的頁碼就可以找到相應的字了。

3.出示查字典兒歌,學生一起讀一讀。

小小字典用處大,我有困難請教它。

先數部首有幾畫,部首目錄找到它。

看清頁碼去檢字,去掉部首查幾畫。

對照頁碼找到字,會讀懂義樂開花。

4.指導學生查獨體字。

(1)課件出示“虧、申、丹”這三個字。

(2)教師指出:“虧、申、丹”這三個字的部首分別爲“一、丨、丿”。

5.開展查字競賽,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表格。

6.同桌互相檢查。

7.爲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學頒發“查字典小能手”獎章。

●你見過下面這些詞語描寫的景象嗎?選一兩個,跟同學說一說當時的情景。

1.課件出示下面的詞語:

雲開霧散微風習習冰天雪地風雨交加雲霧繚liáo繞寒風刺骨ɡǔ鵝é毛大雪電閃雷鳴mínɡ

2.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讀這些詞語。

3.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說一個詞語,教師相機點擊詞語,學生說完自己想象的情景後,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4.小組合作,給詞語分分類,從中選擇一兩個,跟同學說一說當時的情景。

●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趣在哪裏。

1.課件出示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來。”於是,霧把大海藏了起來。

◇調皮的風拿了我的手絹juàn,擦過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圓帽子,當作鐵環滾走了。

2.學生先自由讀句子,再採用多種方式讀句子。

3.引導學生說說句子好在哪裏。

4.同桌互說以後,再在小組內說說,明確:這些句子是擬人句,把霧、風當成會說話、會思考的人來寫,生動、形象,讀起來很有趣。

四、觀察想象,訓練寫話

1.(課件出示寫話圖片)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一說:小老鼠在幹什麼?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

2.引導學生想象,用恰當的詞語形容小老鼠看到貓時的心情(大吃一驚、嚇了一跳),體會小老鼠緊張、害怕的心情。

3.屏幕上突然出現了一隻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觀察圖片中貓的面部表情,想象它準備做什麼。

4.補充出示故事開頭:“一天,小老鼠在電腦邊玩耍,玩得正歡,突然,屏幕上出現了一隻貓。”請同學們把這段話說完整。

5.小組裏交流,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

6.評選“故事大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故事,看看誰講的故事最生動、有趣。

7.組織寫話。把想到的故事寫下來,注意恰當地使用標點符號,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五、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1.總結:語文是一個奇妙的世界,那裏的知識無窮無盡。在魔法城堡裏,我們學會了幾個生字,在字詞句運用中我們還能讀詞語想象畫面,積累了生動、有趣的句子,在寫話中進行了寫故事的練習。我們的收穫是多麼豐富啊!我相信這是一次快樂的神奇之旅。

2.拓展:把自己寫的小故事讀給爸爸媽媽聽,並嘗試着修改。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孫悟空圖片)孫悟空有一雙火眼金睛,真是令人羨慕。現在,我們走進生字王國,召集一些長得比較像的生字,看看能不能區分開它們,看看我們是否也具有火眼金睛。

二、火眼金睛,巧辨生字

1.第一關:錯別字大會診。(將“展示臺”第一組詞語中的加點字換成錯別字,用課件展示出來。)

(1)同桌合作找一找錯別字。

(2)大屏幕出示改正後的詞語:棉被潑水帶領展現散步南瓜

(3)指名讀,齊讀。

2.第二關:找不同。(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

(1)獨立讀第二組詞語:紙巾低頭戰士土地今天口令

(2)仔細觀察加點字,對比加點字不同的地方。

(3)全班彙報,指名說這些字的不同之處。

(4)齊讀詞語。

3.第三關:同音字大較量。

(1)讀第三組詞語:帶領穿戴以後已經再見正在

(2)發現加點字的特點:字音相同。

(3)學生質疑,說一說自己區分不開的字。

(4)師生共同想辦法區分同音字。

4.第四關:形近字大比較。

(1)出示第四組詞語:果園圓心汽水氣體心情晴天

(2)指名讀。

(3)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區分形近字。(區分形旁,歌訣區分識記。)

(4)齊讀,加深印象。

三、多種誦讀,日積月累

1.出示《數九歌》,教師簡單介紹“數九”的含義。

2.學生自由讀。

3.多種形式誦讀:指名讀、男女生合作讀、拍手讀、齊讀。

4.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找一找與兒歌對應的內容。

5.教師簡單講解兒歌內容。

6.練習背誦。

四、自主探究,熱愛閱讀

1.過渡: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繞口令也是一種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2.課件播放《分不清是鴨還是霞》,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分不清是鴨還是霞》裏都有哪些事物?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3.自由讀《分不清是鴨還是霞》,遇到不會的字可以圈出來,問問老師,再多讀幾次。

4.指名朗讀,糾正字音,重點讀準“麻花鴨”和“五彩霞”。

5.思考交流:“麻花鴨”怎麼會遊進“五彩霞”,“五彩霞”又怎麼會網住“麻花鴨”呢?

6.帶着喜愛之情有感情地朗讀繞口令。

7.賽讀繞口令:一要讀準字音,二要讀通句子,三要讀出喜愛之情,四要讀出繞口令的節奏。

五、拓展練習,互動積累

1.背誦《數九歌》。

2.回家教家人朗讀繞口令。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燕、朗、航、甲、揮、票、軟、弱、堅、強”等10個生字。描摹“燕、朗、航、揮、票”5個字。積累“晴朗、日子、航行、休息、益鳥”等9個詞語。

2、能流利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5節。

3、瞭解燕子是益鳥、候鳥,感悟燕子在困難面前勇敢、堅強的品質。

重點難點:

1、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記10個生字,並適時鞏固漢語拼音。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重點句,背誦2、5節。

3、通過一些參考資料、口語訓練,幫助學生感受燕子的好品質。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一望無際的( )

(1)括號裏可以填上什麼詞語?(天空、田野、大海……)

(2)媒體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一望無際的大海啊, 水連天,天連水,望也望不到邊。

2、出示課題,齊讀。

學習生字:燕

3、質疑

4、師歸納問題:大海無邊無際,小燕子爲什麼要飛過大海去?他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燕子是怎麼過海的?

二、整體感知

1、 聽課文錄音,完成口頭填空

媒體出示:

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的船航行在大海上,一羣從__________飛往___________過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飛行。它們太疲倦了,就伏在我們的甲板上休息了一會兒。後來,有的燕子_________, 有的燕子________________。

2、結合交流,學習生字“朗、航、甲”

3、 練習把課文讀正確。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2、3小節

1、媒體出示句子:一羣從北方飛往南方過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地飛呀飛呀……

(1)指導讀句,讓學生張開雙臂像小鳥一樣“飛”。

(2)一分鐘後問學生手的感覺,理解“疲倦”。

2、媒體出示第2、3小節,再讀。

你覺得哪些詞句是寫燕子太疲倦了?重點理解“像雨點一樣落下來”,爲什麼不用“飛下來”而是“落下來”?(“落下來”下面加點)

3、媒體出示:小燕子飛過大海的一路上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啓發想像,要求說一、二句話完整的話)

4、齊讀第2、3小節,讀出燕子疲倦的樣子。

5、試着背誦2、3小節。

(二)學習第4、5小節

1、指名分節讀4、5小節,思考:燕子休息了一會兒又展翅起飛了,它們不累嗎?

2、媒體出示句子

南來北往,不管路途多麼遙遠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培養目標(含探究問題)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12個生字,學習一個新偏旁,會寫9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有趣方式,激發學生觀察事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識字、背誦課文,培養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導質疑,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植物媽媽”指什麼?她有些什麼辦法?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全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標出生字新詞,自主學詞學字。

3、同桌互查生字的讀音。

4、教師抽查生字讀音。

5、聽老師範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麼?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讀悟課文:

(一)自薦讀第一節:

1、說說“孩子、長大、四海爲家、旅行”在本課中的意思。

2、練習背誦這一節。

(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三、四節,討論交流。

1、詩中講了哪幾種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

2、出示蒲公英、蒼耳、豌豆,讓學生認識它們。

3、實物演示,理解“輕輕一吹、紛紛出發”。

4、引導學生理解“鎧甲”,分發蒼耳讓學生摸一摸,體會“帶刺的鎧甲”

5、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體會豌豆媽媽辦法的巧妙。

6、引導小結。植物傳播種子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身的條件,二是外界的條件。

7、引導學生抓住這三節詩結構相似的特點,強化記憶,有感情地背誦這三節詩。

(三)齊讀第五節詩。

1、說說自己對“觀察、那裏、它”等詞語的理解。

2、圍繞“很多很多”,、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再說說這些知識是怎樣獲得的。

3、把這節詩背下來。

四、總結全文,引發觀察求知興趣。

五、拓展作業:收集關於植物傳播種子方式的圖片、資料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課文。

2、說說蒲公英、蒼耳、豌豆分別用下面辦法傳播種子。

二、讀一讀,演一演:分角色朗讀二、三、四節,配上動作表演。

三、指導書寫生字。

拓展活動:在家長的帶領下,到大自然中觀察,收集植物的種子,也可以根據圖片資料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把它們傳播種子的辦法說一說,再寫一寫。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植物媽媽有辦法》這是一首以自然常識爲內容的詩歌。課文配有三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植物靠什麼辦法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許多知識。詩中把植物當作人來寫,讀起來親切、有趣,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激發觀察、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使學生會認植、如、旅等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讀準爲、得兩個多音字。正確規範地書寫如、她、它、更、識五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在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祕密的興趣。教學準備:生字卡片、ppt

三、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新詞,規範書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得、爲的字音。

(二)瞭解“降落傘”、“鎧甲”等的詞意。

五、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引入:同學們,當我們長大了,就會離開媽媽,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麼,我們身邊的一些植物,是用什麼好辦法來旅行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3植物媽媽有辦法》。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認識植字。教師帶讀音,組詞,怎樣記住。

比較直—植—值三個字。說一說你知道的植物有哪些。

【設計意圖:本課內容充滿童趣,談話直奔課文主旨,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看看文中爲我們介紹了哪些可愛的植物。請你們打開書,小聲讀一讀。學生回答。

(三)學習字詞:

1、同學們讀的真認真。現在請你們小組合作來學習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誰來讀一讀自學提示:請你自己先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或者是詞語,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然後和小組同學交流。

2、檢查自學:

小組彙報:學生按照小組發言順序認讀生字,給生字組詞,造句,記憶字詞。旅、如、備、紛、底、刺、炸、離、察、粗、識,並給生字、組詞、造句。

認識多音字:děi(就得)指名引導學生組詞、造句。

dé(得到)

de(打得好)

爲的`讀音。另一個音:爲什麼的爲。哪一組還有補充?

教師補充:察這個字:寶蓋頭+祭祀的祭,表示在祭祀時候進行審視,是觀察審視的意思。

補充詞語:

旅行旅遊旅館旅客

炸開爆炸炸彈轟炸

反義詞:粗——細粗大——細小粗心——細心

指名領讀詞語:

底底下到底根底

刺帶刺刺蝟刺刀

離離開離別遠離

察觀察檢察督察

(四)學習朗讀課文:字寶寶跑到課文裏去了,你還認識他們嗎?

出示讀書提示:把每小節課文自己先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和小組的同學讀一遍。

彙報讀書情況。

1、第一小節: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爲家。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麼辦法?

指名讀,其他學生評價:他讀的怎麼樣?預設:多音字讀的準確,問句讀的有語氣。再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這一段中,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

理解四海爲家的意思:到處都可以當成自己的家。比如:田野、山窪、院子。再讀第一段。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評價,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2、第二小節:指名讀。出示圖片,認識蒲公英生長的三個階段,降落傘。

理解紛紛出發的意思:多而雜亂,一個接一個。例句:大雪紛紛揚揚地下。放學了,同學們紛紛走出校門。

同學們觀察蒲公英種子,就像一把小傘(理解降落傘),可是要想走遍天涯,還要誰來幫助他?風。再讀,齊讀。

3、彙報讀第三節:指名讀句子:出示“蒼耳”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說一說其特點。(有刺,扎手,橢圓形,灰色的)。利用圖片理解“鎧甲”,

蒼耳媽媽要送走自己的娃娃還要誰來幫忙?動物。理解:掛的意思:鉤住:藉助於鉤子、繩子等使物體附着在另一個物體上。這裏指的是,小動物把蒼耳的種子帶走。帶到田野、山窪。

再讀這一節,個讀,齊讀。

4、彙報讀第四節詩歌:讀出啪的一聲的聲音及蹦着跳着的動作。出示圖片,認識豌豆苗,豆莢,太陽曬豌豆種子後炸開的樣子。

這些小豌豆,蹦到哪,跳到哪兒,那即是他們的家,他們就也以四海爲家。指名讀這一小節,齊讀。

接讀課文。教師讀植物的名字,學生讀後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讀詩歌第5段:植物媽媽的辦法非常多,那裏有許許多多的知識,什麼樣的小朋友能得到它?請學生朗讀第五節詩歌。

提問:什麼樣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許許多多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理解:仔細就是認真細心,粗心就是馬虎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彙報朗讀,使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互查,幫助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內容,鞏固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內容。同時,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生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自學學習能力。】

(五)指導書寫: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如、它、她、更、識。引導學生觀察“她”這個字。說一說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師範寫後,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引導學生進行展示,評價。指導學生再寫一個。

【設計意圖:通過書寫指導,使學生能夠了解漢字的書寫結構,幫助學生規範書寫,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同時,在展示評價中,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瞭解了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些植物媽媽,她們的辦法都很好,其實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自然界中的植物媽媽,各有它們的傳播種子的方法。同學們課下可以認真觀察,積極地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板書設計:

3、植物媽媽有辦法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風景優美、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川流不息”中的幾個詞語說幾句話。

4、感受北京的美,熱愛祖國的首都。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背誦課文第3、4段。

2、難點:用課後練習裏6個詞語中的幾個詞語說兩三句話。

課前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第26課《北京》。齊讀課題。

2、到過北京的同學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過?

3、北京多美呀!沒去過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現在我們馬上出發去北京遊玩。

二、範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範讀,出示課件。學生看、聽。

2、聽教師讀課文後,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三、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讀完後畫出課文中的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看圖。

(1)課文有幾幅圖,圖上畫的分別是什麼?

(2)課文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讀後知道了什麼?

3、放第二段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4、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

(1)讀完這一段,你又知道了京的什麼?

(2)出示課件,讓學生結畫面和上下文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的意思。利用課建立節“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讀。

5、學生自由讀第四段,出示課件。

(1)這一段又給我們介紹了北的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美嗎?

(2)結合課件理解“風景優美、高樓大廈、名勝古蹟”等詞的意思。

(3)指導學生帶着喜、讚美的感情朗讀這一段。

6、分組讀二、三、四自然段。

討論:你愛北京嗎?爲什麼?

7、提問引讀第五自然段。

(1)哪兒美?愛什麼?

(2)這一段集中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8、齊讀第五段,讀出愛北京的語氣。

五、指導背誦

1、懷着熱愛、讚美的情,朗讀全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

秋天的圖畫

讓同學自身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直接出示課後“我會認”中的生字讓同學認讀。不會的可通過“蘋果”裏的拼音或向他人請教來解決。

三、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

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教師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同學讀正確。

3、自讀、齊讀課文,要求:

讀得正確、流利。

4、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用自身的話說說秋天的圖畫是怎樣的?

四、再讀感悟

1、教師範讀,同學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讚美的情感。

2、同學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點撥讀,通過點撥,體會“掛、露、翻、舉”所描繪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

4、競賽讀,看誰讀得美。

5、同學選讀:

選出自身最喜歡的句子來讀,並說說爲什麼喜歡?

6、看着畫面用自身的話說說秋天,再試着背誦。

五、擴展活動

根據本課內容,創編一個秋天的童話。“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姑娘興高采烈地呼喊着,歡笑着,她招呼大家來開一個慶豐收的晚會。梨弟弟、蘋果妹妹、稻穀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趕來安排晚會會場……

六、指導寫字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學習與戶外有關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識字、讀詞語。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準確性。

3、聯繫日常生活,用“有時候……有時候……”和“在……在……在……在……”說句子。

4、掌握左右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要點。

5、朗讀並背誦古詩,發揮想象,理解古詩的內容。

6、閱讀《企鵝寄冰》,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樹立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的意識,掌握兩組左右結構的漢字。

2、朗讀、背誦並默寫古詩,通過看插圖和反覆朗讀詩句,大致瞭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戶外活動有關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識字、讀詞語。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準確性。(重點)

3、聯繫日常生活,用“有時候……有時候……”和“在……在……在……在……”說句子。(重點)

4、掌握左右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要點。

一、識字加油站

導入:同學們,去野外觀察大自然的時候,你們會準備什麼呢?(學生思考問題,指名答。)

1、多種方式認讀詞語。

課件出示圖片(含有課本詞語),指名讀;師範讀,生跟讀;生“開火車”讀。

2、教師遮掉字詞的拼音,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

3、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組內討論記憶方法,然後全班交流,最後教師點撥、講解。

二、字詞句運用

1、我會演。

(1)學生自主認讀“字詞句運用”中的詞語,並結合詞組理解加點詞的意思。

(2)教師講解加點詞“迎、穿、甩甩、追、披、搖搖”。(初步理解動詞的用法)

(3)學生分小組表演這些動作。

2、我會說。

(1)教師指名讀句子。

(2)學生分小組交流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加點詞: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

(3)教師舉例講解加點詞。

例:放學了,我有時候走路回家,有時候坐公交車回家。

平常我在書房裏看書,在花園裏澆花,在樹下畫畫,在院子裏騎自行車。

(4)小組派代表用加點詞說一說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師點評,學生補充。

三、書寫提示

1、師: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結構的字。

2、讀一讀話語框中的提示語,說說明白了什麼。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寬的字,“都”和“別”是左寬右窄的字,注意佔位和書寫順序;寫字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

3、提示學生“都”左右等長,要上下錯位寫。

4、練習書寫,要求先看後寫再對照。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會發現,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收穫更多的知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並背誦古詩《梅花》,利用插圖,理解古詩的內容。(難點)

2、閱讀《企鵝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多種梅花圖片。師:你打算怎樣讚美它?(板書課題)

2、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齊讀。

3、細讀古詩,進入詩境。

(1)思考:你從古詩中看到了什麼畫面?

(2)學習前兩句:通過誦讀這兩句詩,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

(3)學習後兩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壓住了,詩人王安石是怎樣發現它們的?這兩句詩要告訴我們什麼?(通過朗讀體會梅花的潔白和幽香。)

(4)師配樂範讀,學生思考: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我愛閱讀

1、課件播放《企鵝寄冰》的短文錄音,學生聽錄音。

思考:這篇短文講了些什麼?(指名說,師點評)

2、師提問:誰給誰寄冰?從哪裏寄到哪裏?住在南極的企鵝爲什麼要給住在非洲的獅子大王寄冰呢?獅子大王收到冰了嗎?

3、教師指名回答,然後補充點評,給予鼓勵。

[教學反思]

在本次語文園地的學習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說一說、演一演中學習新知識,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再進行適當點撥。學習古詩時,我以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齊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古詩大意,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一、公開課教案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規範》中指出同學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同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同學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身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同學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小朋友思維的火花,開啓心靈的智慧,感受勝利的快樂。使同學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沛鍛鍊自身,展示自身,提高自身,爲同學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同學的想象能力,扮演能力。

2、通過同學的朗讀、扮演等形式協助同學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輕信他人的話,要敢於親自嘗試的道理。

(三)、對課程的開發

本課中有四個小動物,他們身上都有着各自的優點,有着他們的可愛之處,同學會根據自身的理解,選擇自身喜歡的小動物重點朗讀,那麼,教學時,便以同學的興趣爲基點,以他們喜歡的小動物爲切入口,變序進行朗讀指導。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自編課本劇的扮演,發明性地使用教材。

(四)、教學流程的構想

1、回顧課文,激趣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酸的和甜的》。

(點擊課件,播放動畫故事)

2、質疑想象,朗讀感悟

請你們讀一讀你喜歡的局部,再讀給同桌聽。

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呢?(相機貼圖)

根據同學的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A、小狐狸

演示動畫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指導讀第一自然讀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

啓發想象:小狐狸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指導朗讀小狐狸說的話。

質疑:讀到這兒,你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

B、小猴子

重點品讀句子,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

(課件出示句子)

(1)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相機指導小兔子阻止小猴子說的話。

小組合作分角色讀讀這局部。

C、小松鼠和小兔子

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跟小猴子的一樣嗎?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爲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你們明白了嗎?

3、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這些小動物多可愛啊,那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嗎?

4、扮演童話,師生評價

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加進你們的想象,把這個故事演出來吧!

哪組想來爲大家扮演?

你覺得誰扮演得最好,能評爲今天的“扮演大王”?爲什麼?

5、總結

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勤於考慮,大膽嘗試,那你們一定會有許多新的發現!鼓勵同學做一個勤於考慮,敢於嘗試的人。

(五)、板書設計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世、界”等13個生字;正確書寫“歌、深”等10個字。瞭解“隹、鳥”偏旁表意的特點,會寫“叢林、深處”等5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讀出兒歌的節奏,體驗兒歌帶來的快樂。

3.感受動物生活的自由、快樂,產生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記與動物有關的生字。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瞭解“隹、鳥”等偏旁表意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樹之歌》中瞭解了許多植物的特點,這節課想不想跟老師一起走進奇妙的動物世界?

很多動物朋友都藏在這首拍手歌裏,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拍手歌,齊讀課題--

二、看圖、讀詞、識字

1.結合圖片和拼音讀詞語:我們的有些動物朋友就藏在下面的詞語中,你能認識他們嗎?看以看圖讀出他們的名字。

2.小老師領讀拼讀詞語

3.去拼音、圖片讀詞語:去掉了拼音和圖片朋友的幫助,你還能認識這些詞語嗎?

4.去掉了熟字朋友,只剩下了生字朋友,你會讀嗎?

自己先借助課後的拼音拼讀遍,一會咱們開火車檢查檢查。

5.大家有沒有發現“雀、鷹、雁”這三個字有一個共同的部分?這個字讀隹,表示一種短尾巴的鳥。讓我們再讀一下這三個字。看22頁的詞語,帶“鳥”字旁的也與鳥有關。

三、朗讀學習兒歌

1.兒歌中提到了哪些動物,請用橫線畫出來,並認真讀讀他們的名字。

2.兒歌一共有幾個小節?找同學分小節讀讀兒歌。

3.我們先到兒歌中瞭解一下這借個帶“隹”字的小夥伴。

4.孔雀錦雞是夥伴:夥伴是什麼意思?好夥伴怎麼讀?

孔雀錦雞漂亮的羽毛是夥伴。

5.雁羣是什麼意思?跟讀一隻大雁,一羣大雁。

天空雁羣會寫字讓我們想到一年級學的《秋天》裏面的“一羣羣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

6.帶着我們的理解和對動物朋友的喜歡讓我們一起再讀前三個小節:男女生拍手比賽讀。

7.其他幾個小動物也着急和大家見面了,我們讀讀下面的三個小節吧,生1讀,生2讀……

8.指導朗讀猛虎、百靈唱不休

大家覺得猛虎是一種什麼感覺?讀出感覺。

百靈鳥的歌聲非常動聽,誰能讀的動聽一點?

9.合起來一起拍手讀。

10.我們再讀讀後邊這三節,讀了這三節你知道了什麼?

大小動物都有家,人和動物是朋友,我們人人都應該關心動物,保護動物。

四、板書設計

3.拍手歌

動物保護

作業佈置:

必做:背誦拍手歌

選做:蒐集瞭解其他動物的特點

教學反思:

1.本課在設計教學時,首先我特別重視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整合,以識字爲切入口,以識詞爲中介,最後再以誦讀活動來鞏固加深識字、識詞的成果,把看圖到識字、識詞,誦讀連爲一體。同時,注意處理好各部分的輕重。

2.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啓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學生可以用加一加,猜謎語的方法記住生字。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範、美觀。本堂課寫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