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展望未來、喜迎新年》主題班會教案設計

《展望未來、喜迎新年》主題班會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活動背景:

《展望未來、喜迎新年》主題班會教案設計

春節,是農曆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 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被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列入法定國假日,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然而,青少年學生雖然熱切盼望春節長假,但據我的初步調查,不少青少年學生,對這個節日的民俗意義和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所謂過春節無非就是家裏人聚到一起吃吃喝喝,至於春節節的來歷、風俗、文化內涵等他們知之甚少。針對學生們缺乏對傳統文化感知的現象,加深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召開這次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1、通過這次主題班會,讓學生作爲一個炎黃子孫,能全面正確的瞭解春節,深切感受春節的文化內涵,積極的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

2、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習中華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有利於青少年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瞭解,使學生對我國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有一個深刻的認知。

3、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增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熱愛民族文化,主動地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文化。

4、通過學生對春節等民俗的了 培養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並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深遠的文化淵源,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準備:

1.春節習俗活動片段,展示春節期間的各項活動,從小時候到大過春節的變化。

2.學生課前蒐集整理春節有關知識、資料、圖片等。

3. 每組選若干名學生參加“春節知識知多少” 比賽,準備競賽的題目。

 活動過程:

 班主任開場白:

春節馬上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在過幾周就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爲了讓學生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我們舉辦了這次班會。

 (一)利用競答交流的形式讓同學們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

1、 由學生分別介紹春節的由來

(學生)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爲月,一年劃分爲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爲朔,朔日的子時稱爲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爲“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爲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爲元旦,農曆的初一稱春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蒐集講述春節的由來,更能深入領會春節節的文化內涵。了華傳統文化深厚文化內涵和淵源流傳的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熱情。

2、指導學生系統了 節的文化內涵

(班主任):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播放春節節習俗活動影像資料或展示有關圖片。)

(班)看了最後一組圖片影像,同學們有什麼想法?這是封建迷信活動嗎?

(全班同學分成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口答)

總結: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爲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鼓等習俗。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引導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家族如何過春節,並交流自己在春節中最大的收穫和體會。自己在過春節時都爲父母做了哪些,父母爲自己又做了哪些?

能及的事情。培養學生的感恩的心境。

3、指導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春節知識比賽。

以“春節期間每天都做什麼吃什麼?”(如臘月二十三小年)

意圖:使學生通過網絡查詢或跟父母長輩諮詢,加強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能力的培養、拓展學習思路,體會“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含義,使學生逐漸的培養自己的自信心和問題能力。讓學生不但學習到了民俗方面知識,也可以從能力方面進行鍛鍊和提高。

  (二)讓學生列舉出不同地區過春節的特點?

每組學生可以自己選取自己生活的地區或者是自己挑選喜愛的地區進行表述。

意圖:利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使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並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表述和演講的技巧,通過民俗知識促進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培養。

4、班會總結:

用一分鐘演講的形式讓學生談談自己上完本節班會課後對春節節的理 感受。

班主任總結: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倫理思想貫穿始終.褒善貶惡、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嚮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養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主導思想,是大多數思想家所一貫追求的。在和人的相處中,我們應做到既要有自強不息、奮發有爲的創造精神,又要有設身處地他人着想,愛人如已的博大胸懷。21世紀是一個在各方面都必然發生激烈競爭的時代,如果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發展,就可能被淘汰。競爭是多方面的,有經濟上的競爭,科技上的競爭,管理上的競爭,人才上的競爭等,其中重要的是人才競爭,而在人才的競爭中,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上佔着尤爲重要的地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崇高,重視智慧、強調文化藝術的修養、注重人類文素質的培養等思想有利於新時期人的思想素質的提高,應當以真的加以宏揚。

我國傳統的道德規範,不論是在今天還是在將來都是很高的價值。要建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問題絕對不能脫離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的。傳統文化都是有繼承發現同時也有創新性。民族性和時代性相統是一切民族文化發展的普通規律。我們必須不斷的進行人生觀道德觀價值的教育,把我們培養出素質的適會21世紀需要的人才。

班會拓展:

寫一篇作文:記述自己與父母一起過春節的過程、見 感受。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與實際節日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春節節的文化內涵,自覺地傳承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