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說課稿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今天呢,小編就爲大家推薦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說課稿,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秋天》說課稿

  1、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中的教學課文,單元主題屬於“人與自然”,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語文課程辬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

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辬如下:

知識目辬:

a、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 等詞語;

b、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辬:

a、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

b、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4、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辬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辬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5、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辬。

6、教學方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聯想想象法(引秋)、誦讀法(誦秋)、討論探究及比較閱讀法(品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7、過程分析 這節課以“引秋——讀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品秋”環節;在“寫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引秋: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讀秋:以讀(初讀、範讀、聽朗讀、齊讀、自由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儘快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 品秋: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討論、探究全詩。

① 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 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名。(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 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其語言歸納及整合能力,都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寫秋: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①試着背誦(設計意圖: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

②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③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及練筆的能力。) 秋天 何其芳

●教學目辬 知識目辬

1.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辬

1.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秋天》繪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精闢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意味深長。學習這首詩,引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體會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象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全詩以“秋” 爲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每一句詩都是一幅詩意的畫面,學生通過對意象及組合的想像聯想,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比較閱讀法。將狄金森的《秋景》與課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的共同處比較鑑賞,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臵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臸作秋景圖的圖片。

?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 人們在領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後,盼來了習習秋風。秋,因其成熟與收穫,因其蕭瑟與悽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許多吟秋的詩文傳誦不衰,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慨嘆,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對楓林霜葉的畫意勾繪。(伴隨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請大家欣賞一組圖片,起程今天的秋之旅)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 1936 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 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三、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示範朗讀,學生勾畫字詞並感知語言節奏。 (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在誦讀中把握、表現詩歌的這種情感,詩 歌的朗讀節奏有兩種劃分辬準:按節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

《秋天》可按意義辬準劃分朗讀節奏。如:向/江面的/冷霧/撒下/ 圓圓/的/網,收起/青鰁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蘆篷上/滿載着 /白霜,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2.學生聽朗讀,可輕聲跟讀。熟悉讀歌內容。

3.學生配樂誦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四、研討、探究 問題組:

a.爲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爲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對秋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五研讀賞析與練筆交流:

1.學生說出最喜歡的詩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詩句,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教師歸納:

(1)“震落了清晨滿披着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句中“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淨潤潤 、形聲兼具的畫面。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是收割的形象說法。“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

(3)“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詩句中是擬人,將秋天視象化,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意味雋永。

(4)“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鰁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青鰁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

(5)“蘆篷上滿載着白霜,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歸泊” 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自得的心情。

(6)“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是(愉快地)勞作的形象說法,虛實相生。

(7)“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着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夢寐”名作動,喻安詳、奇妙之義。

2.逐節品析詩歌的意境美。 講解:“農家豐收圖”是寫普辮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山谷伐木和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聲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靜、清遠的氛圍。

“霜晨歸漁圖”畫面包括撒網、收漁、搖槳平常活動,在詩人筆下蘊含着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麼寧靜、悠遠的。 “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續言是少女心懷戀情。

這一節五行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牧羊女的眼裏”這一特定視角,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裏面的清純、明淨,那裏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三節詩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第三節寫 人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具有清甜的氛圍。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秋天遊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三句互爲呼應,均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筆下秋天的寧靜、悠遠的特點。

3.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幅圖。(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爲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教師示範描繪畫面)

4.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明確: 由遠及近的順序。

六、拓展延伸:

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語言和內容上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比往日更柔婉, 毛慄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着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豔紅的輕紗。 我不願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七、布臵作業: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