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通用10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通用10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圖、文等各種方式,理解詞語意思與古詩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

3、學習古詩遣詞、用句的準確與生動,積累優美的詩句。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學習古詩遣詞、用句的準確與生動。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

一、以“樓”導入,體會“樓”的美景。

1、出示寫樓的詩句,生練讀。體會: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憂國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高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送別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相思樓”)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賞景樓”)

2、生有感情朗讀詩句

3、導入課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河流,來到900多年前,和蘇軾一起,欣賞那望湖樓的美景。

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4、生說說對蘇軾的理解。

【設計意圖:以寫“樓”的古詩句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學生積累古詩作了鋪墊,併爲望海樓的“樓”境打下伏筆。】

二、走近望湖樓,感受那“樓”畔的風光。

1、出示課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生認讀,學習生字詞。指名生讀課文,初次引導有感情。

2、出示圖文,生觀察,說說看到哪些景物。

3、引導理解課文,生先說說詞語意思,再說說課文大意。

4、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讀準、讀通、讀懂古詩,是古詩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作爲高年級的古詩教學,一定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學古詩的方法。】

三、走進課文,學習遣詞用句的獨特。

1、生討論:再讀課文,你覺得那個詞用得好?爲什麼?

2、生彙報,相機指導:

詩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

3、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品味詞語的精妙是學習古詩的難點,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體會古詩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對古詩的欣賞。】

四、總結課文,融入那“樓”的意境。

1、總結: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捲、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2、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最難的就是引導學生體會意境,但這一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學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從而入情入境,熟讀成誦,水到渠成。】

五、拓展昇華,沉醉於那“樓”的風光。

1、引導生理解“醉”:不僅是喝酒之微醉,詩人還沉醉於西湖美景中。

2、出示蘇軾的文章,伴樂朗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三、四、五)

3、完成作業:

積累古詩:寫“樓”與西湖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對蘇軾作品的研讀,加深了對西湖詩句的瞭解,再次欣賞了西湖美景,並進一步積累了古詩,起到了舉一反三之效。】

【設計反思:這一教學設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古詩的特點出發,引領學生讀好古詩,理解古詩,體會寫法,進入詩境,積累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慾望,從而喜歡上古詩。整個過程,教師只是起到了“導”的作用,領着學生入情入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深入,以情入境,以情促讀,從而熟讀成誦。既理解了古詩,又體會了意境,更積累了古詩,達到了學習古詩的要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一首古詩,學會生字“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的意境之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詩的大意,能讀出感情,背誦這首詩。

難點:能感受詩人對望湖樓雨景的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配樂播放西湖的十大景點。

2、過渡:剛纔大家欣賞的是西湖的十大景點,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也是世界名聞的旅遊勝地,自古以來,描寫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的23課《古詩兩首》就是宋朝詩人蘇軾和楊萬里的傳世佳作,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板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麼?

4、瞭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讀古詩,把字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古詩,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學生自由讀古詩,教師巡迴指導。

(2)學習生字“遮”

3、教師範讀古詩。

4、齊讀。

過渡:讀書不僅要讀的正確,還要讀出節奏、詩韻,這樣讀書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頓的詩指名學生讀。

6、古人讀詩是怎麼讀的呢?(搖頭晃腦)誰來試讀一下。

7、出示古詩,把古詩補充完整。(由易到難)

8、蘇軾不僅是個詩人,他還是個畫家呢!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畫的畫呢?(出示動畫,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9、配樂讀古詩,加深體驗。

三、精讀古詩。

1、理解重點的詞。

(1)“翻墨” “遮” “白雨”“跳珠”是什麼意思?

(2)“卷地風”“水如天”又是什麼意思?

2、理解詩句

(1)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2)指名學生說說詩意。

(3)教師讀詩意,學生配詩。

(4)出示詩意讓學生填空。

(5)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詩意。

四、背誦古詩。

1、齊讀古詩。

2、配樂背誦古詩。

過渡:這首詩它還是一首歌呢!你們想聽嗎?

3、教師演唱。

4、播放給學生聽。

5、學生跟着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能用“知詩人,解詩題,明詞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

3體會夏日西湖驟雨初晴的美,感覺詩人蘇軾豪邁奔放的作品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首歌的歌名是——《但願人長久》。這首歌是由王菲演唱的,歌聲十分優美動聽,可惜—-。我們知道古詩古詞原本就可以配合音樂用來歌唱,古詩詞的韻律十分優美,而現代音樂與它完美的結合起來就更能把古詩詞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但願人長久》這首歌的曲調比較——你知道爲什麼嗎?

2除此以外你對蘇軾還了解多少?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蘇洵之子。嘉佑進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3今天我們就穿過時光隧道,跨越900年的歷史與宋朝這位大文豪蘇老先生相會,我們一起來讀讀他的這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初學古詩,自己理解

1誰來把題目讀一讀,注意讀準節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對於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這個'醉'該如何解釋(似醉非醉)是不是這樣解釋呢?學完這首詩後我們就能知道了,誰來把這首詩讀一下。(讀)接下去應該做什麼呀?(理解詩意)

對照插圖,自主感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書,待會兒我們來交流。(學生自學,初步理解詩意)(方法多多,渠道也多多,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首詩讀懂了。)

三、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學生交流對這首詩的理解,說出大體意思即可。(悟詩境)

四、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美,文字美

1師: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特點能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來(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師:你們一直都是這麼聰明,真正的聰明人要能說出它好在哪?

2師: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

3對仗工整。講究押韻。

五、激發興趣,吟讀成誦。

1師:你們能不能把它讀好了呢?自己練讀。(老師出示第一句範例:黑雲/翻墨/未/遮山),你能把2,3,4句的節奏感標出來嗎(學生標節奏)

2品讀。

3再回頭看題目,這個'醉'字又作何解釋(陶醉)

六、引入詩歌概念,感情得到昇華。

1師:於老師剛纔已經說過了古人寫詩寫詞是用來吟唱的,現在我們就來練習一下,把這首詩譜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間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學生練習)

2師生吟唱。

3總結學習方法。(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七、師生總結,擴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讀蘇軾寫的另一首詩《飲湖上初睛後雨》,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麼異同點。有什麼學生自讀。教師稍作點撥引導學生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板書:讀詩--解詩--賞詩--唱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3、理解中國部分古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詩意,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通過文本細讀,準確地還原詩歌畫面,在此基礎上感受詩人的豁達胸臆,並嘗試將體悟到的畫意及詩人之心在朗讀上體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看了中國詩詞大會,我們班也颳起了一股“詩詞風”,今天,邵老師就把詩詞大會的現場搬到我們教室【出示圖】,首先請兩大組派上一名代表,我們也來一段“飛花令”【出示圖】,主題詞便是——風(板書:風)。準備好了嗎?開始!

2、再來考一考大家,這四句詩,你會填嗎?【出示四句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3、真不錯!讀着這四句詩,你發現了什麼?是的,這是一組描寫雨的詩句。

是啊,年年月月都下雨,但歲歲年年各不同,在詩人眼裏,雨是一種心情的流淌,情感的抒發。宋朝大詩人蘇軾有一天在欣賞西湖美景時也遇到了一場大雨,詩性大發,寫下了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指題目)

二、理解詩題

1、從詩題中你知道什麼?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農曆,是一年中天氣最悶熱、雷雨最多的時候。)這實際上告訴我們當時已經是——夏季。

地點:望湖樓。【出示望湖樓】

2、(醉)不是酩酊大醉而是略有醉意,醉字僅僅是酒醉嗎?(?)待會兒我們學了詩就知道了!

三、初讀古詩,自己理解。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出示】

要求: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2、聯繫圖畫,想想詩句的大致意思。遇到不懂的,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四、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1、指名讀,適時給予評價和指導。(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2、老師也來讀一讀,【出示】範讀,請女生齊讀,男生齊讀。

3、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場來去匆匆的驟雨,卻被蘇軾抓住了每個精彩的瞬間,將它們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請同學們再好好去品一品,在你最欣賞的字、詞上做上記號,寫下你的感受。

4、很多同學欣賞能力有了提高,感受也寫得不錯,下面我們在學詩的過程中,請大家一起交流。

五、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

1、【出示】黑雲翻墨未遮山

(1)你最欣賞這句詩中的哪一個字?爲什麼?【生答“翻”出示】

(2)透過“黑雲翻墨”,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畫面?

你們描述的畫面讓我情不自禁想到了這些詞語,和大家分享【出示】(烏雲翻滾、陰雲密佈、風起雲涌、黑雲壓城)

(3)把這種感覺送回到句子的朗讀中去。【出示】

真是黑雲壓山山欲摧呀!可是黑雲還沒來得及壓住山,誰就來了?

2、【出示】(白雨跳珠亂入船)

(1)這句詩中你又覺得哪些字用的很妙?

一個“跳”字,讓你體會到了什麼?(雨大、雨急、雨猛)

想一想,“亂”字,妙在何處?(雨點的密、雨多、雨的動態美)

可謂:一字千金!這一跳一亂,將這一場又急又大的雨,淋漓盡致地加以展現!

(2)【出示】齊讀。從“白雨跳珠”這個比喻中你又讀出了什麼?(感受“跳珠”蘊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

(3)補充資料:這一句也是整首詩的傳神之筆。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後重遊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那就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幸福地回憶吧!讀前兩句。【出示】

3、“卷地風來忽吹散”

(1)如此大雨,難不成讓詩人困於望湖樓不成?奇蹟發生了!什麼奇蹟?(生: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2)【出示】哪個字讓你覺得特別妙?(忽)我們還學過帶有“忽”字的詩句嗎?(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示】“忽”字讓你感受到什麼?(雪來得快,下得大)還有其他帶有“忽”字的詩句嗎?【出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忽”字中感受汪倫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讓李白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喜)……

這兒的“忽”字呢?【出示】(突出天氣變化之快。)

【出示】填空:卷地風突如其來,它吹散了________________,吹走了________________,吹來了________________,真讓人目不暇接啊!

(3)一個“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把天氣變化的神速寫活了。讀忽字時要輕巧些,速度稍快些!【出示】

4.望湖樓下水如天

(1)此時,望湖樓下的西湖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讓我們隨着東坡先生,起身,踱步、臨窗,遠眺,展現在你的眼前是——【出示】(齊讀最後一行)

(2)你能想象一下,“水如天”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嗎?

預設:(出示畫面引讀)

【出示】水如天一樣的明淨清澈,雨過天晴,西湖水是那樣的明亮清澈。那真是:望湖樓下水如天

【出示】水如天一樣的開闊無邊,天無邊,水無邊,水天相接。那真是:望湖樓下水如天

【出示】水如天一樣的蔚藍,天藍藍,水藍藍,水天一色。那真是:望湖樓下水如天

【出示】水如天一樣的平靜,天上再沒了狂風大作,水上再沒了大雨滂沱,那真是:望湖樓下水如天

【出示】擡頭看看天,天上的彩虹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倒過來看就是一艘小船,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啊!

(3)置身於這樣的美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讚歎:好一幅“西湖驟雨圖”,(板書:西湖驟雨圖)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鍾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醉於酒,更醉在了西湖的美景中,於是即興吟誦了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朗誦全詩。

六、補充背景,拓展延伸。

蘇軾僅僅是沉醉在這驟雨的滂沱,初晴的美妙境界裏嗎?他寫的僅僅是一場自然界的暴風雨嗎?其實,——

這個時候的蘇軾遭受了人生一次巨大的打擊。蘇軾因爲才華橫溢,很受當朝皇帝的欣賞,在朝廷裏官居要職。正當他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國家實施改革,蘇軾因爲與當權者意見不合,被貶到了杭州,做了一個小小的通判。這首詩就是他被貶第二年寫下的。看到眼前驟雨初晴後的美景,如果你是蘇東波,你會對自己說些什麼呢?(生活也會像天氣一樣,有風雨,有磨難,有挫折,但是風雨過後有彩虹,陽光總在風雨後,自己一定會迎來光明的。)

【出示全詩】走進詩人的心境,你們不僅讀出了詩中蘊藏的畫面,還讀出了詩人的心聲。當然,我們也可以純粹地把它當作一首寫景詩,寫自然界的暴風雨的詩。在書中讀出自我,就是最有效的讀書!

帶着你獨有的體會,讀出屬於你的味道。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放音樂】

七、總結並留下閱讀期待。

1、學習生字“遮”。

2、其實,蘇軾在那天一共寫下來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其它四首老師印在了發給你們的講義上,課後也用我們今天讀一讀、品一品、再背一背的方法去自己學一學,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通過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欣賞不同形態的雨,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揭題,讀題

三、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讀這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註釋,試着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指名說說讀古詩有什麼要求。自由練讀。

3、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字正腔圓。

4、默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讀後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寫雨的。不同的地方:①作者、朝代不同(簡要介紹作者)

②字數、句數不一樣(簡要介紹五言律詩、七言絕句)

③下雨的時間不同(白天、黑夜)

④雨不同。

四、走進《春夜喜雨》,體會杜甫的喜雨

1、詩人杜甫爲什麼喜歡這場春雨?從哪裏可以看出他的喜歡?

2、自由讀,結合註釋思考,討論。

3、交流討論:圍繞以下幾點

①知時節:說明雨下得及時。簡介詩人當時情況。(指導讀出欣喜之情)

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斷,教師配樂讀,體會潤字。

b.同樣是表現春雨的輕輕,悄悄,杜甫只用了幾個字?(10個)如果讓你圈出兩個字,你圈哪兩個字?(潛、潤)(指導用換字的方法體會潛的精妙)

③、花重錦官城

找出描寫花的句子。這句裏哪個字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溼、紅等)你彷彿看到了(出示圖片)體會溼和重。

4、整合讀《春夜喜雨》。

五、走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體會蘇軾的醉雨

1、這是一場什麼樣的雨?(大雨、急雨)從哪兒體會到的?

2、交流討論:

①白雨跳珠亂入船

a.斟酌跳珠

b.斟酌亂

②黑雲翻墨未遮山

(1)你彷彿看到了

(2)(出示黑雲翻滾的圖片)吟誦

(3)師生對讀,體會雨的大、急。

③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雨來得匆匆,去呢?誰來讀?

(2)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樣的畫面嗎?(生說,讀)

(3)出示圖片引導讀,想象,再讀。

3、此時此刻,詩人僅僅是因酒而醉嗎?(雨、景)回讀全詩。

4、簡介詩人此時處境。歷史上無數詩人在失意或悲傷的時候,總會借酒消愁,吟詩抒懷。(出示其他不同情懷的雨的詩句)指導讀。

5、經歷瞭如此大的挫折,而詩中卻不見愁情,這是怎樣的陶醉啊!齊讀全詩。

六、整體回讀,背誦兩首古詩

七、作業佈置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像,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意思。

2、難點:藉助閱讀想象,品位語言,感受六月西湖下暴雨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音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1)通過學生背誦學過的古詩以及學過的關於雨的詩句導入。

(2)揭題。

(學生說出題目交代了哪些信息並試着說出“醉書”的意思)

(3)簡介作者。

(學生說出作者是誰並背誦蘇軾寫的詩句)

2、初讀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再讀,標出停頓的符號,讀準節奏。

(3)誰來試一試,並點評。相機在黑板上標好詩句的節奏。

(4)PK讀,並點評。

(5)播放課文錄音

(6)齊讀。

二、問--疏通詩意

1、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並指導學生相互答疑,師記錄學生有深度的問題。

2、師預設問題:

(1)每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2)整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三、試一試--感悟詩情

1、齊讀詩,你明白了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嗎?從哪些地方看出“雨急景奇”?

2、生交流。

3、師小結。

4、齊讀整首詩,你認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讀出驚歎的語氣。

5、配樂背誦全詩。

四、評一評--各抒己見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我收穫了--”的句式說話)

2、你對蘇軾的評價。

3、同學們的表現怎樣?

課後作業:

1、寫一寫你眼中的暴風雨。

2、蒐集關於雲、雨、風、天的詩句。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是宋代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作。詩題內涵豐富:點明時間、地點、事件和心境。全詩四句話寫雲、雨、風、水,生動形象;寫山、船、地、樓,句句求實,堪稱寫實景的佳品。表現出詩人明銳的觀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動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詞造句能力。

學情分析

對於6年級的學生來說,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但有時,會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領悟、體會。因而要着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古詩。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各種手段,圖片、音樂,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

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學法: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自讀、齊讀、配樂朗讀感悟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自讀 - 質疑 - 交流 - 小組合作探究 - 多種展示”這樣一種學習過程來實現對文本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一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古詩多媒體課件 課前收集含“雨”的詩句,蒐集蘇軾的相關資料信息及其詩詞等文學作品。

教學時數】 1課時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古詩的教學目標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古詩教學應注重戰略,關鍵之處要體會古詩的文字美,音韻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無窮,進而熟讀成誦,積累於胸。蘇軾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內容不難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強化誦讀”的古詩教學原則。

思路提要

採用同學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讀詩 - 會意 - 入境 - 悟情,形式不拘一格,關鍵要把古詩學活,在讀中理解、感悟這首古詩。

過程揭示

一 、激趣導入

1.師生對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剛纔所對的詩出自《水調歌頭·中秋》,作者是誰?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蘇軾?

3.今天我們就跨越900餘年和蘇老先生相會,來學習一首他寫的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二、誦讀古詩

讀古詩要有節奏,還要有重音。

1.詩題:

⑴ 指名讀,齊讀;

⑵ 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麼?(時間、地點、事件)

⑶ 題意:六月二十七日,(作者)登上西湖邊的望湖樓,欣賞樓外精緻,在微醉中寫下了這首詩。

2.詩句:

⑴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多讀幾遍,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⑵ 指名讀,評讀。

⑶ 怎樣才能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自由暢談)

出示讀詩建議:

①準確認讀,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②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③注意平聲字讀長,仄聲字讀短。

④詩的韻腳爲開口呼,讀出的聲音要悠遠。<教師對平聲、仄聲及開口呼作適當講析>)【出示節奏】指名讀、師生對讀、小組讀、站立讀等多種形式讀。

三、理解詩意

1、自己再讀幾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望湖樓看到一番怎樣的景象?

反饋: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

雲怎樣?“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烏雲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雨怎樣?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地跳進船裏。

風怎樣?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把烏雲和雨點吹散了。

水怎樣?望湖樓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樣,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2、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與同桌交流。

<出示註釋>

饋:

⑴ 出示前兩句

①男生讀,什麼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強調“遮”字書寫注意事項。[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涌、烏雲密佈、烏雲滾滾……)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此時此刻,又讓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詩句?<學生說後超鏈接出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②這兩句詩很有意思,我們來做個對對子練習:“黑雲”對-(白雨),“翻墨”對-(跳珠),“未遮山”對-(亂入船);

⑵ 出示後兩句,女生讀,什麼意思?

四、想象詩境,體會情感

⑴ 聽範讀,生閉眼想象畫面,想想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讚賞之情)

⑵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寫的?

① 寫的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② 變化快( “未遮山” “亂入船” “忽吹散” “水如天”爲瞬間變化 );

③ 動態多(翻、遮、入、吹),是在樓上所見的雨景。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句句寫景,句句抒情。

五、昇華詩中蘊含的情感

1、觀看此詩賞析視頻,進一步領會古詩意境,昇華情感。

2、出示、齊讀:蘇子筆下驚風雨,陰晴時霎亦傳神.讀罷掩卷細品味,又疑東坡是天人。

3、配樂齊讀古詩。

六、拓展延伸

1.這首詩描繪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這讓你想起那句俗語?(俗話說“六月天,孩兒臉”還真不假,剛剛還是陽光燦爛的天氣.轉眼就下起大雨來了。)還讓你想起那些表示變化快的成語?(變化多端 變幻莫測 千變萬化 瞬息萬變 日新月異 轉瞬即逝 稍縱即逝 白駒過隙 喜怒無常 )

2.解釋帶點的詞,說說詩句的意思。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3.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4.交流蘇軾的其它詩詞。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一共寫了五首,我們今天學的是第一首,請同學們下去以後查一查餘下的四首。

板書設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雨前 黑雲翻墨

雨中 白雨跳珠

雨後 水天一色

來去匆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古詩詞文化的魅力。

2、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3、藉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4、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品析詩句,自主朗讀表達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藉助註釋,通過自學,逐字逐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2、注意古今詞義變遷,理解詩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古詩兩首。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爲什麼要加其(一)呢?因爲蘇軾望湖樓六月二十七日醉書一共有五首,這是第一首。

2、大家注意看課題中的望“字第三筆是豎提,沒有點。”醉“字左邊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橫啊!

3、大家看作者是誰?蘇軾,大家學習過他的哪些作品?誰能介紹一下作者?

4、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5、學習生字”遮“。

6、畫出詩歌的停頓。

7、釋詩題: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麼?

時間:六月二十七日,這實際告訴我們當時已經是————夏季。

地點:望湖樓。

醉:是酩酊大醉還是略有醉意,我們還不得而知,也許學習過全詩,就會有新的理解。

書:是什麼意思?(寫)寫的是什麼呢?

8、學習第一句詩:請同學們讀第一句。在這句中你覺得哪個詞語你不理解。指名說,教師着重說:“翻墨”指黑雲籠罩,翻滾如墨。“遮”遮蔽、遮蓋。

(1)什麼遮住了什麼?(黑雲遮住了山巒)

(2)什麼樣的黑雲?(點出“翻墨”,爲什麼不用“黑雲如墨”,而用“翻”字)同學們,一首詩就是一副生動的畫卷,“黑雲翻墨”這四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黑雲從空中壓下來不斷翻滾的畫面。

(3)整句連起來說說:烏雲像打翻的黑墨水還沒有遮住山。

9、學習第二句詩:

2、“白雨跳珠亂入船”

(1)播放“驟雨”的課件看到這個畫面,你會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樣的雨啊!(傾盆大雨、狂風驟雨……)詩人在詩中是怎麼形容的?(白雨跳珠)“跳”字中蘊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

(2)再看視屏,你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呢?(看到了雨很大)從哪裏感受到?(”亂“字)亂字還能讓你感受到什麼?(雨急)急到什麼程度?亂到什麼程度?請看屏幕!

(3)整句詩連起來說說:白色的雨點像跳動的珍珠,雜亂的跳進船裏。

10、交流後教師引入資料:蘇軾本人也非常的喜歡這句,直到15年後重遊西湖他還念念不忘,特意寫到”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可見詩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11、”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1)你發現這兩行詩裏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對偶)

(2)通過這兩行詩,你發現這夏天的雨有什麼特點?(來得急)

12、學習第三句詩:“卷地風來忽吹散”

(1)過渡:黑雲翻滾,驟雨狂襲,這時風也不甘示弱,讀一讀詩句,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風?(突然,狂風)

(2)我們還學過帶有“忽”字的詩句嗎?(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字讓你感受到什麼?(雪來得快,下得大)

(3)看視屏通過勾連學過的詩文,引導學生體味“忽”字之妙,再聯繫本詩,體會出本詩中這場狂風的急,更深一層地感受狂風過後,西湖景色美帶給詩人的享受!

13、學習第四句詩:“望湖樓下水如天”

(1)“忽”字給岑參帶來了驚喜與感動,也給蘇軾帶來驚喜了嗎?

(2)出示詩句:“望湖樓下水如天” 全班齊讀“望湖樓下水如天”

(3)(因爲蘇軾看到了“望湖樓下水如天”雲散了,風停了,雨止了,這時站在望湖樓上的“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出示視屏。讓學生描述雨後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14、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陶醉,鍾愛西湖的大詩人蘇軾又一次醉了,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教師在詩題的“醉”字上加上着重號,示意吟誦這句。)

15、如果讓你給蘇軾所描繪的畫面取個名字,你會取什麼名字呢?齊讀全詩。(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雨,忽而風)現在再來看看詩題,你對“醉”字有了怎樣的理解呢?

16、蘇軾醉於酒,更醉於西湖山水觸景生情,即景而賦。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去感受蘇軾的陶醉之情。

17、蘇軾在寫景時,是抓住什麼特點來寫的?

(1)景物多:雲、雨、風、水、山、船、地、樓。

(2)變化快: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3)動態多:翻、遮、跳、入、吹。

18、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知詩意,釋詩題

讀正確,明其意

悟其意,用學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詩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感受作者對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讚賞之意。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1、 提問:你們見過夏天的陣雨嗎?誰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2、引入詩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的一首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看看他是怎樣寫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氣的。(板書並領讀課題,注意停頓)

3、 讀了這個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寫這首詩的時間,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經常回有陣雨或雷雨出現。地點在望湖樓。)

4、 解疑:“醉書”,在似醉非醉的情況下寫的詩。

5、 介紹作者。

二、 自由閱讀,理解詩意

1、 自讀朗讀,讀準字音,提出疑問。

2、 解疑、教學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樣的翻滾

跳珠——活蹦亂跳的珠子

3、 學生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烏雲,想潑翻了的黑墨水一樣地散開來,還沒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點像珠子一樣,胡亂地往船上直濺直跳。

3) 忽然刮來一陣大風,把滿天烏雲吹的無影無蹤。

4) 望湖樓下的水顏色和藍天顏色一樣。

三、 細讀品位,體會感情

1、 思考並討論:

1) 古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什麼?

2) 我們可以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3) 這首詩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誦讀全詩,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3、 設想當時情景,當一回詩人,吟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四、 看圖說意,加深感悟。

1、 仔細觀看插圖,思考:圖上畫的是雨前、雨中還是雨後?

(右上角插圖畫的是雨中,下方插圖畫的是雨後。)

用自己的話講述全詩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②能用知詩人,解詩意,悟詩境的方法讀懂詩,理解詩意思。

③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豪邁奔放的詩詞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並揭題

1、(1)有這麼一句俗語:六月天,娃娃臉。你知道是說什麼的嗎?

(六月的天氣變化無常)

(2)今天我們要來看看古人是怎麼來描寫這種奇怪的天氣現象的。讀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誰給我們帶來的?你瞭解他嗎,知道他什麼?

2、簡介作者

蘇軾:宋代著名詩人、詞人,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都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蘇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詩詞豪健清新,獨具一格。

3、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麼?

(明確:課題交代了時間、地點。一個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狀態下創作的。)

二、通過朗誦,整體感知(讀詩)

1、自由朗讀詩,劃出節奏:

2、指名學生劃出節奏。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3、指導學。生讀出節奏感!(個別讀,分組讀,齊讀)

三、初步探究,研讀文本(悟詩)

1、提問:作者這首詩重點寫的什麼?(雨)哪裏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樣描寫這樣的奇雨形成的過程?(明確: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後)

5、學習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樣的一幅畫面?翻墨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未遮山是什麼意思?

(2)你能用一個字形容這樣的烏雲嗎?(快、奇、來勢兇猛)你能用學過的四字詞語形容一下這樣的烏雲嗎?(烏雲翻滾、風起雲涌、烏雲密佈、烏雲滾滾)

(3)你還在哪些詩中見過這樣的雲?(黑雲壓城城欲摧)

(4)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句話。

6、學習第二句

(1)雲的來勢兇猛,雨也絕不溫柔,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了?

(2)跳珠是什麼意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亂入船是什麼意思?

(3)指導看圖,用一個字概括一下這樣的雨?(大、猛、調皮)用自己的語言介紹見過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這樣的雨一直留在蘇軾的腦海裏,15年後當蘇軾故地重遊時依然在懷念這樣的雨。(出示: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5)讓我們記住這樣的雨,齊讀第二句。

7、結合插圖,用同樣的方法自學三、四兩句

(1)學生自學

(2)提問考察

當我們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時,這調皮的雨卻似乎有意躲着人們,轉眼間就不見了。哪個字寫出了這樣變化的快?(忽)此時此刻呈現給遊人的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兩句表達的內容?這樣的景色可以用題目中的哪一個字概括?

四、感受詩意境美:(品詩)

①這首詩描寫了西湖什麼景色?(西湖夏天一場雨的過程)

②這場雨下得怎麼樣?(快且大)

③哪裏可以看出來啊?(未遮山,亂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④你覺得詩句寫得美嗎,爲什麼?

(有聲:翻墨,跳珠,風來。有色:黑雲,墨,白雨。有動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動:黑雲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畫出了夏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特點)

⑤一起朗讀,讀出詩的美!

五、古詩積累,形成共鳴

1、蘇軾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氣寫下來五首詩,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作者花這麼多的筆墨來寫西湖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這樣的景色吸引了你嗎?此時你認爲題目中的醉可以怎麼理解呢?(陶醉、沉醉)

爲什麼可以這樣理解?(詩人被西湖雨後的美麗景色陶醉了)

3、學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這些詩裏你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詩人?(豁達、豪放)

5、齊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6、小結

詩人在西湖望湖樓上邊喝酒邊欣賞西湖的景色,結果被西湖一場急雨後美麗的景色陶醉了,寫下了這首詩,詩人被陶醉了,今天你們也被陶醉了沒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蘇軾又來到望湖樓邊飲酒觀景,再次領略了西湖晴雨變幻的美景,他興奮地把這一切又寫了下來。看!就是這首詩(出示《飲湖上初晴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