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期末複習:詞義部分

八年級上冊期末複習:詞義部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⒈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八年級上冊期末複習:詞義部分

A.微不足道(充分) 觸目傷懷(心)

B.舉箸提筆(筷子) 變賣典質(典押)

C.若有所失(丟掉) 情鬱於中(積聚)

D.不能自已(停止) 禍不單行(不幸的事)

⒉對下面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相與:共同,一起。 荷鋤:扛着鋤頭。

B.倍穹:加倍的高。  夕日欲頹:太陽快落上了。

C.江干:江岸。    騰身百變:翻騰着身子變換各種姿態。

D.沃日:衝蕩太陽。  沆碭:冰花一片瀰漫。

⒊下列詞語中加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銷聲匿跡(隱藏) 風雪載途(滿,填滿)

B.日薄西山(迫近) 年年如是(這,這樣)

C.無動於衷(折中) 足不出戶(門)

D.束手無策(控制) 激動不已(止、止住)

⒋下列句子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盜竊亂賊而不作。(造反)   B.陶後鮮有聞。(新鮮)

C.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D.嘗貽餘核舟一。(曾經)

⒌下列句子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但使願無違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B.未復有能與其者     相與步於中庭

C.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D.錢塘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⒍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爲樂者(考慮) 是日更定(完了,結束)

B.曉霧將歇(消散) 徵蓬出漢塞(飄飛的蓬草)

C.雲生結海樓(海市蜃樓)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最盛(農曆十六日)

D.夕日欲頹(精神消沉)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飛奔的馬)

⒎加點字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其中往來種作(耕作)   設酒殺雞作食(做)

B.便扶向路(以前)     尋向所至(以前)

C.無絲竹之亂耳(的)    何陋之有(介詞)

D.爲宮室、爲器皿(製作)  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爲他們)

⒏下列加點詞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休憩(休息)  鏤空(雕刻)  巧妙絕倫(美麗)

B.納涼(接受)  瞻前顧後(看) 絢麗(色彩豔麗)

C.駐足(停留)  書齋(書房)  惟妙惟肖(肖像)

D.徒勞(白白的) 丘壑(山溝)  因地制宜(根據)

⒐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阡陌(田間小路)交通,雞犬相聞。

B.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於)。類

C.其兩棲相比(靠近)者,各隱卷底衣褶。

D.及應河陽役,猶得(還能夠)備晨炊。

⒑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尋向所志(尋找) 尋病終(不久)

B.便舍船(離開) 屋舍儼然(房子)

C.武陵人捕魚爲業(做爲) 不足爲外人道也(被)

D.後遂無問津者(於是) 遂與外人間隔(於是)

⒒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中軒敞者爲艙,箬篷覆之。

A.水路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藩。  B.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⒓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選賢與能 B.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⒔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阡陌交通  B.來此絕境  C.豁然開朗  D.妻子邑人

⒕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   )便要還家(    )無論魏晉(   )處處志之(   )故人不獨親其親(   ) 不獨子其子(   )盜竊亂賊而不作(  ) 男有分,女有歸(  )

⒖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老翁逾牆走(  )   三男鄴城戍(  )

老嫗力雖衰(  )       如聞泣幽咽(  )

⒗解釋加點詞

有仙則名:       斯室陋室:   往來無白丁:      無案牘之勞形:

高可二黍許:     雕欄相望:   佛印絕類彌勒:    兩膝相比:

矯首昂視:           清風徐來:

⒘對下列加點的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的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即使湯恩伯親自督戰也無濟於事,含有莫大的諷刺意味。)

B.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既寫出了戰爭的殘酷又表明德國法西斯的慘無人道。)

C.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肯定地表達了作者對遠征中國的支持。)

D.“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闆、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表現無辜的市民慘遭殺害,作者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