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劉鶚《絕唱》教案

劉鶚《絕唱》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教學目標

劉鶚《絕唱》教案

1、瞭解通過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2、體會通感在描繪聲音中的作用,學習用通感描寫聲音。

3、培養對美的語言、美的聲音、美的事物的欣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平時看同學們寫的文章,總覺得你們寫自己眼睛所見到的,寫得較具體,較充實,一旦寫到聲音就往往顯得捉襟見肘、“黔驢技窮”。我想原因主要是:聲音這東西無形無色無味,同學們不知道怎樣去表現它纔好。那麼,今天我們來學習《老殘遊記》,這是一篇描寫聲音的名篇,我們來看看人家是怎麼去描繪聲音的。我相信,學習了這篇文章後,同學們以後在文章中寫到聲音時就會有很多辦法了。

 二、簡介作者和作品。

1·簡介作者。

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清末江蘇丹徒人.著有長篇小說 《老殘遊記》。

2.簡介作品。 《老殘遊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鍊生。小說中的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遊歷,記述其“言進聞見”,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吏治的統治下,無辜被陷害,人民被塗炭的社會現實。它暴露了當時醜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爲“酷束”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將這部書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本文《絕唱》就節選自《老殘遊記》第二回。

 三、熟悉課文,理清結構。

1、朗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這些字你認識嗎?

偌大 羯鼓 周匝 疙瘩 皓齒 屏氣 花塢 千仞

高談闊論 談笑自如 抑揚頓挫 百變不窮 鴉雀無聲 千迴百折 屏氣凝神 轟然雷動 結合註釋,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新鶯出谷 乳燕歸巢 花塢春曉百鳥亂鳴

餘音繞樑 三日不絕 三月不知肉味

氣味——人的氣質和風度。

2、梳理文章內容

1

本文的主角是誰?依主角的出場與否,本文可劃分爲兩個部分,怎樣分? 明確:主角是白妞王小玉。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1一4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前的情景;後一部分(5 --8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時的情景。

四、研習課文。

側面描寫

1、第一部分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寫了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說唱、聽衆的評議。

2、作者一開頭是怎樣描寫戲園盛況的?

明確:從三方面描寫戲園盛況:一是聽書的人很早就到了戲園子;二是聽書的人很 多;三是因爲人多,聲音嘈雜。

3、戲園的這種盛況說明什麼?

明確:一是烘托白妞說書的無窮魁力;二是通過對戲園裏人聲嘈雜的描寫爲後面的

鴉雀無聲作鋪墊,兩相對照,便可看出白妞說書的超人技藝。三是說明白妞說書可雅俗 共賞,不管是讀書人,還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熱心聽衆。

4、作者是如何描寫琴師和黑妞的?有什麼作用?

明確:寫琴師用先抑後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爲醜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

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不料作者筆 鋒一轉,琴師“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人耳動心”,“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 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二人可想而知了。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數分鐘時,簾子裏面出來一個姑娘”。

穿戴“十分潔淨”。“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 歸巢”。讓衆人歎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魅力非比尋常。正當聽 衆心悅誠服,以爲定是白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書人之口告訴衆人錯了,這是白妞的 妹妹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起來。

正所謂“好花還要綠葉襯”,這樣寫,給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覺,襯托出白 妞說書的不同凡響。

5、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後,各有一段聽書人的評論,有什麼作用?

明確:前一段評論用黑妞和白妞相互比較的方法,突出了白妞的演唱技高一籌。後 一段評論用引用的方法,突出了白妞說書的藝術效果。雖然內容不同,但都是爲了烘托 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

6、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分析,總結什麼是側面描寫的方法?

明確:這種不直接寫所要表現的事物,而是通過對其它事物的描繪來烘托映襯的方 法就是側面描寫,這篇文章是運用側面描寫手法的典範。

組織學生朗讀第一部分,朗讀的形式可以多樣。

正面描寫

一、在第一部分濃墨重彩作好鋪墊烘托後,第二部分從哪幾個方面來直接寫白妞呢? 明確:①出場;②演唱;③觀衆的評議。

1、請一個同學朗讀白妞出場的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裏哪句寫得最精彩?

明確:“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裏頭養着兩丸黑水銀,左右 一顧~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裏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

這句話先是運用博喻的修辭方法,通過多個精妙絕倫的比喻,充分寫出了王小玉眼 2

睛的美,眼神的厲害,然後再通過聽衆的感受,強調眼神的獨特魁力,就像達·芬奇筆 下蒙娜麗莎的眼神,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她在看你。

2、寫白妞說唱的兩段是本文最出彩的地方。請女同學齊讀第6.7自然段,男同學 思考:作者在寫白妞說唱的時候,具有哪些藝術特徵?

明確:①描寫極有層次。可以分爲五層:”‘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

高”——演唱的發展;“陡然一落”——一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一演唱的結束。②比喻特別精妙。

3、說書藝術主要在聲音的魅力上,作者運用了各種比喻使白妞的聲音美形象化。 試找出這些比喻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

坦歡暢,“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 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沒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 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 “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 山三十六峯半中腰裏盤旋穿插”爲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 洋菸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連翩。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

以上這種特殊的比喻,修辭學上把它叫做“通感”。而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 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轉移到另一感官上,憑這種感受相通, 使讀者產生聯想,達到認識瞭解事物的目的

4、結尾花了一段的筆墨寫聽衆的反應,有什麼作用?與第一部分是不是有重複之 嫌?

明確: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衆之口讚揚一番,粗看是重複的文字,

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裏讚歎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白 妞演唱的精神魅力。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伴你學

選做題:請同學們回家欣賞一支樂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寫法,用一二三百字表達出自己欣賞音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