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陶淵明《飲酒》教案設計

陶淵明《飲酒》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一、素質教育目標

陶淵明《飲酒》教案設計

 (一)知識教學點

1、體會詩歌語言的特點。

2、理解陶淵明追求平靜自由生活的志趣。

3、體會詩意。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詩歌做到以聲傳播,有感情朗讀,讀出詩中的意味。

2、瞭解詩歌的賞評。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詩人的高雅志趣,高尚節操。

2、人對待自然的正確態度——愛。

 (四)美育滲透點

1、感受詩歌語言的美、節奏的美。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3、感受詩人的人格美。

 二、學法引導

知——析賞——評——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

1)、創作背景的介紹。2)、詩人的整體評價。

3、疑點

重點詞句的理解。

4、解決方法

1)、注重貫穿朗讀訓練,以朗讀帶動理解。

2)、結合陶淵明的詩歌介紹背景。

3)、以同類詩文拓展詩歌的賞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媒體設計

錄音機《古箏高山流水》、投影儀《陶詩、賞詩》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朗讀詩歌。

2、設問、作答、引題。

3、背誦詩歌。

4、古詩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學步驟

  一、導語

中國的傳統文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詩歌和散文更是兩股清泉,我們應不斷地汲取,讓它們永久地留在血液裏,終生受益。初一上學期我們學過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哪位同學能背誦一下:“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我們可以看到詩人一洗都市的喧囂、塵世的鉛華,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畫圈。展示了山村優美的風光,恬靜的生活,老友間的情誼,透出詩人淡泊名利、追求閒適恬靜的田園生活的情趣。大家還能知道哪些詩人也是田園詩人(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裏館》。謝靈運《登池上樓》中寫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語: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淵,雜英滿芳甸。”)請大家把課本打開p317,今天我們來共同研討真正的隱士,田園詩派的開創者,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上品《飲酒》來領略他給我們展示的清淨世界。

 二、背景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諡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在其自傳性散文中稱“五柳先生”(宅邊有五柳樹,因此爲號焉)

他的一生經歷可分爲三個階段。

二十九歲以前家居時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濟於蒼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歲或仕或隱時期“一心處兩端”

四十一歲辭彭澤令隱居躬耕時期,史記當他在做彭澤令時,郡裏派一個督郵來縣,縣吏叫他來帶相迎,以示敬意,他說“吾不願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當天就離職回鄉,並寫下了著名的《歸去來兮辭》表示歸隱的決心,“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在次年寫的《歸園田居》中曾雲其志向和對世俗的觀點“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做官是“誤落塵網中,久在樊籠裏”歸田園是“復得返自然”(這裏的自然不僅指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謂純真本性的意義,將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復到自然的面目)

代表作:詩歌《歸園田居》《飲酒》《桃花源詩並序》

散文《桃花源記》成語世外桃源的出處“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花垂鬢,並怡然自樂。”

《五柳先生傳》(過去進步知識分子企慕的人物),賦《歸去來兮辭》其中優秀作品內容上寄寓着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願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對後代作家影響很大,王維曾寫“復值接與醉,狂歌五柳前。”自比五柳,開田園一派。

 三、知

解題:本篇爲《飲酒》組詩的第五首,此組詞共二十首,爲陶淵明酒後寫的雜感詩。

在古代酒與人關係甚密,可解憂可增興。

曹操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斗酒詩百篇。

杜甫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王維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陶亦自雲: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俗語:酒後吐真言,我們來看看陶淵明的真言。

2、一讀

一字一詞地讀,憑藉註釋,讀準字音,瞭解詞意義,體會文意,

3、逐步讀——析——賞。

教師範讀前四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點明而轉折——矛盾 人境無車馬喧。

自問自答 實——虛 意味深長。

學生齊讀(注意問句升調,答句的意味深長)

歸納: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既遠離了塵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板書 心遠——骨 心靜——境自靜

不慼慼於貧*,不汲汲於富貴,無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說出親切感人.中國禪宗六祖能一日誦經,風吹幡動,一曰:“旗動”二曰:“風動”慧能曰:“心動”亦點明此意。

學生齊讀,體會詩意。

接着詩人順勢而下寫出無限的意趣。

教師範讀後六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點明:妙在“悠然”——無意看山。

“見”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觸景生情,與自然化爲一體,進入更高的境界。

體會人與自然的貼近,顧城《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這是詩人推崇的田園生活優雅閒適的絕妙寫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飄逸之夢。王維詩中亦云其悠閒“倚杖紫門外,臨風聽暮蟬”。

至於“菊”字,我們可從蘇東坡《冬景》中可見“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傲霜枝”一個“傲”字盡現其意。

周敦頤《愛蓮說》中曾雲“晉陶淵明獨愛菊”物芳可明志潔足見其節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可見此句有兩意:1)、在己,鳥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鳥知回,你們爲什麼不肯接受這美好的歸宿,投身寧靜優美的自然懷抱中呢?這是一種真情的召喚。在自然的感召下,詩人的心更寧靜了,他悟得了真意:鳥日出而出,日歸而返,完全委運自然,那麼我要像飛鳥一樣,縱身大自然之中,以盡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嗎。正如《輓歌》中雲“死去何足惜,託體同山阿”這接近於老莊的自然無爲,返樸歸真。但詩人悟得有沒有說出?——引出末句。

點明,真意——髓

南宋詞人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李白《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驀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歸納,詩人悟得卻不願細析(有莫測高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此句展現無比廣闊無比自由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正是陶淵明畢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見其詩“曠達中含幾多悲涼,飄逸中帶幾多沉重。”)

此時景情意合而爲一,實乃詩之完美境界。

體味、討論、齊讀。

聽《高山流水》教師範讀

學生齊讀

評:

1、陶自評“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2、宋 陳師道評“淵明不爲詩,寫其胸中之妙爾。”

3、金 元好問“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醇。”

啓、行

1、學其金剛怒目一面“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於戚,猛志固常在。”

2、洗其消極:共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3、熱愛自然,共享自然。

輕鬆一刻:古詩拾趣,巧填植物名。

1、採(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人閒( )花落,夜靜春山空。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 )始盛開。 4、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 )出牆來。 6、人面不知何處去,( )依舊笑春風。

7、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沾衣欲溼( )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 10、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 )來。

1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 )村。 12、( )( )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3、來日綺窗前,( )著花未? 14、停車坐愛( )晚,( )紅於二月花。

15、( )盡已無擎雨蓋,( )殘猶有傲霜枝。

板書設計

飲 酒 陶 淵 明

啓、行:有追求、愛自然

評:景、情、意、理合一

閒適、自得--傲

析、賞:而 心靜<==>境自靜

心遠——骨 田園<==>塵世

悠然——飄逸之夢 景即情

真意——髓 自然

知:背景 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