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金史 > 《金史》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金史》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世紀補

《金史》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景宣帝諱宗峻,本諱繩果,太祖第二子。母曰聖穆皇后唐括氏,太祖元妃。宗峻在諸子中最嫡。

天輔五年,忽魯勃極烈杲都統諸軍取中京,帝別領合紥猛安,受金牌,既克中京,遂與杲俱襲遼主於鴛鴦濼。遼主走陰山,耿守忠救西京,帝與宗翰等擊走之。西京城南有浮圖,敵先據之,下射,士卒多傷。帝曰:“先取是,則西京可下。”既而攻浮圖,克下,遂下西京。太祖崩,帝與兄宗幹率宗室羣臣立太宗。天會二年薨。

熙宗即位,追上尊諡曰景宣皇帝,廟號徽宗。改葬興陵。海陵弒立,降熙宗爲東昏王,降帝爲豐王。世宗復熙宗廟諡,尊帝爲景宣皇帝。子合剌、常勝、查剌。合剌是爲熙宗。

睿宗立德顯仁啓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諱宗堯,初諱宗輔,本諱訛裏朵,大定上尊諡,追上今諱。魁偉尊嚴,人望而畏之。性寬恕,好施惠,尚誠實。太祖征伐四方,諸子皆總戎旅,帝常在帷幄。

天輔六年,太祖親征,太宗居黃龍府,安福哥誘新降之民以叛,帝與烏古乃討平之。南路軍帥鶻實答以贓敗,帝往閱實之,鹹稱平允。

天會五年,宗望薨,帝爲右副元帥,駐兵燕京。十一月,分遣諸將伐宋,帝發自河間,徇地淄、青。六年正月,宋馬括兵二十萬至樂安,帝率師擊破之。聞宋主在揚州,時東作方興,留大軍夾河屯田而還,軍山西。二月,移剌古破宋臺宗雋、宋忠軍五萬於大名,明日再破之,獲宗雋、忠而還。冀州人乘夜出兵襲照裏營。照裏擊敗之。宋主奉表請和,密書以誘契丹、漢人。詔伐宋。帝發自河北,降滑州,取開德府,攻大名府,克之,河北平。

初,伐宋,河北、河東諸將議不決,或欲先定河北、或欲先平陝西,太宗兩用其策。而宗翰來會於濮,既平河北,遂取東平及徐州,盡得宋人江淮運致金幣在徐州官庫者,分給諸軍,而劉豫遂以濟南降。使拔高速等襲宋主於揚州,而宋主聞之,比拔高速至揚州,前夕已渡江矣。宋主乃貶去帝號,再以書來請存社稷,語在《宗翰傳》中,既而宗弼追宋主,宋渡江,入於杭州,復遁入海,宗弼乃還。

於是,婁室所下陝西城邑輒叛,宗翰等曰:“前討宋,故分西師合於東軍,而陝西五路兵力雄勁,當併力攻取。今撻懶撫定江北,宗弼以精兵二萬先往洛陽。以八月往陝西,或使宗弼遂將以行,或宗輔、宗幹、希尹中以一人往。”上曰:“婁室往者所向輒辦,今專征陝西,豈倦於兵而自愛邪?卿等其戮力焉!”由是詔帝往。

是時,宋張浚兵取陝西,帝至洛水治兵,張浚騎兵六萬,步卒十二萬壁富平。帝至富平,婁室爲左翼,宗弼爲右翼,兩軍並進,自日中至於昏暮,凡六合戰,破之。耀州、鳳翔府皆來降。遂下涇、渭二州。敗宋經略使劉倪軍於瓦亭,原州降。撒離喝破德順軍靜邊寨,宋涇原路統制張中孚、知鎮戎軍李彥琦以城降。宋秦鳳路都統制吳玠軍於隴州境上,招討都監馬五擊走之,降一縣而還。帝進兵降甘泉等三堡,取保川城,破宋熙河路副總管軍三萬,獲馬千餘,拔安西等二寨,熙州降。分遣左翼都統阿盧補、右翼都統守弼招撫城邑之未下者,遂得鞏、洮、河、樂、西寧、蘭、廓、積石等州,定遠、和政、甘峪、寧洮、安隴等城寨及鎮堡蕃漢營部四十餘,於是涇原、熙河兩路皆平。撒離喝降慶陽府,慕洧以環州降。既定陝西五路,乃選騎兵六千,使撒離喝列屯衝要。於是班師,與宗翰俱朝京師,立熙宗爲諳版勃極烈,帝爲左副元帥。

十三年,行次嬀州薨,年四十,陪葬睿陵,追封潞王,諡襄穆。皇統六年,進冀國王。正隆二年,追贈太師、上柱國,改封許王。世宗即位,追上尊諡立德顯仁啓聖廣運文武簡肅皇帝,廟號睿宗。二年,改葬於大房山,號景陵。

顯宗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諱允恭,本諱胡土瓦,世宗第二子,母曰明德皇后烏林答氏。皇統六年丙寅歲生。體貌雄偉,孝友謹厚。

大定元年十一月,世宗即位於東京。乙酉,封楚王,置官屬。十二月,從至中都。

二年四月己卯,賜名允迪。五月壬寅,立爲皇太子,世守謂之曰:“在禮貴嫡,所以立卿。卿友于兄弟,接百官以禮,勿以儲位生驕慢。日勉學問,非有召命,不須侍食。”帝上表謝。專心學問,與諸儒臣講議於承華殿。燕閒觀書,乙夜忘倦,翼日輒以疑字付儒臣校證。九月庚子,詔東宮三師對皇太子稱名,少師以降稱臣。十一月庚子,生辰,百官賀於承華殿,世宗賜以襲衣良馬,賜宴於仁政殿,皇族百官皆與。自後生辰,世宗或幸東宮,或宴內殿,歲以爲常。十二月辛卯,奏曰:“東宮賀禮,親王及一品皇族皆北面拜伏,臣但答揖。伏望天慈聽臣答拜,庶惇親親友愛之道。”世宗從之,以爲定製。

世宗聞儒者鄭鬆賢,鬆先爲同知博州防禦事致仕,起爲左諭德,詔免朝參,令輔太子讀書。鬆以友諭自處,帝嘗顧鬆使取服帶,鬆對曰:“臣忝諭德,不敢奉命。”帝改容稱善,自是益加禮遇。每出獵獲鹿,輒分賜之。

四年九月,納妃徒單氏,行親迎禮。故事,大賀鹵簿天子乘玉路,皇太子鹵簿乘金路。六年,世宗行自西京還都,禮官不知皇太子自有鹵簿金路,乃請太子就乘大駕綴路,行在天子之前。上疑其非禮,詳閱舊典,禮官始覺其誤。於是禮部郎中李邦直、員外郎李山削一階,太常少卿武之才、太常丞張子羽、博士張榘削兩階。

頃之,禮官議受冊謁謝太廟,服常朝服,乘馬,世宗曰:“此與外宮禮上後謁諸神廟無異,海陵一時率意行之,何足爲法?大冊與三歲祫享當用古禮爲是。孔子曰:‘禮與其奢也寧儉。’不當輕易如此。”又曰:“右丞蘇保衡雖漢人不通經史,參政石琚通經史而不言,前日禮官既已削奪,猶不懼邪?其具前代典禮以聞,朕將擇而處之。”久之,將授太子冊寶,儀注備儀仗告太廟。上曰:“朕受尊號謁謝,乃用故宋真宗故事,常朝服乘馬。皇太子乃用備禮,前後不稱,甚無謂也。”謂右丞相良弼、左丞守道曰:“此卿等不用心所致。”良弼等謝曰:“臣愚慮不及此。”上覆曰:“此文臣因循故也。”是年十月甲申,祫享於太廟,行亞獻禮。

七年,帝有疾,詔左丞守道侍湯藥,徙居瓊林苑臨芳殿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