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卷三十九·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 孔子曰夫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養,死無以葬子曰啜菽飲水,孝也夫鐘鼓非樂雲之本,而器不可去。三牲非致孝之主,而養不可廢。存器而忘本,樂之遁也。調器以和聲,樂之成也。崇養以傷行,孝......

  • 《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就成皋屈伯彥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乃遊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

  •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 孝靈皇帝諱宏,肅宗玄孫也。曾祖河間孝王開,祖淑,父萇。世封解瀆亭侯,帝襲侯爵。母董夫人。桓帝崩,無子,皇太后與父城門校尉竇武定策禁中,使守光祿大夫劉儵持節,將左右羽林至河間奉迎。建寧元年春正月壬午,城門校尉竇武爲大將軍......

  • 《後漢書》卷二十八下·馮衍列傳第十八下 建武末,上疏自陳曰: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譽之則親。以文帝以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爲罪,施之以德則爲功。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德,見妒於公孫弘,李廣奮節於匈奴,見排於衛青,此忠臣之常所爲流涕也。臣衍自惟微賤之......

  • 《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第五 恭宗孝安皇帝諱祜,肅宗孫也。父清河孝王慶,母左姬。帝自在邸第,數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於牀第之間。年十歲,好學《史書》,和帝稱之,數見禁中。延平元年,慶始就國,鄧太后特詔留帝清河邸。八月,殤帝崩,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定策禁......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楊終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爲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顯宗時,徵詣蘭臺,拜校書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貴,終以爲廣陵、楚、淮陽、濟南之獄,徙者萬數,又遠屯絕域,吏民怨曠,乃上疏曰:臣聞善善及子孫,惡惡止其身,百......

  • 《後漢書》卷三十五·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 張純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時爲大司馬衛將軍,封富平侯。父放,爲成帝侍中。純少襲爵士,哀、平間爲侍中,王莽時至列卿。遭值篡僞,多亡爵士,純以敦謹守約,保全前封。建武初,先來詣闕,故得復國。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將潁......

  •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年,嘗閒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埽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遭母憂,棄官行喪......

  •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孝桓皇帝諱志,肅宗曾孫也。祖父河間孝王開,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襲爵爲侯。本初元年,樑太后徵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範升、陳元、鄭興、杜林、衛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

  • 《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六世祖勳,好黃、老,平帝時爲眉阝令。王莽初,授以厭戎連率。勳對印綬仰天嘆曰吾策名漢室,死歸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孫之賜,況可事二姓哉遂攜將家屬,逃入深山,與鮑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諡......

  •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鄭太字公業,河南開封人,司農衆之曾孫也。少有少略。靈帝末,知天下將亂,陰交結豪傑。家富於財,有田四百頃,而食常不足,名聞山東。初,舉孝廉,三府闢,公車徵,皆不就。及大將軍何進輔政,徵用名士,以公業爲尚書侍郎,遷侍御史。進將誅閹官......

  • 《後漢書》卷十三·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國師劉歆引囂爲士。歆死,囂歸鄉里。季父崔,素豪俠,能得衆。聞更始立而莽兵連敗,於是乃與兄義及上邽人楊廣、冀人周宗謀起兵應漢。囂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崔不聽,遂聚衆數千人......

  • 《後漢書》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 郎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也。父宗,字仲綏,學《京氏易》,善風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氣占候吉凶,常賣卜自奉。安帝徵之,對策爲諸儒表,後拜吳令。時卒有暴風,宗佔知京師當有大火,記識時日,遣人蔘候,果如其言。諸公聞而表上,以博士徵之......

  •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祖父經,爲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每冬月上其狀,恆流涕隨之。嘗稱曰東海於公高爲里門,而其子定國卒至丞相。吾決獄六十年矣,雖不及於公,其庶幾乎。子孫何必不爲九卿邪故字詡曰升卿。詡年十二,能通......

  •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州郡縣鄉亭裏匈奴中郎將烏桓校尉護羌校尉王國宋衛國列侯關內侯四夷國百官奉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成帝更爲牧,秩二千......

  • 《後漢書》志第三·律歷下 曆法昔者聖人之作歷也,觀璇璣之運,三光之行,道之發斂,景之長短,鬥綱所建,青龍所躔,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而制術焉。天之動也,一晝一夜而運過周,星從天而西,日違天而東。日之所行與運周,在天成度,在歷成日。居以列宿,終於四七,受以甲乙,終......

  • 《後漢書》卷六十三·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字子堅,漢中南鄭人,司徒郃之子也。郃在《方術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少好學,常步行尋師,不遠千里。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風而來學。京師鹹嘆曰是復爲李公矣司隸、益州並命郡舉孝廉,闢......

  • 《後漢書》志第七·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郊封禪祭祀之道,自生民以來則有之矣。豺獺知祭祀,而況人乎。故人知之至於念想,猶豺獺之自然也,顧古質略而後文飾耳。自古以來王公所爲羣祀,至於王莽,《漢書·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興以來所修用者,以......

  •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爲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爲氏。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故援再世不顯。援三兄況、餘、員,並有才能,王莽時皆爲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

  • 《後漢書》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將軍漢之初興,承繼大亂,兵不及戢,法度草創,略依秦制,後嗣因循。至景帝,感吳楚之難,始抑損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廣,民用匱乏。世祖中興,務從節約,並官省職,費減億計,所以補復殘缺,及身未改,而四海從風,中國......

  • 《後漢書·馬融列傳》閱讀理解 文言文,完成15-19題(18分)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爲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於南山,不應徵聘,名重關西,融從其遊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將軍鄧騭聞融名,召爲舍人,非其好也,遂不應命,客於涼州......

  •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爲閻皇后所害。永寧元年,立爲皇太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譖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殺之,太子數爲嘆息。王聖等懼有後禍,遂與豐、京共構陷太子,太子坐廢爲濟陰王......

  • 《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王制》雲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蓋日之......

  • 《後漢書·卷二十九》原文及賞析 鮑永字君長,上黨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時任司隸校尉,爲王莽所殺。永少有志操,習歐陽《尚書》。初爲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路平承望風旨,規欲害永。太守苟諫擁護,召以爲吏,常置府中。永因數爲諫陳興復漢室,剪滅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