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分封制(國學常識)

分封制(國學常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相信大家對“分封制”並不陌生,那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下這部分知識吧!

分封制(國學常識)

“分封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給諸侯的一種制度。對各諸侯國有效控制,加強統治。在“分封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於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係,即現代意義上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爲最後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春秋時期,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和爭霸戰爭的發展,周朝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分封制”開始衰敗。秦始皇統一中國,取消“分封制”,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

分封制的結果與影響

1. 分封制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後來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併弱國的現象,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通過分封制,周文化取得了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由此,周的文化形式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使得周朝得以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範圍,並逐步構織出全國交通網絡。

3. 分封制加速了全國經濟的發展

4. 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國家政權也逐漸由鬆散趨向嚴密。不過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着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春秋時期的楚王問鼎,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春秋戰國時期大國兼併小國,至戰國末年,周王室完全喪失了分封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