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中國的隱士文化

中國的隱士文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導語:所謂“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朝”,似乎古代名士都喜歡隱居。究竟隱居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中國的隱士文化

中國歷史上的名士,大都喜歡“隱居”,這幾乎是一種共識,也是他們慣常的姿態。名士若不“隱居”一下,彷彿不足以說明他們是真名士。而可喜的是,他們大都因爲採取“隱居”的方式更加彰顯了名士的姿態,表達了“本人學富五車,只是懷才不遇”的訴求。

譬如諸葛亮,他在隆中隱居了十年,若是真“隱”了,一個地位極高的劉皇叔怎麼知道在窮鄉僻壤有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呢?事實上,諸葛亮並非真隱,不過是在等待時機罷了。在隱居的十年,他廣交江南名士,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這樣的名士,他還不斷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在當時社會非常具有名望的人,這還叫“隱居”值得商榷。若是真是隱居,劉備不可能會識得他。其實諸葛亮居於鬧世之外,心潮實則不停澎湃,他密切注意時局的'發展,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不然也不可能有真知灼見的《隆中對》了。

諸葛亮實乃高人。他的此“隱”非真“隱”,若是真隱了,哪能“流芳百世”呢?姜子牙這位著名隱士與諸葛亮有得一拼,兩人採取的方法本質上是一致的,以名士自居,等待時機。但姜子牙的等待計劃非常驚險,竟然等到一大把年紀了也沒有人來聘用他,計劃差一點就破產了。直到八十歲才遇上了周文王,請他出山助文王伐紂。

姜子牙自然也非真隱,隱居只不過是一種手段。在中國歷史上的所有隱士中,他是玩得“最過火”的一位,竟然拿着直來釣魚,名曰“願者上釣”。比起諸葛亮,姜子牙的運氣要差得多,他是等白了頭髮,等駝了背,等到垂垂老矣差點黃土覆頭,終於“釣”到了一位周文王,實在驚險無比。

但姜子牙的等待實在是真工夫、真漢子,數十年哪,連老婆都看不起他了,覺得沒希望了,他還在等,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毅力。

其實等待不是一種無所作爲,而是謀定後動,伺機而爲,反而是一種積極的行動,只不過他們想擇良木而棲,自恃心氣和才華高,不想屈就而已,一旦等到機會,他們是不會再“隱”下去,馬上會跳將出來,大幹一場。

明代的馮夢龍在《喻世明言》中對真隱士有這樣一說“鬧中取靜,纔算做真閒。”事實上,一個隱士要做到“內心平靜”是非常困難的,一旦內心平靜了,就如軍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必將終老鄉野了。

現在倒是要學點名士的等待工夫,因爲如今這個社會已經塵世喧囂,已經沒有人願意等待了,也不明白等待的益處了,大家都在急急切切地奔向功利的方向,讓我等待,怎麼可能?

其實等待不是一種無爲狀態,而是一種戰鬥,這是與時間賽跑,與慾望對峙,等待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準備。許多成功都孕育在等待之中,但往往因爲我們太急切了,沒等到機會來臨就上路了,行色匆匆,而結果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