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北京老字號匾額趣談:六必居匾額是誰題寫?

北京老字號匾額趣談:六必居匾額是誰題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六必居

北京老字號匾額趣談:六必居匾額是誰題寫?

六必居的醬菜精心製作,色澤美觀,獨居特色。我最喜歡吃六必居製作的雪菜。吃麪時,打開一包放入湯料中,很是美味可口。望着包裝袋上“六必居”三字,我不禁想起“六必居”醬菜園門前匾額的傳說。市井坊間傳言,六必居的匾額題字出自明朝嘉靖年間的權相嚴嵩之手筆。我讀民國初期文人張江裁的《燕京訪古錄》,書中記載:“又前門外糧食店北口路西有醬菜館曰六必居者,此匾額則爲嚴嵩所書,”但因年代久遠,店鋪一次次在匾額上刷漆修飾,卻使得筆意漸失。

而且,六必居遭受兩次劫難,第一次劫難匾額尚存,第二次劫難匾額則被毀。店鋪中有一位學徒酷愛書法,每日沖刷案板之際,必對着匾額用掃帚臨摹數次,日久逼真。

原匾額損毀後,即是這位學徒仿寫嚴嵩題字後又新制作的一塊匾額。《燕京訪古錄》又記載一件軼事,是作者幼年時聽私塾先生所講的,據說六必居在明朝是六人合股所開的,他們委託一位親貴大員請嚴嵩題字,嚴嵩率筆疾書“六心居”三個大字,但又回味一想,“六心”則是分心離意,必不能合作,殊非吉祥之兆,於是乃於心字上又加添一撇,便成爲了“必”字。記下兩則軼聞後,作者又稱:“此等傳聞,固無所據,然亦近人情,姑記而存其說。”

這些傳說可否有真實史實在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有一則“六必居”條目。據考證,六必居並不是六人合股,而是山西省臨汾縣趙氏所創的釀酒廠,開業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趙氏開酒廠時提出在選料製作時有六個必須做到:

第一,黍稻必齊,即釀酒用糧必須齊備;

第二,曲檗必實,即釀酒用曲必須如實投放;

第三,湛之必潔,即浸泡酒麴必須潔淨;

第四,陶瓷必良,即釀酒用缸必須是優等的;

第五,火候必得,即生產操作必須精心得當;

第六,水泉必香,即釀酒必須用香甜的泉水。

由於做到了這六條,“六必居”所產之酒質量優良,很受當時顧客推重。以後,“六必居”酒廠又發展了醬菜園,特聘名師,並保持酒廠的“六必”傳統,優選原料,配料嚴格,精工製作,工藝考究,所制的各類醬菜鮮美適口,成爲了享譽海內外的北京的“老字號”風味特產。

這兩則資料,都基本認定了六必居開業時間是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我瞧六必居雪菜的包裝紙上也寫着“六必居據傳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已有近五百年曆史。”但是,我最近讀到一冊寫老北京商市的書,書中質疑此說。據稱,在1965年,擔任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的鄧拓同志,他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歷史學家,對北京風物歷史極感興趣,他曾經從六必居舊存檔案中做出考證,認爲六必居的.開業時間是清朝康熙年間,而不是後人傳說的明朝嘉靖九年。可惜書內僅是略提一筆,並未詳細寫出鄧拓同志的考證探究過程,以及所依據的歷史資料。

不過,看來六必居開業於明朝嘉靖九年並請嚴嵩題寫匾額之事,的確是歷史漏洞與誤說很多,因明嘉靖九年嚴嵩尚未發達,只在南京默默無聞做個小官,六必居怎麼可能跑去南京請他題寫匾額呢?

此外,還有在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鐵門南口迤西的老字號中藥店鶴年堂,也相傳是嚴嵩之子嚴世蕃所題寫的。《燕京訪古錄》也記載此事。但也有人相傳,此匾額是嚴嵩所題寫。還有傳言,此匾額原是嚴嵩家廳堂的匾額,嚴氏父子被嘉靖皇帝抄家後,這塊匾額流傳出來,就掛在了鶴年堂中藥店的堂前。但此說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嘉靖末年開業的鶴年堂竟敢把罪臣題字的匾額掛出來,這絕對是不符合謹小慎微的商家心理的。只因爲嚴嵩雖然是明朝最大的奸相,可他的字寫得古樸蒼勁,別具一格,引得後世人多有稱賞,才引來了這些傳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