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包氏姓包的名人包姓起名字包姓的起源與家譜

包氏姓包的名人包姓起名字包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包姓,中華姓氏之一,爲三皇之首包羲字伏羲號黃熊諡太昊後裔, 《路史》雲:包羲氏後有包氏。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包氏姓包的名人包姓起名字包姓的起源與家譜,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氏姓包的名人包姓起名字包姓的起源與家譜

包氏

分佈地區

丹陽:即秦朝的鄣郡。相當於今安徽省宣城地區。上黨:轄鏡相當於今山西省境內沁水以東地區。

歷史來源

「包」源出

1、出自風姓,爲上古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太昊(伏羲)的後代。太昊創制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 伏羲廚,故又名庖犧或庖羲。據《路史》載:"包羲氏後有包氏"。

2、爲春秋時楚國大夫申包胥之後。

3、出自鮑姓,據《後漢書》載,丹陽包氏,本爲鮑氏,爲避王莽之亂,改鮑爲包,成爲包姓的一支。

4、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後代,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5、《周易·繫辭下》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堂號

"剛毅堂"、"清河堂"、"孝肅堂":都是根據包拯命名的。宋時包拯,除龍圖閣大學士,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無不斂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死後諡孝肅。

家族名人

包胥公:楚大夫,楚國第一大將軍,復楚忠臣,居上黨,贊曰:時爲,伍胥反楚,向秦乞師,不辭勞苦,忠義貫日,歷代罕有,偉哉胥公,名傳萬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包拯:字希仁 (999—1062),漢族,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後卒於位,諡號“孝肅”。

包萬有:(1590~1657),字似之,號敬衡,縣城北隅人,一代文豪。著作有《五經同異》、《編年合錄》、《四禮損益》、《範數讚辭》、《小學遺書》、《食貨錄》、《月旦會簿》、《書院約言》,《史編余言》、《正蒙集解》、《唐山寤歌》、《講學刨記》等。

人口分佈

歷史上包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期,發源於湖北的包姓,隨後向北部和東部擴散。秦、漢時期,包姓已經在山西上黨地區形成望族。魏、晉時期,由泰山鮑姓改姓的包氏族,在山東地區也迅速向東南遷移,同時包姓主力向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一帶聚集。唐、宋時期,包姓已經在長江南北分佈,並進入福建

宋朝時期,包姓大約有近9萬人,約佔全國人口0.11%,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二十八位。包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佔全國包姓總人口的一半。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江西,這二省包姓大約佔包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佈於浙江、四川、江蘇、河南、福建。全國形成了以皖贛爲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包姓大約有1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0.13%,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二十四位。浙江爲包姓第一大省,約佔包姓總人口的47%。在全自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這兩省包姓大約佔包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佈於山東、廣西、雲南、江西、安徽。其入口主要繼續向江浙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江浙爲中心的包姓人口聚集區。

當代包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包姓的人口已達65萬,爲全國第一百八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52%。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包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廣西,這三省區大約佔包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佈於甘肅、遼寧、湖北、四川、重慶、上海,這六省市的包姓又集中了27%。江蘇和浙江各居住了包姓總人口的15%,並列爲包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浙爲中心,桂渝川和東北兩塊次聚集地的包姓分佈局面。

包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蘇皖南部、浙滬、贛閩北部、廣西南部、海南、廣東西南端、四川大部、甘肅南部、遼寧北部、吉林西部、黑龍江大部、內蒙古東北,包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3%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4%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國土總面積的21.7%,居住了大約56%的包姓人羣。

今丹陽包氏居住在新橋、皇塘、裏莊、運河、麥溪、全州、珥陵等地。包氏入閩始祖字十郎,號純白,諱始仁。祖籍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先祖數次南遷後落籍於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舊譜相傳,純白“始貢於宋孝宗隆興間,得選汀州教授。”又“嘗權知上杭縣事,解組後遂退隱小陳坑而奠宅焉。”上杭南部邊陲汀江西岸的小陳坑(今下都鄉新寨村),從此成爲閩杭包氏的發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