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況氏-姓況的名人-況姓起名字-況姓的起源與家譜

況氏-姓況的名人-況姓起名字-況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況氏分佈地區

九江郡:九江在秦朝時期屬九江郡(今江西九江),漢朝時期爲柴桑、潯陽兩縣地。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江郡:秦朝時期爲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爲廬江郡,漢朝時期名爲舒。隋朝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置廬江縣,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其時轄地在今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一帶。

況氏-姓況的名人-況姓起名字-況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況(Kuàng )姓是與鄺姓、曠姓、夼姓是四種同音而不同字,又不同義的姓氏。從歷史資料上考證,況是“況”(左邊是三點水旁)的俗字,中國有姓況的人,也有姓況的人。況氏和況氏,雖然寫法上有一點之別,但論起源流,確相通脈,原來是一家人。
況(Kuàng )姓出自姚姓。起源於周代,以封地名爲氏。在周朝初年,舜(黃帝的第八代子孫)的.後人虞公烈被封於況地(今山東省境內),他的後代子孫便以封地名“況”作爲姓氏,稱爲況氏。

得姓始祖

烈公
遷徙分佈
況氏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一千零四十三位,望族出九江郡、汝南郡、廬江郡等。 據文獻《巴蜀況氏族譜》的記載:虞國君子烈受姓況氏以後,自週末而秦、而漢,晉、唐、宋、元、明、清。明國,共和國至2010年已繁衍七十五代人。歷時兩千多年,子孫蕃盛,至今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得姓始祖烈公,仕周,受封於況,子孫以國爲氏。始居水北。十八傳爲昌伯公,於唐貞觀時封開國侯,食邑四千戶,居江右曲江(江西洪都府豐城之曲江),始纂況氏譜牒,欽賜聯有“海內文章伯,水南忠孝家”之句。後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縣)。居水南。三十四傳至政公,爲河東節度使,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間(847-859)食邑於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藥湖。政之孫國用公析居上高之青城(大塘)。至四十四傳景仙,宋徽宗趙佶政和年間(1111~1118年)又自青城析居瑞州府高安之雲崗(老屋況村)。然後子孫遷南方諸省。 況姓望出筠州府(瑞州府)(今江西省高安市)。目前人口較多的是高安,大概14000人左右,主要分佈在高安(共24個鄉鎮)的六個鎮:龍潭鎮,荷嶺鎮,蘭坊鎮,灰埠鎮和石腦鎮以及筠陽鎮。其他鄉鎮零星分佈。人口第二多的是上高縣,出自高安的藥湖況村,人數大概12000人。以大塘爲中心分佈。目前全國僅青海、福建、西藏、寧夏等四省區沒有況姓。

堂號

高安堂:以望立堂。
恩榮堂:湖南新邵況氏(真公系)堂號,因皇帝恩典況真父親,取以皇恩爲榮意作號。
親睦堂:江西上高大塘況氏堂號。
祠聖堂:江西上宜況氏堂號。
二吾堂:湖北孝感況氏堂號。
清一堂:湖北武漢況氏堂號。
龍王堂: 重慶巴蜀況氏堂號。
家族名人況叔祺:(約公元一五六五年前後在世)字吉甫,江西高安人,明嘉靖庚戌(1550年)進士,欽差提督貴州學政,翰林院禮部郎中, 對古代的文字、器物、制度等等都有研究,他做官不忘學問,讀遍這方面的古書,又拜訪了不少收藏家,見到不少古代器物,再結合書本,寫成了名著叫《考古辭宗》(二十卷)及《二史會編》(十六卷)、《大雅堂摘稿》、《四庫總目》、《九夷古事》 [善本] : (一卷)傳於世。
況祥麟 :字皆知,號葵槓,嘉慶庚申(1800年)恩科舉人,誥封奉政大夫,晉封中憲大夫。是個文學家,也是文字學,音韻學家,著有《紅葵齋詩草附詞》,《葵槓筆記》,《六書管見》。
況 澍:字雨人,道光乙酉年(1825)舉人,己丑年(1829)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協修《康熙字典》,改刑部貴州司主事,升福建司員外郎,誥授奉直大夫。著有《東齋雜著》,《東齋詩集》。
況 澄:(1799----1866)字少吳,晚清廣西臨桂著名詩人兼地方文獻整理學家。有《春秋屬辭比事記補》,《西舍詩鈔》、《西舍文集》、《使秦記程集》,《雜體詩鈔》、《紅樓譜》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