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晉氏-姓晉的名人-晉姓起名字-晉姓的起源與家譜

晉氏-姓晉的名人-晉姓起名字-晉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晉氏分佈地區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
虢郡:亦稱虢國、虢州。原爲周姬姓國,春秋時期有三:東虢國在今河南省滎陽東北,後爲鄭國所滅;西虢或在今陝西寶雞一帶,爲秦國所滅;北虢國在今三門峽和山西平陸等地一帶,爲晉國所並,然後置弘農郡。

晉氏-姓晉的名人-晉姓起名字-晉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晉(Jìn )姓源出

1.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叔虞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爲氏。據典籍《文韻》記載,晉國本是唐叔虞的後代,後代以晉爲氏,稱爲晉氏。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晉史,4.源於職業,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制晉圍工匠,屬於以兵器名爲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3.源於職業,出自西周時期制晉工匠,屬於以祭祀器皿名爲氏。

得姓始祖

唐叔虞。根據《文韻》記載,晉國本是唐叔虞的後代,後代以晉爲氏,稱爲晉氏。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周武王第十三個兒子叔虞受周成王封於唐,稱爲唐叔虞,他的兒子燮父繼位之後,把國都遷到太原南面的晉水之濱,改國號爲晉,傳到二十代,子孫就以國爲姓。古代晉國,西周時的位置在今山西省翼城西鄉寧聞喜東北,翼城東南。春秋時晉文公當政之後,改革內政,擴充軍隊,先後消滅了楚、秦等國,繼齊桓公之後成爲中原霸主。後來晉國政權逐漸旁落,戰國初年,趙、魏、韓三家分晉,晉靜公被趕到屯留(今山西省屯留縣)居住,他的子孫就是以晉爲姓。故晉氏後人奉唐叔虞爲晉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晉氏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四百五十八位門閥,望族出平陽郡、虢郡。晉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晉姓源出於姬姓。西周初年,位於今山西省翼城的唐與朝廷對抗,被周成王派軍伐滅,成王封其弟弟叔虞於此地,負責管理遺民事務,叔虞之子燮父即位後,把國都遷到太原南面的晉水之濱,改國號爲晉,其子孫中就有以國名爲姓的。晉國的`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晉國也強盛一時。春秋末年,晉國被趙、魏、韓三家瓜分,晉國國君被趕至屯留(今山西省屯留縣),其子孫居住於此,所以後來在此地,也就出現了晉氏。據《姓纂》載,周叔虞封於唐,傳至子燮父,徙居晉,稱晉侯,其子孫以國名爲姓,稱晉氏。山西省晉姓按姓氏人口統計,晉姓居全省第118位。據《姓氏考略》載,晉姓望族出於平陽(三國魏置郡,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虢郡(漢置弘農郡。隋廢郡爲弘農縣,屬陝州。隋末復置郡。義寧元年,改爲鳳林郡,仍於盧氏置虢郡。武德元年,改爲虢州,改鳳林爲鼎州。貞觀八年,廢鼎州,移虢州於今治,屬河南道。開元初,以巡按所便,屬河東道。天寶元年,改爲弘農郡。乾元元年,復爲虢州,以弘農爲緊縣,盧氏、朱陽、玉城爲望縣。天寶領縣六,戶二萬八千二百四十九,口八萬八千四十五。西至京師四百三十里,東至東都五百五十三裏)。

今安徽省的全椒縣,山東省的聊城市、菏澤市曹縣,陝西省的韓城市,貴州省的赤水縣,湖北省的襄樊市,四川省的成都市,江蘇省的南京市,廣東省的東莞市等地,均有晉氏族人分佈。

堂號

平陽堂:以望立堂。
虢國堂:以望立堂,亦稱虢州堂、虢郡堂、弘農堂、靈寶堂。
廉潔堂:資料有待補充。

貞孝堂:資料有待補充。

字輩排行

雲南、貴州、四川晉氏字輩:“之康晉聲玉世友其德廷運光華良兆榮紳方維安緒必達恆新天錫蕃庶鵬舉鴻超葆謨培烈材毓賢招同宗炳耀學顯名標昌隆嘉瑞桐蔭恩膏”。
安徽全椒晉氏字輩:“明元聖青松翠綠廣梧桐”。
晉氏一支字輩:“尚純培龍興敦本起瑞祥”。
家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