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隗氏-姓隗的名人-隗姓起名字-隗姓的起源與家譜

隗氏-姓隗的名人-隗姓起名字-隗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隗氏分佈地區

郡望 餘杭郡:原爲秦代會稽郡所轄之餘杭縣,隋代置餘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內杭山一帶。西河郡:戰國時魏國初置,漢代沿之。相當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隗氏-姓隗的名人-隗姓起名字-隗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隗」源出

第一個來源:出自炎帝魁隗氏,華夏族最古老的姓之一。按晉《帝王世紀》記載,魁隗氏是即神農氏之後的第二位炎帝。其後人又有大隗氏建都具茨之山,又稱大隗山,在今天的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鎮境內。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後人尊大隗爲隗姓的得姓始祖。
第二個來源:夏朝帝王后代,夏朝帝王的後代,以國名爲氏。湯滅夏桀後,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後代到隗邑作首領,並讓他們建立了姒姓隗國(今湖北省秭歸東南一帶)。隗國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公元前634年被楚所滅。其後世子孫以原國名爲氏,稱爲隗姓。
第三個來源:古狄人的姓,中原北部有少數民族赤狄人,他們中大多姓隗。據《左傳》記載,春秋時,狄人討伐廧咎如(狄人的一支)時,俘獲了他的兩個女兒叔隗和季隗。春秋時期,周代中原北部的遊牧民族赤狄人姓隗。赤狄人活動於晉、衛、魯、邢一帶,開始同華夏族通婚。公元前六世紀末,晉國大舉進攻赤狄諸部落,赤狄人大多淪爲晉國臣民,逐漸融合於晉人。赤狄後裔沿用隗姓,後來成爲漢姓。

堂號

江石堂:三國時有個叫隗相的,對母親非常孝順。他的母親不願吃江邊的水,嫌髒,必須得是江心的水才喝。於是,隗相就每次撐小船到江心汲水,但江流太急,小船又沒有依靠,每次汲水都很困難。可是有一天,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塊大石,隗相的小船依到石邊,再不愁水急浪大了。人們都說是隗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所以稱“江石堂”。

遷徙分佈

隗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西河。古隗國,在今湖北省秭歸一帶,公元634年楚國滅掉了隗國。 古代時,隗是北方狄族的姓氏。東漢時期,隗姓最有名的人物要算隗囂了,隗囂是東漢天水人,王莽時期被當地豪強擁立,菅轄的地方有今天的甘肅的天水,武都一帶。隗囂後來歸附漢朝廷,不久又自稱西州上將軍,與東漢朝廷開戰,但多次被漢軍打敗,最後隗囂憂憤而死。在山南海北招收的士兵當中,都是隗氏姓氏的人,外姓一般不招,這樣經過兩年的訓練以後,軍隊非常強大起來了,當時,朝廷命官,老嚴嵩奸賦閣,就參了隗朝水一本,說是他招收的父子兵,有謀反朝廷之意,這樣皇帝就聽信了言。革職罷官,貶爲庶民,同時下詔,告知天下,今後,隗姓不許做大官。在北京市房山區綿延不斷的大山裏,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小村落,它的名字叫蘆子水村,蘆子水村只有幾百口人,隗姓就佔了百分之八十多,隗姓在百家姓中不是大姓,但是隗姓演變的歷史,隗姓人家亙老不變的家訓,二千多年的發展脈絡,也的確有許多故事。隗氏家族的來源是在元末明初,當時元朝滅亡以後呢,元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地區人口大量的遷移走了。那麼,在當時的北京地區,人員就特別稀少了,明朝建立以後,明朝統治者穩定以後曾經幾次大的',從外地向北京的移民活動,那麼,在明永樂三年,從山西向北京地區,一次移民達萬戶以上,當時移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安排,山西的移民,要把向外遷移的移民都集中在洪桐縣的大槐樹底下,然後再由大槐樹底下,分批的遷移到指定的地點,那麼,隗姓的家族就從大槐樹底下被遷移到現在北京市房山區浦窪鄉蘆子水村,隗氏家族在蘆子水村定居以後,他們從事農業、畜牧養殖業繁衍後代。從山西到北京隗姓人家在這大山裏繁衍生息,逐漸的壯大起來, 隗姓人口的分佈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隨着人口越來越多,隗氏家族一些人就開始不斷地走出大山,遍佈了全國各地,像河北有、河南有、山東、陝西、東北三省、臺灣、香港、湖南、湖北、江浙一代,都有隗氏的子孫後代,在我們房山地區當地百姓當中有這樣一個說法,天下一個隗,老家蘆子水。幾百年世事變遷,隗姓人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家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