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議論文作文 > 規矩的議論文

規矩的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規矩的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規矩的議論文

規矩的議論文1

古人言: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須拿了尺子,才能畫出一個橫平豎直的方塊,你須用了圓規,才能畫出一個渾然無缺的圓圈。

說到畫方畫圓,我倒想起一個不守規矩的畫家。幾世紀前,西方的畫壇被學院派的畫家們所壟斷,他們畫的油畫把人和東西畫得像真的一樣,並且畫得越逼真越好。後來,有個叫莫奈的人畫了一幅名叫《日出的印象》的畫。在畫中有一個似船非船的東西好像正漂在河上,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看不清楚。這幅畫就是印象派的代表作,莫奈就是印象派的鼻祖。然而這幅畫一問世,學院派就對它大加攻擊,企圖封殺它,因爲他們看慣了一絲不苟的方圓了,莫奈的畫當然就是異端。唉!誰叫莫奈不守“規矩”呢!

“規矩”這東西在中國也很厲害。白娘娘不守“規矩”私嫁凡人,被鎮雷峯塔中,母子分離。祥林嫂不守“規矩”嫁了第二個丈夫,被周圍的人給“殺死”了。屈原不守“規矩”,結果愁苦而窮終,在今天的中國,“規矩”也並未絕跡。我的小堂弟上一年級,老師讓他用“聰明”一詞造句,他造的句子是:“我看見了一隻聰明的大公雞。”無論怎樣,這個句子總比“張三李四聰明”一類的句子有創造性得多,然而老師說他做得大錯特錯,並讓他把正確的句子抄上數遍。唉!誰叫他不守“規矩”呢!

人們的創造性、個性、銳氣、鬥爭精神往往淹沒在“規矩”的大海里,實堪一嘆!。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對於風華正茂的我們,創造性、個性、銳氣和勇氣正是難能可貴的,方圓卻未必都是對的,四不像也未必就是謬種。在必要的時候,用手中的筆大膽地畫出自已心裏所想的四不像,與那方圓一比高低,恐怕也是很該提倡的!

規矩的議論文2

女大十八變,這是人知常理,我也不例外。作爲一名高中學生,面對着一門門的功課,一堆堆的作業,真是煩惱透頂,自己也覺得判若兩人。

有時冷靜,我也會想,再變也不能沒有規矩。於是我必須要了解“規矩”一詞的意思。據《現代漢語》中的解釋有兩個義項,其一,指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如老規矩,立規矩,守規矩,按規矩辦事啦;其二,是指(行爲)端正老實;合乎標準或常理,如規矩人,字寫得規矩,等等。由此,我想到了學生在學校的規矩就是遵守學校制訂的一些規章制度。

規矩是必須要的,但我卻作了大膽的假設,並不應全盤接受。

因爲規矩不一定都是好的,即使是有一些是好的,還有一個時代問題。也就是說今天認爲是對的,明天就不一定認爲對。社會是發展的,觀念也是隨時代的發展變化的。比如過去不主張學生上網,看電視,閱讀課外書籍,認爲那是學生分外的事情。現在學校還開設了微機課,又說多看電視書籍有利於寫作和交際水平的提高,不願看書的學生纔是不好的學生。

至於壞規矩,猶如一棵棵毒草。它會抑制一個人成長,我們必須摒棄它。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青少年最應“敢爲天下爲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無論學什麼做什麼沒有規矩是不行的。這是多少年來形成的普遍認識。但這句古話不適應當今青少年的教育,規矩說的都是用來磨練技術。練技術是需要技術標準的,技術的級別是通過練功取得的。如體育。而青少年的作文卻無技術可練,可指導的地方也只是在認識上、審美上。相反,寫作忌的就是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如果同學們的作文都象流水生產線上的鋼精鍋,個個是一個模樣,那可就慘了。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有個性的作品纔是美的。藝術貴在與別人不一樣。既然青少年的作文沒有統一的標準,哪裏還有什麼規矩呢?

有些家長要求老師嚴厲管教,這種願望固然是好的。可是自己整天忙着賺錢,甚至還耽誤子女的課程。還有不跟老師請假卻帶着子女去喝酒什麼的,這不是破了學校的規矩了嗎?

人人都說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更新知識觀念,但遇到問題具體操作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最近我在家裏被說成一個不聽話的女孩,要麼看電視,要麼看些輔導書,難得象初中那樣規規矩矩地寫作業。我看得多,寫得少,常被爸媽說成是走馬觀花,越看越嘰咋。

我喜歡自己沒有大人眼中的規矩。更不想做一個父母眼中百依百順的女兒。也希望老師和父母理解我沒有規矩的執着。

規矩,是約定俗成的。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校風,創建一個和諧氣氛。

規矩的議論文3

小時候過年,望着餐桌上肥美的雞腿,我總忍不住想偷偷拿一個止饞,可往往手還沒伸到盤子邊,媽媽的筷子就先飛過來打在我手背上:爺爺奶奶還沒動筷呢,不能吃!而當長大後的我再去一些聚餐時,看見熊孩子在開席前就抄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對着葷菜風捲殘雲,而一旁的媽媽卻用略含歉意但理直氣壯的眼神注視着孩子時,我總感覺手背上又傳來被筷子打後火辣辣的疼。難道隨着新時代的到來,這些老規矩就會消失在歷史的車輪之下嗎?

不可否認,老規矩中有糟粕,例如夫爲妻綱,三叩九拜等。這些已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老規矩,就送它們到歷史博物館堆着即可。而隨着上個世紀國門的對外敞開,無數的新思想涌入中國:天賦人權,人文主義這些思想無疑爲當時僵硬,固化的封建社會吹入陣陣清風。受到封建禮教思想荼毒的青年們在見過光明的新思想後再也無法忍受黑暗的封建社會,奮力掙脫了束縛,創造了一個更加自由的時代。但當我們將封建禮教擊碎,擁抱新思想時,是否也誤傷了一些值得保留的老規矩?是否進入了一個喜新厭舊的誤區?

這是希望之春:我們的國家已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的GDP都增長迅猛;這是倫理之冬:人心越發冷淡,禮儀似乎已成爲最不重要的東西,錢纔是一切的核心。一個個謙謙君子,大家閨秀漸漸變成了金錢的奴隸。而在這種畸形的大環境下,對孩童的教育自然就會更偏重於應試,而對於規矩、禮儀的教育就會有所下降甚至消失。沒了傳承者,我們又如何傳承老規矩?

有人說:盧梭說:人生來自由。我大可以選擇我的生活方式,不遵守這些老規矩。但可別忘了,盧梭這句話還有下句:人生來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弗洛伊德認爲,每個人心中都有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放肆追求自己內心慾望的我;自我則略有剋制;超我則是能爲了自己的追求或大衆的利益而壓制自己內心慾望的我。這些老規矩,正是從古至今被大家認同的枷鎖,用來束縛住如野獸般的本我,使自我甚至超我能佔據內心,以求得道德的自我完善,亦是求得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如果每個人能在餐桌前遵守餐桌禮儀,在生活中忠厚持家勤儉持家,在公共場合行爲得體,那麼我們不僅能得到個人修養的提高,還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更能創造一個美好的社會。

所以,讓我們放下對老規矩的誤解,理解並執行它們。它們其實並不複雜,僅是笑不露齒,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日常舉動。讓社會重拾對老規矩的重視,多教育孩子禮儀規矩,加強禮儀宣傳,讓老規矩能薪火相傳。

孔子曰: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老規矩,新意義,它能讓現代社會充滿着真、善、美。大地在沉睡,而我們正在路上。

規矩的議論文4

議規矩古人云:“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規矩,許多人認爲循規蹈矩與墨守成規之間是等號,其實,並不是的。循規蹈矩有必要,墨守成規要破除。

古往今來,那一位科學家不是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的?又有哪一位科學家不學習,卻能流芳百世?這些科學家是循規蹈矩,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古今中外,試問誰是墨守成規而成功的?誰不是敢於嘗試,敢於創新而成功的呢?

中華名人史豐收無疑是個好例子。他從小循規蹈矩的去學校上課,學習。但是,在計算方面他卻沒有墨守成規,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從高位算起的速算方法,一舉成名,名揚海外。設想一下,如果他墨守成規,按照以往的方法,他會有今天的成就嗎?在數學這一領域,則沒有了這一進步與發展。

鄧小平爺爺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更是體現了“循規蹈矩有必要,墨守成規要破除。”這個觀點。當時,如果他要是沒有提出這個創新的做法,也許所要收復的失地根本就不會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當中。鄧小平爺爺按照和約收復了失地,可說是循規蹈矩,而他又提出了“一國兩制”這個方案,可說是打破成規,從而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以上的例子都說明了一點:人們是要循規蹈矩,但是並不等於要墨守成規。兩者之間不能畫上等號。

規矩的議論文5

俗話說,沒有規矩就成不了方圓。生活中處處需要規則。如果人們遵守規則,生活就會井然有序,否則就會一團糟。規則就是時刻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行。

世界盃從開始的殘酷混亂到現在對秩序、和諧和公平的遵守,這都要歸功於規則。如果沒有規則,就會造成混亂,可能會打破國與國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和諧關係,制定相關規則。也增加了足球的觀賞性,促進了比賽的公平正義,使得比賽進行的很順利。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煩,不能自由地一直遵守規則。不按規矩來,社會就會亂,打架鬥毆殺人的事經常發生。社會會像現在這樣穩定嗎?當然不會。世界盃也是如此。沒有規則很難繼續下去。此外,由於不同國家的語言不同,交流也存在障礙。沒有規矩的話,真的會很亂。規則限制了我們,但換一種方式思考,其實它們只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不僅僅體現在足球上。就像我們通常做的那樣,我們排隊吃飯。如果不循規蹈矩,隨便插隊,對別人和同學之間的友誼都會造成傷害。相反,如果我們遵守規則,排隊排好,就不會造成混亂。同時也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類似世界盃。只有大家都遵守世界盃的規則,比賽才能順利進行。

世界盃足球賽規則在不斷完善,球員在不斷遵守新規則,適應新規則的人很好的約束自己。這是體育精神——的精神之一。遵守規則是每個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都需要的,做好一件事是爲了社會和諧穩定。爲了一切的順利進行,人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沒有規則。互相吵鬧,互相呵斥,爭吵聲四起。這種世界,我相信你也不會喜歡的,那是一張噁心的臉,想起來很可怕。

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不僅是體育領域在所有領域都有相同的規則,而且沒有任何規則能夠造就方圓。

規矩的議論文6

這是今天游泳時忽然想到的一句話。

看似隨意之語,實則有感而發,這個感,指的是知行合一。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缺信息的時代,這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不幸。

比如養生,很多人都懂,而且很多人朋友圈的收藏夾裏都會有很多,但,真正去做的人,真正去實踐的人,少,很少,非常少。

這個“懂”,便是不懂。

因爲沒有規矩。

沒有規矩,便有藉口,有了一次藉口,便有了很多次藉口。

這是大腦的優勢,也是人性的劣勢。

於是,你會發現,多年後的你和多年前的你,不變的是惡習,變了的是藉口。

你還是你,希望還是希望,夢想還是一樣的遙不可及。

人,終究還是需要夢想的,所以,有些規矩,終究還是需要的。

因爲,我們喜歡方圓。

規矩的議論文7

規矩是人爲所規定的,我們隨時都可以修改。

規矩就是一定的標準、準則或習慣。當然規矩有好的與壞的,所以我們應當遵守好的,破除損人利己的。

清朝期間,清政府實行了“閉關鎖國、海禁”等措施,正是由於那一項項規矩導致一個旺盛的大中國就此落寞下去了,使得列強不斷來侵略我國,無能的清政府簽下了一份有一份的不平等條約,導致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被逼無奈的人們只好奮起反抗消滅了清政府,建立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纔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倘若人民始終不知反抗,或許我們中國早已被列強瓜分完畢,不復存在了,正是因爲我們敢於反抗、創新的精神纔是中國走向了富強。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可不這麼認爲。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這膾炙人口的故事,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在戰場上一點都不遜於男兵,功績赫赫成爲了一代女梟雄。從而打破了女子不可從軍的規矩。假使木蘭並未替父從軍,木蘭福也許就會戰死沙場,而木蘭或許就鬱鬱而終了,那我們也就根本不會知曉花木蘭是何等人物,正是由於木蘭那敢於打破規矩作爲,讓我看到了女子的本色。

古有花木蘭、岳雲,邱少雲等敢於推陳出新,當然我們現代人也人才輩出。

身材不高卻知識淵博的鄧小平爺爺,他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方針。讓我們中國有一個不同的政治制度從而使迴歸祖國的特別行政區有了更適合發展的空間,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除此之外。還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少數民族得以與我們一起平等互利、和平友愛的生活在一起。誰說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有市場呢?我國就有,因爲我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一項又一項都是鄧小平爺爺所提出的,它打破了條條規矩,卻爲人民的生活都帶來了福利,所以人們都愛帶他。這足以說明我們用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創造出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心中的方圓,而不需要用規矩來描繪。

規矩是虛無的,我們的思想纔是真實的,我們只有用腦和心纔可以創造出華實的未來。這就是我們自己的規矩。

規矩的議論文8

自古有云:“無規矩,不能成方圓。”矩與規是刻畫方圓的必備之物,於是便有了“規矩”一詞。誠斯人言,當今世界物慾橫生,形形色色的人組成了這個自由開放的社會。但在這個社會裏,若無規矩,“自由”的社會則會天下大亂。

規矩在,國方能安定,家才成強盛。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在任用姚崇爲宰相前,姚崇要求唐玄宗答應詩歌要求。這個要求是針對法令、軍事、賦稅、人才、建寺、外戚管理等方面具體的規定。玄宗一一應允,任用姚崇,與姚崇一同治理天下。而這十項關於治國的規定,爲大唐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玄宗用好這些姚崇提出的規定,在一個國家是何等之重要!每個國家都是建立在規矩之上的,只有按規矩辦事,國家才能井然有序,才能繁榮富強。同時,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衆所周知,梁啓超家族輝煌強盛,有“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個輝煌的主要,源於梁啓超的家規。梁啓超的家訓十則,針對教育、從仕、做學問、成就大人物等方面提出諄諄教導,規定甚嚴。這嚴厲而不失人性的家規構成了“方圓”,造就了“九個子女,個個了得”的梁氏家族。可見,規矩何其重要,它是一個國家穩定繁榮的基礎,它是一個家族強盛發展的保證。有規矩,方成其方圓。

剛柔並濟地踐行規矩,才能成就最和諧的方圓。前不久在杭州的一處高鐵站上,一位女子用手攔下一列高鐵,讓“讓全車乘客一起陪她‘等老公’”。這是何等的漠視規矩!我們知道,高鐵網絡息息相通,常常牽一髮而動全身,硬性的規矩實是保障全國人民的利益,旅客乘坐列車必須遵守鐵路運輸安全法律法規,這樣才能安全有序。若像女子隨意破壞規矩,全國人民的安全利益從何保障?所以,對於這種現象,絕對要硬性的規矩來處理,保障旅客的安全。但規矩既有其剛性一面,又有其柔性一面。去年6月在拉薩開往成都的列車上,位老人突發心臟疾病。爲此,火車在本不應該停靠的江油火車站,破例停靠了3分鐘,老人因此得到了緊急救援。在保障安全爲前提,以生命最高爲出發點,這種“特事特辦”的做法,不是違反規矩,是“柔性”地按規矩辦事。其實,早在幾年前,江油火車站已和醫院建立聯動機制,開闢無障礙綠色通道,只要有突發情況,所有醫療設備和醫療人員將在10分鐘內趕到站臺。這也說明規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規矩之花既不能隨意讓人踐踏,又在任何時候願意爲生命綻放。這樣的規矩纔是最好的規矩,這樣的國家纔是最好的國家,纔是真正爲人們利益着想的國家。

規矩何其重要,違反規矩無論嚴重與否皆會造成不好影響。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不守規矩的現象還是屢見不鮮。如學生違反考試規矩,作弊、抄襲;外出旅遊在景點上刻滿了“XX到此一遊”,亂扔垃圾;辦事時不排隊、隨意插隊等等。也許這些不會對社會的整體運行有巨大影響,但社會風氣肯定是髒亂差、不和諧。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裏,若人人都是這樣不遵守規矩,那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肯定也走不了多遠,就算不滅亡也會被世人所唾棄、恥笑、看不起。

還是那句話,無規矩不能成方圓。如果每個人都嚴守好自己的規矩,每個家都能堅守住家規,每個國都制定好國規,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人們的生活就會更幸福安康。

規矩的議論文9

是什麼穩定了社會秩序?是什麼讓家庭更有親情感?是什麼讓我們的學校學習更有氛圍?

是規矩。

規矩讓我們生活的秩序更加穩定和有條理,讓我們在參與社會的生活當中有屬於自己的角色扮演和角色表演過程。因爲規則的存在,我們的社會纔會因此而美好。如果沒有規則,那麼這個社會將會是混亂不堪的。

古人們在創造規則這個詞語的時候,在此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規則的現象。規則的現象出現之後,他們纔將其化爲文字。那麼古人在統治社會的時候都有哪些規則呢?

在封建時期,很多皇帝位爲了讓自己的江山歸屬自己的統治、穩定民心,會採取一系列鞏固皇位的做法與措施。每一位皇帝都會有一定的改革措施和命令,一些大臣和百姓都會按照皇帝的指令去做。有了皇帝下達指令之後,社會變得繁榮,但是有了皇帝下達指令之後,民不聊生,這就在於皇帝殿下的規則是怎樣的。這就是封建時期的規則。

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規則也在不斷完善,很多西方國家的社會規則也逐漸傳到中國。一些西方思想和中國思想的結合,使得很多一些普遍的中國社會現象都有了規則可循。比如行車時靠右行駛,進公司之前要刷臉打卡等等。

這些都是規則的體現。因爲有了規則,人們纔可以大膽說每一句話,踏出每一個腳步。只有遵循的規則之後,我們的言行纔能有所規範,沒有規則的社會將會是混亂的。各種社會生活場景都需要規則,國家在逐步完善人民所創造出來的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遵守國家作出的規定和道德之內的事情。規則指引着我們前行的道路,他能夠幫我們照亮心中那充滿着理想的大道,規則是我們進行社會生活必須要的`條件之一,我們應該把握住規則,面向未來。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有人總結說,在公共場合極度有涵養的不會是中國人,被世界公認最有紳士風度的是英國人,而最爲公共觀念的是美國人,中國人在道德素質方面比較低下。我認爲,中國人不是缺乏道德,也不是缺乏素質,而是缺乏規則觀念和知識,他們不懂得如何去遵守不同場合的規則,而英國人和美國人所見識的場合很多,要遠比中國人見過的世界更寬廣,所以中國人缺乏的是遵守規則的觀念。

面對規則,我們要勇於遵守。

規矩的議論文10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看校園中芳草吐綠,杏樹花、桃樹花次第開過,楊柳樹的葉子也隨即躍出身影在風中晃動着身子,舞蹈着,搖曳着。我知道,冬天已漸漸地遠去,春天已經降臨到人間。看着這般寧靜的校園,陣陣和暖的風,給予了歸鄉心切的人兒,暖暖的心安。

近日,學校掀起了學法,懂法,守法的熱潮。關於法律,我首先想到的,它是正義與完美的化身,代表着公平公正,是我們必須遵循的聖神不可侵犯的信仰。我們社會的安定得益於它的生成以及日益的規範化。

古有周公制法,韓非定法,無不體現着孟子的精華——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良好的社會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基礎,同時,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秩序也一定是靠大家的共同遵守和維護。小學、初中,高中等教育機構的本質不是培養一個又一個的考試機器也不是是爲了迎接考試而考試,更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憑自己的刻苦努力能進去大學深造,而是培養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教育的方針,是讓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中,平衡發展,古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這個物質橫流的社會,德尤爲重要。

德爲本,先做人,後做事。近年來,頻繁曝出的校園安全事件,不無觸犯法律的底線。在社會上轟動一時,不得不讓社會以及教育機構反思。試想,作爲天之驕子的他們,隻身走過殘酷的高考,功成名就。又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的殘忍,以致滑落到犯罪的深淵不能自已。這應該不只犯罪人本身的問題吧,在我認爲學校教育責無旁貸,過度的在意學生的成績,過分在乎升學率。在學校只要學習好,其他的所謂的小事兒,老師,學校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殊不知,就是這些所謂的不起眼的小事兒,促使着他們一步步的踏入法律的底線,導致在違法犯罪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有人說: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爲僵死的教條。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在我們心中應擁有兩盞明燈,一盞明燈叫“信仰”,一盞明燈叫”法律”。未來的路上,無論坎坷萬千,還是誘惑萬千,只要心中這兩盞燈不滅,夢就不會破,路就不會彎。

規矩的議論文11

“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當這些逐漸被人們淡忘的老規矩被重提時,突然間恢復了生機,並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老規矩爲什麼正逐漸被人們忽視與遺忘?於其自身而言,並非所有老規矩都值得人們遵從與傳承。相反,有些老規矩屬於繁文縟節,有些屬於迂腐教條,有些屬於歧視婦女的封建禮教,還有一些帶有迷信色彩和江湖習氣的陳規陋習。就像《烏合之衆》中所說:“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對這些已經被淘汰了的老規矩,我們也就沒有拾起的必要。

而於時代而言,如今人們更多地崇尚自由,個性張揚。尤其是思想活躍、渴望自由的年輕人,對那些禮教和老規矩向來給予蔑視,衝破禮教的樊籬和枷鎖,是他們獲得思想解放的理想。

老規矩有着舊時代的烙印,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它的合理成分,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是不同時代社會向前發展的“潤滑劑”,維繫着人與人的關係,在道德層面上的和睦相處。任何一個時代都離不開這些有道德意義和行爲規範的老規矩,發掘其背後蘊含的真正價值,成爲當下人們的使命。

對於個人而言,老規矩是百姓教育的人生信條。在過去教育還未普及的時代,百姓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熟讀一本《論語》、《孟子》《弟子規》是百姓受傳統儒學思想浸潤的最快途徑,各種規矩也在“仁、義、禮、智、信”下潛移默化地形成……

對於社會而言,這又是一個民族風尚在道德領域上的精煉概括。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忠厚傳世勤儉持家,千百年來這些道德規範的孕育於弘揚促成了今日中國人的普世價值觀。長輩們常常教導我們做人律己正派,謙恭有禮,忠厚傳世,那一聲聲諄諄教誨,都激起我們心中的民族歸屬感,讓我們沉浸於其中。

然而,文化的衝擊加速了規矩的流失,規矩背後的文化也被人遺忘。新文化沖蝕着傳統文化,人們以自由的名義拒老規矩於門外,殊不知,我們內心缺失了因束縛和因文化衝擊而帶來的日漸明顯的冷漠與輕慢,孤獨與反省。過去的餐桌禮儀“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筷”,“夾菜時不能挑來挑去”、“吃飯不能東張西望,發出聲音”等雖約束着我們,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用餐氛圍增添了份莊重與儀式感。反觀今日,人們要麼邊吃邊刷手機,要麼邊吃邊與朋友相談甚歡,唾沫飛濺,鍋碗瓢盆的碰撞聲能奏出一首交響曲……祖輩們的老規矩,早已被拋出九霄雲外。

沒有規矩,纔是最可怕的淪喪,城市也是如此。當城市走上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時,當諾大的一座座現代化都市存在許多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爲時,我們是否應該低頭審視一番:規矩都去哪了呢?如果懂得“笑不露齒,話不高聲”,那麼地鐵飛機上就會少一些橫飛的拳頭;如果懂得“不許亂動他人的東西”,那麼就不會出現“神廟前刻字”的現象;如果懂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那麼“中國躺”、“中國蹲”就不會出現在國外的街頭……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規矩在約束着人們的一言一行時,也喚起了人們對正義與善良的堅持。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拿來主義”的方式去復興那些被我們遺忘的老規矩,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

規矩的議論文12

自古以來無規矩不成方圓,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家法”。

每家都有家族的規矩都是不同的,根據古代的階級制度,皇室家族只能與皇室家族的人聯婚。這就是規矩,雖說是要保留家族的優良血統,但什麼才能算得上優良血統,這不用多說都是衆所周知的事情。

規矩何爲規矩?是否就像大海一樣做爲一道河溝,把亞洲與美洲隔開?世界也有自己的規矩,限制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白種人、黃種人以及黑種人,這就是規矩。各種人的不同,文化、習慣、語言方式都有差異,世界的法規限制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規矩是不變的,即使有了飛機、輪船,但那只是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種族差異與文化信仰也是無法改變的。

軍隊中的軍令如山,就是鐵證,無規矩不成隊伍。沙子爲何是那樣散落成一盤,而無法結合成一塊?這規矩就像原子、分子或者是離子、相互依存才能成爲見不可摧的磐石。軍隊也是如此,軍令令他們團結使他們在戰場上堅如磐石、頑強不屈,而沒有限制的軍隊則像蒲葦,一堅韌最終將被瓦解。

規矩的改變將會引起社會的動盪及產生爭權奪利,規矩使犯罪的人受制約,令試圖誘騙人入網的邪惡教徒無從下手。世界上從古至今弱肉強食,勝着輝煌,敗者滅亡,這就是定律。不變的世界規則,它經過歲月的沖洗,千年百日的錘鍊,到現在它依然靚麗如新,這就是最古老的規矩。

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規矩是認定的,但人受規矩制約,人定的規矩是可變的但大自然的規矩是永恆不變的。

規矩的議論文13

超市裏的商品貨架因爲整齊而賞心悅目,一個任務因爲有條不紊地進行而輕鬆完成,一個企業因爲制度而更易成功……無規矩不成方圓,小至商品貨架的擺放,大至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運營。

許多人認爲,只有犯罪纔會牽扯到法律,法律離我們這些普通人是極爲遙遠的,其實非也。法律可大,大到給犯罪分子判處刑罰;法律可小,小到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規矩即法,沒有一個度,我們的生活將一團糟。

我們每天都要穿行於大大小小的十字路口,等紅燈還是直接穿行揚長而去,這成了我們思考的問題。曾經在網上火了一個詞叫中國式過馬路”,意思是中國的行人過馬路,只要湊齊一撥人便直接過去,不管它什麼紅燈還是綠燈。正是因爲這中國式過馬路”馬路上往往亂作一團——汽車的鳴笛聲,行人的交談聲,甚至還有因起了口角而爭吵的咒罵聲,馬路變得嘈雜而惹人心煩,周圍的環境再美好也讓人心裏生不起半點好感了,只想匆匆離開這紛擾的馬路,這便是不遵守交通法規的後果。

然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遵守交通規則,那麼十字路都就不會出現混亂擁擠的狀況。大車輛、小車輛、行人,一切井然有序:汽車的鳴笛聲不再時時刻刻刺激耳膜,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引發的咒罵聲也會消失,行人有序得走在馬路上,時而發出爽朗的笑聲,周圍的綠化很美,天氣很好。一切都讓人心情愉快。如果我們每天走在路上是這樣的,那麼一天的心情都會很愉快吧。遵守交通規則,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或許都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但正因這些舉手之勞,我們的社會來不至於混亂,也正是因爲這些規矩制度,我們的社會纔有了秩序。

在旅遊景點,若是沒有秩序不講規矩,亦會混亂無比,連旅遊的意義都會喪失。不守規矩,在旅遊景點處亂塗亂畫,肆意地破換旅遊景點,亂丟垃圾,違反規定拍照片,

隨意攀登,這些行爲又將會怎樣損害我們中國人的形象。然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守規矩,在參觀景點的時候可以文明參觀,這樣在旅行的時候也不會出現混亂的狀況。於是旅遊便有了真正的意義——讓人快樂。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沒有規矩沒有法度的社會終將走向滅亡,大的方面基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便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規章制度和這個國家的人的素養。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遵紀守法,不違反秩序與法度,這樣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能建設得越來越好。法治社會,總歸是要從生活小事開始做起。

規矩的議論文14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人的行爲舉止無時無刻不受到規矩的約束。然而規矩真的能約束一個人嗎?墨守成規的人一定能成才嗎?我認爲不然,我認爲只有破矩才能成蝶。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規矩已知伴隨着我們。但我認爲衝破規矩我們才能更好地做人。

幾千年前,春秋時期,當時的規矩由王室所定,所以那時的學校也只是招收貴族子弟,而平民的孩子卻無法讀書。所以一代偉人孔子站了出來,打破了貴族學校的規矩,首創了私學,建立了第一個私塾。而這一偉大的舉動也爲中國文化之林奠定了基礎。一代聖人孔子尚且會打破規矩,而他打破規矩甚至還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我認爲時代要發展就離不開打破規矩,離不開突破當時的陋習。所以要會打破規矩。

近代中國曾飽受烽火,戰火紛飛的大地需要人來保護。在這時黨站了出來。我們的黨曾經按部就班地使用了蘇聯的革命方式,想以城市包圍農村的方式進行中國的革命,然而這個決策的失敗卻直接導致了秋收起義的失敗,數萬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經歷了這次失敗後,毛主席進行了戰後反思,毅然打破了使用蘇聯革命方式的規矩,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戰略,這才使得中國大地得以生息。正是因爲兩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城市包圍農村的方式在中國當時的封建社會,地主軍閥聚集於城市的情況下難以實行。所以毛主席選擇打破規矩,進行革新。

再如《氓》中的她,她是封建社會中的底層人物。遭受着丈夫的三心二意和暴戾態度,生活在人情冷漠的社會下的她,已然打破男尊女卑的規矩,毅然休夫。她因她的個性打動一代代人,她因打破規矩而受人尊敬。

就實際生活而言。如果人們總是生活在規矩之下,無法與外界交流,難道這就對我們有利嗎?如果我們真的就只想生活在規矩之下,沒有闖蕩的意識,我們將重蹈清朝的覆轍,這別將導致我們的落後。反過來講,如果我們敢於打破規矩,積極的出去闖蕩,看看外面的世界,努力的提升自己,擴充自己的知識,我們就不會被西方的人所歧視,中國人將引領世界。

在我看來,打破規矩要比墨守成規要好,因爲破規創新會促使人類自發的進步。所以我們要積極的打破規矩,敢於創新。

規矩的議論文15

鐵的紀律是一個軍隊強大的保證,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條件,是一個優秀工作者不能缺少的。在很久以前我們這片土地上就有了鐵的紀律,在戰國時,孫武在演兵時,用紀律斬了兩個受寵的妃子,在戰場上正是有好的紀律,才能使魯國大勝,這便有了曹劌論戰。到了今天,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拋開領導地位,同工人一樣遵守工地的規章制度。

從古到今,都證明了紀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學校,正因爲我們有校紀班規纔能有今天的井然有序,沒有爭吵,使每個人都能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認真工作,學生認真的學習。

在一個國家成立之前,法律一定會先出來的。沒有法律的國家就像沒有線的風箏,不僅飛不起來,還會被吹得滿地亂滾,只有法律這條線,風箏纔會飛起來。雖然光有線不行,還要結實,如果紀律鬆懈,邱少雲也不會忍着烈火燒身的巨痛。如果法律不緊,諸葛亮也不會將愛將馬謖處死。這不正是紀律嚴明嗎?也就是這樣才能統領三軍。

既然紀律這麼重要,那對一個學校來說更應該放在第一位了。

我們是一個學部,一個集體,紀律更是不可缺少的,課上、課下如果沒有紀律的約束,那整個校園豈不成了菜市場?

不管怎麼樣,還是一句話,好的紀律是成功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