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關於端午節五年級作文錦集十篇

關於端午節五年級作文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五年級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端午節五年級作文錦集十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

轉眼間又到了端午節了,我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很快樂的。早晨起牀,我都會驚奇的發現手上、腳上戴上了漂漂亮亮的五色線,這五色線只有在端午節的時候,媽媽纔會在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給我戴上,那時候我還在夢鄉呢!可想而知我看到手上、腳上突然多了漂亮的五色線,會有多麼的高興。

端午節這天,媽媽還會準備我喜歡吃的糉子,有蜜棗的、八寶的、板栗的、豆沙的……吃着糉子,我還把在幼兒園裏老師講的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講給爸爸媽媽聽。我看到爸爸媽媽吃的津津有味,我講的也津津有味,心裏別提有多美了!我還發現學校裏無論男女,手上、腳上都會和我一樣戴上五色線,有的脖子上也戴着。這時候,我們幾個要好的小女孩就會在一起比一比誰的五色線好看。在我的記憶中,總是認爲媽媽給我做的最漂亮!可是,唯一讓我不明白的是什麼時候纔可以把五色線摘下來。於是我就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說:“五色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端午節最初是給女孩子過的節日,是中國的女兒節。每當端午過後的第一個下雨天才可以摘下來,寓意所有的壞運氣都隨着雨水沖走。”聽了媽媽的介紹後,我反而期盼着快點下雨,這樣我就可以讓身上的壞運氣快點兒遠離我。

現在,不用到過端午節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但戴五色線卻只有在端午當天可以戴,所以我依然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2

優秀作文:端午節

錢科蓉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大臣屈原,因爲當時屈原被同行的人排擠,連皇帝也開始嫌棄他

,所以屈原就抱着石頭跳了江。

端午節那天,我和小夥伴們三五成羣地來到江邊,去看賽龍舟。還沒到江邊,就看到了

烏鴉鴉的一片,哇!江邊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十分壯觀,我還時不時地聽到“加油

!”“加油!”的吶喊聲。划龍舟比賽馬上要開始了,人們交頭接耳,有的還爲自己青

睞的隊打賭呢!我看向那五艘龍舟,顏色是五顏六色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龍頭,龍頭高

高擡起,威武極了!“咚咚”從遠處傳來六七人的鼓聲,令人震耳欲聾。開始比賽了,

各艘龍舟上的隊員吶喊着整齊、響亮的口號,現在是紅隊遙遙領先,到了最後,他們還

是第一名!

回到家後,我看見了媽媽在包糉子,就湊過腦袋看了一下。媽媽先拿一張糉葉,然後對

折一下,糉葉就成了漏斗形,接着,媽媽往裏面放糯米和肉,再合上,糉子就成了三角

形。到了最重要的一步到了,我目不轉睛地盯着媽媽的手和糉子,媽媽拿出一根細繩子

,一圈一圈地糉子身上裹起來,一個糉子就成了!患有強大好奇心的我也忍不住試一試

,可是每次不是露餡了,就是線沒綁好。

包完糉子後,媽媽出去買艾葉和香囊。聽媽媽說,門口掛艾葉能驅鬼神,我戴香囊的話

,蚊子啊什麼的就不敢靠近了!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一定要和媽媽比賽包糉子,我也一定要贏!

指導老師:瑤瑤老師

指導評語:結尾運用想象式結尾,十分吸引眼球,文中描寫了端午節的習俗,描寫

十分精彩,原來端午節竟也這麼令人難忘!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3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總動員,“瘋”玩,“狂”吃,“傻”飲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是端午節,可是很怪。

吃過早飯,我們全家都去上街,奇怪的是,爸媽竟然把我一人扔在書店,讓我在書店看書,不要亂跑,他們到別處玩玩,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我百思不得其解。算了,不想了,看書吧!

中午回到家裏,我雖沒想明白那件事,但面對香噴噴的飯菜,還是有滋有味的吃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纔想起問他們上街幹什麼去了,他們的回答支支吾吾,我聽的出,他們在撒謊,我卻沒有追問下去。

吃過晚飯,我問他們到底去幹什麼了,在我的百般追問下,他們被我纏不過,才告訴了我實情。原來,他們去幹活了,只是想讓我高興,才撒了謊。今天是端午節,可他們爲了讓我高興,所以撒了謊,因爲要加班工作,所以“騙”了我。我鼻子酸了……

在這個特別的端午節裏,空中瀰漫着淡淡的清香的氣味,在這沁人心脾的清香裏,我聞到了一股甜蜜、幸福的味道。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4

“咚,咚,咚咚咚……”

一陣鼓聲伴着下課鈴聲傳出。“外面有人划龍舟!”不知誰先喊起的,一批愛湊熱鬧的同學們朝門外涌去。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個個趴在欄杆旁,湊熱鬧。

彎曲的河流,一叢綠草邊緣,“譁”地竄出一個龍頭。黃色的鹿角,橙色的獅子頭,在河水的襯托下顯得十分耀眼。

一根手指指向草叢,一個尖細的聲音傳出:“看看看!龍舟在那兒呢!”不一會兒,一條條長長的,五彩繽紛的龍身緩緩出現,水中劃出一道道明顯的波紋。“咚,咚。咚,咚”,鼓聲越來越響,鼓手越敲越起勁。“加油!”打頭的中年人大喊,水手們有力地划着。

“嘩啦,嘩啦。”

幾十把木槳劃過水面,激起一波透澈的水花。木槳前後划動着,水手們不時給自己鼓氣:“嘿咻!嘿咻!”“加油哦!”

邊上,幾十人同學的臉上洋溢着笑,還不時地雙手擊掌。呵,他們居然也容入了“龍舟現場”。

後面兩棟樓的走廊邊,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高個子、矮個子的同學,倚在牆角,正在欣賞端午前的景緻。也有一根根手指躍過欄杆,指向那條耀眼、閃亮的龍舟。

鼓手雙手緊抓木棒,有力地敲着大鼓。“咚,咚”,木棒不時地在空中劃過一條完美的“拋物線”。

我彷彿看見,每逢端午,古人都將三角形的棕子投向汩羅江裏,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一條條龍舟劃過,江裏的魚兒正向龍王施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邊,都掛上艾草菖蒲。親人們相聚一團,正吃端午宴……

端午節,你可曾回家和親人共度端午?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5

小時候,每當家裏人將屋外曬的幹糉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着日子等家裏人用這糉葉包出香噴噴的糉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糉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裏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糉子,但次數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糉子的行家,所以,包糉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糉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乾淨,然後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糉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糉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後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糉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糉子。

糉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糉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後放入大鍋中煮,由於家裏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糉子。有時,家裏那口鍋需要三鍋纔夠。因爲每次煮糉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糉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糉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糉子。很快,一鍋糉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乾二淨。接着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着吃飯時吃的,而最後一鍋則是留着後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五年級:xxx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6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你們知道爲什麼嗎?因爲我出生在端午節這一天,所以端午節註定與我有緣。每到這一天,全國人民都在爲我過生日,那感覺簡直是太爽啦!

今年的端午節更是不一般。我們班特意組織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你一定猜到是要包糉子,吃糉子啦!但是隻對了一半。不信,你看……

活動開始了。只見兩位小主持人李泓文、張知行溫文爾雅、亭亭玉立地站在講臺前。一身華麗的漢服把他們襯得格外精神。同時似乎也把我們帶到了偉大的中國古代。這時,張知行開始說話了:“今天……來……有……”哎呀,怎麼一開始就結巴了。原來由於她太緊張了,一下子不知道說什麼了。好在李泓文靈機一動,在緊要關頭接話道:“今天出席我們活動的嘉賓有檀老師、徐老師,大家歡迎。”真是有驚無險,活動順利開始。

在主持人既風趣又幽默的介紹下,我們初步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了爲什麼民間在端午節時要包糉子,賽龍舟,泡雄黃酒等等。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環節:大家一起講與端午節有關的PPT。你別看我們年紀小,本領可大着呢。每個人都精心準備了精美而富有內涵的PPT。

蔣姜的PPT雖然只是告訴我們包糉子的方法,可是每一張幻燈上面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小糉子圖案。有的是伸着手的萌萌的小糉子,有的是可愛的瞪着大大眼睛的小糉子,還有的是看起來就讓人流口水的美味小糉子。真是五花八門,眼花繚亂。可見蔣姜真是煞費苦心!

下一個是李泓文,他的風格完全不同於蔣姜。他不僅PPT做的精美,講得還特別幽默。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他說到他是吃貨的時候,幻燈上正好顯示的是一隻小豬正在狼吞虎嚥,更可笑的`是李泓文還學了幾聲小豬的叫聲。不僅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就連班主任檀老師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就在我們興致高漲的時候,一股股糉葉的清香飄進了我們的鼻子。原來家長團們已經把她們親手包好的糉子煮熟了。“吃、吃、吃……”同學們忍不住大喊了起來。於是一頓美味的糉子大餐讓我們大大飽了一回口福。

在端午節,在學校,在我的生日當天。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分享端午節的點點滴滴,一起品嚐美味糉子的甜甜蜜蜜。今天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7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傳說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離現在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歷史了。

我們寧波人過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喝黃酒、掛香袋、插艾草的習俗。每年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擺上了花色多樣的糉子,有肉糉、蛋黃糉、豆沙糉東錢湖也會舉行熱鬧非凡的賽龍舟比賽。昨天放學回家,我發現左鄰右舍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草。一到家,媽媽就送給我一個香噴噴的小香袋,我非常喜歡,就趕緊把它掛在了書包上。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入汩羅江自盡。當地人民駕舟奮力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風俗;人們又將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河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後來,人們將竹筒盛米改爲我們所吃的糉子形狀。

去年的端午節。大街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在幹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早就去買艾蒿了,聽奶奶說,往門上插艾蒿能驅邪。沒什麼事幹的媽媽便包起了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我看見媽媽首先將西米浸泡,接着在糉葉表面塗上油,因爲這樣防粘。然後將糉葉捲成窩形,先填好西米和餡料。要注意壓緊了,包裹後捆緊,最後再放入鍋中煮半個小時,撈出來放涼後便可以吃了。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爸爸給了我一個香囊,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我很喜歡這個香囊。

隨着時間的推移,端午節過去一年多了,但在我的心裏卻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9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 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這首詩所描述的正是我國農曆五月初五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的風俗習慣。而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也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不滿祖國被霸,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希望世人得以清醒。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了。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幾天,爸爸就會把包糉子的糉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豆子、排骨、臘肉等。接下來,就輪到媽媽大顯身手了。首先,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然後往糉葉裏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賽龍舟。我的家鄉剛好在湘江裏四面環水的一個小島上,那裏每年都會賽龍舟。在端午節那一天,我走到湘江邊上,看到江中有一艘像龍一樣威武的船,龍頭精緻小巧,十分漂亮,龍尾上掛了一面正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湘江兩岸有許多煙花鞭炮,發出一陣又一陣巨響,那聲音震耳欲聾。龍舟上,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漿,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向前划着木槳。擂鼓的水手甩開膀子,使出渾身力氣,用力敲着鼓,爲隊員們打氣、加油,指揮着他們向終點衝去。“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也不甘示弱,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那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江面上此起彼伏,水手們士氣高昂,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隊員們劃出的水波快速向後退,龍舟像箭一樣在湘江上飛快地向前行駛。“噢,勝利了!”隊員們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深深刻入了每一個家鄉人的心扉。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媽媽親手包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 篇10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在糉葉飄香的端午節裏,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包糉子。

上課了,老師說要上一節不一樣的作文課,我們都很好奇,會是什麼樣的呢?老師也不賣關子,直接告訴我們,今天我們來包糉子。對於一次糉子沒包過的我更是心裏一陣激動。

老師爲我們準備好了原材料,有翡翠般的糉葉、珍珠白的糯米、暗紅色的蜜棗、香甜的葡萄乾。老師把包糉子的方法告訴我們,我們便開始自由創意了。

我本想先把糉葉捲成圓錐形,可糉葉根本不聽我的話,想讓它轉個身,它非得拗在那裏不願和另一端合作組成圓錐形,經過我多次的“撮合”,它終於肯扭過去了,但這個調皮的圓錐形不僅漏米還漏水,仔細一看,原來圓錐底部有個小洞。沒辦法,我只好把所有的食材都倒了出來,又把兩邊糉葉向中心緊了緊,這纔不露米了。接着,我把上面的糉葉折下去,再把兩邊多餘的糉葉捏下去,最後,把多出來的糉葉向一邊折去,哈哈,一個完美的三角形出現了。再看其他同學,不是折不成三角形,就是漏了一堆米,我暗暗誇了自己一句“天才!”,就哼着小曲用麻繩纏起來糉子來,但是繩子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似的,像一隻小泥鰍一樣在我的手中活蹦亂跳,就是不乖乖地呆在糉子上,直接導致了“完美的三角形”許多的“bug”,時不時的還會鬆開。

千辛萬苦,我的糉子終於下鍋了,想一想那味道我的口水就“直流三千尺”,好了好了,不說了,我要等待糉子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