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推薦】語文優秀作文三篇

【推薦】語文優秀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優秀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語文優秀作文三篇

語文優秀作文 篇1

與語文結緣也屬偶然,高中時先學理科,後因老師動員又半路改道,幸運的是由此撞進了語文世界。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語文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整個社會實踐聯繫起來,體會語文的真諦。伴隨着轟轟烈烈的教改、課改,無論是紛呈的流派,還是種種的論辯,我自咬定青山不放鬆,那就是教學語文的根本目的,即提升學生素養,使其更好地生活,學語文就是學生活,教語文就是教生活。近三十年的語文教育生涯愈加讓我產生明晰而執著的感悟──語文在生活裏,生活在語文裏。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有風雨也有晴,初涉講臺,懵懂之中就喜愛將生活裏的素材搬進課堂,大凡課本中能與現實有勾聯的,無不挖空心思,引入生活活水。

也正緣於此,我品嚐到了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副產品,一羣純樸的農村小女孩,利用午休時間,在桑樹田裏吃成了大花臉,還給我帶回了一袋沉甸甸的紫紅的桑葚,就因爲我在分析景物描寫時勾起了童年生活的回憶,而文本所表現出的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對大自然熱愛的精髓則被孩子們在田野裏詮釋的淋漓盡致。

也正緣於此,我的着眼於生活的趣味作文課又爲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觀察生活、體悟生活、表現生活的門扉。我的“手提世界”專題(以裝有教學資料的手提包爲話題開展的一次活動作文課)成功引爆了孩子們的寫作慾望,它的生機與魅力就在於其生活內存永不停息的更替。“誰解其中味”(一次食品品嚐活動)成就了一次滋味複雜的寫作活動課,所引發的思想情感的碰撞交流讓孩子們終身銘記,其教育、感化之功能遠比食物本身要甜蜜。

也正緣於此,進城執教後,爲了使學生獲得生活滋養,把握生活的脈搏,我依然念念不忘尋找一切有利契機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陽春三月,我們一起踏青挖薺菜,尋訪春天;瑟瑟秋風裏,我們一道登山野炊,感悟秋色;花紅柳綠時,我們一起訪古探幽,體察家鄉古鎮風情;細雨濛濛中,我們拜訪總理故居,感受偉人足跡;學語言文字專題時,我們一道上街爲漢字“捉蟲”,用行動來捍衛祖國文字的尊嚴。尤其令人難忘的是,在參加《語文學習》雜誌社舉辦的“我有一個金點子”的語文實踐活動大賽中,我班的兩個小女孩利用課餘時間調查走訪,跑遍了全城的網吧、遊戲廳,最終形成報告遞交市長並與之對話,得到整改批示交辦有關部門。她們將自己的經歷寫成徵文,獲得了全國二等獎。這種活的'語文教育使孩子們將所感悟的自然社會生活內化爲自己的精神營養,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素養。

看着如今的孩子們被囚禁在深牆高院內,過着三點一線的日子,悲涼之感油然而生,不是師生不願有生活,而實在是教育行政部門種種因噎廢食的硬性規定,切斷了語文教育與生活聯繫的紐帶。

也正緣於此,對語文教育者的生活教育理念勢必應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語文教育者不僅僅是基於教學的需求,也更是自身發展的需求,務必提升自身的生活素養。也許你並不喜歡體育運動,當孩子們談起“世界盃”“姚明”時,如果你也諳熟內情,會產生怎樣的知音效應;也許你並不喜歡流行音樂,當孩子們唱起周杰倫的歌時,你也能來上一段東風破、青花瓷,會產生怎樣的共鳴效果;也許你並不喜歡武俠小說,當孩子們津津樂道於金庸、梁羽生時,你也來一段《鹿鼎記》《倚天屠龍記》的精彩點評,會產生怎樣的人氣感染;也許你並不喜歡90後的流行小說,在孩子們爲各自的偶像爭論不休時,你也能從另一高度評寒論郭……如果有這樣的意識與行動,又何愁在語文教育中師生不能共同彈奏出和諧歡快充滿濃濃生活味的情感旋律呢?

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我以爲語文味就是這種濃濃的生活味,有教育理論認爲語文教師應當是雜家,斯言誠哉,語文教師如果能成爲一部生活的“百科全書”,那麼,對語文課堂而言則餘味無窮;對學生的成長而言則善莫大焉。

語文優秀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有犯過錯,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錯誤都會造就失敗,也許它能爲你帶來成功,成爲一個精彩的錯誤。

在美國的某個小鎮,鎮長喬治的兒子是大家公認的天才,小喬治一直引以爲豪。而山姆大叔的兒子卻恰恰相反,在全小鎮人的眼裏,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蛋,他也因此而常常感到苦惱和自卑。一天,鎮長喬治和山姆大叔一同帶了自己的兒子去了城裏一家測試智商的醫院去做測試。很快,他們倆的分數就出來了,結果卻讓全小鎮的人包括他們自己大跌眼鏡。一向被公認爲天才的喬治竟然只有80分,纔剛剛達到標準而已,而被當作笨蛋的山姆卻有120分,是普通人的1。5倍!

從那以後,兩個人的性格變得截然不同。一向驕傲的喬治如今變得謙虛了起來,對平時的每件事都做得一絲不苟,無論事大還是事小。要是以前,他必定會因爲自己是大家公認的天才而做事馬馬虎虎。而現在的他,即使有了一點成就,也會不斷地告誡自己:“自己不是一個天才,而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成功!”而山姆也與以前大不相同。曾經的他,是一個自卑的孩子,總是認爲自己是個笨蛋,做什麼都不行,可如今,他開始自信了起來,認爲自己是個天才,一定可以成功的!很快山姆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油畫,他開始爲此而不懈努力着,堅信自己是一個天才,一定可以在油畫方面成功。

多年以後,鎮長喬治的兒子已經成爲了一個企業巨人,他的餐廳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每年的收入都是過億的。而山姆也成爲了一個著名的油畫家,一幅畫隨便一出手至少也值幾百萬。

後來,兩人又去檢測了智商,結果,又令人大吃一驚,原來喬治的智商纔是120,而山姆的智商纔是80。原來是當初的醫生給弄錯了!

細細想來,正是醫生疏忽造成的錯誤,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聰明的喬治從此謙虛謹慎,而自卑的山姆自信地開闢油畫事業,這一錯誤反而成就了兩人非凡的事業。

其實,錯誤造就的未必非是失敗,有時它也有可能造就一個非凡的傳奇,成爲一個精彩的錯誤!

語文優秀作文 篇3

  語文課的精彩在於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始終處於流變狀態,因爲教師與學生的心態在變化,知識經驗的積累狀況在變化,課堂的物理空間也在變化。因此,教師要根據變化,調整教學行爲,及時採取得當的措施,使課堂有序、有效而又充滿激情。

一、精心預設,醞釀生成

布盧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爲一種藝術了。”課前預設是教學規劃實施的藍本,動態生成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作。沒有預設的生成是盲目的,而沒有生成的預設是頹廢的。我們的教學設計要朝着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進行預設。

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瞭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包括他們的思維特點、知識背景、性格特徵,在教學的生成點上預設多種通道,使教學設計更具靈活性和變通性,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創設更大的空間。

我們以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爲例來闡述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文字感受了蘇軾詞賦的豪放魅力,但對於“江”和“月”這兩個在作品中既是焦點又極不和諧的意象,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特別是月,看起來是孤寂的,蘇軾是否有所寄託?這與蘇軾的瀟灑是否和諧呢?對此,我沒有急於介紹蘇軾的思想變化層面,而是告訴學生可以去探究一下,或者查閱相關資料。

於是有不少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有關書籍,確立了“蘇軾瀟灑之我見”這一研究課題。學生的結論是:現實的“月”,皎潔柔和;歷史的“月”,古老蒼涼;哲理般的“月”,盈虧而永恆。以被貶黃州爲界,在被貶前,蘇軾愉悅輕鬆、激情滿懷。所以月亮呈寧靜、輕鬆之態。他的密州之月到達極致,象徵他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的抱負噴薄而出。“月”成了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後,蘇軾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所以,出現在景中的月雖也是靜的,但卻是孤寂的,甚至有着縹緲感。但作者哀而不傷,在他看來,江、月雖是永恆,人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即使在逆境中,又爲了生命仍具有永恆的價值;只要充分理解大自然的規律,順應自然,尋求心靈的自由,那麼美好的.東西就會長期屬於超脫的靈魂。因此,蘇軾把人生的意義確定爲精神的超越昇華和對生命的徹底把握。作者用“月”辯證地看待自己所處的逆境,採用了變通的態度排解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困厄中解脫出來,顯示了他淡泊名利,豪放灑脫的人生態度。

教學中,筆者直接從讓學生談談蘇軾的瀟灑人手來導人新課,從而生成了見仁見智的解讀。

二、調動音符,奏響樂章

傳統的語文課堂往往是既定的,貌似天衣無縫,實則缺少教學的靈動性,缺乏課堂的生成性。一堂精彩的課,在於教師能夠調動每一個學生,捕捉到不和諧之音,及時調整教學航向,做到收放自如,使課堂富有靈動性。

當我講完《寒風吹徹》時,有個學生突然說出一句話:“人活着真沒意思,孤獨地來,孤獨地去,誰也幫不了你,寒風透骨,看不到一點暖意,怪不得整篇文章讓人讀了之後冷颼颼的。”當時,大部分的同學均有同感,唏噓不已。面對這樣的“意外”,我並不急着對他們進行人生觀教育,而是讓他們找找文中有沒有作者嚮往的溫暖,是不是還有一點溫情。這一點撥,立時讓學生翻開課本進行討論。

有學生從文中找出“把一個渾身結滿冰霜的路人讓進屋子,給他倒了一杯熱茶。”從中可以看出對陌生人的關愛。又有學生找到“不管天冷天熱,我們都要常過來和母親坐坐”。讓我們珍惜身邊的人。還有學生說文中寫到作者想象天熱的時候,母親帶領孩子過河看望姑母的情景,也反映了作者對充滿溫情的生活的嚮往。還有學生說“寒風吹徹中,我們依然還有春天的夢。”

就這樣,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他們無拘無束地圍繞文本展開討論,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憑着經驗、體驗和同樣的啓示,進行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實現了多種視界的溝通、匯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併產生新的視界,對某一問題便能做出有個性且有依據的解讀與理解,讓真理的探求不斷增加新的可能性。

學生通過這一比較、探究,深深體悟到:倘若只從生與死的角度評判,人生的確是孤獨的,但是,人之所以爲人,就在於更重視生命的過程,讓生命更爲充實。筆者隨後也談了自己的感悟:任何人都走不出生命的冬天,但只要走出精神的冬天,前面就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段動態生成的生命歷程。教師就如同調絃師,與學生同臺演出,通過不斷學習,探索求新,與時俱進,使得這演出有自然主義的真實,有現實主義的堅實,有浪漫主義的詩情,更有後現代的解構,單調的語文課堂因之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