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1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端午節。

據說,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被害投河後,百姓馬上相救,可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人們就划着船在河裏找屈原。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河裏。紀念屈原的這些活動, 就變成了我所知道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了牀,準備吃糉子了。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 ,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

吃完糉子,媽媽還會給我掛上香囊,香囊裏有許多中藥,聞起來清香撲鼻,可是,蚊子卻很怕這種味道,掛了香囊之後,蚊子就不會咬我了。香囊的用處可真好啊!

端午節我們還要吃五黃:鹹鴨蛋、黃鱔、黃酒、黃瓜和黃魚。據說,吃了五黃就會平安如意。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數賽龍舟了。我雖然只在電視上看過賽龍舟,但是,那熱鬧的場面已經牢牢地吸引我了。我想下次一定要去看看賽龍舟,爲我增加端午節的知識。

端午節雖然沒有春節、中秋節那麼熱鬧,但是,端午節有很多民俗,讓我能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喜歡端午節!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2

端午節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糉葉,摘來的糉葉先在水裏泡個八小時,泡好洗乾淨,上鍋蒸煮三分鐘,這樣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買糉繩,糯米還有餡料,糉繩能讓包好的糉子不散開,糯米作爲糉子的主料,而餡料只是增加糉子的味道罷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動人心的——包糉子。

包糉子可是個"功夫活"。媽媽先示範了一下,她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間夾着一塊瘦臘肉,最後用糯米封頂,折上封口,紮上糉繩,一個臘肉餡的糉子便成了。看完後,我心想:沒想到啊!包糉子那麼簡單。我立刻學着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可是剛準備封口時,糯米調皮的從它的綠衣服上露了出來,再試一次,這下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糉繩的時候,麻煩它又出現了,媽媽細心的教我,總算將一個綠豆餡的糉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包了許多,雖然樣子醜醜的,但裏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來香噴噴的,美味極了!

在端午節,下午我走到公園,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碰上。隨着觀衆的增加,隊伍做好準備,"砰"的一聲龍舟出發了,從上游到下游成一個s形,女子隊又九的劃漿總算與男子對並肩同行,兩隊你追我趕,將把湖水劃出一道道波浪,最終兩隊打成了平手。

這便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你家鄉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難忘的'端午節小學隨筆3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熱熱鬧鬧的春節,有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祭奠祖先的清明節,但是我最喜歡吃糉子掛艾蒿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據說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我的家鄉漢中,每年到了端午有掛艾蒿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包起了糉子,我看見姐姐在包糉子,我也想包糉子。姐姐包的糉子形態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有三角形的等等。我纏着姐姐教我,姐姐給我做了個示範,我學着姐姐的樣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我包的糉子雖然很醜,但是我很開心。我們包的餡兒不一樣,有紅棗餡兒的、有火腿腸餡兒的、有豬肉餡兒的等等。

糉子蒸熟後,我揭開鍋蓋,香氣撲鼻而來,剝開綠葉,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擔心冒着熱氣的糉子燙到手,匆匆地剝開一個糉子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糰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貓肚子一樣滾圓,把糉子掰成兩半,露出了裏面鮮美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受不了種誘惑,大喊一聲“吃糉子嘍!”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完鮮肉糉,我感覺還沒解到饞,又剝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糉,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後大口咬進嘴裏,哇!那甜蜜的感覺直浸肺腑,真是絕世精品呀!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