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小事不小,小細節有時決定成與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1

“你站起來”老師對我大聲地叫道。

我低着頭,手裏拿着85分的數學測試卷。我當時心裏又羞慚又緊張。“你爲什麼連一個字也寫不對,只考了85分!”老師又再次大聲的對我批評到。

看着那隻因爲錯了一個字就被扣了5分的數學題,心裏不禁回憶起了自己當時考試的驕傲情景。“這次考試可還真簡單,我閉着眼睛都會寫。”我心裏美滋滋的想着。我拿起筆快速的寫了起來,僅僅花了一節課的功夫我便寫好了試卷。時間似乎過得很漫長,我無聊的在等待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考試結束了,我把自己早已錯誤百出的卷子交給老師。還樂着想會考出個好成績呢!“喂”我的同桌輕聲叫了我一下,我回過了神。老師這時正衝我問道:“知道自己爲什麼考那麼差嗎?”我低聲回答她:“他粗心了。”“你看看你,就錯了一個字,你連全班前十名你都沒有考到!”老師對我大聲地批評道,之後她又瞪了我一眼。

現在仔細想想,平日裏寫錯的一個字只不過是家常便飯,可在考試裏我寫錯了一個字卻讓我沒能進入全班的前茅。這讓我感悟到,其實小事並不小。很多人總不重視一件小事,但到頭來卻爲小事而煩惱。要做一件小事並不難,只是看有沒有認真的去做好,如果小事沒做好最終它就有可能變成一件大事。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2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但小事不小,看似一個小小的錯誤,卻可能鑄成無可挽回的大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都是小看錯誤,忽略細節的後果。

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在關鍵的時刻一定要認真做事,切不可麻痹大意。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國王要親征生死存亡的一戰。國王派了一個馬伕去爲他備好自己最喜歡的那匹戰馬。粗心的馬伕等不及鐵匠繁瑣的工作,他催促着鐵匠,讓他湊合釘上馬掌。戰爭那天,國王騎上那匹馬掌釘得不太結實的戰馬。在衝鋒的過程中,那匹馬的一隻馬掌果然掉了,戰馬跌翻了,國王也被掀在地上。戰鬥很快就結束了,敵軍俘獲了國王。從那是起,人們就說:因爲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因爲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因爲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爭;因爲一場戰爭,丟了一個國家。這一切只因爲少了一個小小的馬掌釘。

小不忍,則亂大謀。別因爲一次小小的失足,而釀成千古大恨。三國時期,三足鼎立。“桃園結義”的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在亂世中建立了蜀國。天有不測風雲,繼關羽敗走麥城而被俘獲殺害後,張飛也被屬下殺死,兩名屬下抱着張飛首級投奔吳國。劉備聽到這個噩耗之後,悲憤交加,不顧朝廷大臣多方阻擾,親征七十萬大軍攻打吳國。但不料劉備大軍中計,七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若不是關鍵時刻趙雲來救,劉備早已性命難保。不久,劉備命喪白帝城。因一時小小的衝動,而造成如此後果,可悲啊!

不因善小而不爲,不因惡小而爲之。這句話是劉備彌留之際託諸葛亮告訴其子劉禪的經典遺言。如今,這句話對於我們仍然很適用。我們在班級裏看到紙屑,在校園裏看到垃圾,我們置之不理;但上課說話、睡覺、看閒書,我們卻樂此不疲。很多人只喜歡做大事,對小事卻不屑一顧,認爲做了大事就可揚名立萬,就可成爲英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想着做大事的人,終會一事不成,虛度光陰。

小事不小,小事有時關乎更大的結果;小事不小,小細節有時決定成與敗;小事不小,小事可以鍛鍊一個人的品質,反映一個人的素養。所謂聚小流以成江河,我們只有做好今天的小事,才能成就明天的大事。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3

近世有些人,見身邊的富賈權貴來財太快、攀升太速,於內不免有怨,於外則奮起直追,試圖擺脫身世背景上不如人的陰影。如此心理,出現在包容、開放的社會或時代中,有時或可激發人的動力,但如今它的出現卻使心高氣傲、急功近利的心態瀰漫在我們的視野中,竊以爲這是極不可取的。

若想使這種氛圍得到改善,重建一種積極的社會心態十分必要,這即是要求我們從小事做起,要“勿以善小而不爲”。

小事不小,其實不但是不小,更是關係重大。這個道理可從多角度來闡明:不積小何以成大?徒有大思路何以立足穩當?小不忍何以成大謀?這些道理顯然都是自明的。但爲將小與大的統一關係放大開來,抓住細節來辨識之,茲舉古今學子讀書之異同來分析。

古今讀書,衆所周知,皆以應試爲首要目的。但這同樣的應試卻有不同的效果。今人應試,雖可在短期內達到一定程度高的水平,但在十餘年遠離原來專業的社會生活後,腹中恐怕也是空空如也了。這是學習不能盡小的緣故。古人則不然。誠如黃季剛先生言,“漢學之所以可畏者,在不放鬆一字”。古時之人在蒙學階段便已熟背《四書》,如是雖未囫圇吞棗,但每一文字都烙在胸中,日後一旦有所感悟,則馬上能夠立體地懂、成片地懂,小到文字訓詁之細,大到辭章之優美,義理之精深,都能瞭然於心了。又如前人治學,數十部經史俱在心中,一字也不會有錯誤。以此爲根基,則無論治經、治史、治小學,也都能將所據經典脫口而出,信手拈來了。由此確實可見小事不小的道理。

因此,假若今人讀書也能從小處着眼,則何患其學不立?若今人做事也能多從小處着手,則何患其事不成?學問紮實,行事謹慎,這本就是杜絕浮躁的良方,更何況在其間我們又積累了多少的 “小”,則又何患其不能致於“大”呢?

  這件小事真不小作文4

這幾天媽媽有事要回老家,爸爸又出差了,家裏只剩下我和哥哥。

臨走之前,媽媽把早已重複多遍的話又拎出來嘮叨了一遍:“餃子放在冰箱的第一格。做雞翅用微波爐加熱8分鐘……”我和哥哥有口無心地應着,最後眼看趕不上火車了,媽媽才意猶未盡地結束了叮囑。但拉着包關上門的那一剎那還不忘了喊一句:“千萬別忘了!”

第二天,我放學回來,鑰匙打開門的時候還本能地喊了一聲:“媽媽!”門被我猛地一推,撞在牆上發出了“梆!梆!”聲。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兒聲音——媽媽早就走了。我一愣,然後回房間做作業了。

漸漸地,路燈取代了太陽,許多的人家家裏傳出了炒菜聲,聯有些寂寞的路燈燈光也被“炒”地有幾分熱鬧、溫馨唯獨我家只有一盞孤獨的檯燈亮着。終於哥哥回來了,我長舒了一口氣,開始煮餃子。

餃子剛煮好,媽媽的電話就來了:“吃飯了沒?”“剛做好。”“哦,那我先掛了,快點吃,別涼了。“嘟——嘟”我還握着電話發愣:就這麼結束了?我放下電話,端起一碗餃子吃了起來:“真好吃!”我三下五除二地吃完後,那曾想的電話又來了:“吃完了嗎?”“剛吃完。”“那今天上課認真聽了嗎?”……這次電話長得多,媽媽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而我的回答就簡單多了,像數學試卷上不完整的“答”。

好不容易放下電話,爸爸的又來了,我又回答了一遍。

吃完飯,我和哥哥回到各自的房間幹自己的事,家裏有一片寂靜。

睡覺前,爸爸、媽媽的電話第三次來了,問題都差不多。他們掛了電話,我卻仍握着聽筒,聽着悅耳的“嘟!嘟!”聲,又一次愣住了……

小小的電話中,有着爸爸、媽媽濃濃的愛;嘟嘟的電話聲,是爸爸媽媽愛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