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通用20篇)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通用20篇)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

“初一吃糕,初二吃糉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唱着這首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是傳統節日。在我們當地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眼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棕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得大大的。糯米的濃番夾雜着縷縷草葉子的清苦。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總要包上很多糉子讓我這隻饞大貓飽口福。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棕裏的棗子也不大。有時嘴饞了,就到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是穿過很多次的舊衣服,但香味仍然無法抵擋。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一一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可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有這麼多的習俗,有這麼有趣,所以我盼着端午節快點到來!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傳說中國古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改革政治,任用賢才,遭到反對,被去職流放,後來自投汩羅江。他死後,出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用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生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時候,小孩要佩戴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有絲布的香囊。大人們都要在家打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入門眉,懸於堂中。這樣可以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每年端午節前後,媽媽和奶奶都會包一些糉子給我們吃。她們買來糉葉,洗淨後,將浸好的糯米與餡料包入糉葉製成糉子。她們包的糉子品種很多,有肉餡、蜜餞餡、紅豆陷等多種餡料。爲了分清糉子的品種,媽媽和奶奶把糉子包成了各種樣子:有三角糉子、小腳糉子等。然後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糉子煮熟後,一陣陣清香飄滿整個屋子。我最喜歡吃肉餡的,寫到這兒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端午節那天,我們除了吃糉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節。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到了,這個節日是我盼望已久的,因爲在這天我可以吃糉子、系五彩線……

小時候常常聽太姥姥講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楚國人,他非常忠誠於楚王,但屢遭排擠,被流放,最後投汩江而死。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賽龍舟。百姓們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這樣一來,大家用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聽了太姥姥的故事,我常常猜想:是什麼樣的人物才能贏得這麼多人的敬佩和愛戴?從那時起,屈原這個英雄般的人物就走進了我的心底,我開始對端午節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聽太姥姥說,在傳統的端午節裏,人們有舉行划龍舟比賽、吃糉子、系五彩線、掛蒿草,配戴香包習俗。端午節有這麼多的習俗,真是太有趣了!真想親眼一見。

“媽媽,快來!你看,那就是賽龍舟!”“在哪?”同樣對端午癡迷的媽媽趕緊放下了手裏的報紙,同我一起聚精會神地看電視上那精彩動人的畫面:船是狹長、細窄的,船頭裝飾着龍頭,船尾裝扮着龍尾,再着上紅、黑、灰等鮮豔的顏色,龍舟栩栩如生,彷彿真的游龍一般在水上穿梭嬉戲。船上三五十個撓手齊心協力、動作一致,一時間,鼓聲陣陣,號角響亮,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龍舟比賽真是熱鬧而激烈啊!

糉子是我最愛吃的了。糉子個頭較小,爲斜四角形。多以紅棗、豆沙爲餡。因爲在北方,每年吃的都是蜜棗糉,但今年不同了,媽媽和姥姥親手給我包了蛋黃肉糉、鮮肉糉和梅菜肉糉,實在是太好吃了,讓我吃個肚子溜圓。

端午節系五彩線、戴香包更是我的最愛。太姥姥在世時,每逢過端午節,她都會提前給我做好五彩線和香包。香包呈小葫蘆型,裏面裝的香草,香包的面是用紅色提花的緞綢做成,非常漂亮。端午節早上一起牀,太姥姥就給我的胳膊和腳踝處系綵線,把香包帶在脖子上。太姥姥說,這樣可以防止蚊蟲咬,又可以避邪。這個香包至今我還保留着。雖然,太姥姥已離開我很久了,但每當我看到那個精緻的小香包時,她那慈祥和善的笑容就浮現在我的.眼前。現在太姥姥不在了,做香包這個任務每年端午節就由姥姥來完成了。雖然,姥姥做的香包沒有太姥姥做的那麼精巧別緻,但我一樣喜歡。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真摯牽掛。

在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列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了,同時這天也列入國家法定節日。我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因爲它帶給了我對美食的鑑賞和對古人的追億之情…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來了!我五點就起來了,穿好衣服,就去踏青了。我捧起晶瑩的露珠抹到了自己的眼睛上,我忽然覺得自己的眼睛變得很明亮。我又用露珠清洗了臉上的灰塵,感覺真清爽!

到了學校,我用橡皮泥捏出了一條龍舟,“真好看!”同學們說。我又用彩筆畫出了四個可愛的糉子,我們一起給這幅畫起了個名字叫“端午節”。

放學後,我們把艾蒿、香包、葫蘆掛在了門上。爸爸媽媽正在家裏忙碌着,姥爺給我講着端午節的由來:在戰國時有位大臣叫屈原,他胸懷大志。但是壞人總是誹謗他,因此楚王不再信任他了。最後楚國戰敗亡國,屈原寫下《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自盡了。我聽完了非常感動。

忙活了半天,我和姥姥開始包糉子了。我拿出兩片大小不同的糉葉,把泡好的米放到了糉葉裏,再用繩子把糉子綁住。糉子包好了,要煮糉子了,五十分鐘後,香噴噴的糉子端上來了。我們開開心心地吃着美味的糉子。

屈原是一名偉大的詩人,他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我的祖國。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5

每當農曆5月5日便是端午節,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中自然少不了糉子。由於不會包糉子的緣故,我只能從超市購買,不過那味道棒極了,將蒸好了的糉子放在盤子上,慢慢解開繩子,再慢慢地將糉葉一層一層地拿掉,一股有些清香味的糉葉剛好把它的香氣與糉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話不多說,開吃。

我用筷子輕輕夾下糉子上的一角放入嘴裏細細品味,它稠而不膩,我吃的是香腸餡的,彷彿每一粒糯米都成功地與香腸合成一體,入口即化,口感獨特。如果喜歡吃甜的,還可以放些糖,帶了糖的糉子也十分美味,它能讓你的每一個味覺細胞都充滿活力。

我的端午節第二大愛好是戴五彩繩。媽媽總是會在端午節前一天給我買好繩子,等到端午節那天,親手爲我係上五彩繩。繩子們都五顏六色,紅色偏多,因爲紅色有喜氣洋洋的意思,所以中國人比較喜歡紅色。每當到了端午節,我總是會與鄰居家的孩子們互相交換繩子,因爲我們認爲這樣可以讓好運從每個人身上走一遍。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就是我眼中的端午節。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口插艾蒿,掛絲線帶香包,娃娃樂得蹦蹦跳,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記牢,端午節來了。

你們知道端午節怎麼來的嗎?我來講一下吧!

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名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常與楚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改革政治。後提出要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可國王受小人挑撥,沒有聽取屈原的建議,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流放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得知後很是悲傷。他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他誓與自己的國家共存亡,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他悲恨之下,身綁石塊投汨羅江自殺。

後來,人們開船去撈屈原的屍體,可是沒有撈到。又害怕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人們便往河裏扔了一些糯米等粘性食物餵魚,希望能粘住江裏魚羣的嘴,而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即便這樣,等屍體打撈上來之後,也被江中的魚啃食了半個頭顱。可惜一代忠良之臣,竟然落得如此淒涼、悲愴的落幕,讓人痛心疾首!

後人爲了紀念屈原,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夜晚,星星點綴着星空,我們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糉子之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懷恨投江的情景,內心不由得泛起一陣酸楚!

這個不同尋常的端午節,有歡樂,有悲憫,也有溫暖,更有中華兒女對民族大義的無私奉獻精神。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每至此時,人們自然想起賽龍舟、吃糉子,也更會想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是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習俗。

小的時候,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正值花開四溢的時間,每每端午節的前天,我們都會去各家採摘花朵,端午節當天,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能用放滿花瓣的香水洗臉,尤其是女孩子,覺得那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想象着自己成爲一名花仙子,那真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端午節,還有一件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吃到大大的透明的鵝蛋,一般只有端午節纔可以吃到的哦!

慢慢長大,才知道端午節的真正含義,在學校裏學會了《離騷》,也知道了屈原。屈原的家國情懷是端午節的靈魂,而他“行澤吟畔”、“上下求索”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則穿越了浩蕩的歷史長河,凝聚了千年的歲月滄桑,成爲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圖譜和羣體共識。

長大離開家之後,我才知道,端午,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一個符號。因爲端午,家庭親人間的純樸情感被激發,渴望團圓;因爲端午,外地兒女的真摯呼喚被釋放,期待見面。此時此刻,端午是一種象徵,是五千年民族文化沉澱在每個華夏兒女血液裏的不變的因子,是十三億中國人共同精神世界裏永恆的記憶與牽絆。有了它,親人就會緊緊相連,依依相守。我們吃着飄香糉子的同時,更喚起了對端午歷史文化的記憶,追溯先哲們的偉岸精神,激發和培育自己的家國情懷。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8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帶香包,娃娃樂得蹦蹦跳,吃糉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一聽到這首兒歌,我就想到了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對了,你們知道屈原的故事嗎?

我來告訴你們,屈原是我國的一位愛國詩人,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非常有才華,一直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經常給楚王提出聯合齊國抗秦的建議,可國王並沒有採納。不久之後,楚國就被秦國滅了國。屈原聽到楚國滅亡後,感到痛苦萬分。懷着與國家共存亡的決心,在自己身上綁了一塊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避免讓江中魚羣啃食屈原的屍體,就投糯米餵魚,即便這樣,屈原的屍體還是被汨羅江的魚吃掉了半個頭顱。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將五月初五這天稱爲端午節。

這一天我不僅品嚐到美味的糉子,還感受到了祖國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端午節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像屈原一樣熱愛國家,爲國家做貢獻,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9

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即叫端午節,又叫龍舟節,五月節和浴蘭節等等。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爲國家滅亡了,抱憾自沉汨羅江。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在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在舜江中溺亡,數日不見屍首,14歲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尋找父親,五日後,曹娥和父親的遺體同時浮出,人們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會紀念她。

我們家的端午節是這樣的過,奶奶會買一些艾葉掛在門上,是爲了辟邪,還會包一些糉子。

糉子分兩大類:北派的糉子有餡兒有:大棗、豆沙和葡萄乾兒。而南派的糉子卻與衆不同,他們的糉子餡兒有:肉餡兒和香腸餡兒。我生活在北方,還是喜歡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區過端午節還會賽龍舟,一是爲了看誰滑的快,二是爲了驅散江魚。

端午節時,大人們也會用雄黃酒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一是藉着雄黃以驅毒,二是藉着猛虎以鎮邪。

今年的端午節,我還和奶奶一起包糉子了呢!首先,把糉子葉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在放一些蜜棗和葡萄乾,最後用繩子把糉子寄上,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糉子了!開始,我包的很難看,但是後來,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過端午節即是紀念屈原,又可以學會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是太開心了。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家鄉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五月初五的早上,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除了做各式各樣的香包之外,還包品種繁多的糉子。

媽媽最會包糉子了。包的糉子有鹹有甜,有葷有素,還有桂圓餡兒的、五香味兒的,等等。我對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素糉子情有獨鍾,裏面不僅有大大的棗子,還有花生和芝麻。媽媽包的糉子總是大大的,糯米的濃香裏裹着甜甜的棗子,那真叫一吃一個爽!咬一口,含在嘴裏慢慢地嚼一嚼,真是越嚼越香!

說起端午節,不得不說屈原。汨羅邊,屈原大夫的內心充滿無奈。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眼睜睜看着國土被侵略,大好河山毀於一旦,他感到昔日的楚國不復存在,於是絕望地在汨羅邊輕輕一躍,就此殉國。人們爲了紀念屈原,盪舟河上,此後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擔心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紛紛將米團投入水中,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賽龍舟、飲雄黃酒、吃煮雞蛋和在家門前菖蒲等,真是不勝枚舉,樂趣無窮。

年年都有端午節,我對端午節的感受也隨着年齡的增長,每年都不同。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1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

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

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

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

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

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

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

我真喜歡糉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爲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2

你知道今年的6月8日是什麼節日嗎 對,是端午節。吃糉子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你會包糉子嗎 不會吧,那麼就和我一樣去拜師學藝吧!嘿,告訴你,我的師傅是我的舅媽。你找到了嗎

離端午節還有10天,我們家就已經提前準備了。這不,“叮咚——”門鈴想了,我知道,是我大舅媽來了。我趕緊衝出房間把門打開,哇!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原來,舅媽從鄉下給我們帶來了準備好的、新鮮碧綠的糉葉。

媽媽端來了泡好的鹹肉和糯米,我們開始忙碌起來。舅媽嫺熟地包着糉子,一個又一個,看得我眼花繚亂,趕忙央求舅媽教我。舅媽看我一副成心想學的樣子,就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我。

一開始,先把2片糉葉重疊在一起,從葉根圈成圓錐狀,窩在手裏,用湯匙裝兩勺米放進圈好的糉葉裏,再放一塊鹹肉,在鹹肉上面平鋪兩勺米後,壓緊,將剩餘的糉葉沿米處折蓋下去,在折蓋處把兩邊的角摺好後,糉葉沿着糉身包了一圈,然後用草繩紮緊。(注意,一定要捆緊,否則煮好的糉子水滋滋,一點都不好吃喲。)一個糉子就這樣包好了。

由於我的手有點小,總是包不好,但是我不甘心,一遍一遍地練習,加上舅媽在一旁不停地鼓勵我,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自己終於包好了一隻糉子,心裏別提有多高興。舅媽包糉子的速度真的很快,一會兒就包好了。我們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高壓鍋里加足水,用大火燒煮滾後,用中火煮1小時後,鍋裏就飄出淡淡的清香,然後再用小火燜半小時。這時整個房間裏都瀰漫着糉葉的香味和鹹肉的香味,饞得我口水直流,迫不急待地想掀開鍋蓋嘗一嘗。可大舅媽卻說,“不行,要讓糉子再多燜會兒,否則糉子會不熟的。”

哇,想不到,要吃到糉子,還有這麼多講究呢!

在這糉葉飄香的季節,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所以端午節那天,我會來到通榆河畔,把我親手包的糉子放進紙船上飄向汩羅江……

雖然我明白通榆河和汩羅江不相通,但我們的心意是息息相通的——那就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還稱重午節、端午節。

傳說在古時候有一爲受人愛戴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於是老百姓自發地划着龍船去撈救他,還向江中拋撒糉子。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後來每到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吃糉子,來紀念這爲偉大的愛國詩人。

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侯,人們總是要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個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我想是想讓孩子們長命百歲吧!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怪不得一到端午節,奶奶就去菜市場買許多艾草和蒜泥,在中午12:00時放在太陽底下曬,說艾草、蒜泥能消毒,還在家中用艾草煮。我想:端午節的風俗可真多呀!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4

小小的糉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着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着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爲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糉子後,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糉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糉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也數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那麼,你知道爲什麼要吃糉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於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爲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後,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糉子扔進江裏讓魚吃。

後來,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每年端午節,人們都以吃糉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5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糉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端午節,街上就更熱鬧,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小商販,恨不得喊破喉嚨,而且走到哪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我家也不例外,我們一家人圍到一起開始包糉子,剛開始我不會包,奶奶就手把手的教我。

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好,第二次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糉子包完了,放在鍋裏蒸,熟了以後,只要你揭開鍋蓋,濃濃的香味就會撲鼻而來,讓你就馬上就想吃一口,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糉子,高興極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到南湖散步。看着看着,我就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笑着說:“是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人們把糉子投入到江中給魚吃”,“哦,那爲什麼還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總是問不完似的“因爲人們要尋找屈原的屍體。”媽媽說完撫摸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生活得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纔對。是啊,只要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和諧、溫馨的家園。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7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民謠中所唱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一一端午節。

還記得去年我們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五紅”的美味佳餚。炒莧菜,炒河蝦,糖醋蘿蔔,切開冒出紅油的鹹鴨蛋,紅燒肉,紅燒鱔魚……糉子包的像工藝品,精美絕倫。糯米中加入多種餡料,有紅豆、蜜棗、蛋黃、火腿……看一眼青油油、水靈靈的糉子,十分惹人喜愛。空氣中瀰漫着撲鼻的糉香。

千年百年有一個節日傳承着獨特的鄉風民俗,交融着親人們相聚時刻的溫情。這就是端午佳節,去年的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充實而又難忘。期待今年的端午節快快來到。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來,五月初五這一天成了傳統節日,大家都用糉子來祭祀屈原,端午節也成了“愛國節”。

五月端午,它雖然沒有像過年那樣隆重,但它卻寄託了我們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那誘人的糉子太吸引人了,有粳米的、黃米的,還有豆豆和紅棗,它那讓人垂涎三尺的香味,真叫人難忘,一口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和甜甜的棗香,就連那豆香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喜歡端午節,不只是因爲有那美味的糉子,也不是因爲有那精美的禮品,而是因爲有那濃濃的愛國情。爸爸把端午節的來歷告訴了我: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很有學問。

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努力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他流放中聽說自己的國家被敵人佔領,老百姓遭罪,悲憤欲絕,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來到汨羅江邊懷抱石頭跳入了江中。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後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水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都到江邊用食物祭祀屈原。爲怕食物被魚蝦吃掉,就用糉葉把食物包起來。我聽後十分的激動,爲我們祖國有這樣的愛國英雄而自豪,爲人民羣衆的情意、聰明智慧和想象力而感慨萬分。今年“六月二十三日”又是一年的端午節。

我們都很懷念屈原,我也很想用實際行動來祭悼屈原,同時也想知道糉子的做法,便向媽媽提出了要求:教我學包糉子。包糉子首先把糉葉洗乾淨放在水裏泡軟,再把米豆棗洗好就可以包了,等糉子包好,放在鍋內加水加蓋,用烈火煮了一個小時後再改用慢火煮,這時糉子的香味引得我直流口水,但我還是首先讓媽媽用盤子擺了六個糉子放在供桌上,祭祀屈原。端午節是愛國節,我愛端午節。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19

端午節快到了,大家都忙着整理東西。我坐在沙發上無憂無慮的看着電視,心想:端午節快到了,我該怎麼辦?突然想起來了,趕緊跑到爸爸面前說:“爸爸要去奶奶家過端午節嗎?”“是的。爸爸回答。爸爸又說:“兒子,我們中午開始,好嗎?”“我很高興地回答:“很好。”

有一次在那裏,“奶奶——”我甜甜地哭了。奶奶笑着招呼我們:“哦,我可愛的孫子來了。”我跑進屋,聞到了糉子的味道。當我伸手去拿糉子時,我媽媽攔住了我。“小心,吃飯前洗手。”我趕緊去洗手間,打開水龍頭洗了洗。我出來拿起一個大糉子,剝下一片長葉子。然後我把剝好的糉子放進碗裏,一股香味飄進我的鼻子裏,我大口地吃着。奶奶看到了,叫我慢慢吃。注意不要噎着。奶奶又做了一頓大餐,我們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這頓晚飯,我又問:“端午節想吃什麼糉子?”

“因爲古代有個大詩人叫屈原,他死的時候正好趕上端午,所以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父親答道。

現在終於明白了。

最後,我想對屈原說:“你真是佩服我。”

描寫我眼中的端午節作文 篇2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能夠吃到香香糯糯的糉子了,想想就有種流口水的衝動。不是我沒出息,是端午節的糉子實在是太好吃了。還有那帶着雄黃味的五色線,想想就讓人心動。

早在一天前,老媽就泡上了糯米,端午節一早早,我還在睡夢中,老媽就給自己手腕上帶上了五彩線,聞着熟悉的雄黃味,我對自己說,端午節安康!

到了學校,正好學到了紀念屈原的文章,偉大詩人屈原,投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

下午回到家,走到院子裏,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回到家,老媽說,洗手吃飯。這時,我看到了桌子上放着已經剝好得糉子,我洗了手,嚐了一下,真的是太美味了。

爲了紀念端午節,老媽還炒個許多菜,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糉子,聊着關於端午節的事,真的是太開心了。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