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熱門】趣事四年級作文四篇

【熱門】趣事四年級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趣事四年級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趣事四年級作文四篇

趣事四年級作文 篇1

你們見過牛喝酒嗎?我就親眼見過。不信,你就仔細聽我給你講一講!

那是小時候的事,爸爸帶着我來到了舅爺爺家,這時舅爺爺提着塑料壺從商店裏打酒回來。舅爺爺說:“我打酒給牛喝。”我聽了覺得奇怪,就不解地問:“牛爲什麼喝酒呢?”舅爺爺回答:“聽獸醫說,冬天裏給牛喝酒,牛不會掉膘,也不會乏力。我家燒磚全靠它踩泥呢!”我又問:“怎樣給它喝呢?”舅爺爺說:“你跟我來看看就知道了。”

我拿着手電筒,跟着舅爺爺去了,他喊小叔點上燈,拿來了六寸來長的竹筒,來到了牛圈裏。他先把酒灌進竹筒裏,叫小叔幫他把牛嘴掰開。小叔用兩手掰開了牛嘴,舅爺爺將竹筒裏的酒灌進牛的嘴裏,只聽到牛的喉管咕嘟咕嘟直響。牛喝完了酒,我高興得往回走。一路上,我心裏總是想,這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啊!

趣事四年級作文 篇2

皎潔的月光,射在了寬闊的院子裏……這一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早上,我們一家早早地回老家陪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我們老家過中秋的習俗就是燒塔仔、搖狀元、吃月餅……我和小夥伴們相約一起搬磚頭來蓋塔仔,大家都聚在院子裏。

頓時,院子裏充滿了幸福快樂的氣氛,充滿了甜蜜的童年味道,充滿了愉快的笑聲……蓋塔仔開始了,我們每個人都拿起了磚頭,聽從了爺爺的指揮,先把磚頭排個圓圈中間留一道門。然後一塊接一塊往上疊,經過大家的努力,塔仔終於蓋好了,每個人都十分興奮,激動地歡呼着……

晚上的月亮是格外地明亮,格外地皎潔。月光照亮了高高的樓房,照亮了大街小巷,照亮了家家戶戶。我們搬來柴草和鹽,把柴草放到塔裏燒,再往塔裏撒一些鹽,哇……‘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那火花如繁星、如嬌花,它是那麼地美麗呀!我們捂着雙耳,紛紛閃避,卻也有止不住的衝動與興奮,‘噼裏啪啦’是瞬間的,但,在我們心中已留下了永恆的記憶。

接下來,我們圍着大桌子,開始搖狀元、吃月餅、賞月亮,興奮的我舉着茶杯對着月亮脫口而出,念起了宋朝蘇軾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此時響起了一片掌聲。我擡頭一看是爺爺奶奶和小夥伴們在拍手叫好,不由得我一陣臉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是團圓的,是快樂的,是有趣的!我在老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趣事四年級作文 篇3

童年像一個棒棒糖,吃了會回味無窮;童年像一條彩虹,那樣五彩繽紛許多人的童年有許多搞笑的事,但我的童年也有許多搞笑的事噢!

記得小時候四、五歲左右,我去一條小河玩水,忽然,看見有許多活蹦亂跳的小魚在水面上,於是,我趕緊回家拿籃子去撈魚兒,大人們說:小心點,別掉進水裏啦! 我說:掉下去說不定還可以見到龍王,順便帶小龍女上來玩,果然,我真掉進水裏了,我邊喊救命! 最後,大人們把我救了上來,我喘了一口氣,對周圍的大人們說,沒見到龍王,差點就去閻羅王那裏報到了。

漸漸我長大了,膽子也大了起來,有一天我在路上的一棵樹上看見有一個大的馬蜂窩,我趕緊找了幾個朋友,我數123,大家用棍子把馬蜂窩捅下來,膽小 的人飛快的跑到兩三裏遠,勇敢的'只跑了四、五步,忽然,有幾個朋友叫住了我們,我們反過頭,看了看,怎麼沒馬蜂來追我們?大家走到馬蜂窩前,一棍子打裂了 馬蜂窩,哈哈,原來是個空馬蜂窩,虛驚一場,大家笑得上氣不接下氣。 童年就是這樣的搞笑。

趣事四年級作文 篇4

我現在12歲了,是一個小夥子了,做事總是粗心大意。但我的童年卻是絢麗多彩的,然而,我小時候卻常常鬧些笑話。

我6歲那年的一箇中午,正和哥哥在房間裏玩耍,突然,一陣陣肉香撲鼻而來,我連蹦帶跑地來到了廚房,看見爸爸做好的好燒豬蹄,饞得我直流口水,連忙說:“爸爸我能來一口嗎?”爸爸見我像饞貓的樣子,笑着故意對我說:“小孩子不能吃紅燒豬蹄,吃了就會變得跟豬一樣笨。”我似懂非懂地對哥哥說:“看來你也不能吃呀!”哥哥笑着說:“我呢是可以吃的。”說着便拿了幾塊美美的吃了起來,我只好氣沖沖地回到房間。

到了中午吃午飯的時候,我不管三七二之一,夾起一塊往嘴裏塞。“啊,又香又好吃。”我又夾了一塊豬蹄,突然,我想起爸爸的話,心裏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怦怦”直跳。這時,哥哥又對我說:“別忘了,它會使你變笨哦!”我聽了連忙回到房裏找題目來做,媽媽看見了我,問“你在幹嘛?”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媽媽笑着說:“那是爸爸騙你這隻饞貓呢!”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通過了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自己親自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說,俗話說的好“實踐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