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說明文作文 > 介紹橋的說明文4篇

介紹橋的說明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橋,有許多種,獨木橋、石拱橋、長江大橋、立交橋……你認識這些橋嗎?我來帶你參觀參觀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介紹橋的說明文4篇,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介紹橋的說明文4篇

  介紹橋的說明文1

我並不是一位橋的推崇者,因爲同樣要到達一個目的地,從橋上走過往往要比平坦的道路花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於經常以步代車的我來說,它的確算不上是什麼實用之物。

最近,我因爲附近在修路,每天不得不繞路走一座小橋。那是我家附近的一座小石橋,橋身並不長,但坡度很陡,側面望去,像凌駕在河上的半個大車輪。時不時還閃爍着幾道金色的光圈。

一天天周而復始地過橋,我開始喜歡走上橋的感覺,確切地說是喜歡站在橋頂那一刻的feeling。從跨上陡坡的第一步起,就已經是一個新的起點,因爲在你腳下的已不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了。在懶洋洋的夕陽的沐浴下,之後的每一步更可以說是舉步艱難,越往上走我越需要用力,直到達到頂端。我曾經試過半途而廢,結果是“一步退,步步皆退”。當然,我也多次站在橋頂,倚着欄杆,欣賞落日的黃昏,彷彿手中端着一杯甘甜的葡萄酒,愜意萬分。

如果說上橋是一種頑強的剛毅之美的話,那麼下橋體現的是一種柔和的謹慎之美。我原以爲下橋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但在朝陽熱力四射的感染之下,我曾因爲一時興奮而放鬆腳步。沒想到竟栽了個更大的跟頭,從此便知道即使已不再需要用力,也要三思而行,不能放鬆懈怠。

從坎坷到平坦和一路平坦雖是殊途同歸,但過程卻截然不同,真正意義的人生應是歷經坎坷的。

就這樣,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我已在這座小石橋上留下了串串腳印……

  介紹橋的說明文2

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衆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也不例外。

我走過很多橋,卻獨愛家鄉那道“獨木橋”。

家鄉的那座橋位於兩村之間。它長約兩米多,由三條不細不粗的樹幹紮成,走起來比較穩定。橋的下面是一條河,水過去比較清澈。小河兩邊是碧綠的草叢,並且還有一兩棵柳樹在兩旁,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真是相得益彰,怪不得有杜甫的“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這樣的山色水光與橋共同構成的美景了。

這座橋溝通着兩岸,溝通着兩村,是兩村經商的必經之路。每天經過這座橋的人絡繹不絕。人們有的挑着一婁魚,有的挑着一婁菜。經過這座“友誼之橋”的人,有說有笑的,就這樣,又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畫——友誼通商橋了。

由於這座橋爲人們提供了方便,所以這座橋總是熱鬧非凡。特別是在假日裏,;兩岸的人們有的在做買賣,七嘴八舌的討論着;有的孩子在玩遊戲,手舞足蹈地邊唱邊跳;兩岸的魚兒好像也不甘落後,在夕陽的照耀下競相跳躍,陶弘景的“夕日欲頹,沉魚競躍”就是這樣的景象了吧!這次又再次構成了迷人的風景畫了!

人們不管得替這座橋起名,只好方便地叫它“獨木橋”。

這座“獨木橋”似乎將要面臨拆毀,但由它組成的n幅美圖卻不得不使我們細心回憶起它,這座家鄉橋。

  介紹橋的說明文3

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我今天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一座小石橋。

橋的樣子很特別。上面有整整齊齊的小洞,橋下的一個大孔是它的獨特之處,大而不圓。橋上不知什麼時候長了一些不知名的小草和幾朵小花。橋上的欄杆上每隔幾分米就有一座小石獅子,獅子的頭上還有一個像盤子一樣的東西,聽說是過年時,放蠟燭在裏面許願用的。橋的兩頭都有一座石獅子,嘴裏都叼着一顆石球,獅子像是一位保安,在保護什麼東西似的。我曾因爲好奇去拔過其中一隻獅子嘴裏的石球,可認平我用出吃奶的勁,那石球動也不動一下。

橋一年四季的樣子是不同的。春天,橋岸盛開着五顏六色的花朵,風姐姐一吹氣,花香四溢;夏天,天氣炎熱,太陽公公的熱光直射橋面,把橋面曬得熱熱的,好像把一個生雞蛋放在上面都會熟,人們都不敢在上面走了,只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在橋下面玩水﹑嬉戲;秋天,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人們在橋上走來走去,好忙碌;冬天,正是過年時,人們在橋上放上蠟燭,許願,溫柔的燭光在風中搖曳,煙花在天空中盡情的飛舞。燭光的影子和星星的影子都映照在河水中,匯成了一幅美麗的水粉畫裝飾了小石橋。

啊!小石橋,你給人們帶來了多少方便啊!給小孩帶來多少快樂呀!小石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你的!

  介紹橋的說明文4

我的家鄉在荊州,美麗的家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家鄉荊州古城,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城。

城牆現有八座城門,兩座門樓。荊州古城分爲三層,外面是水城(即護城河),中間是磚城,裏面是土城。護城河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荊州古城保存完整,被譽爲“中國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千百年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這裏留下他們的足跡,以他們的輝煌業績和不朽功勳,爲家鄉豎起了一座座偉岸的豐碑。

荊州人傑地靈,產生過很多名人。我最敬佩的就是偉人張居正了。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是荊州人。幼年稱“荊州神童”:五歲入學,七歲通《六經大義》,十二歲中秀才。明萬曆初年,48歲的張居正代高拱爲首輔,是歷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古城的三國故事也不少,一百二十回的《三國演義》,有七十二回寫到荊州。如:“劉備借荊州”、“關羽守荊州”、“呂蒙襲荊州”和“大意失荊州”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

古城的古蹟還有玄妙觀、關帝廟和鐵女寺。

如今,古城荊州舊貌換新顏,高聳的大廈、寬暢的馬路,商旅如雲。

我愛美麗的家鄉-荊州古城,我爲自己是一個有着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城,荊州的孩子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