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梁實秋散文(賞析)

2016梁實秋散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導語:梁實秋是中國國家社會黨黨員,否認文學有階級性。早期梁實秋專注於文學批評,曾委婉的斥過冰心散文,堅持將描寫與表達抽象的永恆不變的人性作爲文學藝術的文學觀。

2016梁實秋散文(賞析)

  【寂寞】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裏,焚起一爐香,嫋嫋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裏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着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着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後是撞擊着枝幹的磕碰聲,最後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更與心境有關。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裏去尋求,只要內心清淨,隨便在市廛裏,陋巷裏,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同遊。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在禮拜堂裏我也有過同樣的經驗。在偉大莊嚴的教堂裏,從彩色玻璃窗透進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線,沉重的琴聲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這渺小的感覺便是我意識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證。因爲平常連這一點點渺小之感都不會有的!

我的朋友肖麗先生卜居在廣濟寺裏,據他告訴我,在最近一個夜晚,月光皎潔,天空如洗,他獨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寶殿的石階上,翹首四望,月色是那樣的晶明,蓊鬱的樹是那樣的靜止,寺院是那樣的肅穆,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永恆,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個人常有這樣的經驗,他的胸襟自然豁達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東西不時的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一件煞風景的事實:我們的兩隻腳是踏在地上的呀!一隻蒼蠅撞在玻璃窗上掙扎不出去,一聲“老爺太太可憐可憐我這個瞎子吧”,都可以使我們從寂寞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裏去。至於“催租吏”一類的東西打上門來,或是“石壕吏”之類的東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敗興生氣,就更不待言了。這還是外界的感觸,如果自己的內心先六根不淨,隨時都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寞的境地裏,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團,六神無主,暴跳如雷,他永遠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說來,所謂寂寞不即是一種唯心論,一種逃避現實的現象嗎?也可以說是。一個高韜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裏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在的社會裏是絕對的不可能。現在似乎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了,一是在現實的泥溷中打轉的人,一是偶然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新空氣。喘幾口氣之後還得耐心地低頭鑽進泥溷裏去。所以我對於能夠昂首物外的舉動並不願再多苛責。逃避現實,如果現實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過靜坐經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麼也不想,而是多麼困難的事!那是強迫自己入於寂寞的手段,所謂參禪入定完全屬於此類。我所讚美的寂寞,稍異於是。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需強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大抵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爲好。交朋友也講究門當戶對,縱不像九品中正那麼嚴格,也自然有個界線。“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於“自輕肥”之餘還能對着往日的舊遊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邊去麼?漢光武容許嚴子陵把他的大腿壓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風,但是嚴子陵之毅然決然地歸隱於富春山,則尤爲知趣。朱洪武寫信給他的一位朋友說:“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還是朱元璋……”話自管說得很漂亮,看看他後來之誅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人的身心構造原是一樣的,但是一入宦途,可能發生突變。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我想一來只是指品學而言,二來只是說不要結交比自己壞的,並沒有說一定要我們去高攀。友誼需要兩造,假如雙方都想結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遠交不起來。

好像是王爾德說過,“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之間是不可能有友誼存在的。”就一般而論,這話是對的,因爲如有深厚的友誼,那友誼容易變質,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誼。過猶不及,那分際是很難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彌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這樣的例子史不絕書。但似乎以同性爲限。並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賴於興趣之相近與互相之器賞,但年長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點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顯着幾分老成。老氣橫秋則令人望而生畏,輕薄儇佻則人且避之若浼。單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爲他的情感無所寄託,漂泊流離之中最需要一個一傾積愫的對象,可是等他有紅袖添香稚子候門的時候,心境就不同了。

“君子之交淡若水”,因爲淡所以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暱。不過“狎而敬之”是很難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Mark Twain說:“神聖的友誼之情,其性質是如此的甜蜜、穩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如果不開口向你借錢。”這真是慨而言之。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望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人爲最倒黴的事幼莫過於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戕害!

規勸乃是朋友中間應有之義,但是談何容易。名利場中,沆瀣一氣,自己都難以明辨是非,哪有餘力規勸別人?而在對方則又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誰又願意別人批他的逆鱗?規勸不可當着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傷他的顏面,不可在他情緒不寧時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我總以爲勸善規過是友誼的消極的作用。友誼之樂是積極的。只有神仙和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個人獨自昇天,看見宇宙的大觀,羣星的美麗,他並不能感到快樂,他必要找到一個人向他述說他所見的奇景,他才能快樂。”共享快樂,比共受患難,應該是更正常的友誼中的趣味。

  【旁若無人】

在電影院裏,我們大概都常遇到一種不愉快的經驗。在你聚精會神地靜坐着看電影的時候,會忽然覺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顫動起來,動得很勻,不至於把你從座位裏掀出去,動得很促,不至於把你顛搖入睡,顫動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覺得他討厭。大概是輕微地震罷?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顫動了。在你剛收起心來繼續看電影的時候,顫動又來了。如果下決心尋找震源,不久就可以發現,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撐上,繃足了勁,利用腿筋的彈性,很優遊的在那裏發抖。如果這拘攣性的動作是由於羊癇風一類的病症的暴發,我們要原諒他,但是不像,他嘴裏並不吐白沫。看樣子也不像是神經衰弱,他的動作是能收能發的,時作時歇,指揮如意。若說他是有意使前後左右兩排座客不得安生,卻也不然。全是陌生人無仇無恨,我們站在被害人的立場上看,這種變態行爲只有一種解釋,那便是他的意志過於集中,忘記旁邊還有別人,換言之,便是“旁若無人”的態度。

“旁若無人”的精神表現在日常行爲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氣乏則欠,體倦則伸。”但是在稠人廣衆之中,張開血盆巨口,作吃人狀,把口裏的獠牙顯露出來,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極,那樣子就不免嚇人。有人打哈欠還帶音樂的,其聲嗚嗚然,如吹號角,如鳴警報,如猿啼,如鶴唳,音容並茂,禮記:“待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是欠伸合於古禮,但亦以“君子”爲限,平民豈可援引,對人伸胳臂張嘴,縱不嚇人,至少令人覺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體。

鄰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歸來必令我聞知。清晨有三聲噴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氣充沛,根據那聲音之響我揣測必有異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紙捻,那聲音撞擊在臉盆之上有金石聲!隨後是大排場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猶如骨鯁在喉,又似蒼蠅下嚥。再隨後是三餐的飽嗝,一串串的咯聲,像是下水道不甚暢通的樣子。可惜隔着牆沒能看見他剔牙,否則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鑽探工程,場面也不會太小。

這一切“旁若無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發事件,經常令人困惱的乃是高聲談話。在喊救命的時候,聲音當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腳底下,但是普通的談話似乎可以令人聽見爲度,而無需一定要力竭聲嘶地去振聾發聵。生理學告訴我們,發音的器官是很複雜的,說話一分鐘要有九百個動作,有一百塊筋肉在弛張,但是大多數人似乎還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長一個擴大器。有個外國人疑心我們國人的耳鼓生得異樣,那層膜許是特別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聽見,所以說話總是像打架。這批評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國人會嚷的本領,是誰也不能否認的。電影場裏電燈初滅的時候,總有幾聲“噯喲,小三兒,你在哪兒哪?”在戲院裏,演員像是演啞劇,大鑼大鼓之聲依稀可聞,主要的聲音是觀衆鼎沸,令人感覺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館裏,好像前後左右都是廟會,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後難免沒有響皮底的大皮靴毫無慚愧地在你門前踱來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種市聲前來侵擾。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以動物而論,獅吼,狼嗥,虎嘯,驢鳴,犬吠,即是小如促織、蚯蚓,聲音都不算小,都不會像人似的有時候也會低聲說話。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說話愈不以聲大見長。羣居的習慣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無人”的幻覺。我們以農立國,鄉間地曠人稀,畎畝阡陌之間,低聲說一句“早安”是不濟事的,必得扯長脖子喊一聲“你吃過飯啦?”可怪的是,在人煙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嚨還是不能縮小。更可異的是,紙驢嗓,破鑼嗓,喇叭嗓,公雞嗓,並不被一般的認爲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還公然地說,聲音洪亮者主貴!

叔本華有一段寓言:

“一羣豪豬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擠在一起取暖,但是他們的刺毛開始互相擊刺,於是不得不分散開。可是寒冷又把他們驅在一起,於是同樣的事故又發生了。最後,經過幾番的聚散,他們發現最好是彼此保持相當的距離。同樣的,羣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豬聚在一起,只是他們本性中的帶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厭惡。他們最後發現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個距離,便是那一套禮貌;凡違犯禮貌者便要受嚴詞警告——用英語來說——請保持相當距離。用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當的滿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氣的人情願走得遠遠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辦法。我們只是希望人形的豪豬時常地提醒自己: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人形的豪豬既不止我一個,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斂一下,不必像孔雀開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儘量地伸張。

  【廉】

貪污的事,古今中外滔滔皆是,不談也罷。孟子所說窮不苟求的“廉士”纔是難能可貴,談起來令人齒頰留芬。

東漢楊震,暮夜有人饋送十斤黃金,送金的人說:“暮夜無人知。”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這句話萬古流傳,直到晚近許多姓楊的人家常榜門楣曰“四知堂楊”。請介廉潔的“關西夫子”使得他家族後代臉上有光。

漢末有一位鬱林太守陸績(唐陸龜蒙的遠祖),罷官之後泛海歸姑蘇家鄉,兩袖清風,別無長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載一巨石鎮之。到了家鄉,將巨石棄置城門外,日久埋沒土中。直到明朝弘治年間,當地有司曳之出土,建亭覆之,題其楣曰“廉石”。一個人居官清廉,一塊頑石也得到了美譽。

“銀子是白的,眼珠是黑的”,見錢而不眼開,談何容易。一時心裏把握不定,手癢難熬,就有墮入貪墨的泥沼之可能;這時節最好有人能拉他一把,最能使人頑廉懦立的莫過於賢妻良母。《列女傳》:田稷子相齊,受下吏貨金百鎰,獻給母親。母親說:“子爲相三年,祿未嘗多若此也,安所得此?”他只好承認是得之於下。母親告誡他說:“士修身潔行,不爲苟得。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訓話把田稷子說得慚悚不已,急忙把金送還原主。按照我們現下的法律,如果是賄金,收受之後縱然送還,仍有受賄之嫌,縱然沒有期約的情事,仍屬有玷官箴。這種NFEB4簋不修之事,當年是否構成罪狀,固不得而知,從廉白之士看來總是穢行。我們注意的是田稷子的母親真是識達大義,足以風世。爲相三年,薪俸是有限的,焉有多金可以奉母?百鎰不是小數,一鎰就是二十四兩,百鎰就是二千四百兩,一個人搬都搬不動,而田稷子的母親不爲所動。家有賢妻,則士能安貧守正,更是例不勝舉,可憐的是那些室無萊婦的人,在外界的誘惑與閫內的要求兩路夾擊之下,就很容易失足了。

取不傷廉這句話易滋誤解,一芥不取才是最高理想。晉陶侃“少爲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NFEB5遺母,湛氏封NFEB5,反書責侃曰:‘爾爲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晉書陶侃母湛氏傳)掌管魚梁的小吏,因職務上的方便,把醃魚裝了一小瓦罐送給母親吃,可以說是孝養之意,但是湛氏不受,送還給他,附帶着還訓了他一頓。別看一罐醃魚是小事,因小可以見大。

謝承後漢書:“巴祗爲揚州刺史,與客暗飲,不燃官燭。”私人宴客,不用公家的膏火,寧可暗飲,其飲宴之資,當然不會由公家報銷了。因此我想起一件事,好久好久以前,喪亂中值某夫人於途,寒暄之餘愀然告曰:“恕我們現在不能邀飲,因爲中外合作的機關凡有應酬均需自掏腰包。”我聞之悚然。

還有一段有關官燭的故事。宋周紫芝《竹坡詩話》:“李京兆諸父中有一人,極廉介,一日有家問,即令滅官燭,取私燭閱書,閱華,命秉官燭如初。”公私分明到了這個地步,好像有一些迂闊。但是,“彼豈樂於迂闊者哉!”

不要以爲志行高潔的人都是屬於古代,今之古人有時亦可復見。我有一位同學供職某部,兼理該部刊物編輯,有關編務必須使用的信紙信封及郵票等等放在一處,私人使用之信函郵票另置一處,公私絕對分開,雖郵票信箋之微,亦不含混,其立身行事確砥礪廉隅有如是者!嘗對我說,每獲友人來書,率皆使公家信紙信封,心竊恥之,故雖細行不敢不勉。吾聞之肅然起敬。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關於金秋十月的優美散文

2.2016金秋十月散文文章

3.關於金秋十月散文3篇

4.2016關於金秋十月的優美散文

5.2016描寫金秋十月的散文【精品】

6.關於金秋十月美景作文5篇

7.2016金秋十月美景作文

8.金秋十月作文800字

9.2016金秋十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