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生活之中不乏這樣的例子。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後感

失戀了,或生意失敗了,或失業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響到了整個人生,整個人生陷入的灰暗!彷彿生活忽然間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其實,人生有很多面的,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人生是無常的,此刻的不如意,並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後也都不如意。

人有時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徹底地否定自己。我也曾在某一個失落的時刻,徹底地懷疑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的人生相當失敗、徹底失敗!我會想起許多能證明我失敗的例子與狀況,然後去對比別人的成功,對比自己的理想,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我也會寫在日記裏,然後去反省,只是這樣的文字不免帶着許多消極情緒,故不想讓人看到,不會公開上傳,我希望我所傳播的思想都是積極樂觀的。有些問題過於沉重,還是不適宜公開討論的,故還是自己去思考吧。)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爲一時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覺到你這一生都是幸福的。當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動的時候,靜下心來,我總是想起許多美好的時光,覺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個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無以復加!——感謝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在我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及後面的幾篇有關於幸福的文章。

人,不免有時會誇大自己的痛苦或快樂,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樂誇大,把痛苦縮小。誇大痛苦的時候少一些,誇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縮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卻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誇大快樂的時候多一些,誇得大一些。

人與人之間,也常因爲一點小矛盾而引發爭吵,然後引出許多事情來,不斷升級,到了最後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擊。

當你因爲某件事而懷疑人生的時候,跳出來,認真想想,其實你所懷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個暫時的狀態而已!

當你因爲某件事而懷疑別人對你的看法及情感時,跳出來,認真想想,其實你所懷疑的只是一個小誤會,一點小矛盾而已!

有時我們要利用“無限擴大的思想”,讓快樂幸福灑滿整個人生,整個世界;有時則要去限制,讓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

篇二:

“非如此不可”是這本書中讓我最受啓發的一句話,它包含着堅定的信念,還有信仰,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我一直相信這種力量的存在。再華麗的外表,再美麗的容顏,都沒有這種力量更令人感動。好的作品也是一次靈魂的傾訴,是心靈之作,它只向懂得它的人們敞開着心門。

書中很多文字對我來說就象一扇我無法打開的門,門的裏面裝滿了寶藏,只是我摸不到它,形而上的思想深厚、廣葇,無限。從這一角度上看,我是被拒之門外了。但我還是被故事中的情節所感染了。本書無疑是向我們揭示了生活的另一個不同的層面,真實的,卻很難被勇敢地坦白出來的。它不是所有人的,不是一個人的全部,它是一朵懸崖之花,它是屬於藝術的,卻又是一門殘酷的藝術,接近瘋癲。

托馬斯,書中的男主人公,一個魔鬼與天使的結合體。很多女人爲之瘋狂,而他卻只像是在玩一種激情遊戲一樣,周旋於不同的女人之間,如魚得水般地灑脫歡快。他對待女人,就如對待自己的職業(他是一個外科醫生),會從不同的女人身體上發現各自的美妙之處。在他的眼裏女人沒有好壞、美醜之分,只有不同。他以極大的熱情呵護懷中的每一位女人,又以極冷酷的態度阻止任何一個女人靠近他所設定的界線。他柔情似水,他冷漠如寒冰。這樣一個男人,特麗莎深愛着他,無法自拔。

特麗莎愛上了托馬斯,擁有了無上的愛情幸福,同時也爲痛苦所擁抱。她太愛這個男人了,愛是唯一的,又怎能允許別人的介入。可她根本就不可能改變托馬斯,又離不開他。托馬斯自從十年前離婚以後,就一直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有很多情人,同時又時刻準備着擁有新的情人,他不會爲誰改變。以往的女人都被托馬斯改造成了適合他的樣子,他也希望特麗莎能成爲她們其中之一。

當特麗莎感覺到托馬斯與薩賓娜的情人關係時,她所承受的痛苦,什麼樣的文字、語言能夠代替呢?她極盼望着能用肉體之苦來取代愛人的背叛給她帶來的心靈之苦。夢中,她用針刺入自己的片片指甲。自己深愛着的人與別人有染的,誰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呢?離開!!!又一步也走不出。特麗莎淪陷在痛苦的旋渦裏,沒有力量自拔,只有托馬斯才能把她推上岸,所以她對托馬斯說:“把我趕走吧!”

托馬斯也沒想到自己會對特麗莎的感情越來越深,與別的情婦不同。他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同時又抗拒着自己的改變。爲了轉變特麗莎的思想,他不斷地向她灌輸着自己的觀點,希望把他塑造成自己期望的樣子。

最終,無法承受痛苦的特麗莎自殺,未遂,又兩次選擇出逃。托馬斯一而再地爲她放棄着一切外在的東西,但卻不能改變感情生活方式。托馬斯是無法改變的,特麗莎也是無法改變的,也許她真得希望自己能改變,爲托馬斯,但又無能爲力。特麗莎後來的思想奔向了一個極端,生活爲她打開了另一扇窗,在這裏她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本來,個人情感就不是一個人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特麗莎學會了攝影,並熱愛上了它。在國家危難之機,她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勇敢,並以超凡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與侵略者戰鬥。這些力量是托馬斯給予她的,也只有托馬斯能夠給予她。當她把對托馬斯的熱愛轉移到事業中去時,她的內心平靜了,托馬斯也得以解脫了。

在國家形勢的左右下,他們幾經週轉,由城市轉向了農村。曾幾時,特麗莎還是那麼地渴望能走出農村到大城市裏生活,而今卻帶着歡喜回到了農村,托馬斯如特麗莎網中的魚,隨着特麗莎收線,慢慢地投入到她的懷中。

特麗莎盼望着:托馬斯能老點,再老點,就好了。漸漸地,托馬斯真的老了,像一個真正的農民一樣,每天干着繁重的農活,穿着破舊的衣服。托馬斯放棄了自己激情四射的生活,終於枯萎在特麗莎的懷中。特麗莎無限傷感。僅僅因爲自己的愛,僅僅因爲自己的慾望,也許是她毀了托馬斯的一生。特麗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托馬斯終於只屬於她一個人了。愛,是愛其本來的樣子,還是愛其自己希望的樣子?也許好的作品,就是向我們真實地表達一個立體的思維,不同的人收穫着不同的果實。結局是悲慘的,在一個雨夜,托馬斯和特麗莎雙雙因車禍死亡。這個結局又是何其完美!

非如此不可麼?生命如此短暫又如此的脆弱着,非如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