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農家書屋徵文選登

2016農家書屋徵文選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倘若全民閱讀成爲一種生活方式,並與工作方式有機結合,不僅會增加創新力量,而且會增強道德力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農家書屋徵文選登,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農家書屋徵文選登

  【2016農家書屋徵文選登1】

南宋詩人朱熹有篇著名的詩文:“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近年來,農村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人心安寧,社會和諧。這一切成就的取得,源頭就是國家一系列的強農惠農補貼政策的制定和落實。

除了物質文明建設,黨和國家領導人一樣關注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全面建設農家書屋的英明決策,加強了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農家書屋”這個新名詞,帶着黨的溫暖,飛向了貧瘠的農村,走進了普通的農家,貼近了億萬農民。

曾幾何時,圖書館只是城市或機關單位的設施,只是知識分子和莘莘學子們徜徉的地方。而在人們的印象裏,農民就是那羣面朝黃土背朝天,終日與土地打交道的人。與知識絕緣,與書籍無緣。而現在的農村,讀書成了一種時尚,一種追求,一種生活。

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隨着農家書屋的創辦面的不斷擴大,愛書、讀書的農民越來越多。農家書屋逐漸成爲人們生活、學習、休閒、娛樂的場所。他們來這裏瞭解新聞要聞,他們來這裏交流經驗技術,他們來這裏尋求各種幫助,他們來這裏滋潤自己的心靈。

老人們來這裏看養生之道,家庭保健;青年們來這裏看致富之路,技術技能;孩子們來這裏看科技博覽,文學名著;連準媽媽和新媽媽也都成了書屋的常客,常來看看孕嬰指南,育兒大全。“農家書屋”改變了農民寂寥的生活、豐富了農民的知識、陶冶了農民的情操、增長了農民的智慧。

這書屋、這圖書,正在潛移默化地開闊着大家的視野、增長着大家的知識、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如今的農村,有着寬敞的道路,氣派的樓房,富裕的生活,文明的氣息。小小書屋不知道從何時起,已悄然地駐進了村民們的心房,成爲大家心中一個難以割捨的家。

是呀,書籍就是我們永遠的朋友,而書屋就是我們永遠的家!

  【2016農家書屋徵文選登2】

走出孟州城南一條鄉村公路蜿蜒至黃河堤邊,路盡頭是我下鄉工作的會昌街道辦中曹村,村莊就在黃河堤上,稍跨北側,出去村堤南就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路兩旁的田間便一直延續着春華秋實的景緻,祖輩們用他們一生的勤勞在翻閱着土地這本大書,春耕、夏作、秋收、冬藏,他們面對着的土地幾乎承載了他們所有的辛勞、苦難與喜悅。直到有一天,“農家書屋”的書飄着墨香飛進這個黃河邊不起眼的小村莊。讓他們重新“翻閱”,才知書屋的書,大地的書,有着無盡的蘊含和能量。

新農村建設開始,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導下,我們村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潮,但隨即而來的是——以前農民種地都採用傳統的耕作方式,雖然付出了很多的辛勤勞動,但往往最後的收穫都不能如人所願。而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村改革的深入,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對農民種植養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今天的農民不能再是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民了,新的形勢更需要農民由勞動型向知識型轉變,爲此我們村的幹部羣衆急壞了頭,因村莊偏僻,遠離城區,知識信息相對不暢。他們急、我們急,天天請專家,不可能,不但費用、時間是問題,而且請哪些專家技術人員,他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人種、有人養,還有人經商、務工、搞運輸;種的有花生、地黃、棉花和西瓜,養的有豬、有牛、有雞羊;怎麼辦?當我們也正發愁時,“農家書屋”走進了村,村裏人嘰嘰喳喳“這麼多的書得多少錢啊?我們老百姓怎麼知看什麼書啊?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嗎?”羣衆一時互相傳言、猜測不一。這時我們工作人員和村支書郭金山及雙委幹部召開了村羣衆代表會,告訴他們“這些書是國家免費發放的,就是讓我們老百姓看的,而且可隨時借閱,凡是你們生產作業中遇到不懂得,可來這裏查看,村裏退休老教師曹德望專門值守,並且,可給你們講解不認識的字和相關知識”。羣衆們將信將疑的離去了,隨後來書屋的人並不多。

可過了兩三個月,村裏有了變化,人們發現了不同,村民喬玉平和曹四等都養雞,原來都是常有病,有時雞熱着了、有時風大發病了經常到處買藥。可這些時間,喬玉平家的雞不聽說病,而且長得好、賣價好。他們一問才知,喬玉平抱着隨便看看的心思,走進“農家書屋”,翻看了《肉雞的養殖技術》和《肉雞養殖中常見病的處理》等書,從中發現了不少小知識,在飼養過程中使用還很有效,正準備給大家說呢!他們在村裏再一聊更是欣喜,原來養豬戶張發科配料都是問別家和飼料行,不是配不好料,就是配料成本難掌握,他去書屋一看,還真有《豬的養殖與飼料》、《小豬的病症預防與處理》、《不同時期豬的養護》等書,自己看時,費解的字,曹老師還給他講,果然自己養豬的技術比去別處學快多了,而且,下雨時、吃過飯沒事時都可去,不掏錢請師父,還可隨學隨用,隨自己的時間使用,太方便了。一石激起千層浪,村裏人沸騰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走進了書屋,有查果樹種植技術的、有查丹蔘藥材種植的、有查市場經濟作物的前景分析,他們活躍了,技術長進了,收入提高了,不再是隻知耕作,不知收穫的時代了。從農家書屋進村來,中曹村的養殖戶多了、規模大了,果樹由蘋果增加到核桃、桃子等,他們都不再是到處跑問,而是活閒時便沉醉在書屋裏,盡情的汲取知識,再把書上的能量撒播在祖祖輩輩耕作的大地上,收到了更多的“金子”。村民可以在這裏閱讀各種圖書,學習種植知識,學習養殖知識,學習經商理念。不必請來專家,就可以自己解決農業生產中遇見的各種困難,把自己的農田種好,把自己的副業搞好,把自己的農產品推向市場。“農家書屋”爲農村、爲農民帶來了無盡得財富。

其實“農家書屋”作用還不止是這一些,它爲農村注入了很多新鮮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形式。“農家書屋”開闊了農民的眼界,讓他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腳步,重要的是我們村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修養,提高村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村裏喝酒賭錢的人少了,讀書看報的人多了,離開酒桌賭桌,走近書桌,閱讀一本好書,結識一位智者,收穫一縷希望。走進我們村的“農家書屋”,你會看到:老年人捧着“養生”的書,中青年看着“科技”的書,孩子們則走進科幻世界,欣賞着趣味童話。這一切無不充實着村民的精神生活,給村民帶來無限的生活樂趣。

我們欣喜地看到,“農家書屋”走進村,受到了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逐漸成爲廣大農民改變自身命運的文化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