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母親節散文摘抄

母親節散文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母親就像太陽,無論時間多久,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溫熱。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母親節散文摘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母親節散文摘抄

  【母親節散文摘抄1】

常言道:“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這話一點兒都不假。我母親今年已76週歲了,自從18歲嫁到閆家以來,已爲人母近60年。回想母親這幾十年陪伴父親走過的幾十年風風雨雨,真是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鹹,也爲她給予我們兒女們無私的母愛而感到溫暖、溫馨和溫情,甚至蔭及下一代,慈愛大無邊。母愛就像一罈陳年老酒,存放越久,越覺得甘甜醇香,綿延流長;母愛柔情如水,似涓涓細流,既清澈見底,又淙淙流淌,永遠澆灌在兒女們的心房,終將永世不忘......

母親蹉跎歲月曆盡艱辛,死裏逃生育兒成長母恩大於天。

我母親從小出生於豫南農村的一個窮苦之家,作爲家中的長女,她的童年經歷了萬惡舊社會的悽風苦雨,過着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悲慘生活,不要說上學,就連自己的性命也差一點兒難保。是共產黨給了她第二次生命,自1949年祖國解放以後,才過上安定而溫飽的社會主義新生活,從此有了一個雖依然貧寒但心情愉快而歡樂的少年時代。當她剛剛18歲成人時,拗不過封建傳統早婚早育的思想羈絆,在熱心的媒婆撮合下,1956年和比她大4歲的父親結婚,次年就生下了我。

我作爲長子出世雖然給一貧如洗的家帶來了歡樂,但是,正趕上人民公社、大躍進年代,怎樣撫育我長大成人與當年火熱的大鍊鋼鐵吃食堂過大集體生活產生了矛盾,一方面,形勢的逼迫年輕而富有激情的母親,必須天天戰天鬥地挖河治港走南闖北大鍊鋼鐵積極參加集體繁重的勞動,一方面,我嗷嗷待哺聲嘶力竭又不能得到母乳餵養,幾天幾夜難得和母親見面,每次母親和我分離都淚流滿面戀戀不捨。好在是有奶奶和姑姑在家的精心照料,買不起奶粉餵養只好用麪糊糊代替,一吃不飽我就嚎啕大哭,實在沒辦法,奶奶只好讓我噙起她的乾癟的奶頭,暫時哄我在半飢半眠的狀態下堅持度日如年。可是1959年的大旱加上“一大二公”的“共產風”人禍影響,本來我一歲多骨瘦如柴剛會走,也因吃食堂一家四口人的飯不夠我一人吃飽,後來反而飢餓得又不會走路了,生命危在旦夕。而再看周圍的人因飢餓浮腫天天都有死去的,聽母親和奶奶後來講,當年甚至有活人吃死人肉的可怕現象,連能吃的樹葉樹皮都吃光,到了1960年春青黃不接時,更是餓腐遍地,白骨累累,一村人死之一半以上,人口銳減。此時此刻,父母以博大的胸懷冒死拯救了我,特別是母親,自己已餓得頭暈眼花,性命難保,還到處給我找吃食餵食,甚至逼得她夜晚到外地偷人家地裏的紅薯,我命大,飢不擇食,寒不擇衣,奶奶把尚未成年的姑姑提前嫁到有糧食吃的姑父家,並接濟我們纔算保命。後來,每當提起那段往事,母親和奶奶都熱淚盈眶,不堪回首啊!儘管我不記事,但那段經歷我刻骨銘心一輩子。直到今天生活富裕了,母親還儉省節約,從不願意浪費一點一滴糧食和飯菜,並教育後代艱苦奮鬥過緊日子,艱苦樸素是父母倡導的良好家風內容之一,也是留給我們世世代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母親既是一位勤勞能幹的勞動能手,又是一位賢妻良母。

從上世紀60-70年代,在人民公社大集體歲月裏, 母親從青年到壯年的人生好時機,正是在6個兒女的相繼出生成長的坎坷磨難的經歷中度過的。在憑工分吃飯的年代,母親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家裏地裏裏裏外外一把手。在地裏,種莊稼幾乎是樣樣都會,凡女勞力乾的活沒有她不會幹的,比如整地鋤地摘棉花種玉米割麥揚場修路挖港,髒活重活累活樣樣難不倒;在家裏,做飯餵豬紡花織布做單衣棉衣縫補漿洗件件拉不下,不管天陰天晴,還是白天夜晚,總是手不閒,腳不歇,沒睡過囫圇覺,沒吃過安生飯,真是全心全意,嘔心瀝血,爲了養活我們兄弟姊妹7人操碎了心,吃完了苦,受盡了罪。那時,由於父親有一半多時間幹大隊的事,不在家的機會多,加之奶奶經常犯病,所以,尊老愛幼、生兒育女的繁重擔子有一大半都壓在母親瘦弱的雙肩上。母親一輩子沒踩過學校的門,可是,我們兄弟姊妹7人她都讓上學,寧願自己多受苦,家務農務儘量一人擔,也希望我們個個上學有出息。假如平時誰有個頭疼發燒,比她自己有病還上心,關懷備至,直到好了爲止。所以,家裏不懂事的孩子們再多再鬧她氣她,她都能包容,寬嚴有度,以溫柔善良的母愛時刻溫暖着每孩子的心。

提起上學,我最感動的是母親,因爲,只有我和二弟、三弟上過高中,其餘的4個弟妹們只讀到初中。上高中就要寄宿,那個年代溫飽還沒解決,在校吃住條件差,特別是我,1973-75年讀高中時,一大半是週日回家背饃,一小半是背雜麪和紅薯。爲了讓我吃的好一點,母親總是想方設法做鹹饃、做花捲饃,把全家不捨得吃的白麪給我雜麪裏摻一點,便於下肚。冬天每次回家,母親儘管再忙都要給我洗燙內衣,因爲衣服少,平時替換不下來,到冬天身上生許多蝨子,她也不嫌髒,到週日下午走時再幹乾淨淨地穿上。還教我學會洗衣,平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在上高二時,我右小腿不幸在膝蓋下生了瘡,沒法上學,只好在家躺牀養傷兩個星期,是母親天天照顧我,請村醫看,除端吃端喝外,還每天給我用溫水洗腳、洗小腿,按摩,讓病好快些。班裏的兩位同學大老遠來家看我,人家要走,母親說啥也要留下吃頓飯,把平時積攢的準備賣掉換煤油和食鹽的雞蛋,也捨得給打成兩大碗荷包蛋招待客人,所以,後來我的同學回班上之後,逢人都誇我母親待人好,實誠,讓我也很有面子,我真爲有這樣一位慈善的母親感到自豪!

母親既是一位淳樸厚道樂於助人的人,又是一位好鄰居、好親朋。

母親生性溫柔善良,心眼實誠,一是一,二是二,不會說三道四,更不會在親朋鄰里之間挑撥是非,和人家交往,不想占人家便宜,多報吃虧思想,知恩圖報,童叟無欺,所以,鄰里、親朋關係搞得好,儘管沒文化,爲人處事很受人尊重。說起淳樸厚道,還可以舉例,如我父親當了幾十年的村 文書,拿着村裏公章,3000多口人找上門來家寫證明信、蓋公章等公事私事的人年年不少,每逢趕到吃飯時間,父親總是實心實意留人家,母親也予以配合,人家看兩口子留的實在,也就不再客氣。客人只要留下吃飯,母親就會把家裏現有最好的飯菜做給客人吃,時間一長,凡來辦事有親身經歷的人都會宣傳,“閆總理”夫婦待人實誠厚道的好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就連過去平常總有一些上門討飯的,遊鄉串戶做小生意的,只要趕上飯時,母親也不忍心看着人家餓肚子,總會給他端碗飯,拿個饃吃,教育我們從小要積德行善,看得起窮人,以她的言傳身教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影響子女親朋。

在農村,俗話說:“擱鄰居是大事”,“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鄰居關係搞好搞不好,大部分的原因在於女主人。因爲鄰里不合就是有人個性強,處處愛佔便宜,雞毛蒜皮的事就鬧得沸沸揚揚,假如鄰里之間都是針尖對麥芒的話,這個鄰居肯定擱不好。母親之所以能和鄰居友好相處,是因爲自己總是報着吃虧和以德報怨的思想,能隱忍禮讓三先。我從小就感受到我家的左鄰右舍都是好強的主婦,比如,我和東臨家的男孩子“狗娃”同歲,他嬌養得很,12歲時脖子上還戴個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似的一塊美玉,小時候我在和他一起玩時免不了有吵嘴打架的時候,每逢這時,狗娃的母親就不分青紅皁白地聽他兒子的一面之詞,站出來批評我,從來不吵狗娃;而我母親處理這事時總是批評我不懂事,假如我犟嘴,還會打我,總讓我讓着他。像這樣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母親讓的.次數多了,也會慢慢地感化鄰居,不計較,終究會理解。所以,後來幾十年關係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平時誰家做了好吃的,誰就會主動地送上門分享,哪怕是趕集買的或客人捎來的好吃的,左右鄰居間都會分享,你看得起我,我更看得起你,投桃報李,以前發生的大小矛盾隨着及時的溝通和恩惠就會立馬化解。現在,我們晚輩不在家,父母沒少得到鄰里無私幫助, 他們之間情同手足,不能不說是母親長期的無私和大愛感染鄰里的結果啊!

作爲長女,母親有4個妹妹,兩個弟弟,從小就與姥爺姥姥分擔家務,過早地幫家中幹農活,照顧弟弟妹妹,敢於擔當。出嫁後,她和父親共同肩負起兩個大家庭的生存責任。姥姥53歲因病過早去世,小舅小姨年紀尚小,70多歲的瞎奶奶和姥爺4口人三代同堂,大集體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有時連溫飽都難以爲繼,更別說供小舅小姨讀書啦!“75.8”特大洪水後,小舅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媒人給介紹個小妗子,彩禮非要時興的縫紉機不可,這可難壞了姥爺,幾百塊錢買不起呀!而父母得知此情後,二話沒說, 就把我家母親心愛的剛買幾個月的蜜蜂牌縫紉機擡給了小舅,這才成全了他們的婚姻大事,讓姥爺一家人高興了好多年,而我家3年後才又添置縫紉機。不僅要照顧姥爺一家,父母還要照顧四姨、小姨以及我大伯和姑姑一家,誰家缺吃沒穿了,父母都及時盡力幫忙照顧,誰家遇見大事,父母都給他們家當參謀、拿主意,幾乎成了所有親戚們的主心骨,大半輩子要比一般農戶多操幾倍的心吶!

老年後的母親除了自己堅持自食其力,和父親耕種3畝責任田外,還幫助二弟三弟和大妹家分別帶孩子,減輕他們的家務和撫養孩子的負擔。父親50多歲患高血壓,60多歲患心臟病,身體不好,她也患肝胃氣管病,卻擔負起父親的生活照顧的重任。直到5年前她大病一場住院治療,才同意不再種地,出院後身體好轉, 但還要開菜園,刨地種菜,餵雞餵鴨,勤勞的雙手一刻也閒不住,好像和土地有天然的緣分。我們每當回家看望她和父親時,總是留我們吃她親手做的飯菜,離開時還要把自己種的新鮮蔬菜或鴨蛋送給我們吃,假如不要,她還有些不高興,所以,每次都少拿一些帶走。臨走時安排再安排,要教育好下一代,勸孫子輩都好好學習和工作,走正路,長大盡快成家立業,盼望四世滿堂,人丁興旺。

今年6月中旬回家看望二老,還吃到母親專門給我和兒子炒的雞蛋,蒸的白饃,興致勃勃地向我講述本村所發生的一些新鮮事,儘管還吃着幾樣藥,但是精神很好,耳不聾,眼不花,走時還催促兒子趕快結婚,她還等着見重孫子吶!倒是父親又添了一種糖尿病,兩腿有時虛腫, 走不動路,臨別,還是母親把我們送出村頭上路,直到看不見,才戀戀不捨地回家去。

看到母親略顯駝背的身影,我有一種歲月的滄桑感,腦海裏突然有個閃念蹦出:假如母親再過24年還這樣, 那不就是百歲老人了嗎?不就是我村最長壽的老壽星了嗎?到那時,我不也是年過80的白鬍子老頭了嗎?我和母親能有如此的高壽嗎?

看到母親刻滿皺紋的臉面,我就想起母親年輕時也愛美,限於條件差,當時就在自家和鄰居兩個嬸子用絲線淨面,相互幫忙,嘻嘻哈哈,又說又笑,影響了我做家庭作業,我還嚷嚷她們要小點聲,那時的母親才30來歲,還正風華正茂呢!一轉眼,時光荏苒,幾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的俊媳婦如今成爲名副其實的老太太啦,真是歲月不饒人吶!

我愛我勤勞樸實堅韌慈善的老母親,預祝她長命百歲,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母親節散文摘抄2】

前兩天,聽說四哥從雲南回來接母親,想讓母親去春城玩幾天。

我從外地馬不停蹄趕了回來,可還是沒有遇到四哥一行。本來好久沒有和母親說說話了,回來就是想大家和母親團聚。當我到達貴陽的時候,他們開車已經走了。一種失落的感覺,有種小時候離開母親懷抱一樣的眷戀。

母親年紀大了,很多時候我們都常常不在身邊。但母親生活的分分秒秒,都會被我們兄弟相互牽掛着。或者就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情感,或者是一種舔犢情深的眷念。

幾十年來,母親含辛茹苦,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都在她的心上牽掛着。如今母親已經老去,我們確實應該回過頭來讓母親過一過清閒的晚年。當我們兄弟姐妹遇到的時候,總有這麼一個期待,大家也在生活中慢慢落實。可有時,母親也會念念有詞,“跑來跑去的,多麻煩你們”。母親的淳樸,有時總一直在她的內心裏。

小時候,陪伴母親,我們是對母愛的一種依靠,停留在母親的身邊,就有一種家的溫暖,也有一種找尋親情停靠的休憩。累了,我們就會往家裏趕,尋找一種相依;倦了,我們也會面對着母親嘮叨。可母親從來都是那樣的親切,一如既往的相信着兒女所做的一切。當我們受到傷害,母親會難過,但常常不會表現出來,當我們成功了,母親也會一邊暗自高興,不時也會對我們說“人生路,要慢慢走。”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親對我們的要求,渴望和愛。

然而,隨着我們的長大,我們也慢慢和母親天各一方。似乎生活總要這樣把我們安排開去,幾年難得一見,甚至爲了工作,我們都只是通通電話,過節過氣只能相互問候一聲。

有人說過,母親是一場場綿綿的春雨,孕育着千千萬萬埋藏在泥土中的種子,激越起一條條河塘中的金爛爛的魚兒,滋潤着一朵朵綠枝頭的花骨朵兒。

可是,實際母親沒有這麼幸運,我們母親的青春也只有一回,人生也會慢慢老去。當他們老去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就像褪下色彩的浮雲,他們慢慢就會在我們生活中飄遠。或者是因爲我們的存在讓他們不得不遠走,也或者是因爲我們的出現只能陪伴他們一個旅程。他們就像我們的生活片段,每一段留下的,也只能是一種過去的歲月。

陪伴母親,或者就是我們的一種藉口。我們只能在珍惜中陪伴,也只能在記憶中陪伴。當我們忙於工作的時候,總會忘記還有一雙牽掛的眼睛;當我們沉侵在生活的瑣瑣碎碎,我們也會爲母親的一個電話而責備。可母親隨時對我們的愛,無時無刻不充滿着深情。

有時,哪怕僅僅陪母親吃一頓飯,我們都會是一種幸福;有時,哪怕只是陪母親聊一聊天,我們也會感覺母親無限的笑靨。或許母親需要的就是那麼一點點,可我們給予確是少得可憐。

曾經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一件事。他說,這一輩子他覺得欠下最深的一種感情,就是沒有爲母親帶來一天生活的美好。爲了她讀書,母親日夜牽盼,可因爲還在學校的時候,母親生病他都沒有得到好好照顧,母親在這個期間就走了。每每聽他說,他都會有一種悔恨和遺憾。

其實,生活也不是每個人能夠選擇的,親情的選擇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不是聖人,也不是孫悟空可以七十二變,但有一點,抓好生活的每一天,至少不能讓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也許就會是一種美好的生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陪伴母親,是每一個人應盡的職責。可有時,這樣的責任我們往往不能達到。雖然父母也不會有想法,但在我們的心裏,真的能夠達到陪陪父母,也許每個人都不會真正達到十全十美。

其實,生活裏,我們不管對於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能夠陪伴着我們的人,母親、妻子、還是兒女,亦或是朋友,大家都是一種緣分。也許我們要求很高,也許我們也付出很多,但對於生活來說,也只不過是一點點。這些人每天陪伴在我們的身旁,他們總會給我們帶來歡樂,瞭解我們的內心。對於我們來說,早就是一種滿足了。

陪伴母親,不能等一等。

陪伴母親,我們生活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