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老孫和他的文學創作散文

老孫和他的文學創作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老孫,乃居住在建國路一小區陝西文學創作室的掌門人,《藍田文學》的主編。中等身材,瘦削的臉上,寫滿“精明”。雖然70多歲了,但依然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天活日月星,人活“精氣神”,他是一個特別的人。

老孫和他的文學創作散文

他是一個農民,但寫過好幾部長篇小說。所以,他的身份,又多了一個名稱“作家”。他90年代初,爲了文學這個美麗的夢幻,來到古城西安。做過編輯,又辭職,經營“文學創作室”,亦文亦商。幫文學志士排版出書,閒時,信手塗鴉,重操舊業。對文字依然癡迷,幾乎沉醉。他居住在建國路,毗鄰陝西作家協會。一晃20多年,在這個文化氣息濃郁的地方,因爲文學,也因爲聯繫業務,接觸了許多知名作家。他出的書多,在文學上的成就斐然,所以當之無愧成爲《藍田文學》的主編。

他居住在古城20多年,儘管和衆多名作家是好朋友,但依然一口地道的陝西方言,標準的“秦腔”,聽起來親切自然。他出席許多場合,從未改換“頻道”,相反,一些人去西安打工僅幾天,回鄉就“醋溜普通話”,讓人忍俊不禁。

他的文學創作室,面積不大,100多平方米。裏面放置了許多電腦和打印複印機。他是一個老高中生,所以自學能力特別強。從打字到排版,摸索得很熟練,現在相當專業。原來他寫長篇小說,是自己寫在手稿上,女兒給一字一劃,敲到電腦上。現在,他嫌費事,自己在鍵盤上,用笨拙的手敲擊。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他寫文章,就親自在電腦上操作。邊寫邊改,讓人肅然起敬。

他的人生閱歷很豐富,閱讀起來波瀾不驚。他高中畢業當過民辦教師,後又回家種過地,用瘦弱的肩膀扛過木頭。改革開放後,率先在渭南車站經營一小吃部,肯於吃苦,兼經營有方,生意相當紅火。緊接着在老家玉山鎮,又開了一個連鎖店。改革的春風,讓他一家,填飽了肚子,又無經濟之憂。在旁人看來,應該在商業上大展鴻圖時,他文學的夢幻又重燃,復甦。這次,如熊熊烈火,燒到了西安。西安是一大城市,各類精英薈萃,愛好文學的鳳凰當然擇木而棲。

這些在其他人看來,是違反邏輯,是另類,不可思議。但對老孫來說,是明智的選擇。一直喜歡文學,在困難的歲月,也編織文字,但力不從心,要養家餬口。揮毫潑墨,是在農活幹完後,難得清閒的日子,才遐想聯翩。但莊稼人的農活多如牛毛,永遠幹不完。“偷得半日一點閒”。回憶曾經的歲月,他常這樣自嘲。

成立文學創作室,是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他人生輝煌的事業。這個文學創作室,倒不比當年的飯館掙錢,實惠。但來往無白丁,談笑有鴻儒。在這一方之地,他結識了許多文化人,也幫助過許多文學青年,出書,圓一個作家的夢幻。

他亦文亦商。一個人只有無生活之憂,纔可能想精神追求。他和我們這些文學青年不同,我們喜歡文學,也在文字中盡情舞蹈。但我們有工作,有工資,是業餘時間追逐文學這個“情人”,也“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發現文學依舊在燈火闌珊處。所以,我們和老孫雖然年齡差別很大,但因爲有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也成爲“忘年交”,他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有時,更像一個父親,在指導我們人生的道路。

他幫助過的文學朋友,不計其數。而我是其中一個。他是一個伯樂,利用他的人脈,推薦過許多有才華的'文學青年。加入西安市作家協會和陝西省作家協會。他鼓勵我多向《延河》和《人民文學》投稿,目標不要鎖定《藍田文學》。他知道我的缺點,小富即安,上進心不很強,有時“故意”《藍田文學》不採用我的稿子,開始,我不太理解。認爲我的文章並不差,但現在明白了。他是在刺激我的進取心,要想成爲一知名作家,就必須寫出高質量的稿件,名刊是一新的起跑線,我須精神抖擻,仰視而努力!老孫手勤腳勤,在古城,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依然揚起文學的旗幟,歌頌主旋律,帶動一方文學青年,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他穿梭於城鄉,耳濡目染古城的濃郁的文化色彩,啓迪着自己,也薰陶着許許多多的玉鄉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