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優秀抒情散文:說詩

優秀抒情散文:說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人常說讀詩、寫詩、學詩講的都是我們爲詩所下的功夫,學而不覺苦習而不知倦,看似勤勉看似努力,有時想來,詩,又何嘗不是濡養我們心靈的一劑滋補良方呢?可它又不是純粹的苦藥湯,而是一碗甜藥,好像還是被一位貌若潘郎的人兒一勺勺喂進嘴裏去的。這下,誰能不甘知如飴?

優秀抒情散文:說詩

漸漸地,便從心底生髮出某種氣韻來,這是一種“容人之氣”有了這“氣”,就知道一己之身不應在這世間妄自尊大的道理,就參透了山外有山樓外有樓的真諦,當然也就體會的到其實這世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力量對比,之所以能夠佔得先機取得勝利,不是靠用強,而是要給予。有了“容人之氣”一字一句自然清澈見底,詩詞自然如蘭似菊……

這種氣韻也是種“納言之氣”有了這“氣”便了解了見賢思齊的必要,從來都是人無完人誰也無法一家獨大,正所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良藥苦口利於病,只有聽的'進良言、直言,才能讓詩藝與人格都得到裨益與精進,有了“納言之氣”詩路自然開闊,詩境自然廣博……

“靈動之氣”更是“三氣”中必不可少的,靈氣之屬應吸納山川湖泊的蒼翠與寒澈、大漠烽煙的孤高與冷峻、還有江南暮雨旖旎與委婉,總之,就是要用心去聽聞三春之聲、三夏之音、三秋之悲和三九之歌,做到春雨秋風皆入耳。如此,心門已啓,心窗常開,習學來的詩法纔可運用自如,要剛則剛,需柔則柔,剛柔並濟,進退得宜,如此纔可不負筆耕,不負芳華……

當然,詩不僅能養氣還可達意,意,是心意,它遊走在心橋的兩端,遙遠的似乎隔着千山萬水,太多的思語不能言傳,這時,紙和筆似乎就成了漂在河上的櫞木與舟船,載着一頁頁或悽切或婉轉的詩章,到達彼岸。亦或是甘做那天上的鴻雁,渡過這遙迢銀漢,把那心字羅衣遞到心上人手邊……

意,更是意念,它如一縷帶着禪味的煙,輕嫋飄忽,卻帶着暗喻而浮現在眼前,它驚落的碎屑就是詩的語言,人常說拈花一笑參佛緣,我不知道這詩緣是否也得靠參?不過,學詩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其中一個“時”字,或許指的是光陰,也許指的是火候,亦或指的是某種功底吧?但我想,不論是功底也好,火候也罷,想擁有這些都需要捱得住歲月才成,歲月它可不是幾盞茶几柱香的功夫,它是無數個寒來暑往,無數個冬去春來,要在這些紛紛擾擾中泰然自若,“清心”二字尤爲重要,要清心先安心。那麼,我們要把心安放在何處呢?自然是在意念裏,意念是建在心底的桃花源,那裏四季詩雨繽紛,我們只要俯身拾起一些,兜在衣襟上帶回來就好。

可是隻帶回來還不夠,少不了要用“意味”來熬煮它,使它變成一席佳餚美饌,秀色可觀,又頤養胃口,所謂意味是一種閒而不散的格調,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精雕細琢。詩,貴在一個“琢”字,但也忌諱刻意爲之,有渾然之感,天成之狀者爲最佳,此中的分寸與拿捏便是意味一詞的註解。

詩能傳情人所共知,可所傳之情卻略有不同,薄情最惹人淚、癡情撩動心懷、深情最怕不壽,所以寫詩用情需有度,不可氾濫、不可深陷、不可淺薄、不可俗媚,應有梅之骨骼、蘭之肌理、牡丹之容方爲佳境。大可以紙爲疆,盡興揮灑,但揚鞭駕馭者,卻絕非只有筆和墨,而是詩者的氣度與胸襟。

有了氣度與胸襟,才能以詩言志。志,是志趣和志向,志趣映照品行,應知詩要崇美尚善,秉承“銳而不堅”的法則,去遣詞造句,憑藉內心的定力來行文走筆,不枉費字之精深,文之博大。志向映照德行,更該以詩正心,不因只拘泥小情小愛之間,不妨極目於遠山奇峯之巔,吸納滿襟磅礡之氣,放步於潮頭浪尖,蓄一腔暢然之意,藉此擴展心界,廣開詩格。

學詩、寫詩本就似深山探幽曲徑漫步,因不急不徐常積跬步,沿途攬勝怡情養性,淡去名利,莫藏己私,持之以恆,筆耕不輟,必有一日會參悟出真詩道,磨礪出真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