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重遊陳家祠散文隨筆

重遊陳家祠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很多時候,以爲世界上最璀璨的文化瑰寶都散落在異國他鄉。殊不知,早已與之有過無數次的回眸,無數次的匆匆而過。

重遊陳家祠散文隨筆

每當回味起假期的悠閒時光,腦海裏便涌現出許多出外旅行的回憶。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初二暑假的一段旅行。它讓我記憶猶新的原因不在於沿途的風光有多秀麗,也不在於當地的民俗有多獨特。而是,在那次的旅行裏,我第一次密集式地走訪了廣州城裏的各大博物館等文化景點。還記得那時候,學校發給我們每人一張免費參觀的證明,並規定在初三畢業前至少參觀一定數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衆多的文化景點正屬於必須參觀的名單之列。就這樣,我,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第一次走進了離我家只有二十多分鐘步行路程的陳家祠。

只可惜,當時一味想着儘早完成參觀“任務”,每一個景點幾乎都是走馬觀花。對於陳家祠,更只是依稀記得屋頂的雕塑色彩斑斕,院內迴廊相通。直到這個暑假,一個來自惠州的同學約我一同遊覽陳家祠,纔有了這段重遊陳家祠之旅。

從修建中的綠化廣場一側穿過,第二次走進了陳氏書院的大門。相隔數載,故地重遊,雖然綠化廣場外的城區日漸喧囂,但書院裏卻恬靜依舊。豔陽高照,陽光斜射在牌匾兩側的楹聯上,大門的石鼓基座下延伸着青苔的印跡,閉上雙眼,似乎嗅到了陽光的味道、青苔的溼潤,還有歷史的氣息。緩步跨過門檻,回頭一望,兩扇高約五米的木門上,各印着一副色調微暗的人物畫像,神態威武似是守門神。“這應該是哼哈二將吧,還是關羽張飛?”我心想着。此時,一位講解員引着幾位遊客走到門前,問道:“各位知道這兩位門神是誰嗎?”我也好奇地湊過去聽。原來,這兩位門神既非哼哈二將,也非關羽張飛,而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兩員猛將秦瓊和尉遲恭。傳說李世民早年在鎮壓起義軍時殺人無數,登基後夜間常作噩夢,於是他命令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每天夜晚都守衛在宮門兩旁,後讓宮中畫匠繪製他們的戎裝像懸掛在宮門兩旁,最終爲了民間最爲流傳最廣的'門神。

隨後,我又跟着講解員走入正廳,一副木雕的四屏門映入眼簾。粗略一看,覺得這屏風並無特別之處,與屋檐、樑柱上圖案精細、精雕細琢的木雕相比,甚至還略顯單一、粗獷。講解員細評之後,才發現它的圖案雖簡單,卻寓意深遠,比如左下角那一幅,寬大的芭蕉葉寓意“大業”,幾隻小雞在葉下乘涼則象徵着子孫得到蔭庇。

漫步走過貫穿主樓與側樓間的青雲巷,便來到了中心庭院。最愛那石凳旁的通花鐵板欄杆,錯落有致而富有層次感的石雕柱之間,鑲嵌着打磨成灰黑色的鐵板塊,上面雕刻着各種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打聽之下,才知道這是“佛山鐵畫”。走累了,坐在石板凳上,真想沏一壺好茶,細細品茗。不經意地擡頭,看到主樓聚賢堂屋頂的彩塑。只見彩塑有兩種風格,一種造型細巧、色彩偏暗,而另一種則是造型誇張、色彩鮮亮,但有趣的是色彩鮮亮的那一種偏叫“灰塑”,而較暗淡的則是陶塑。在我看來,陶塑的色彩雖沒有灰塑的斑斕,但其中雕刻的人物卻更活靈活現,看那持刀威武的勇士、撲着葵扇的儒雅書生,還有從閣樓窗戶上向外探頭的女子,一個個充滿立體感。聽講解員介紹,當你從平視的角度正面看陶塑的時候,你會覺得其中的人物與尋常比例不同,那是因爲人物的線條比例都是依據仰視的角度設計的。第一次看它們的時候,只是驚羨於豐富的色彩,如今再看,才知道視角的選取也是關鍵。

接着,我們還看了祠堂內廣彩、廣繡、象牙雕、陶瓷等作品的展覽,來自嶺南不同地域流派的作品風格各異,實在讓人目不暇接。

駐足欣賞的時候,還發現展覽廳內有一個外國的旅遊團,一位講解員正用熟練的外語向他們講解着木雕上圖案的寓意。看着那些外國遊客們,認真地傾聽着講解,仔細地端詳着一樑一柱,似乎害怕會遺漏一處點睛之筆,或是錯過一段歷史典故,不知怎麼的,那一刻我的心裏百感交集。那是曾經忽略的愧疚?是錯過的遺憾?還是……

回想從前,我曾多麼羨慕行走在《文化苦旅》中的餘秋雨先生,可以走近莫高窟,解讀那積澱千年的壯闊生命;可以親臨都江堰,傾聽天府之國庇佑者的故事;可以走近寧波天一閣,拾起藏書閣裏的點滴珍藏。我也曾多麼羨慕馮驥才先生,可以坐在古希臘的海神廟前,棒起西方文明發源地的一抔黃土;可以走訪古埃及的金字塔,漫想不可思議背後的奧祕;可以遊歷東瀛,品讀雨中京都的詩意……

一直都向往着觸碰異域文化的脈絡,回頭方知,沉溺於暢想中的自己已經失落了太多鄉土裏文明的碎片。看看希臘人吧,仲夏夜裏躺在衛城的古蹟邊賞月;看看奧地利人吧,在歡暢的圓舞曲中與春天擁抱。

我,我們,何嘗不能像他們那樣?無須翹首遠望,只因身邊已有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