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隴南武都三倉燈戲散文隨筆

隴南武都三倉燈戲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每年春節過後,元宵佳節臨近,是三倉一年中最爲熱鬧的時段。春播尚早,當地羣衆趁着祥和熱鬧的節日氣氛,爲祝願在新的一年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心想事成、事事順心,就開始唱起了花燈戲,年年如此,沒有例外。三倉鄉鬧院、李家壩、坪頭、水溝村,分別於農歷正月初三、初六、初十開始隆重演出。

隴南武都三倉燈戲散文隨筆

三倉燈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屬曲牌體戲曲劇種,其唱腔哀婉悽楚的有,慷慨激昂的多。常見的曲目有:頌壽元、懷胎歌、送報條、打彩、鬧五更等。三倉燈戲的劇目承傳下來的有:《草鞋》《抓丁》《老爺趕考》《孟姜女》;移植、改編的有:《白蛇傳》《鍘美案》《老換少》《小姑賢》《柳蔭記》等。

三倉燈戲在武都三倉一帶流傳了數百年深得民衆喜愛,它優美流暢、健康向上的唱曲深得人心;許多傳統劇目如《雙乾子》《媒保長》等具有明顯的教化意義;其曬衣、議事、送燈等演出習俗是當地民衆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別樣體現,三倉燈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必將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位於隴南市武都區南部的三倉鄉,峯巒疊嶂,山川秀美,由於地形複雜氣候變化大,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東依武都洛塘鎮,南連紅土河,西接文縣碧口水庫,北靠月照山,轄區197.4平方公里,約1.4萬人。在風景美麗、地處偏僻的三倉,燈戲已經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其表演形式非常獨特,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三倉燈戲的主要內容分爲:曬衣、議事、排演、搭臺、迎燈、唱戲、送燈等。講究多、場面大、特色鮮明。文化源遠流長,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祖傳香火”說,一種是“楊戩趕山”說。

很久以前,三倉天災不斷,人們生活窘困,先人們只好以耍紅燈、唱大戲的方式祈求神靈的保佑。於是,年年正月唱戲的習俗得以產生、延續。當地老藝人的回憶說:三倉燈戲主要是藝人們利用社火中的花燈唱曲自編、自導、自演一些小故事,這些故事多以娛神爲目的,以歷年來老藝人們的口傳心授爲主要傳承方式。

“楊戩趕山”說與上述說法相比更具神祕色彩:相傳,遠古時期三倉羣山環抱,地域貧瘠荒涼,人民生活貧困。二郎神楊戩聞訊後,奏請玉帝將山巒趕至荒蕪之地,從而形成了八個近似盆地的產糧區,根據其地域特徵人們把它們叫“三倉”、“五庫”,意即囤積糧食的三個“倉”與五個“庫”。因爲有了“三倉”,有了“五庫”,這裏生活的人民衣食無憂了,他們便在農閒時節大修廟宇,通過耍紅燈、唱大戲的方式酬謝神靈、慶祝太平盛世。

傳說,燈戲起源宋朝中期,仁宗皇帝不認母,國母娘娘哭瞎眼睛,許下紅燈三百六十盞,沿古流傳到今。其燈具爲牌燈一盞,並書寫“三元三品”,關刀燈一盞,八角燈兩盞,吊燈兩盞,還有編織像豬、牛、羊、馬等動物形狀的燈若干。

玩燈程序是:出燈之日,衆人蔘與晚上進行開光點相,由組織人用柏樹枝淨身,用雞血點燈具,香紙對洞、橋、土地等神靈祭祀,然後將淨水灑向執燈人身上表示淨身除邪,點燃燈燭,在織燈戶玩燈,次日晚上便到村寨玩燈。

隴南武都“三倉燈戲”,又名“三倉花燈戲”,其名與“迎燈”的習俗和戲臺前所掛的兩個大花燈頗有關聯。三倉燈戲是近年來武都新發現的很有文化價值的地方劇種,至2016年6月,武都區有4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倉燈戲便是其中之一。燈戲從每年農曆6月6日開始準備到正月16日結束,歷時220天,其基本內容分:曬衣、議事、排演、搭臺、迎燈、唱戲、送燈等。講究多、場面大、特色鮮明。

其表演形式主要是玩燈,以丑角和旦角爲主;奇特的是,丑角男扮男妝,旦角男扮女妝。在主人中堂歌舞,開場白丑角先說:“今值新春佳節,到處熱鬧非凡,我和乾妹約定,唱一唱,跳一跳,共度新春佳節。”旦角接着表白:“今值新春佳節,到處熱鬧非凡,我和乾哥哥約定,唱一唱,跳一跳,共度新春佳節。”然後旦角和丑角用唱詞進行化妝打扮,旦角唱詞是:穿衣唱:“風飄飄來雨稀稀,高點明燈奴穿衣,上身穿的紅綢緞,下身穿的隨寶裙,手上戴的金戒指,腳下穿的牡丹鞋。”梳頭唱:“風飄飄來雨沙沙,高點明燈奴梳頭,大姐梳的盤龍轉,二姐梳的茶花樓,只有三姐好打扮,梳個雙獅滾繡球。”戴茶唱:“風飄飄來雨沙沙,高點明燈奴戴花,大姐戴的茶花朵,二姐戴的牡丹花,只有三姐好打扮,頭上戴的望郎花。”丑角說:“行行走走,走走行行,不覺來到乾妹門前”。便敲門問道:“乾妹,在家不在家?”旦角迴應:“在家喲,三十三天不下雨,是乾哥哥來了。”丑角便說:“扯個蘿蔔,告個腳步,學採兩段採茶歌。”隨即丑角與玩燈人便唱起:“正月採茶是新年,借奴金簪點茶園,一起點的十二畝,當官寫字慢交錢。二月採茶茶發芽,姊妹雙雙去採茶,哥摘多來妹摘少,摘多摘少轉回家。”

採茶歌暫唱到這裏,就又唱梁山伯與祝英臺:“正月好唱祝英臺,鵲爲鳥食人爲財,蜂子本爲貪花事,梁山伯爲祝英臺。二月好唱祝英臺,燕子衍泥樑上來,燕子銜泥成雙對,山伯獨唱訪英臺。”

接着是給主人開財門:“春開財門春發旺,夏開財門萬事興,秋開財門進五穀,冬開財門發人丁,右開一扇金雞叫,左開一扇鳳凰鳴,兩扇財門大開起,富貴榮華萬萬春。”主人便打開大門,旦丑角邊唱邊進入堂屋:“左腳恰門生貴子,右腳恰門貴子生,雙腳恰進主家門,男聰明來女聰明,男子聰明高官做,女子聰明受皇恩。”“一進門來喜盈盈,麒麟獅子把頭門,麒麟原是天大地,保護凡間得太平”。“二進門來喜慶多,家有梧桐配梭欏,山明水秀出貴子,富貴榮華進士多”。“三進門來喜慶高,先鋒展展順水漂,雙雙金童來迎接,對對玉女把手招”。“四進門來四朵花,四朵金花頭上插,文武百官來朝賀,只穿凌欏不穿紗。”

在堂屋中說吉語:“今晚來此無別事,特來主家賀新春,一送壽誕千百歲,二送二萬七千春,三送桃園三結義,四送四季人發興,五送五子登科早,六送六位早高升,七送天上七姊妹,八送神仙呂洞兵,九送知府打黃傘,十送狀元轉回程。”“今晚來在貴府門,主東福壽不非輕,主東不比別一個,好比東海老龍王,家中所生五個子,個個朝中見君王,大男朝中爲宰相,二男兵部尚中郎,三郎雲南爲總督,四男司馬管朝綱,只有五弟年紀小,送入大學讀文章,只待皇家開科考,一舉成名天下揚。”

參主說吉語:“參佛神來辭佛神,參拜高僧遠祖我回程,自從我今參拜你,安安穩穩座鎮乾坤。”“參佛神來辭佛神,參拜觀音老母我回程,自從我今參拜你,救苦救難救良民。”“參佛神來辭佛神,參拜四員官將我回程,自從我今參拜你,早進黃金夜進銀”。

三倉燈戲在武都三倉一帶流傳了數百年深得民衆喜愛,優美流暢、健康向上的唱曲深得人心;許多傳統劇目如《雙乾子》、《媒保長》等具有明顯的教化意義;其曬衣、議事、送燈等演出習俗是當地民衆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別樣體現,是古時勞動人民數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2011年進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

隴南武都三倉燈戲與魚龍高山戲,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相映成輝。雖然二者之間的音樂曲目、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一些傳統保留劇目,還是可以相互借鑑串演的,譬如《老少換》《鍘美案》《小姑賢》等。隴南武都魚龍高山戲與三倉燈戲,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隴南武都獨特的民間藝術奇葩,非常值得珍惜、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