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淅川八記的散文

淅川八記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說到淅川,一定不能忘記的一個歷史名人就是范蠡。

淅川八記的散文

范蠡公元前536年出生於宛地三戶邑,也就是現在的淅川。大約在25歲的時候,他邀文種一起來到了越國。但直到42歲的時候,勾踐兵敗於會稽山,纔開始重用他和文種。第二年,他就和勾踐一起入吳爲奴。從此,他陪同勾踐忍辱負重於前,與文種施興越滅吳九術於後,終於在公元前473年助勾踐滅掉了吳國。所謂滅吳九術,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讓西施使“美人計”了。至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踐成功實現了霸業,此時范蠡已68歲。功成名就的范蠡以爲大名之下,難以久居,於是激流勇退,與西施隱姓埋名、泛舟五湖。

後來,他到了齊國,更名鴟夷子皮,父子一起勤勉耕作,並做些生意,沒幾年就積累起數十萬家產。齊人對范蠡的德才非常賞識,齊王把他請進國都臨淄,拜爲相。但只幹了3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向齊王歸還相印,散盡家財離去。

范蠡辭去相職後,來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這個地方定居。在這裏,范蠡操計然之術治產,也就是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結果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鉅富,遂自稱“陶朱公”,當地民衆把他尊爲財神。范蠡也因此被認爲是開創道德經商傳統的儒商鼻祖,尊爲“商聖”。

對於范蠡的一生,司馬遷說:“范蠡三遷皆有榮名。”世人也稱讚范蠡“忠以爲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的成功,固然與其有過人的膽識和智謀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透事物的本質,並掃除了一般人難以克服的貪念。范蠡倡“道”、“氣”,主“恆”、“常”,重“持盈”、“定傾”、“節事”。用現代的觀點解釋,就是對“運動”、“矛盾”、“發展”這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有深刻認識。他認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時勢必有盛衰,順其自然,待機而動,才能取勝。可以說,他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興越滅吳,到齊國務農致相,到陶經商致富,端賴於此。不僅如此,對於人生的榮辱浮沉,他同樣能以這樣的觀念來對待。所以,當勾踐許諾分給他半個國家以挽留他時,他不爲所動,並勸和他一起從南陽到越國扶佐勾踐的文種一起離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處在大功告成喜悅中的文種,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終被迫自盡於勾踐所賜的'劍下。以半國許之,共坐天下,是很多不得志的帝王籠絡人才常用的招數,因爲這些帝王知道半國對一個男人的誘惑有多大。歷史上很多才華橫溢的著名人物都曾中了這一招。結果,沒有一個帝王會兌現自己的承諾,而中招的這些高人卻很少能得善終。所謂日中則移,月盁則虧,物極必返,這個辯證法范蠡是早早就搞明白了,所以他沒有中招,不會讓勾踐用僅使了三招的滅吳九術中剩下的招術來對付自己。還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及時辭去了齊相,在他看來:“治家能致千金,居官致於卿相;於一布衣,已至極。久受尊名,恐非吉祥之兆。”也正因此,范蠡能活到88歲並得善終,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社會,是難得的高壽了。

所以,范蠡之高人處,在於他不只擁有把事情做成功的聰明和膽識,更有洞悉事物本質辯證關係從而知進識退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