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水火之情散文

水火之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對於廁事我留意很久了,時常關心着它的變化。

水火之情散文

城裏人叫“洗手間”,卻讓人不解,好像只是洗手,別的都不能幹。鄉下人只是記着:“茅子”“茅房”,文明一點叫廁所,土氣一些叫“後頭”。

人把解決那事叫“內急”,或說到“一號”去,鄉里人卻叫作:“把屎”“尿尿”或“小解。”其實,人吃五穀雜糧,誰又能不與這地界打交道呢?聽說叫做“解手”的這名詞,卻大有來歷。說是在古代,從山西大槐樹移民時,官家爲了防止人們逃跑,把移民的雙手綁了連在一起,百人一串,可是,人總要拉屎尿尿的,所以,移民在需要拉的時候,就給押移官兵報告。因爲拉以前必先解開手上的繩子,方纔能拉,久日久之,人們圖個簡單,乾脆就叫成了“解手”。可見,這水火的事由來已久了,我一直記下的是叫做:“後頭”這一詞語,總覺得這話說得深刻,樸素,親切,這是多麼涵虛的理解啊!

在七十年代,聽說西京城裏的廁所極少,騾馬市後邊的一條街,只有一座公廁,免不了入廁排隊,有一次,一個小夥子竟然排到了婦女的隊伍裏,讓人覺得怪怪的,男人們看了都說:“小夥胡秧呢!”婦女們見了都害怕擔心,小姑娘們甚至捂起了臉而害羞呢!但,看到小夥人高馬大的`壯實身體,卻都敢怒而不敢言語。大嬸子說:“甭管他,等排到了看他咋辦?他,還能當着街坊的面解吧?”誰料過了半個時辰,將要排到廁門口時,那男小夥卻大聲喊到:“媽也,排到了,快來吧?”這時,所有的人才鬆了一口氣,原來是替母親排的隊,難得有這份孝心呢?

說起解手那事,還真有失白嘴的白話呢!男人解小手,說是:“弟兄十名,擡炮出城,大雨一撒,收兵回營。”撂的還十分真切呢?小時候在鄉村,冬天睡的是連鍋炕,尿盆子就放在房中間,男娃們睡到半夜起來,糊里糊塗就站在炕沿子,隔着鍋頭,照着盆子就射下去,發出笛笛答答的聲音,瞄的可真準呀!鄉里人逛城,茅子難找,打聽了好多人,就是問不出來,忽然想起南門有個w.C,可能是茅子,乾脆從鐘樓跑到南門才解了手。過後心想,這城裏就是比鄉下的茅子上着舒服。

那時候,就西安火車站的廁所最爲有名,簡陋得滿地流污水,讓人沒法下腳,有人在地上墊了幾塊磚頭,入廁人都是踩着那磚頭,跳躍着找蹲位,腳步如三步跨欄,若瞄不準,就踩到污水中,淺人一身。更有甚着,好不容易找到蹲位,解開褲子剛一蹲下,只聽轟的一聲,千百隻蒼蠅象一窩蜂,從下飛到上,然後在你頭上盤旋,待機好落下。有人在報上畫了個漫畫:“一老者入廁,頭戴草帽,嘴上戴着口罩,左手揣着洋蠟燈,右手拿着蒼蠅拍,腰裏彆着莆扇,腳上穿着靴子。”廁房一角還能看見月亮呢!誰看了都會發笑,這漫畫在民間談論了好一陣子。可見,那時代解決內急的事要受多大的難常啊?是廁所少嗎?我看不見得,一個名人說:“全世界一共有兩廁所,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想想也對呀,再多了,也沒什麼用,問題是管理和數量,難道我們連兩個廁所都管不好嗎?

通常是,那裏有吃飯的地方,那裏必然就有廁所,我還聽說:好的詩畫文章,都是在解手時給想出來的,可見大自然賦於人類能有出路的這事,簡直就是一種幸福,連神仙也無權享受。

聽鄉黨說:舊社會,一農人戴了個草帽,到西京城裏去逛,走着,走着,實在撇不住了,沒法子,尋了個背巷子的電杆旁急解,剛齊活了,來了個巡警問:“幹啥的”,那鄉里人招急了,忙把草帽拿下來捂了,說到:“逮了個雀”,說完,撒腿走掉了,巡警一想:燎着呢!你不要了我要呢,於是,伸手去摸,卻咳呀了一聲,原來是摸了一手黃屎漿.就是農村人說的巴巴呀!那巡警急了,紅脖子粗臉的喊到:“你等着,我把你皮剝了呢。”

劉英雄散文集《風過城南以南》裏“金花落何處”文中有,聽說慈禧爲躱八國聯軍西逃,水土不服在西京城外長樂坡“出恭”,陝人四女忙問說:“嫂子,出啥恭呢?”慈禧和宮女們一聽咯咯笑了,這時在場的西京府官員忙上前用長安話說:“尋茅子粑屎呢!快支應着?”四女忙應道:“後頭!”急步引入一苞谷杆的圍牆內解急。

有關茅子和解手的故事,趣聞,白話,能拉一火車皮,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

廁隱之心,人皆有之,水火之事,人人一樣,人吃五穀雜糧,誰又能不解那事呢?人常說:“你急着屎呀?”大概是那事都急,人急了也就顧不得許多。我常常在公路上散步,看到許多內急的人,背朝馬路,在電杆旁,草叢裏旁若無人的解小手,有的人趁天黑,竟勾子撅半天高,解大手,據我觀察,路過的人,沒有一個站出來指責批評。說起來也怪,那事一般辦起來都急,不急了,悠閒了返到沒意思,好像越急,過後越是舒服,也就越快樂!簡直可稱爲急中之樂也。其實人在急中,做啥都捉不上,沒心思,就像鄉里人說的“把戳的很”,這時,再尋上個燎地方急解,那舒坦的勁,就別提是多麼的快活與幸福,這時,你就是給個皇上都不換呢!

老實說,生爲人子,無論雅人還是俗人,誰又能在日子裏不內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