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謝謝你馬丁散文

謝謝你馬丁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我很晚才得知馬丁·加德納去世的消息。

謝謝你馬丁散文

最近在翻譯一本他作序的書,每天帶在身邊,上下班坐地鐵時都讀上一段。世界盃開幕那天,約了幫朋友到麥當勞熬夜看球。一位北大數學系的朋友翻翻那本書,指着封底馬丁的名字告訴我:馬公已於上月仙逝。我無法接受,以爲是在騙我,直到朋友用手機查到網頁給我看才死心。

第一次留意到馬丁·加德納應該是在大四。那時閒極無聊把學校圖書館有關數學遊戲的書挨個借來看,對其中兩本印象深刻,一本《薩姆·勞埃德的數學趣題》,另一本《意料之外的絞刑及其他數學遊戲》。兩本都是加德納所作,但我只顧看趣題,只是隱約記住了作者的名字。

大學畢業後,回到家中準備來年考研。爲練習英文,找出各種英文書來讀。其中一本是小時候讀過的中英文對照版《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以前未讀過英文那一半)。這是我最喜歡的童話書,有大量譯註,讀了沒幾頁就在譯註中遇到馬丁·加德納這個名字,想了想才反應過來:我已讀過此人的兩本書了,原來他還爲這部童話寫過一個註釋本。

既研究數學遊戲,又爲童話寫註釋本,此人到底何方神聖?上網一搜才知道他是數學遊戲界泰斗,小時候讀數學班時許多精妙的題目就是借鑑了他的傑作。

之後又讀了他的《西方僞科學種種》和《矩陣博士的魔法數》。讀碩士之後有了自己的博客,寫過一篇介紹他的文章,稱其爲“老馬”。碩士畢業找工作,給一家科普雜誌投簡歷,對方要求附上一篇自己的科普文章。把博客文章篩選了一遍,最後把那篇改了改發過去,還真就去了那家雜誌工作。

雖然對馬丁充滿景仰之情,但我從未奢望能與他發生直接聯繫。半年前第一次做翻譯,一本關於智力玩具的書,收到書那天,隨便翻了翻就發現推薦語後面赫然印着Martin Gardner的字樣。若不是正在上班,我大概會像阿基米德那樣蹦起來歡呼了。我的名字有機會與馬丁·加德納出現在同一本書中,實在是榮幸之至。

得知他去世消息的第二天,我在網上搜索,只有不到20箇中文網頁報道了此事。雖被稱爲20世紀下半葉美國3大科普作家之一,但馬丁在中國的知名度遠不及另兩位科普界巨擘艾薩克·阿西莫夫和卡爾·薩根。我相信,即使是科普圈子裏的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也得愣上半天。有限幾篇報道中,強調的往往是馬丁“運用趣味的方法”在普及數學知識和批判僞科學方面的功績,例如有多少人受其影響成了數學家之類。將數學和遊戲放在一起,在中國似乎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我們的詞典裏,“玩”仍然不登大雅之堂,一定要找個冠冕堂皇的實用理由(普及某種知識,培養某種能力)撐門面。若馬丁知道其畢生浸淫的數學遊戲在我們這裏演變成了萬惡的奧數教育,不知該作何感想。

馬丁向以謙遜著稱,由於名字發音酷似英文中的“園丁”一詞,被戲稱爲“數學園丁”(這稱謂倒是很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雖然一手打理《科學美國人》數學遊戲專欄四分之一世紀,但他坦言真正自己創作的題目其實是可以掰着手指頭數的,其餘全拜讀者所賜。

馬丁的專欄就像一座橋樑,將愛好數學遊戲的人連在了一起。經常閱讀該專欄的人中,有大學教授、數學專業學生這樣的“科班人士”,更多的卻是喜歡在工作之餘研究圖形切割問題的郵遞員之類未受過專業教育的普通人。20多年間,無數素昧平生、遠隔重洋的人由於同解一道題而相互認識甚至成爲莫逆之交。對他們來說,馬丁不是高高在上的大師,而是實實在在的朋友同好。《矩陣博士的魔法數》以及朋友們爲他祝壽而作的《數學加德納》,記載了許多數學家和數學遊戲愛好者用自編謎題惡搞馬丁的例子。馬丁一生曾獲榮譽無數,但我想這纔是對他最合宜的褒獎。

在英文中,數學遊戲、字謎、智力玩具等統稱爲“puzzle”。馬丁對其他puzzle也很有興趣。他與填字遊戲大師威爾·肖茨、智力玩具專家傑瑞·斯洛克姆相交甚篤,還親自動手撰寫《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註釋本》。原著作者卡羅爾本就是數學教師,書中隨處可見用字謎構成的機關隱喻。我本也希望爲《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註釋本》中文版出點力,誰料與馬丁已成永訣。

馬丁的去世標誌着國際科普界那個大師輩出的“英雄時代”已漸漸遠去。在《數學加德納》一書的前言中有一段精闢的頌詞:“在數學這座神廟中,供奉着歐幾里得、笛卡爾、牛頓……等大神,他雖然沒有叨陪末座的資格,但是,作爲站在廟門口的守護神,那是少不了他的。”斯人已逝,用再多的語言形容我對他的感激之情已沒有意義,只想說一句:謝謝你,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