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鄉村剃頭匠散文

鄉村剃頭匠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過去,鎮上沒有理髮店,更沒有現在滿街的“美容美髮”。只有穿鄉走村入戶的理髮匠。雖然是走村入戶,可是人們很尊重他們。一般不喊他“剃頭匠”,而喊他“待詔”。關於“待詔”得名,這裏有個小故事:說古代,一個理髮匠被詔進宮爲皇帝理髮。太監稟報皇上說理髮匠已到。這時皇上正在處理奏本,就隨口說了一聲:“待詔”。太監就告訴理髮匠:“皇上叫你待詔”。理髮匠受寵若驚,金口玉言,他誤認爲皇上稱他爲“待詔”。他回家後便把這件事告訴了所有認識的人。老百姓一聽,皇上都叫他“待詔”了。後來,老百姓就把理髮匠都叫“待詔”了。

鄉村剃頭匠散文

這種流動式剃頭匠,工具簡單,一把梳子,兩把剪子,兩把剃刀,一副圍脖,一把剃頭的推子,一把修面刀(剃光頭也用它),一個小小的耳扒子和一串油光光的蕩刀布、一塊肥皂等收拾包在一起,夾在懷裏就可以行動。有的也自己帶着一個鐵鍋,架在小爐竈上,做一個擔子挑着。他們每隔一段時間,他帶着剃頭工具到鄉村裏遊走。靠着一雙腳,差不多走遍了方圓十幾裏以內的每一個村、每一戶農家。從大人到小孩,都得要他剪短頭髮,雖然剃一個頭只收一角錢,但是生意相當不錯。

其實,這些剃頭匠的手藝也相當不錯,服務態度也極其的好。在村頭樹蔭下或某戶人家門口,搬張木凳當座椅,讓理髮的人坐在上面,然後解開包裹工具的圍布,撲打幾下圍到理髮人的脖頸上,將蕩刀布往樹杈或門搭子上一掛,再從木匣子裏拿出刀、剪等工具,就開始理髮了。有男人,有女人,有大人,有小孩,小孩大多由女人牽着。有來理髮的,也有來刮鬍子的,還有來瞧熱鬧的'。剃頭匠一邊理髮,一邊說笑。一旦成爲老熟人,就口無忌諱,有時開一些帶葷的玩笑,男人們自是笑得開心,女人們也不生氣。

這些剃頭匠的“頭上功夫”確實不錯。最拿手的是給鄉村老人剃和尚頭,就是將頭髮全部刮淨。這可是一件看上去簡單、做起來不易的“拿人”的活計,全是靠的手上功夫。首先要用推子把頭髮剪掉,然後再用熱毛巾、肥皂沫將頭皮髮根泡得軟軟的,最後用剃刀刮。刮時既不能重,又不能輕,刀刃既要蕩得快,下刮的角度又要把得好,既要將頭髮全部刮淨,用手摸上去,像西瓜皮那樣光滑,又不能劃破一點點皮,要是哪兒劃破了皮,流了血,剃頭的人就會不高興,甚至會不給錢,剃頭匠也會感到丟了面子,不好意思,愧稱師傅了。據說要學會剃光頭的本事,就得半年。剃頭匠們剃的和尚頭又清爽又光滑又舒服,老人們都喜歡剃。他們把理髮當成一種享受。

他們的經營方式也是獨特的。他們有時採取包村包戶,每天在鄉村遊走,走家串戶。理髮費用,用按人頭按年來計算。小孩一年的費用是大人的一半。那就是大人按一個人頭計算,小孩是按半個頭來計算。小孩和大人的界限,是按婚姻狀況來確定的。沒有結過婚的人,永遠是按小小孩來看待。所以,人們覺得很合理,都喜歡有固定剃頭匠來理髮。

這些剃頭匠很講究工藝的完美和藝術。需要修面的人,他們會在你自己家的洗臉毛巾上到上一點熱水,把你的面部焐一會兒,然後打上肥皂,再把修面刀在“蕩刀布”上翻來覆去蕩幾下(這樣會使刀口鋒利一些),便三下兩下就把你的鬍子給颳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很高,因爲全村的人都在等待着。當然,也不會有人去計較,自己的臉上什麼地方還漏颳了幾根鬍子。他們給成年男人剃頭之後,還會有一些小動作。比如用雙拳給他捶捶背,把自己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彎曲起來,然後夾住被剃頭人的鼻樑,不停地夾幾下(應該是起按摩作用)。然後轉到身後,用手朝那個人的肩上連拍四五下(也起到放鬆作用),讓理髮者輕鬆全身。有的剃頭匠還會掏耳朵。掏耳朵,既要大膽,又要心細,既憑眼看,又憑手感。農村人剪頭,或者老年人剪頭,剪好後都喜歡掏一掏耳朵,既清理了耳垢,又是一種享受。當耳扒伸到耳朵裏,在裏面探來探去,輕輕刮動,那種癢癢的、酥麻的,甚至還有點微疼的感覺,實在奇妙無比。當從耳道壁上掏下一塊耳垢,然後用鑷子鑷出後,彷彿就像消滅了一個敵人一樣,而耳朵立時就清爽了許多,聽覺也似乎靈敏了許多。待到最後用耳刷在耳道里快速地捻動,清除散落在耳道里的垢屑時,則完全是一種神仙似的快樂了。於是來剃頭多的都感到舒服!微笑着離開。有的還遞上葉子煙,叫多謝!

現在理髮店的年輕的理髮匠大多不會掏耳朵了,特別一些女孩子,他們可能理髮、染髮、做發的本領很高,但叫他們掏耳朵,卻不會,也不敢。掏耳朵,既要大膽,又要心細,既憑眼看,又憑手感。農村人剪頭,或者老年人剪頭,剪好後都喜歡掏一掏耳朵,既清理了耳垢,又是一種享受。當耳扒伸到耳朵裏,在裏面探來探去,輕輕刮動,那種癢癢的、酥麻的,甚至還有點微疼的感覺,實在奇妙無比。當從耳道壁上扒下一塊耳垢,然後用鑷子鑷出後,彷彿就像消滅了一個敵人一樣,而耳朵立時就清爽了許多,聽覺也似乎靈敏了許多。待到最後用耳刷在耳道里快速地捻動,清除散落在耳道里的垢屑時,則完全是一種神仙似的快樂了。有的剃頭匠就憑着這樣一手掏耳朵的本領,就讓凡是找他剃過頭的人都一掏難忘。

靠着一雙腳在鄉村行走,靠着一把剪刀爲人們理髮,用自己的手藝和辛勞爲他人也爲自己創造了幸福生活的鄉村剃頭匠,人們是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