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羊台山抒懷的散文

羊台山抒懷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退去的是樹綠花紅,看到的是沙礫藁蓬,離棗紅果香的沃野越遠,荒漠的底色就越濃。山川地貌如同人的儀容,適才還和明眸皓齒,清麗脫俗的淑女閒話,此時卻同飽經滄桑,滿面皺紋的老嫗對視。臨澤是鑲嵌在沙漠綠洲中的一顆明珠,誰說不是呢?

羊台山抒懷的散文

是山,卻沒有挺拔的羣峯;是平地,又有着很大的緩慢的起伏。深秋的羊台山像一塊碩大的赭紅色硯臺安放在臨澤縣正北方,守護着臨澤的北大門。它是合黎山中造型奇特的孤立山峯,酷似硯臺,也稱“硯臺山”。它像挺立雞羣中的仙鶴,高聳着,突兀着,孤傲着,俯視着遠處隆起的羣峯。

我們登上羊台山峯,沒有喧囂,是緘默。煦暖的秋陽映照着乏着熠熠的淡紅色光芒的山體,光彩奪目,雄偉壯觀。站在山巔眺望,東北面合黎山峯蜿蜒躍動的映脈時隱時現,正南面霧氣騰騰參差起伏的樹峯影影幢幢,匍匐的藁蒿業已枯黃,秋風中挺胸昂首的駱駝毛髮翕動緩步遠方。蒼穹土黃,景色蒼涼,地老天荒的愴然感涌上心間。

颯爽的秋風吹拂着汗沁沁的身體周身通泰,同行的靳生環顧着四周對我說,羊台山是古代臨澤北向交通的航向標。向東可通包頭、綏遠,向北能至蒙古高原,向西是居延海的必經之路。他又指着裹在一團沙塵中,在山腳下沙礫路上轟隆隆奔馳的一輛挖掘機說,這條路就是過去人們從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拉煤馱碳的馱隊必經之路,過去牛拉驢馱煤炭,商客貿易往來,看見羊台山就如同看見了自己的家,羊台山是過去出門貿易的商人心中的念想。

靳生又說,羊台山是英雄的山。他指着東北面的某一處說,那裏有個馬刨泉,相傳西漢武帝時,霍去病徵討匈奴,在這裏陷入絕境,人困馬乏,焦渴難耐,關鍵時刻,戰馬噴鼻吐氣,引頸長嘯,用前蹄刨沙土,竟刨出溼漉漉的沙子,一泓清凌凌的泉水就汩汩冒出,使漢軍絕處逢生,馬刨泉至今猶在。靳生的.話我相信,馬雖說是喑啞牲口,但能辯東西識南北,老馬能識途。馬嗅覺發達,哪裏有水,它是能嗅出來的。

靳生還說,羊台山是彰顯愛國主義的山,最早的《創修臨澤縣誌》記載臨澤有古十二景,其中之一景就是“羊臺斜照”。古人對“羊臺斜照”的定位是:“仗節牧羝,賢哉蘇武,落日荒山,此臺終古”。說是西漢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在此牧羊十多年。對於靳生這一說法我懵懵然。靳生見我茫然不知,進一步解釋說:“蘇武,武帝時爲郎。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靳生的話我半信半疑,見我仍懵懵然,又給我清唱了京劇《蘇武牧羊》,歌詞說:“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夜坐塞上時聞笳聲入耳痛心酸。轉眼北風吹,雁羣漢關飛。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定不虧。終教匈奴驚心碎膽共服漢德威。”靳生的唱腔其音也純,其情也真,餘音嫋嫋,迴盪在羊台山間。

靳生拉着我,走向羊台山上夯土築的烽火臺前肅然對我說,羊台山也是古代臨澤人民祈求和平的山。過去蒙古韃子經常騷擾黑河沿岸人民,烽火臺高築在羊台山上,站的高,瞭的遠,發現韃子早,防範及時。我對靳生說,現在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哪裏還有蒙古韃子?靳生笑着對我說,過去有,現在沒有,反正羊台山御欺悔求和平的本質是不變的。

靳生談興猶濃,欣然說,現在羊台山又是富民強縣的山。他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羊台山周圍開採出了石膏礦,許多人靠採挖石膏走上了致富路。前些年,羊台山周圍又勘測出錳鐵礦,興建了宏鑫礦業公司等礦廠,爲振興臨澤地方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縣上正在加快羊台山周圍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煤礦、錳鐵礦、鐵礦開採步伐,經濟價值不可限量。他最後又指着羊台山北面閃耀着銀灰色光芒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鐵架說,將來這裏有了電,可能發展還快。靳生的話讓我興奮起來,還想再聽,山下卻傳來了呼叫聲。

下得山來,牧駝主人已備好午餐,飯香酒醇。夕陽西下,落日熔金,血紅的霞光灑滿羊台山。羊台山閃耀着迷人的色彩,目視着我們遠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