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過客匆匆散文隨筆

過客匆匆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過客匆匆散文隨筆1

六月的天,六月的雨。雨後的城市,四季如春。窗外的建築,恰似雨後春筍,亭亭玉立,鬱鬱蔥蔥。那立交橋上,車,川流不息;那豪華街上,超市琳琅滿目。城外的山,那樣孤傲挺拔,又是那樣的無助……火車的嗒嗒、嗒嗒……帶我回到遠方。

過客匆匆散文隨筆

哪兒沒有海,但春暖花開;哪兒沒有車,卻狗吠羊咩;那兒沒有異樣的眼神,只有笑容滿面,噓寒問暖。我多想抱您一下,我的家我年邁的母親。

早晨的露,是那樣的晶瑩剔透,照亮了我的曈孔。東昇的太陽告知我“擦乾淚不要怕至少還有夢”。而落霞,那般紅潤,像佳人羞澀的臉頰。於我,時光易逝,人生苦短,彷彿一眨眼,風霜染了黑髮,空悔恨。是的,霞落陽會升,青春卻不來。可我,一顆心,怎樣安放?

諾大的城市,有說有笑,卻不屬於我。一個過客,一個遊子,似梅,角落獨開。我多想離開這裏,回到我哪溫暖的港灣。在哪裏我不會在夜裏偷偷哭泣、在笑裏藏刀下機關算盡、在KTV強顏歡笑而爛醉如泥……我累,身累,心累。

漆黑的夜,霓虹的光,我於夜空,與星作伴,擺酒邀月,哭訴衷腸。夢裏,燈籠掛,鞭炮響,和家團圓。互敬互慰,漂泊的無奈,生活的苦處,一飲而盡,不醉不休。雞叫,拉上舊皮箱,遠離哪久違的家鄉,與青春作伴,去流浪。

這裏,是葉。那裏,是根。我相信:“柳暗花明會是家”。家,不要想兒,不要擔心,保重身體。你不是說嗎,孩兒是“灰太狼”,所以我還會回來的。那天,不遠了!

過客匆匆散文隨筆2

李白是個豪情滿懷的詩人,可也慨嘆時光及世事的滄桑流轉。“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多麼無奈傷痛的慨嘆!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也無計可施,在“舉杯消愁愁更愁”中“白髮三千丈”,毋庸置疑地成爲永恆時光的匆匆過客。

或許我可以放縱一下自己的高傲,心裏哂笑“李白算什麼東西!”哂笑之後還得哂笑自己又算什麼東西,還不是被你拋棄、遺棄,在這無名的.日子裏黯然傷神。

我愛你!我戀你!你給了我收穫和安慰,也給了我遺憾和傷痛,我絕對扮演了一個忠實的匆匆過客。

你曾對我說,要學會珍惜。我如金、如寶貝般珍視你,可你翻過一頁的時候,從未稍作停留,我卻依然珍惜你!你的逝去讓我惶恐難安……

你曾對我說,要學會愛你。我即把你融入我的生命,白天又黑夜,黑夜又白天;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你變幻多姿,我也跟着傷春悲秋。絕對是你從容不迫至永恆,我匆匆一瞬化塵埃。

我愛你,確實將你融入了我的生命。

不是嗎?

不是你,我爲什麼覺得負重不堪?不是你,刺痛爲何一陣陣襲過心間?可沒有你,我的生命何以苟延殘喘?

我終究還是你的一個過客。

來路是悵惘的記憶,是迷離的流蘇,是甜澀的微雨。而歸路呢?歸路亦短暫:雨,可落往河水;花,可落入信箋;塵,可落入蚌體。淚,卻落進雨裏;憾,就落入塵埃。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

而終究,我敵不過你的黴菌,磕磕絆絆,“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恩恩怨怨,生死白頭,幾人能看透……”

過客匆匆散文隨筆3

離開虎丘,吃完午飯休息片刻後,我們很快就來到了留園。蘇州園林有好多處,諸如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耦園、滄浪亭、藝圃等,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留園只是其中一處代表,爲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初中時學過一篇葉聖陶的文章叫《蘇州園林》,講的應該是拙政園。具體內容忘了,只記得大意是說這裏的園林不像北京的建築有對稱美,這裏不求與政治呼應的規範拘謹,而是別出心裁地顯現出江南特有的隨意與協調。

留園應該與之大同小異了。臨街的外門很簡樸,幾乎讓人看不出裏面深藏着廣博而傾心的怡人景觀。不大的廂房,門上石刻着嬌小的鏤金繁體“留園”二字。進門後,便可看見一塊中堂匾額,上書“吳下名園”。後有一節小字,其中有“以其建園較晚,能取諸家之長,後來居上。”可見園中景緻豐厚,非他園可比。再往裏去,山色溪光,廳堂亭榭,進進出出,誘人眼目。

據說,這裏居住過好幾位不同家族的主人,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姑且看看門票上的說明:“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莊,俗稱劉園。同治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諧聲改名留園。俞樾作《留園記》,稱其爲‘吳下名園之冠’。”棄園淚乾秋風起,得其圓夢喜欲狂。難以想象,輾轉流離之中,此園見證了多少人世滄桑!

“園佔地約二公頃,分爲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取勝,北部爲田園風光,西部具山林野趣。該園以建築羣劃分空間,廳堂建築宏敞華麗,庭園造景富有變化,尤以花石著稱,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如此練達的介紹,如一席佳餚秀色可餐,誘惑着我們的雙眸,牽引着我們的腳步。不管你是來自村野還是街巷,置身於此,都將萌發一份尋覓雅韻追逐寧靜的理想。

然後,我們的行蹤似乎在一步步證明着簡介裏的字句,心中默唸此處果然名不虛傳。水中的荷葉,田田唯美,一片片聚集在一起,真的是書中所說那樣“挨挨擠擠”的。又在水面恰當的位置,毫不吝惜地讓出一些較大的空間,供悠閒的船伕坐在船尾搖櫓蕩槳。微波連連,沒有風來,卻疑清風乍起,婉約拂面。而那端坐船頭的,不知哪家閨秀,懷抱琵琶,演繹起伏跌宕的蘇州評彈。低顏喚起千里目,玉指撩撥畫外音。南北的客人,不管聽懂與否,總不免在岸上佇足流連一番。

庭院中的石頭,我們說不出它們具體的好,石頭的審美應該順應天然,而不是單從外觀的美醜去判斷。一塊塊碩大無比,高高地聳立在院落之中,像是鎮守一方貴地的衛士,傲視風雲,堅不可摧。其中多數是珍貴的太湖石,鏤空的樣子有種抽象的美感,好似渾然天成的蓄意雕塑,又似刻意爲之的書法布白。五湖四海的石頭,聚集在一園之中,真的難爲了先前煞費苦力的搬運工匠,這石頭凝固着多少純淨透明的汗滴呀!自然是可愛的,勞動是永恆的!

迴廊轉合,記不得經過的每一處叫什麼樓什麼亭什麼軒什麼館了。我們忽略了佈置好的路線,隨目轉步,移步換景。就那樣隨意地在園中走動,處處都可以取景留影。忽然在一個廊口的小廳中看見一位端坐彈撥的女子,身着古典的服飾,髮髻也整理得相當考究利落。這女子抱着琵琶,顏面未遮,輕輕地彈撥出不知雅名卻也動聽的樂曲,這大約也是著名的評彈了。我的身邊有一大圈人圍着觀瞧,在限定的距離之外,我們這些觀衆不知是在聽評彈還是看女子。也許踱一踱步,在某個角度就能幸運地賞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經典。

不覺中,眼睛朝氣依舊,可雙腿卻愈顯睏乏了。我們慢慢與出口接近,出門前,忽然看到一個戲臺。只是今天空場,沒有演出,否則也能端坐着裝扮一次高雅,起碼感受一下姑蘇的視聽藝術魅力。那就獨自登上去,叫同伴爲我留個影,自己轉眼間好似豁達爲主角了。然而舞臺畢竟不是好上的,我也只能在這孤獨的臺上亮亮小相。若想接受或面對萬人千面,還得苦下功夫才行啊!風景,正因爲美了,才讓前來的人們醉了。一枝楊柳擡望眼,滿園風聲任去留。留園,不知留給了每一位過往的遊人什麼思考,也不知每一位穿行的路人在此留下了什麼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