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玉泉寺散文

玉泉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一、玉泉寺

玉泉寺散文

初到玉泉寺是純屬偶然,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當陽參觀學習,途經玉泉寺,順便去的。

玉泉寺位於當陽玉泉山的東麓,東漢建安年間,一個法號叫普淨的禪師在此結草爲庵,坐道參禪,南朝梁宣帝在此建“覆船山寺”,至隋代的開皇年間,名僧智顗大師在此講法,從這時起定名爲“玉泉寺”,唐宋元明清時期均進行了擴建和修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遠望玉泉寺,在朦朧的霧中映入眼簾的是平地突聳的玉泉山,周圍不見山脈相連相伴,孤零零地聳立着,而且山勢陡峭奇峻,山腰雲霧繚繞,給我一種仙氣氤氳的神祕感。

我們來到寺門,迎面而來的是傾斜着的鐵塔,高十三層。據考證,鐵塔每年還在不斷的傾斜着,考古工作者對它進行了修葺,減緩它的傾斜速度,能讓更多的後人看到中國艾菲爾的.英姿。玉泉寺的鎮寶之物是武則天賜予淨蟬大師的舍利子。走入地宮,看着圖解,文物,還有供奉靈塔的地方,香案上,擺滿了香客們燃盡的香灰,那一鉢鉢的香灰裏,寄託了香客們的心願。我虔誠地跪下來,閉上眼,合起掌,默默的許願,在先人的靈光裏,感受着時光留下的痕跡。

走出地宮,彷彿從亙古回到了現實中來,沿着青石板路,我們向前走去。山中的廟宇,沿襲了中國古廟宇的風格,飛檐,青瓦,或依山而建,或隱藏於山巒之間,隱隱約約,飄飄渺渺。站在山腳下,滿山都是濃濃的綠.在霧裏,像是被潑了濃稠的綠汁,渾然一體。山中的樹木多而珍貴,那銀杏,那楓楊,那丁薇都是三四百年的高齡,枝枝交錯,高大茂密,它們生命不息,見證了時代變遷。

玉泉寺位於山谷谷口,腳下即玉泉山,屬於遠離人煙的地帶。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東堂、西堂、般舟堂、藏經樓等。其中大雄寶殿最爲雄偉瑰麗,系最大的一座古建築,建築面積1253平方米,通高21米,進深七間,樑架爲擡樑穿鬥式,立柱72根,斗拱154組,彩繪斑斕。殿前置隋代鐵鑊、元代鐵釜、鐵鐘等珍貴的大型鐵質文物,殿側有一幅石刻觀音畫像,爲唐代畫聖吳道子手跡,畫像爲男首女身,體態婀娜,豐潤飽滿,衣衫飄飄,舒捲自如。寺內古柏蒼翠,銀杏葉茂,桂花溢香,修竹茂樹,一片莊嚴謐靜的氛圍。穿過大雄寶殿,向後進入大寺,排列着數百座佛羅漢,我們照例虔誠地燒香跪拜。

玉泉寺北側山下有一座古老的關廟——顯烈祠,祠前有一泓珍珠泉水,俗名“金龍池”,相傳爲三國蜀將關羽死後顯靈之處,如果天晴,你拍手,水下就會冒泡。關羽,又名關雲長,史書《三國志》和小說《三國演義》的英雄人物,東漢末年投奔劉備,後在湖北當陽戰敗被曹軍所殺,且身首異處,相傳關羽被殺後託夢給玉泉寺普淨大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大師點化,你過五關斬六將,這些人的頭向誰去討還?關羽頓然覺悟,歸依空門。關羽在宋代以後才名聲大震,因其爲“忠孝義節”的楷模而屢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爲“武聖人”,佛家尊其爲“伽藍神”,道家尊其爲“關聖帝君”,是唯一受到三教尊崇的偶像,關公成爲門神和財神的公衆崇拜偶像就是從這裏傳出去的。

後來我又去幾次,那兒總是人來人往,香火不斷。偶爾就想:爲什麼數千年朝代興亡盛衰,唯有宗教經久不衰,可能主要是強調修行,念、叩信仰,讓人敬畏,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使人在道德上“不敢越雷池一步”。人一生不知甚解的東西太多,現代人除了科技和金錢,並不比古人高明,有一些問題還是可以藉助於古人的學問爲現實服務。因爲人沒有信仰,就會迷失方向。

二、觀音閣

觀音閣寺廟始建於明代,距縣城約兩公里,寺廟雖小,但是當地卻很有名氣。據家鄉史記:觀音閣,位於龍舟坪鎮東白鶴巖下。明末由家鄉人、南京戶部主事李爵創建。其地高巖壁立,俯臨江表,爲縣東一大風景勝地。佐證就是李爵《創建觀音閣碑記》。

數百年來,觀音閣香火旺盛,連綿不斷。自抗日戰爭以後,觀音閣屢遭戰火、動亂的破壞。二十世紀60-70年代,因廟前修公路,寺廟建築才被毀之殆盡。值到十二世紀九十年代觀音閣寺廟才復建。

現在觀音閣寺廟風光依舊,崖壁上的“慈航普渡”四個大字蒼勁有力。寺廟雖然三面是巖,但閣中竟然還一股泉水,那水冬冷夏涼,味道清甜。據傳大旱之年,當地幾個月不下雨,那泉水一如既往,長流不斷。這也給這小廟平添一些神祕。閣東洞穴中怡然和尚墓,雖然經歷磨難,但依然保存完好。

觀音閣寺廟門前約三十米就是清江河,若是連續下雨,八百里清江邊的小溪水匯聚到一起,就可見到那類似錢塘江潮汐般的水頭,波濤拍岸滾滾,偶爾發怒時也會把街道洗一下。觀音閣高出清江河面不到十米,前面的小公路每年洪水季節都要被水淹,可那寺廟總是安然無恙。一位信念佛的老人說,那廟是不會被淹的,水漲它也會長。

觀音閣寺廟門前的河邊長有五棵要三人才可以合抱的大柳樹,俯臥在河面上,倒影印在水裏,魚兒好像就遊在枝頭上。對寺廟來說它們既可擋風,又可供人們納涼。

觀音閣寺廟內刻有許多名人雅士的墨寶,其中一首詩就是描述還兒風景的:

楊柳依依高閣前,

一弘清泉流崆峒。

夜來木魚敲明月,

夷水落影亮青燈。

觀音閣不僅是一處佛教活動場所,還是一處革命歷史文物。1927年春,長陽縣第一次共產黨的會議就是這兒於召開的,發展了黨組織,舉行了新黨員入黨宣誓,從此全縣就有了三個黨支部,領導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從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縣城遭遇日寇轟炸,縣政府機關就遷到此處辦公將近一年。這是在縣城附近,唯一一處黨組織早期革命活動的遺蹟。

如今來觀音閣的人羣絡繹不絕,有的是到這兒從事佛教信仰崇拜活動的;有的是周圍的羣衆來焚香拜佛的,求一個心理上的平安,不過大多數是外來的遊客,讓這座小廟充滿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