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石堤散文

石堤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我的故鄉棲息在贛江上游。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去河邊溜溜灣。不論是酷暑難耐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到了河邊都喜歡去河牀底部的石堤上悠閒,或與愛人一起蹲在石堤上拍照,邀河水作背景,留下青春可人的倩影;或與朋友一道踩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沿着長長的石堤行走,觀碧水長流,賞兩岸風光,談河邊趣事。

石堤散文

贛江是鄱陽湖水系中的第一條大河流,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全長約800多公里。當陸地交通尚未崛起、公路雄獅仍在夢遊的國度裏酣睡時,贛江便是江西省境內最大的水運動脈。

在水路運輸最爲繁忙的年代裏,贛江流域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河槽改良工程——興建石堤。

河牀興建石堤的意義與作用,無法找到權威性的史料予以佐證。但依據石堤投入運行之後的實際效果,依稀可以捕捉到當年構建石堤的幾許思路:一是利用石堤爲河沙隨意性的流動設置可靠的屯積港灣,保障河道的通航能力,不因沿線的沙粒淤積而阻塞航道。二是從水土流失和保護河岸的角度着想,藉助石堤的舉措,將可近可遠的航道固定在河牀的中央,能有效約束船舶的行走線路。船舶在行駛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波浪,有意延長波浪推進路線,可以緩解波浪衝擊兩岸的力度。

石堤是由成千上萬塊青石,沿着河牀的橫截面堆積而成的堤壩。在贛河8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沿線都有石堤的偉岸身軀。石堤一端連接河岸,一邊延至河牀中央。每條石堤長約百來米,梯形結構,頂面約有一米多寬,我不知道石堤沉入實底究竟有多深,底腳有多寬,石頭耗用了多少噸,建了多長時間,灑落了多少人的青春汗水。

剛建村莊微信羣那年,羣裏發了一張老照片,那是儀叔一家人坐在石堤上拍的照片。據悉,那是石堤建成之後第二年拍的,記載了當年石堤橫臥在水中的威武雄姿。對比三十年之後我坐在石堤上拍的照片,感覺石堤的原貌,幾乎看不出有什麼變化。唯有不同的地方是,儀叔照片裏攝入的羣山是光禿禿的,山上的柴茅都被砍光。而我照片背景中的羣山則是森林茂盛。之所以出現這樣差異,緣於改革開放的時期,一大批農民工外出務工離開了鄉村,從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渡河去山上砍柴割茅了。經過三十多年的綠化,如今河對岸皆是松樹滿山,蒼翠繁茂,綠色的植被濃妝淡抹般地籠罩着連綿起伏的羣山,無論山勢逶迤的線路多長,都無法甩脫那一身綠色的戎裝。這一景觀,也讓贛江故鄉段的沿岸風光,變得更加賞心悅目。

去年國慶節的下午,我同儀叔踏上了那條沒有蒼桑的石堤,一路走着,一路傾聽他敘說當年參與興建石堤的點點滴滴。那是他高中畢業後投身社會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亦是他青春路上最美的成長,如果沒有修石堤的經歷,沒有上山砍茅艱苦環境的歷練,他不可能在新兵入伍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成爲一名優秀的特種兵,優先得到部隊領導的賞識,最終成爲了一名部隊幹部

那年大興築壩工程,規模浩大,不亞於當年修建萬里長城的聲勢。每年贛江的汛期季節,各鄉鎮糾集大批青壯年勞動力,投身到贛河築壩的工程中去,一干就是幾個月,一建就是好幾年。

用於建造石堤的材料,取之於山中爆破的青石塊。運輸石塊的設備,全靠一艘艘載重量達百噸的機動駁船完成,駁船承重越大“吃”水越深,因而對水位提出了越高的要求。新建石堤的黃金季節是春末夏初,每年4-6月份是贛江的汛期,此間河槽某一斷面的徑流總量佔了全年的一半以上。汛期期間,贛河始終能擁有並保持較深的水位,水深有三大好處:一是人工搬運石頭上船的路線最短,機動駁船能停靠在岸邊最近的位置;二是運輸途中,駁船可以在寬闊的水域中橫衝直撞、肆無忌憚地前行,不用擔心沙灘擱淺;三是運輸船到達目的地後,駁船可以到達石堤水域中的任一位置,方便石塊就“地”卸入水中。

每當贛江汛期到來時,贛河流域處處呈現出一片繁忙的運輸景象: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絡繹不絕的船隻逆流而上,成就了一幕千帆競發的美景;川流不息的駁船順流而下,展示了一片百舸爭流的風光。離眼前最近的地方,則是機動駁船出入岸邊的橋頭堡。這裏有動力設備的引擎聲,有駁船的鳴笛聲,聲聲交織;這裏有駁船行駛途中產生的水浪,有螺旋槳攪動河水而掀起的波濤,一浪接着一浪,不停地攪動着贛江歡騰不息的河面。

駁船重載滿船石頭的卸貨任務,全靠人工肩扛手搬完成。那時,每條船上安排了八位民工,每兩個人組成一個戰鬥小組,民工將大小不一的石頭,先從船艙內擡上船面,再小心翼翼扛到船舷邊處停放,取出粗大的園形竹扛,退出石頭裝夾的鐵絲,然後兩人站在船舷同側,臉部一致朝外,站穩腳跟,收腹彎腰,雙手伸向石頭腰部的偏下方,找到扒石的着力臺階或受力點,在一人發出一二三指令後,一鼓作氣將石塊掀起,小的石頭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推入水中。大的石頭則要分兩步走,掀起的石頭先豎起來,在重心落在一個支點上後稍作停留,控制好石頭的平衡度,之後再酌情用力往外推石,此時石頭便會笨重地滾落於渾濁的洪水之中……

一個推石落水的動作,看似簡單的一項運動,實則暗藏着或多或少的兵家的軍事哲學思想,上升到理論高度上講,就是既要有勇,又得有謀,是勇與謀的辨證統一。勇,決定了掌握力度合適的剛性,力氣小了移不動石頭;謀,注重於力氣大小的柔性,講究技巧,杜絕蠻幹,用力過猛容易導致連石帶人一起滾落水中而發生不幸事故,這不是危言聳聽,曾經發生過幾起人員落水事件,有的被及時救起,其中有一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駁船在施救過程中,落水者意外闖入了駁船的底部,導致很多時間找不到人……巧幹,意味着能節省體力的時候就得注重,就得珍惜。畢竟,那種憑力氣作業的活,靠的不是幾分鐘的熱血就能沸騰,憑的是論持久戰的謀略,是一日之中從清晨幹到摸黑的一種維持,是一天出力中沒有時間休息的一份堅持,而且明天還得“東山再起”,明天的明天還得循環往復。

肩扛石頭的工具製作很簡單,所需材料,只需竹扛一根和8號鐵絲兩根。但鐵絲的承重有嚴格要求,8號鐵絲直徑爲4mm,橫截面積12.6平方毫米,鐵絲抗拉強度按30公斤/平方毫米計算。則8號鐵絲可承重377公斤。鐵絲製作方法是,將鐵絲彎成封閉性的梯形狀,上窄下寬,然後將兩根鐵絲的上部束縛在一起,形成一個支點,鐵絲的下方必須分開,便於兩邊套入石頭。安裝時,撬起石塊一角放入一邊的鐵絲,爾後,再撬起石塊的另一端套入另一邊的鐵絲。兩邊鐵絲套上後,穿入竹扛,這樣就可以將石頭擡至目的地。

無數實踐證明,那一套用於搬運石頭的民間專用工具物美價廉:經濟、實用、方便、快捷、安全、耐用。它的製作方法雖然簡單,但卻凝聚着一代有爲民工的聰明才智。

隨着石頭一塊塊落水,當駁船重量漸次減輕、吃水深度越來越淺、船體離水面越來越高時,儀叔很喜歡傾聽石頭高位落水的聲音。或許,這就是他骨子裏仍然殘留着童心未泯的那份淘氣吧。雖然,擡石頭的活是那麼辛苦,那麼累,有時遇上了石頭“王”,還得使出平生最大的力氣,才能扛起重達三、四百斤的巨石。然而,每當聽到大石瞬間落水發出“嘭”的一聲巨響時,又是那樣攝人心魄,那樣振奮人心,這或許也算是勞動帶來的一份樂趣吧。有時,儀叔也鍾愛欣賞石頭落水帶來的曇花一現的美景。當巨石落水嚴重砸爛了河面時,河水會憤怒成喇叭狀的花束朝四周盛開,濺起的巨無霸的盤狀水浪掀起老高,像當年原子彈試驗爆炸騰空而起的蘑菇雲一樣,異常精彩……

我們慢悠悠前行,來到了石堤的最頂端止住了腳步,儀叔修堤的事也說得所剩無幾了,我們靜靜地觀看着眼前的河水。

這裏是一片碧綠幽深的水域,綠得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深得通體毛骨悚然。河道中央,奔騰着湍急的水流。綠幽的河水來至石堤右下角低窪處,激流成一個很大的螺旋形水渦,來自河面水草之類的漂浮物,一旦進入漩渦中心,便會急驟被水下拽,瞬間不見了蹤影。記得幾年前,撐船路過這裏,卻被滑入了漩渦中心,船上幾個人竭盡全力想要擺脫漩渦,無奈七米之長的竹撐杆探不到河底,終因不能如願,眼睜睜看着小船隨漩渦之水不停地轉圈……

夕陽快要坐上山頂了,落日的餘暉柔柔的灑在我的腳下。我低頭觀看着腳下的石堤,石堤全是用凌亂的石頭堆積出來的一條堤壩,石與石之間的接觸,或是點與點的停靠,或是點與面的'緊貼,或是面與面的親吻,她們是那樣和睦相處,是那樣的齊心協力,在沒有水泥澆灌的情況下,也能結成一個整體,也能擰成一股繩,也能衆志成城,攜手並肩守護着她們的家園,不辜負築堤人在她身上傾注的心血。面對湍急的水流,每一塊肩負使命的石頭,不爲前赴後繼的水族勢力所屈服,她的執着,她的剛毅,她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比懸巖上的竹子咬定青山任風吹拂的險惡環境還要強大百倍。從她們身上,我感覺到了力量所在,感覺到了精神可貴,試問我們在生活崛起的道路上,有什麼困難挫折不可以視作渺小;我們在事業開啓的藍天中,有什麼艱難困苦不可以克服?

石與石之間,原本就存在很多的空洞與縫隙,經過多年的洪水浸泡與覆蓋,不再像當初那樣瘦骨嶙峋,石堤讓自已身軀漸趨豐滿的途徑是,她善於接納異已,讓家族成員之外的兄弟,諸如沙粒、礫石、泥巴等參與進來。春天滔滔的洪水,將自已埋在深深的水域中,石堤因此並沒有被強大的洪水沖刷而移位、彎曲、潰敗……

贛江因爲有了石堤,便引來了由沙礫、沙石組成的沙州,沙州聚集在石堤的下方,沙州越積越多,與石堤組成了一個整體,組成了一個家。沙州緊挨石堤,石堤貼近沙州,沙州不願意再次淪落遷徙隊伍的“浮萍”,石堤也不想以孤單的身影行走江湖,石堤需要枕着沙州的腰身相依相偎,沙州需要挽着石堤的臂膊風雨同舟,兩者相互依靠,相互取暖,患難與共,彼此形影不離,一同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歷程,儼然似一對如膠似漆的情侶,似一對不離不棄的夫妻,沒有三年之痛,沒有七年之癢,更沒有……如果現實生活中,那一對對已經走進了婚姻殿堂的夫妻,都能像石堤與沙州那樣持久廝守,都能像沙州與石堤那樣終生陪伴,都能在婚姻大廈裏安然入住、棲息一生,不再有更多的叛逃者,一同過着幸福美滿、溫暖如春的生活,那該多好。

石堤靜臥於贛河的一隅,與優雅的河水爲舞,與可愛的沙州爲伴。從石堤剛直不屈的身軀上,我彷彿感覺到了她就是贛江的氣節,是贛江的靈魂,是贛江的脊樑, 高山因有脊樑而不塌方,石堤因有脊樑而巍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