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秋遊文山召文臺散文

秋遊文山召文臺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來了不想走,走了常回首,這裏的山水真風流;走了想你的山,來了愛你的水,這裏的山水最風流”一曲優美的旋律唱出了文登依山傍海,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象。文登,我的家鄉,隸屬於威海市,位於山東半島東部,處於煙臺、威海、青島三個市的中心區域,不僅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更有着1400多年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膠東半島少有的千年古縣城之一。

秋遊文山召文臺散文

《史紀》卷六,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刻石頌秦德。……乃並渤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元和志》載“黃”即黃縣,“腄”即古文登地界。北宋的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其中記載:掃平六合,統一宇內,乘興東巡,途經文登,被這裏厚重的人文積澱和昇平的社會景象所吸引,又見一小山百綠滴翠,靈氣萬千,於是擺駕登山,更覺如臨仙境聖地,遂在山上築臺招集文人爲其歌功頌德,小山從此得名文登山。文登山後來簡稱“文山”,北齊天統四年,也就是公元568年,在山之西設縣,遂稱文登縣。文登縣城後來稱文城。爲紀念始皇帝登臨,齊、宋時即在此建臺,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間,又大興土木,“擴其舊制”,盛況空前,約定俗成了“不臨召文臺,未覽登州府”之說 。

“田夫曬字”是秦始皇東巡路經文登留下的另外一段佳話。秦始皇一行路過昆嵛山下一個村莊時,發現有兩個村夫在一塊龍形石頭上翻曬樹葉、樹皮,旁邊還有幾個孩子在朗誦詩文。他們見官兵過來,抱起樹皮、樹葉就逃命。李斯很奇怪:他們爲什麼棄衣食而抱着樹皮樹葉跑,是不是裏面藏有長生不老藥?便差人將兩人抓回來。一看,樹皮樹葉上全寫着字。經詢問,兩村夫乃黃氏兄弟。耕作之餘,他們在樹葉樹皮上寫詩作文,怕黴爛,經常拿到山石上晾曬。秦始皇接過李斯呈上的樹葉樹皮一看,禁不住連聲讚歎:“龍石曬字,難能可貴。”黃氏兄弟居住的山庵,由此被稱爲龍石曬字,也就是今天文登的“曬字村”“曬字鎮”。

宋元豐八年蘇東坡被任命爲登州太守,他在此任只做了5天。儘管如此,大詩人在目睹文登民衆勤奮好學風尚後,不由得發出“至今魯東遺風在,十萬人家讀書聲”的讚歎。明萬曆四十二年,文登知縣有禁令謂:“文山乃文邑祖龍,民命文運悠關,如有在此取土者,罰土千擔,樹千株。”一道禁令由取土而言及“民命文運”,足見文化在歷朝歷代文登人心目中的地位。1940年,召文臺及其他古建築羣盡毀於日本侵略軍之手。現在的文山公園召文臺,經過1980年重建,1991年和2011年先後兩次擴建後,氣勢更加恢弘壯觀,成爲文登的標誌性建築。

從公園的南門進入,文山公園在五道階梯式的邊牆及茂密綠植的襯托下更加古樸清幽典雅,展現在眼前的是古色古香氣勢磅礴的`仿秦城樓建築,城樓的正前方,嵌着一幅高8米寬16米的巨幅石雕,只見秦始皇威嚴地站立伸展雙臂,左手持觚,寬大的衣袖隨風飄舞,似乎是在接受萬民的朝賀,朵朵祥雲於手腕處次第升起,身下左右各有一名仕女纖手翻飛琴聲淙淙,兩名童子翩翩起舞,兩側各有九名朝臣或展開書簡,或凝神諦聽。底層是皇家豪華車馬儀仗隊浩浩蕩蕩地奔赴不遠處的咸陽皇宮。整幅浮雕氣勢雄偉,栩栩如生,完美再現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英姿與霸氣,讓人不由得浮想聯翩。

沿着側面的臺階而上,漢白玉雕花欄杆素雅潔淨,只見城牆上由黑磚砌成的68個城垛均勻分佈,每個城垛上都設有瞭望孔,恍若時光倒流穿越置身於秦朝。飛檐硫璃瓦在陽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輝。紅瓦紅牆,雕樑畫棟 ,主樑上繪有“雙龍戲珠”,“金龍騰飛”等古典圖案。瑰麗精美,端莊大氣。飛檐下懸掛着1米長兩米寬的門匾,著名書法家啓功親筆手書“文山公園”4個大字,筆力蒼勁雄厚,與古樸的建築渾然一體。

穿過公園的大門,兩顆高大的古玉蘭樹分列兩旁,石階上方矗立着高大的石舫,石舫高10米、寬16米,分主門和東西側門 ,四隻石柱頂端鐫刻着魚鱗紋劍一般直至藍天。正面額曰“秦代遺蹤”,兩側各有對聯一付,上聯“黔首知書田夫曬字昆嵛佳話至今傳”,下聯“祖龍駐蹕文士登山古縣得名自昔始”,爲現代我國著名學者於植元撰寫;石坊背面爲北京著名書法家大康手跡,額曰“文山毓岫”,上聯“民豐物阜不夜代長夜”,下聯“耕作絃歌文城勝武城”。石舫前方西邊,設有召文臺石碑,石舫東西兩側是寬闊地帶種植着柿子樹,每顆樹下四角爲花崗石,花崗石的中間嵌入防腐木條,上面坐滿了遊園玩累了的孩子,神清氣閒的老人,納涼的人羣裏不時地傳出陣陣歡笑聲。

前方臺階兩邊,兩排高高尖尖的塔鬆傲然挺立,東邊是鐘樓,西邊是文星石亭,清幽靜美,玲瓏古雅。亭額“文星石亭”爲柳倩所題。亭內矗立的文星石高1.8米,寬1米,豎書“文星石”三個篆體字。整石呈柱形,從下向上逐漸變尖,如萌芽出土,茁壯成長。亭內描樑畫棟,“訪友圖”、“昆嵛山水”、“柳綠荷香”、“天外飛石”等水墨國畫意境空明,清幽淡遠,栩栩如生。落款曰齊人田丹。

沿着青石階登上山頂,一座宏偉高大的建築兀然矗立於山巔。這就是中心建築召文臺了。召文臺是臺體式建築,臺高21.9米,暗合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君臨此地。建築面積480平方米,長寬各約50米,整個建築由臺基、廟宇和臺院組成,分上下兩層,呈下寬上窄結構,四角各有一龍頭探出牆外,四周爲漢白玉圍欄,飛閣流丹,氣勢恢宏,陽光的照耀下更加富麗堂皇。第一層爲“文登學陳列館”,由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書額。內展文登歷代名人事蹟與著述。大門兩側個有一個秦朝青石雕刻石鼓。高大,厚重的黑色大門頂設有4個門檔,每扇大門各有九排銅釘,每排九個。陳列館分爲文登歷史淵源、明清進士、近代戰爭、當代軍政要人、文壇名將、海外赤子、文登經濟發展等幾個版塊,是文登發展的一個縮影,爲激勵後人繼往開來,弘揚千年文明,重振古老文登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5年被威海市委市政府定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沿文登學陳列館兩側臺階登上第二層,便是中心建築召文臺了,一對巨大的石獅傲然蹲臥於正門兩側,石獅北面的召文臺,紅琉丹牆,飛檐蹺脊,櫞檁樑枓,更顯得格外端莊凝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朱漆大門向裏開,扁額“召文臺”三個大字爲我國著名學者趙樸初親題。門旁,一對秦朝青石雕刻石獅惟妙惟肖。門內,一組泥塑雕像引人注目,帳內秦始皇正中端坐,神態威武莊重,正執簡觀看,面前案上放着一冊展開的竹簡,兩側各有侍女執扇,趙高、李斯分列左右,一老者手舉書簡送於李斯,旁邊站有幾位文登學人代表,皆手捧書簡等待始皇觀閱。整個畫面活靈活現地刻畫了秦始皇登山召文的歷史情景。無論是雄視宇內的始皇大帝,還是丞相李斯、大臣徐福等各個人物形象神態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泥塑爲天津泥人張傳人傑作。斗轉星移,逝者如斯。儘管時空轉換已過去2200多年,但置身此館,我們彷彿穿越時空隧道,重睹了天子威儀與尊嚴,領略秦始皇當年聆聽文人墨客爭頌大秦一統蓋世神功的威武神采。

站在高高的召文臺上遠眺,天高雲淡,高樓林立,寬敞的公路上,車水馬龍,奔流不息,秋風颯颯,令人心曠神怡;近處美麗的文山公園就在眼前,參天的古槐樹,銀杏樹,紫薇櫻花等100個樹種一萬多棵樹點綴其中,松濤陣陣,百鳥鳴唱。芳草綠地旁,秦朝青石石雕獅子,龍,猴,象等圖案讓人撫古思今。今天,文登人民秉承先賢遺風,自強不息,和諧向上,相信勤勞樸實的文登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一定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文登學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把文登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